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 :#揭秘灯下黑的美国监狱系统# 】“20年来在关塔那摩进行的未经审判就任意拘留并伴有酷刑或虐待的做法,对于任何政府,尤其是一个声称要保护人权的政府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特别强调美国司法系统未能保护人权和维护法治,从而在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下,使一个法律黑洞在关塔那摩不断扩大。”这是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独立专家近期发出的公开批评,他们将关塔那摩监狱形容为美国“肆意侵犯人权的一个丑陋篇章”。自2002年关押首批犯人以来,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就成了“黑监狱”的代名词,但它反映的只是美国监狱系统践踏法律与人权的冰山一角,重重黑幕背后隐藏的是暴力、虐待、性侵、腐败等诸多乱象。

从关塔那摩到地区监狱,侵犯人权无处不在

“当我们用绝食抗议遭到的虐待时,他们会把我们绑在椅子上,将硬塑料管插进鼻子强行喂食。”曾经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14年的曼苏尔·阿代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了自己在这座“人间炼狱”中遭受的折磨和虐待。20年来,美国未经审判就将人任意拘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狱中一度关押约780人。美国在这座“黑狱”中对在押人员施加酷刑和虐待,严重破坏人权与法治。

一定程度上,关塔那摩更像是美国监狱系统丑陋现实的缩影。美国是全世界监禁率最高和被监禁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研究机构“监狱政策倡议”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美国刑事司法系统共拥有1833个州立监狱、110个联邦监狱、1772个少年惩教设施、3134个地方监狱、80个印第安部落监狱以及军事监狱。在所有这些监禁机构中,有近230万人被监禁——这几乎是全球囚犯数量的1/4,而美国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5%。在这样一个将囚禁作为惯用手段的国家,监狱中发生的种种恶行却经常被美国政客和媒体忽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罗伯特·弗格森曾这样形容:被判有罪者的痛苦被精心安排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暴力是一种日常,既发生在囚犯之间,也会出现狱警对犯人拳打脚踢甚至随意使用电棍等武器的情况。暴力造成大量的囚犯伤残甚至死亡,美国社会活动家玛丽亚·梅卡巴甚至将该国的监狱称为“制造死亡的机构”。美国司法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州立监狱共有120人死于凶杀,311人死于自杀。但路透社此前调查发现,一些监狱根本没有上报囚犯死亡的数据,有些监狱甚至会将凶杀与自杀事件故意标注为“疾病致死”。

在美国监狱中,与暴力一样司空见惯的还有性侵。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每年约有20万人在被关押期间遭到性侵,其中至少一半都是由监狱工作人员实施的。上个月,美国加州都柏林女子监狱被爆出存在十分猖獗的性虐待现象,许多囚犯反映自己遭到了惩教人员、维修工头甚至监狱长不同程度的性侵及虐待。美联社称,该监狱甚至被囚犯和工作人员戏称为“强奸俱乐部”。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拥挤、待遇恶劣、医疗短缺的美国监狱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一些监狱甚至有超过70%的囚犯均被新冠病毒感染。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显示,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有近60万在囚人员感染新冠病毒,至少3000多人因此丧命。“美国大多数州没有死刑,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关进监狱,你就等于被判了死刑。”英国《卫报》援引一名近期从美国伊利诺伊州某监狱获释者的话说。

私营监狱“用孩子换金钱”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监狱已经是“系统性的失败”,这背后不仅是刑事司法体系的崩坏,更有着资本的力量在作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教公司(后更名为惩教公司)彻底改变了美国监狱的运作方式,该公司接管了美国田纳西州汉密尔顿县的一座监狱——这是私人运营商第一次签约经营监狱。此后,私营监狱的数量成倍增加,仅在1990年至2010年间就增加了16倍。目前,美国管教公司和GEO集团公司已成为美国私营监狱行业的两大巨头。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 年,约有11.6万名囚犯被关押在私营设施中,约占所有州囚犯的7%和联邦囚犯的16%。

当运营监狱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囚犯在私营监狱公司眼中就不再是生命,而是商品与“摇钱树”。美国的私营监狱公司依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根据每天关押的囚犯人数收取一定数额的金钱。美国社会活动家邦妮·克内斯曾撰文称,私营监狱靠将人类关在笼子里赚钱,这决定了他们会想方设法寻求更多的囚犯。

美国非政府组织RepresentUs称,私营监狱公司在州和联邦均雇佣大量说客,通过为竞选捐款等方式对立法者施加影响,让他们制定相关法律,以保证私营监狱随时处于满员状态。多年来,私营监狱公司利用美国“腐败的政治制度”获得了更高的监禁率与利润空间。

据美国媒体报道,私营监狱公司与许多政客关系密切。例如美国联邦参议员卢比奥在佛罗里达州担任议长时,就曾主导与GEO集团签订了价值1.1亿美元的新合同。在其从政生涯中,他从GEO集团收到超过4万美元的竞选捐款。

2009年,媒体披露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卢泽恩县的一桩“政商勾结”丑闻,被称为“孩子换金钱”。卢泽恩县的两名地方法官收受两个私营青少年监狱承包商超200万美元的贿赂。作为回报,从2003年到2008年,他们先后把约3000名青少年送进私营监狱,以增加囚犯数量。据《纽约邮报》报道,很多卢泽恩县的青少年只是轻微触犯法律就被送进监狱。14岁的希拉里·特仑修在2007年因假冒副校长的名义制作虚假的个人主页被起诉。法庭上,特仑修在没有律师辩护的情况下被判监3个月,“整个庭审过程仅持续1分钟”。

更多的囚犯对于私营监狱来说意味着更多廉价的劳动力,廉价到每日工资只有不到1美元。在美国私营监狱里,除因生病或残疾外,所有囚犯都要从事劳动。由于私营监狱人工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众多公司、机构积极寻求与其合作。美国威廉米特大学法学院教授劳拉·艾普曼曾在一篇名为《染血的金钱》论文中称,随着现代奴隶制的建立,囚犯的强迫劳动产生了巨大的收益。

“有人说美国的刑事法系统不起作用,但恰恰相反,它像奴隶制一样完美运作着。”邦妮·克内斯称,“对于一些有色人种而言,这个国家认为他一文不值,上不起大学也找不到工作。但当他被关进监狱,他突然就可以带来每年两三万美元的利润。”据美媒报道,2020年,惩教公司的收入高达19亿美元,其中82.2%来自私营监狱业务,而GEO集团的收入更是高达23亿美元。

这种压榨剥削也存在于羁押非法移民的美国私营拘留中心。这些羁押非法移民的拘留设施大多由私营公司建设运营,而私营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它们在想方设法用最简陋的设施压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强迫被拘留者从事打扫厕所、擦地板、准备饭菜等各种工作,并为逃避责任而将他们称为“志愿者”。

中国外交学院美国问题专家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美国,私营监狱已经不是惩治或改造罪犯的场所,而是最大限度压榨被关押者经济价值的地方,成为国家治理中的一个“黑洞”。

“人权灯塔”不敢也不愿照亮

对于经常自诩为“人权灯塔”的美国而言,监狱是一个“灯下黑”的地方,这座“灯塔”不敢也不愿照亮这片黑暗,因为这里集中了美国基于种族、肤色、性别等因素的人权侵犯行为,以及所谓“自由”与“人权”的虚伪。

美国监狱经常围猎的对象包括穷人、少数族裔、未成年人、移民等群体。对于穷人而言,他们很可能因为无力支付保释金而遭到羁押,最终迫于压力选择认罪,他们往往也难以承受罚金刑或缓刑所附加的苛刻要求,最终沦为私营监狱最喜欢的长期廉价劳工。

美国监狱系统也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美国研究机构“审判项目”发布的报告称,与白人相比,美国刑事司法系统不成比例地惩罚有色人种。尽管有色人种仅占美国人口的 37%,但他们却占据所有监狱囚犯的2/3,“系统性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加剧了刑事司法系统中隐含的种族偏见,导致黑人男性的入狱率是白人男性的6倍”。

“美国公民权利联盟”在其网站上表示,“美国之所以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更依赖监禁手段,是因其结合了种族和社会等级间仇恨的惩罚文化。”穷人和少数族裔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更易遭受人身自由侵犯和财产损失。

“国际条约、公约和宣言为囚犯的待遇提供了基本准则,但美国刑事司法系统经常忽略它们。与此同时,美国却在不停地批评其他国家侵犯囚犯权利与安全的行为。”“美国公谊服务委员会”在其发表的名为《美国监狱中的酷刑》报告中称。

对此,李海东评论称,美国的社会运作处处依靠经济推动和利润主导,但在作为惩戒与改造机构的监狱中也遵循同样的原则,只能造成大量的悲剧。这背后不仅反映出美国存在系统性人权问题,也折射出社会伦理与道德的堕落。

美国记者肖恩·鲍尔曾卧底私营监狱4个月,将其见闻写成《美国监狱》一书来揭露私营监狱强迫劳动、压榨盘剥的黑幕,震惊美国社会。美国文学网站“Literary Hub”评论称,“鲍尔揭露了美国监狱系统中极其非人道的现象和各种虐待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狱警和犯人。这是对美国当前最黑暗和最深远的困境之一的可怕一瞥。”(《环球时报》3月11日7版文章,作者赵觉珵 单劼 林小艺)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
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
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
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
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
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
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共产党员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https://t.cn/A66LfL1y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好在我丢人的场面没被人发现过,也好在我藏的够隐蔽,夏天就要过去,天亮的很晚,太阳下山很早,每个黄昏都露出一种惋惜又温和的光。我从来不敢在玩笑里提到他,也不敢直视
  • 这个时候给大家提个醒,也是希望大家都能把握住这次大跌的机会,散户不要害怕大跌,大跌大机会,平时没有这个机会,很难的,除非你是主力小舅子。这个时候给大家提个醒,也
  • ”刘瑞玲解释,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后,机体并不会产生过敏症状,但是免疫系统会将这类物质识别为“有害”并保存记忆。
  • #品读经典# 艾青诗选《在上海》文/艾青1. 监房的夜 像栖息在海浪不绝的海角上听风啸有如听我自己的回想心颠扑的陈年的破旧的船只永远在海浪与海浪之间飘荡 看夜的
  • 法院认为:①许某在受让机械公司股权后,机械公司成为一人有限公司,许某作为机械公司唯一股东,未提交证据证明其财产独立于公司财产,故依《公司法》第63条规定,其应对
  • 为减轻疫情期间企业的发展压力,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被纳入封控管控防范区等封闭管理区的用人单位,未能按时办理养老、失业、工伤参保缴费业务的,经申
  • 实现了考研后的第一次身体飞跃,挑战了自己没试过的领域好开心哦(真的有很多跳跃翻车表情包[doge])刻苦钻研拍平面的时候,怎么和一些舞蹈,戏曲,武术动作结合。
  • 关于这部剧我仅截图三张P1 金毛与边牧珍贵合影P2这奶昔看起来好好喝P3狗勾狗勾狗勾55555Nick人设超苏(大金毛橄榄球高手风云学长还家有一狗)但他长相不够
  • 要对自身道德建设有更高的要求,心怀敬畏,严守底线,不碰红线,追求高线。会议指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要守公德、严私德,以高尚品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 所以这就是喜欢与爱么,至少我现在觉得,喜欢+爱是你想把他带入你的生活,跟他一起做想做的事情,未来都有想着和他如何度过,急切的想跟他有各种各样的记忆点,这样你们看
  • “4月16日上山的时候,还没有这堆垃圾,4月18日再去的时候,就看到路边上多出了这一大堆垃圾,各种包装袋、啤酒瓶、自热锅……特别像是一个团队春游后留下的,”西瓜
  • 但是,如果不求改进,又不被别人认同,这时自我膨胀的心态,会认为别人在嫉妒你。 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而不实在。
  • 有可能是恶性的,为排除舌癌和口腔癌的可能,需要尽快就医检查。一些口腔溃疡会“不治而愈”而另一些疼痛不明显、边缘不清晰,而且总是反反复复老不愈合的口腔溃疡,要引起
  • 三世因果经(读诵版) 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 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 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生做官为何
  • #ELLEMEN新青年# 别看帅哥们的私服都谨遵男德,舞台上的他们可是穿什么的都有(不穿的也有)~ #易烊千玺[超话]##张艺兴[超话]##王嘉尔[超话]##王
  • 古时有个寡妇,丈夫临终前希望她守节三年再改嫁,她含泪答应。后来的一天,家里忽然出现一头小猪。寡妇暂时养着,等主人来领走。没想到,夜里却梦到丈夫说:“就凭这头小猪
  • 可果儿一声妈妈,奶奶,当妈的就妥协了[允悲][允悲] 果儿这几天开始吃饭的时候也不乖乖在推车里坐了,烦躁,喊叫,妈妈不怪果宝。❥今天一天带着果宝各种玩~第一次
  • 产于本地的古龙香菇肉酱罐头,拌上厦门泡面,那是一代代“恶萌郎”心中永不褪色的古早味;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吃一碗“出前一丁”做成的“捞丁”是香港自由行的打卡必选项;“
  • 比劫夺财很常见,比劫夺财是指着日主身旺,以财官为用,遇到流年比劫或者大运比劫时克了财星,形成争夺,常人多为经济出事,破财的、反目的、官司的,严重的有被打劫的、绑
  • 泰坦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5%,还没有完全恢复,主要是上半年确认的收入是去年的订单。一般的公司的存货太多不是好事,非标设备公司是以销定产,存货增加说明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