道教中的“尸解成仙”到底是什么?一、死后复生之法
古人认为,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真形便可出脱尸身而不死,并将这种不死的修炼方术称之为“尸解”。

尸解作为秦汉时期比较独特的一种神仙方术,是在先秦时期灵魂观念与死后复生观念的相互融合中形成的。《云笈七签》云:“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
道教认为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谓之尸解。
尸解就是像夏蝉一样蝉蜕:人们明明看见他在此地死了,却又在别的地方看见他。
《太极真人遗带散》说:“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这个意思就相当于说,尸解是托物寄形,死后复生。
《抱朴子》中讲,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就是尸解仙。他称病死去,汉武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

二、尸解方法
1火解
《无上秘要·尸解品》云:“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也称:“以录形灵丸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
《列仙传》中提到一个叫封子的人,他本身是黄帝的厨师,善于用火,能出五色烟,后用火自焚,其身体虽烧为灰烬,但其本真可随烟气上下,观其灰烬,就像是还有其身形。第二例则是啸父,其是好道长生之人,时人欲得其长生之法,则不能得,后传梁母作火法,与梁母作火而西升。这些均是火解成仙之实例。
火解的关键要素乃是火,火解乃是用火成仙之例。其方式是取火自焚,最重要的是给人以自焚之假象,实则升仙而去。
随着道教成仙理论的丰富,火解成仙也趋于复杂化与仪式化,并不像刚开始那般简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记载了火解法具有较为完备的道教仪式:
首先,需于丙子日夜,取一只雄雀,用小笼子装住,在道人的头边喂养,用时将线系在雀头上,见有大火处,将雀投入火中,并念咒。取雀是因雀为朱雀,五行属火,与火解相应。这种火解法不仅包含了五行,而且人也用亲自经历火烧,是火解的一种流变。火解之人均是故意自焚,发展至后世基本人不亲自经历火烧,均有事物代替,可见,火解自产生初期就是道人有意识选择的成仙方式。

2水解
水解,顾名思义是与水相关之尸解法,这一形式出现的时间极早。水解之法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一得是崇道之人,二是需要有水的参与。
水解用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道人认为水中有仙人,且有仙人之居所,可由投水到达;再则是因为水中倒影着天,水中的天在道人思想中就是真实的天,由此可得,入水与升天是等价的。
《全闽诗话》提到:一次白玉蟾与众人游览于江月亭时,未等众人游玩,便投入江水之中,众人欲将其救起之时,其专门向众人遥手指从而制止众人搭救,众人见之也遵从其意,并说其是水解成仙。从白玉蟾选择水解成仙之例中可知,水解成仙已是非常受认可的成仙方术。
水解法经过发展,也渐渐具有了道教仪式的完整性,《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中记载的水解法,在壬癸之时,在静室中立一香炉,叩齿三十六通,念咒,将自身之三魂神赋予鞋上,再禹步急走。若当日要尸解,则将右鞋沉水,不知者认为是溺水而死,实则是水解成仙矣。从这一例子便可看出,其所用之方法基本包含了上述所有水解成仙的要素,不仅有外示沉没的表象,整个水解方术也更具道教仪式的完整化。人则不需亲自投水而死,而是将代表人的三魂神赋予外物,将外物沉于水即可。

3兵解
兵解,也是道教常用的一种尸解方法。
《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和《云笈七签》卷八十五《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皆称:“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一作木)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解。”
过去道士被统治者所用,如军队中就有专门负责占卜与治病的道士, 葛洪也曾随军出征过。然道教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支持,如北魏道武帝与梁武帝对道教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可见,道教与统治者的关系为既相互利用又保持警惕与距离。兵解即是从这种环境中发展而来,道士因缅怀被统治者滥杀之高道,用此种方法来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不仅如此,这一成仙方法也为继续修炼成仙的道士提供了死后的寄托,故有兵解之说。

4杖解
杖解是学道之人尸解时当所留之物为杖的尸解法。《抱朴子》云:“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于杖,此皆尸解也。”可见,在东晋时,杖解就是为人所知的一种尸解法。
杖解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符咒、斋醮、存思等方法与神灵相通,使自己获得成仙之资格。第二步,人若欲尸解,人之灵魂则先暂存于竹杖之中,由于竹杖上下通直,竹杖可作为人升仙之阶梯,人顺竹而上,由神仙指引,即可尸解成仙。第三步,人之灵魂升仙而去,但仍需有物存于世证明成仙之人未死,这时,内通外坚之竹杖即可代人形。
此乃杖解之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放有神符的竹杖就是学道之人由人致仙的生命转换场所,同时,这一灵魂飞升、神仙接引或指引、物代人形的过程,亦是道教尸解术之全过程。在杖解过程中,法杖是道士由生入死,由死入仙之生命转换器。

5剑解
尸解留剑信仰由来已久,东汉时《列仙传》云:“黄帝者,号轩辕,至于卒,还葬桥山,山崩,柩空无尸,惟剑舄在焉。”可见,此尸解形态早已为人所知,此段关于黄帝成仙留剑之记载可谓是后世剑解成仙之雏形。而剑解成仙之主体,则是道教法剑。
剑解是道人成仙后留法剑于世之法,乃解法之上品,其步骤分为前期准备、造剑与解化。其中,造剑前屋子、灶口向西代表道人初死先入冥府,竹叶是洗淹秽的必备药方,庚申日是为去三尸,以获成仙资格。造剑时,剑環上刻刃、己,伏基内刻日、月,象征剑可使人隐于日月之中。剑身刻北斗与己字,象征了道人是由太一神派车架接引成仙。剑杪刻六丁,象征了剑可御使阴神,上刻北斗下刻六丁也象征了剑上承玄冥,下制九阴的功能。解化时,法剑、符咒、曲晨丹相互配合,使道人快速成仙。剑将剑解成仙之人的今生、后世紧紧的联系起来,是整个剑解的核心。

6药解
药解,顾名思义,是用丹药尸解之法。药解是金丹派流行之后常见的尸解法,是因道人服用含有剧毒的丹药而死的现象。
在所有的年代中,对躯体腐烂的抑制都被认为是实现实质不灭的突出标志。尸体完整的保存可以使灵魂不致失散,直到准备就绪后,即可升天成仙。这一观点点出了尸解之实质。可见,药解乃服用丹药之后,尸体不腐之尸解法。

7五行尸解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云:“尸解有五,水解者投水,火解者自焚,金解受刃,木解倚树化,土解钻山入石。”
五行尸解法其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尸解,其意在于吸收五行真气,以求脱离死厄,得道升仙;二是与尸解起源之思想一脉相承,只是更具道教仪式之完整化而已。

 另外尚有太清尸解法、太一守尸法、太极化遯法、鲍靓尸解法、太阴炼形、水火荡炼尸形、阴阳六甲炼形质法等,名目繁多。道教又称: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暮之际而去者,谓之地下主者。但后世道教认为,总的说来,尸解为成仙之道的下品。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夫神仙之上者,云车羽盖,形神俱飞;其次,牝谷幽林,隐景潜化;其次,解形托象,蛇蜕蝉飞。然而冲天者为优,尸解者为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多遭世人非议,一些道士也在逐渐修改看法,隋唐道士已视之为成仙之下品,被后世渐渐摒弃。

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2

问:如何是道。如何修行。

师云:道是何物。汝欲修行。

问:诸方宗师相承。参禅学道如何。

师云:引接钝根人语。未可依凭。

云:此即是引接钝根人语。未审接上根人复说何法。

师云:若是上根人。何处更就人觅他。自己尚不可得。何况更别有法当情。不见教中云。法法何状。

云:若如此。则都不要求觅也。

师云:若与么则省心力。

云:如是则浑成断绝。不可是无也。

师云:阿谁教他无。他是阿谁。尔拟觅他。

云:既不许觅。何故又言莫断他。

师云:若不觅便休。即谁教尔断。尔见目前虚空。作么生断他。

云:此法可得便同虚空否。

师云:虚空早晚向尔道有。同有异我。暂如此说。尔便向这里生解。

云:应是不与人生解耶。

师云:我不曾障尔。要且解属于情。情生则智隔。

云:向这里莫生情是否。

师云:若不生情。阿谁道是。

问:才向和尚处发言。为什么便言话堕。

师云:汝自是不解语人。有什么堕负。

问:向来如许多言说。皆是抵敌语。都未曾有实法指示于人。

师云:实法无颠倒。汝今问处自生颠倒。觅什么实法。

云:既是问处自生颠倒。和尚答处如何。

师云:尔且将物照面看。莫管他人。又云:只如个痴狗相似。见物动处便吠。风吹草木也不别。又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已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只云学道。早是接引之词。然道亦不可学。情存学解。却成迷道。道无方所。名大乘心。此心不在内外中间。实无方所。第一不得作知解。只是说汝如今情量处。情量若尽。心无方所。此道天真。本无名字。只为世人不识。迷在情中。所以诸佛出来。说破此事。恐汝诸人不了。权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故云。得鱼忘筌。身心自然达道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沙门果者。息虑而成。不从学得。汝如今将心求心。傍他家舍。只拟学取。有什么得时。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故云。我王库内无如是刀。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摒却。令空更无分别。即是空如来藏。如来藏者。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尔情量知解但销镕。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一机一教边。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虑后。

问:从上来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

师云:尔有几个心。

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

师云:尔何处有凡圣心耶。

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何得言无。

师云:三乘中分明向尔道。凡圣心是妄。尔今不解。返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

云:和尚所言即者。是何道理。

师云:觅什么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

云:前言无始已来。不异今日。此理如何。

师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觅。何处有异。

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

师云:汝若不信凡圣。阿谁向汝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心即俱忘。阿尔便拟向何处觅去。

问:妄能障自心。未审而今以何遣妄。

师云:起妄遣妄亦成妄。妄本无根。只因分别而有。尔但于凡圣两处情尽。自然无妄更拟。若为遣他。都不得有纤毫依执。名为我舍两臂。必当得佛。

云:既无依执。当何相承。

师云:以心传心。

云:若心相传。云何言心亦无。

师云:不得一法名为传心。若了此心。即是无心无法。

云:若无心无法。云何名传。

师云:汝闻道传心。将谓有可得也。所以祖师云。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此事若教汝会。何堪也。

问:只如目前虚空。可不是境。岂无指境见心乎。

师云:什么心教汝向境上见。设汝见得。只是个照境的心。如人以镜照面。纵然得见眉目分明。原来只是影像。何关汝事。

云:若不因照。何时得见。

师云:若也涉因。常须假物。有什么了时。汝不见他向汝道。撒手似君无一物。徒劳谩说数千般。

云:他若识了。照亦无物耶。

师云:若是无物。更何用照。尔莫开眼寱语去。

上堂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道人是无事人。实无许多般心。亦无道理可说。无事散去。问:如何是世谛。师云:说葛藤作什么。本来清净。何假言说问答。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著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塞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老子拷尔在。尔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的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是尔清净法身。名为阿耨菩提。若不会此意。纵尔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饶尔学得三贤四果十地满心。也只是在凡圣内坐。不见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为尔不是与么人。须要向古人建化门广学知解。志公云。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尔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尔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为尔不能如是。须要将心学禅学道。佛法有什么交涉。故云。如来所说皆为化人。如将黄叶为金止小儿啼。决定不实。若有实得。非我宗门下客。且与尔本体有甚交涉。故经云。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若也会得此意。方知佛道魔道俱错。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法身从古至今。与佛祖一般。何处欠少一毫毛。既会如是意。大须努力。尽今生去。出息不保入息。

问:六祖不会经书。何得传衣为祖。秀上座是五百人首座。为教授师。讲得三十二本经论。云何不传衣。

师云:为他有心。是有为法。所修所证。将为是也。所以五祖付六祖。六祖当时只是默契。得密授如来甚深意。所以付法与他。汝不见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若会此意。方名出家儿。方好修行。若不信。云何明上座走来大庾岭头寻六祖。六祖便问:汝来求何事。为求衣。为求法。明上座云。不为衣来。但为法来。六祖云:汝且暂时敛念。善恶都莫思量。明乃禀语。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明于言下忽然默契。便礼拜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会中。枉用三十年工夫。今日方省前非。六祖云。如是。到此之时。方知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在言说。岂不见。阿难问迦叶云。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物。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著。此便是祖师之标榜也。甚深阿难三十年为侍者。只为多闻智慧。被佛诃云: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

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更时时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后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無常感重的人
宜在平生之時,
及早
解決生死大事

學佛修行的目的,
就是為了解決生死輪迴這一件大事

《無量壽經》有一句話:
「 世人薄俗,
共爭不急之事 」,

意思是世人庸俗,
善根淺薄,

大家一起爭名逐利,
其實這些都是無關重要的事情,
不急於一時。

那麼,
佛陀認為那些事情是急不容緩呢?

是生死大事!

古語云:
大事未明,
如喪考妣。

所謂
「 大事 」,
是生死大事。

佛教說生死是諸苦之本,

永離諸苦豈不是人生大事嗎?

若然人不悟明生死大事,

就只有一直被業力牽著而流轉生死,

忍受著無窮無盡的苦惱和傷痛。

生死猶如
升學、
結婚、
求功名等,
都是人生大事,

但解決生死是大事中的大事,

是每一個人
「 人生之目的 」,
也是我們生存之目的。

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
正是為了解決生死輪迴這一件大事。

生死輪迴帶給人們莫名的恐懼和不安,

可說是一切恐懼的根源,
埋在每一個人內心深處,

所以說
「 如喪考妣 」,

故法藏菩薩
 ( 阿彌陀佛的前身 ) 
為救度眾生,
發願成佛時,

曾誓言令我們
「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

生死在呼吸之間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為甚麼生死大事是急不容緩呢?

活在五濁的娑婆世界,
人的生命是極脆弱的。

死神隨時降臨在自己身上,
人們誠惶誠恐地活在無常中。

一口氣呼出去,
若一息不回,
就是一生,

故佛教常言道:
「 生死在呼吸之間 」。
 
大地眾生無時無刻受到自然災害的威脅,

包括地震、水災、火災、風災、海嘯、泥石流等,

令無量無邊的眾生喪命;

加上
飢荒災、
兵刀災、
瘟疫災等三小災,

所謂
「 國土危脆,
三界無安 」,

此世界的死緣何期多!

若對以上的生死觀念較強的人,

佛教稱之為
「 無常感 」
較重。

他們不是
悲觀、
消極,

而是危機意識高,
居安思危。

他們會積極認識和面對死亡,

盡力尋找解決生死大事的方法,

及早成辦
「 後生 」
大業,
不待臨終才決定。
 
無常感較重的修行人覺知人生苦短,
無常迅速,
死期不定,

故能把握今生難得的學佛因緣,
好好修行,

否則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故常言道: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 悔甚麼?
懼甚麼?
 
《無量壽經》
又有一句話:
「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

人臨命終時,
悔甚麼呢?

懼甚麼呢?

悔是悔不當初,
發覺一生勞勞碌碌,

倒頭來
「 金也空,
眼也空,
死後何曾在手中 」,

原來所有一切都是身外之物。

他們更悔恨平生之時,
從來未曾為自己行善積福,

雖自知壽命與日俱減,
沒有珍惜活著的每一刻,
爭取時間多做有意義的工作,

行善積福,
利己及人,

更沒有先為自己的臨終做準備,

現在臨終之時,
追悔莫及,
太晚了。

懼甚麼呢?

如今
「 妻也空,
子也空,
黃泉路上不相逢 」,

悔恨當初誰辛苦為誰忙,
倒頭來是孤身上路!

《無量壽經》云:
「 獨生獨死,
獨來獨往 」。

所謂
「 一旦無常到,
方知夢裡人,
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 」。

甚麼業呢?

全是平生所作的
不仁、
不義、
不禮、
不智、
不信等、
皆由貪瞋癡衍生出來的惡業,

恐怕在後生有因果報應而受苦,

獨自承擔,
無人代受。

如今諸邪業繫,
債主來迫,
陷入困境,
恐懼之餘,
更不知往後何去何從。

無常感較重的人怎樣解決生死大事

-- 宗教信仰

無常感較重的入,

除了覺知生死在電光火石之間,

還覺知死時無助,

一切權力、財富、學識、福德等都不管用,

只能坐以待斃。

他們眼見親友命終,

意識到
「 他日君體也相同 」,

只憑自力,
難得
「 善終 」。

無常感較重的人,

在平生之時會預先尋求
「 外力 」
救助,

建立宗教信仰,
期望藉
「 超自然力量 」
得生善道。

所以,
宗教不單是導人向善,
更大的特色是具有終極思想

-- 示以人生最高目標,
及後生最終的歸宿。
 
然而,
幾乎所有宗教皆建基於
「 創造論 」,


「 超自然力量 」
稱為造物主、萬物主宰,

如神、上帝、天主、亞拉真神、梵天等。

有宗教信仰的人求造物主保佑、救度,

恩賜他們永生的歸宿 
----- 天堂。
 
就佛教來說,
成佛是人生的最高目標,
能徹底解決生死大事。

又,
安住在佛土
 ( 淨土 ) 
是最終的歸宿,

因為淨土是
「 涅槃 」

( 義譯為
「 不生不死 」) 的境界。

佛不是造物主,
是甚麼呢?

淨土不是天堂,
是甚麼呢?
 
這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

何謂
「 不生不死 」?

從因果緣起來看,
有生必有死,
不生自然不死;

但不生不等於死,
不死不等於生,

不生不死的
「 涅槃 」
超越人類語言和思惟,

故此不翻譯為中文,
音譯為
「 涅槃 」。

涅槃是佛教的終極思想,
是佛教徒追求的最終目標,

亦即是成佛的意思。

所以,
一旦往生淨土,
安住在不生不滅的佛土,
亦即是成佛的意思。

佛教是
「 自力修行 」的宗教,

還有
「 佛力救度 」的宗教

佛教比較特別,
其終極思想建基於
「 緣起論 」,

認為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堪可作佛。

釋迦牟尼佛時證悟了無上無等正覺時,

即嘆言:
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所以,
一切眾生都是相依而存在,

眾生與佛本來是平等的。

佛是覺悟的眾生,
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一切眾生欲得徹底解脫,
可以學佛修慧而止息妄想,

及修福而放下執著,
那就與佛一樣,
徹底解決生死大事。

由此可見,
佛教給人們的印象是一個講自力修福修慧的宗教,

有別於一般講他力保佑、
救度的宗教信仰!

但現實上,
有不少佛教徒為了尋求佛力保佑、
救度等才信佛,

以期離苦得樂,
得到安身立命的歸宿。
 
那麼,
佛教除了
「 自力修行 」的法門外,

有沒有
「 佛力救度 」的法門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路上你不慎崴脚,燕破岳查看了一下伤势,发现并不严重,于是对你说,“我们两人三足下山吧”。解封第一日破老哥1⃣️汉阳馆吃的真的很撑2⃣️去朋友家我背着空包去走的时
  • 多变的人生,哭中有歌,歌中有哭;作恶者召祸,为善者得福。多变的人生,哭中有歌,歌中有哭;作恶者召祸,为善者得福。
  • 5月16日中午,机主亲属吴先生、吴女士再次来到该营业厅,说明机主已离世,并提供了死亡证明等资料,营业员现场为客户办理了号码注销。营业员未能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3️⃣感谢科学,整整等了二十年的一口猪肉搞清楚了这些人过敏的特殊原因,这类疾病被命名为 α-Gal 综合征。但玛丽苏明明已经排查了所有已知的过敏原,怎么还是疹子
  • 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她是对迄今为止塑造出来的阿尔托莉雅的解构,也是对最初的阿尔托莉雅的补充。 ——空灯流远《灰塔笔记》说实话我觉得阿尔托莉雅·卡斯特不太适合被称
  • 丁火之根巳火去参与三合局化金,导致丁火无根,特别忌金旺流年;再者大运支酉金忌木火旺之流年冲,逢冲,则三合金局不成功,丁火又有了强根,年月天干辛金则无强根可言,身
  • 毗邻太湖之滨的震泽,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丝绸古镇,在震泽古镇的宝塔街上有这么一座建于1864年江南大宅门师俭堂,其主人就是以经营米行、丝绸业而发家的。且集河
  •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建筑的监测系统维护起来并不容易,一般十年左右软硬件都需要更新,有些项目并不一定能及时置换更新,但他也强调,桥梁监测是所有建筑中最
  • 万亿产业赛道谁在竞跑  “早在2017年,我们就探索把餐饮门店的几款畅销菜做成预制菜,市场反映良好。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并非新生事物,只是疫情加速了市场
  • 基于以上这些,《少年派》第二部作品当中,青年角色们的性格,都是发展变化了的,大家伙还真的不能拿第一部当中的性格去套第二部了。 在《少年派》第二部当中,有部
  • 在谈及研发校车的初衷时,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傅生华在发言中回忆,“十年前,我们的孩子上学基本没有校车,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甚至要承担‘黑校车’的风险,国
  • 《沈阳水晶门,铝合金卷帘门,保温门,玻璃门维修,沈阳迎运门业有限公司》沈阳迎运门业、热线:130-6660-3398沈阳迎运门业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研发、订
  • 分开的一方苦苦寻找另一方的状态,无论是熟悉的地铁、电梯乃至夜空的烟花无一例外当作苦情的背景,最后笔锋一转,并不是老天让我看不到你,是你明明看见也会当做没看 …
  • (承認吧你唱出來了)坦白說任何大大小小的演出,在站上舞台之前我都容易緊張以及焦慮,但不用擔心這件事,這是個性使然也是一種在乎和對自己的要求,只是演唱會延期了兩次
  • ”—俄罗斯玫瑰分享一款近期一直在用的SG眠眠沐浴油卸妆油一样轻盈的质地流动性很强而且它还是卸妆油级别的清洁配方身上的防晒也能卸的干干净净真的是夏天必备好物啊姐妹
  •   无独有偶,同一天,住在大唐华海现代城的王先生也碰到了类似的事情,不过,在民警赶到前,他就自己动手用老虎钳把锁处理掉了,而那张纸也被王先生扔掉了,警方一时也无
  • 前妻帮他成功走红,现任助他成功当老板,今19岁儿子帅气逼人如今的很多歌手只是凭借颜值就可以收到很多迷妹的喜欢,即使他没有实力,只要长得好看就会受到追捧。而小编接
  • ” 释义: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步。一个人想要的越多,快乐就越少. 【上德若谷】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
  • 学有所成的她,成为了电视的一名主持人,这个工作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份安逸的“铁饭碗”她不需要很劳累,就能过上光鲜亮丽的生活。 一直以来,成绩优异的肖晓琳,就
  • 幸运被猥亵的时候,她反感幸福替幸运讨公道,主要还是,幸福刚嫁到王家,所以秀玉多少还是把幸福当作外人的,加之当地就有婚闹的传统,她是见识过那些过分的行为。王庆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