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中和的误区

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对其他行业的减碳路径及各种路径对减碳贡献的量不是很清晰,大众对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有一定局限,存在以下几个误区,需要用数据来说明: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风能和太阳能比火电都便宜了,因此太阳能和风能完全可以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这句话只对了1/5到1/6。因为一年有8760小时,而中国的太阳能每年发电小时数因地而异,在1100小时到2000多小时之间不等,超过2000多小时的区域不多,全国平均大约在1450-175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太阳能大约在1/6–1/5的时间段比火电便宜;而在其他5/6-4/5的时间段,如果要储电,其成本会远远高于火电。风能每年发电的时间比太阳能略微长一点,大约是2000小时左右,但电是需要24小时供的,不能说一个电厂一年只供一两千小时,因为我们用电不能说有太阳有风的时候用电,没太阳、没风的时候就停电。太阳能和风能是便宜了,但最大的问题是非稳定供电。

不可否认,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展了将近四十年确实发展很大,取得非常大的成绩,我们给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必须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是发展了四十年到今天,尽管风能、太阳能增量巨大,可与煤电相比仍然相当有限。以2019年为例,全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加起来发电总量相当于约1.92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也就是说,上网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大约只能取代煤炭发电的12.5%左右。

而且,电网靠电池储电的概念是非常危险的。据估算,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能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的电能。如果说我们有4/5的时间或者5/6的时间要靠电池储电,这是不可想象的。况且,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多的钴和锂,没法让我们造那么多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弃光弃风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电网只能容纳~15%的非稳定电源。风能、太阳能发出来的电,电网没法全部承受。如果继续增加风能、太阳能的同时,大规模储能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废弃更多。

弃光弃风在中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因素,就是因为太阳能、风能是没办法预测的,电网小于15%可以容纳,多于15%容纳不了,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这个比例会有所上升,但仍然需要时间;二是机制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可能会让地方出于对当地GDP的考虑,宁可用当地的火电,也因各种原因不用风电、光电、水电。机制问题在中央大力推动“碳中和”的背景下是可以解决的,但技术问题解决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是难以预测的,仍然需要时间。

因此,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大力发展,但在储电成本仍然很高的当前,在可见的未来仍然无法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发电。

第二个误区是人们以为有个魔术般的大规模储电技术,认为如果储能技术进步,风能和太阳能就能彻底取代火电。这个假设太大了,因为自铅酸电池发明至今一百多年来,人类花了数千亿美元的研发经费研究储能,可从铅酸电池的90千瓦时/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特斯拉的260千瓦时/立方米,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本的改变。要知道,汽油是8600千瓦时/立方米。同时,迄今大规模GW(十亿瓦特发电装机容量)级的储电最便宜的还是100多年前就被发明的抽水蓄能技术。

我回国之前和曾和原GE核能的总经理交流,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提到GE今后会通过煤炭零污染的火电厂解决二氧化碳的问题,但是讲完就下来跟我说,别看我在会上那么讲,真正要去做还不如干核能,核能比零污染火电厂便宜多了。当然,那会儿福岛核电站事故还没有发生,核能可以做。法国现在60%多将近70%就是核能,做了几十年了。但是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之后,全世界都在提高核能的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到后期每提高一点,成本就增加很多。核能是减碳很重要的base load发电技术,但人们能否接受因其高成本而导致的高电价需要讨论。因此,碳中和的事不光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综合性问题。现在在电厂把二氧化碳分离,分离完以后打到地下可以做驱油和埋藏这条路,在可以驱油的地方可以改,还有一些经济效益,我国新疆等地已经有类似的二氧化碳驱油工程。这块的成本主要是把二氧化碳在锅炉尾气中分离出来的成本,我们算过,假设打到地下的CO2的成本为30美元一吨,其中20美元是把二氧化碳从整个尾气里面分离出来成为纯二氧化碳,5美元是输送到埋藏点,另外5美元是把它压缩到地底下。分离是核心,成本也最大。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靠CCUS利用来处理的成本很高,作用也是有限的,当然这方面的成本通过研发也可以降一些,经济上能否有竞争力,取决于未来碳税的价格。

实际上,我刚刚讲的每一件事,比如风能、太阳能、CO2转化、CCS、CCUS都对碳中和有贡献,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去投入研发、去实施,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在量上对碳中和的贡献是有限的。当然,这不是说让大家不去做,我们每一个人能应该竭尽全力去推动以上减碳的技术进步,都努力去做,毕竟积少成多。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通过提高能效可以显著降低工业流程、产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实现碳中和。能效永远要提高,提高能效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减碳路线。但是我经常问一句话,加入WTO这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能效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我们能效提高了很多。但是碳排放的总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由于我国经济和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前10年我们碳排放增加得更多。我记得2000年中国的石油消耗大概是2点几亿吨,2010年大概是4亿吨,到去年是近7.5亿吨。2000年中国的煤炭消耗是13.8亿吨,2020年近40亿吨。并且在新增的诸多工业门类中,已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效、减少了排放。

我是做能源的,从能源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变化。我们加入WTO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中国的煤产量大概是13亿吨,基本上自产自销,出口有一点,但很少。结果到2013年短短13年的时间从约13亿吨飙升到约39亿吨,这是一个天量,当然也伴随着碳排放。这该怎么解读?唯一的解读是加入WTO,世界的市场向中国开放了。当然,这一期间我们大量的房地产建设也是一个因素。煤的耗量表示电的耗量,电的耗量表示工业化的程度。这期间能效肯定提高了很多,但是单凭能效也难以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因此,提高能效是减碳的重要手段,但只要仍然在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效对碳中和的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提高能效确实是成本最低的减低碳排放的方式,也是最应该优先做的,但是有一个现实的考量就是不能光靠能效提高就能够达到碳中和。

第六个误区是认为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前段时间,我在网易公开课上讲《电动车和氢能的历史与未来》,全国大概有十几万人观看,很多领导看完以后跟我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电动车?很简单,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石油不够,我们石油73%靠进口;还有就是雾霾等环境问题。

我们石油不够,寄望于我们已建成的超强的发电能力,这样发展电动车是有好处的。一年8760小时,但我们已建成的火电厂太多,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很多火电厂实际发电每年不到4千小时,这是资产的巨大浪费。而且毕竟电动车可以让局部的污染降下来,比如东部地区的用电很多是在西部内蒙、新疆等地发的,污染在西部排放,不在东部地区排放。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来,电动车考虑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如果电网里的电大部分仍然是火电,电动车对减碳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常有限。

为什么靠电动车不能完全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只有中国的能源结构彻底改变以后,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也才有可能做到碳中和。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主要还是煤电,那电动车的扩张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个你们去算一下就知道了。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

大家老在谈一个问题,说假设马六甲海峡封了以后我们能源安全的问题怎么解决?但是这个东西你要仔细考虑,靠电网是解决不了的。因为电网在现代战争中是最脆弱的东西。石油可以到处分布储藏在数万个点,一个油库损毁,其他的还可以用。但一个城市的电网只要配电中心一旦毁坏,很容易引起大面积停电。

有的时候,能源政策和碳排放的政策不能因为假设战争发生,别人打我,就不顾成本干一些高成本东西。第一,传统模式的战争发生是小概率事件;第二,真正到战时,很多问题是靠一个国家的制海权、制空权等综合能力去决定的,而不是说靠电动车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宝丰能源

氢能 甲醇

【乡村振兴要靠教育筑牢根基】#中教君评论# 2021年2月,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在扶贫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开始转入乡村振兴阶段。乡村振兴既是对扶贫工作的继承,又是对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其关键在于乡村、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整体同步提升。经济的振兴已有扶贫阶段的经验可以借鉴,精神文明进步和乡村文化的振兴则离不开教育的核心作用。

乡村振兴要走自力更生之路,要依靠自产自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在扶贫攻坚阶段,通过引入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使得贫困地区得以成功脱贫,但先进经验需要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脱贫之后的振兴之路最终还得靠当地人民自己来走,这就需要能胜任新型农业岗位、建设新农村的新时代农民。可是,这样高素质的农民哪里来?教育是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基础教育、新型农村职业教育、农技知识普及教育、特色农业产业培训等是提升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要走思想引领行动之路,思想观念走在前面,必须依靠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乡村振兴也必须从思想根子出发,让新时代农民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探索新路,在现有脱贫的基础上依托本地资源,做到百花齐放,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必须依托教育,培养新时代乡村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一代代人热爱乡土、立足乡土、建设乡土,一代代人不懈努力、勤劳致富、用心耕耘,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和富有文化特色。

乡村振兴要走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必须依靠教育。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众多,各个地方均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这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走好差异化、开放化发展之路。差异化即突出乡土文化差异,做好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开放化即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世界开放,宣传、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做文旅特色产业。要通过教育保留乡土文化特色,通过教育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教育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社会资源往城市集中,教育资源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偏远的不发达地区,由于入学儿童逐年减少,乡村学校不断被合并,学校数量持续减少。优秀乡村教师出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考虑,更偏好大中城市的就业机会,乡村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乡村振兴大战略下,不光要做到乡村经济振兴,还要做到教育振兴,最大限度做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一是用政策倾斜保障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一个好教师影响着其教过的所有学生;一群好教师塑造的是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保障教师的工资待遇,就是让教师成为这个社会最具职业自豪感的群体、最具理想主义气质的群体、最具正能量的群体。客观地说,受当地经济发展所限,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教师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可以从加大中央、省级财政统筹等角度,探讨保障乡村教师待遇的可行性,同时对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达到充实师资力量的目的。

二是招收定向生投身乡村教育。乡村教育需要活水灌溉,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需要多措并举招收定向生回乡任教。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奉献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成就自我价值。为更好发挥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在珠海校区首设“志远计划”。该计划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为原则,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可谓积极的办学实践。

三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指导下,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企业家,已经具备了社会资源反哺教育的条件。社会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诞生、发展、壮大,财富来源于社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应尽的义务。同时,社会资本投入到教育能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也是给自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是有回报的投资。在我国,一直有尊师重教、兴办义学的传统,捐赠是教育系统资金的一大来源。因此,可以从税收政策、投资优惠等方面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乡村教育,作为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补充。

四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教育的作用是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对人进行教化和赋能。教育应是分层次的,精英教育着眼于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拓展研究,推动人类科技人文不断进步。普及教育着眼于对人的培养,赋予人从事各种职业的技能,保障人类种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乡村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提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通过教育让合适的人才朝着合适的方向发展,既有走出乡村、走向前沿做科研的人才,也有留在乡村踏实创业搞建设的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职业教育,真正培养适合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人才,使经济发展与教育良性互动,良性循环。(作者:赵志鸿系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教师)

亚洲经济体与中国的联系

因区域供应链而愈加紧密

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一直在上升,尤其是那些对华出口比重较大的国家。它们往往通过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华贸易在国内产值中占比很高。例如新加坡的对华贸易额(包括进口和出口)几乎占到了国内产值的30%。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现,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区域化属性加强、全球化属性减弱的态势。2013-2017年间,区域间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增加了2.7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在亚洲尤为显著,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这三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其中一些经济体对中国资本的依存度也同样明显。举例而言,2013-2017年间,马来西亚从中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其国内投资总额的6%;在新加坡则为5%。

资源丰富的国家更依赖中国的需求

对外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显著依赖中国的需求。以南非为例,对华出口目前已占到其国内总产值的15%,而2003-2007年间这一比率仅为2%。与之相似,对华出口目前已占到澳大利亚总产值的16%,先前这一比率仅为4%。仅铁矿石出口一项就占到了澳大利亚对华总出口的48%(矿产和金属共计占到出口总额的84%),澳大利亚采掘业21%的产出都流向了中国。

一些新兴经济体和体量较小的成熟经济体也高度依赖中国的投资

举例而言,2013-2017年间,埃及从中国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当于其国内投资总额的13%,巴基斯坦则为8%。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不只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来源和第三大国外援助来源。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非洲的房地产、能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相比之下,大型发达经济体
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较低

从国内经济体量的角度考虑,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额通常在其总产出中占比不足5%,对华进口额在其国内消费中的占比也不足5%。另外,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投资的比例更低于1%。

不同行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各不相同

我们择取了20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综合分析了全球各国对中国消费、生产和进出口的依存度。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研究主要涵盖的是基础产业和制造业,而非服务业,这是因为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的贸易属性更强,可用数据更多。

我们发现,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极为庞大,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中国:在20个行业当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消费份额在全球总消费中占比超过20%。此外,中国在全球服务消费中的占比也在上升。这说明对于寻找增长来源的企业而言,中国市场的机会不容忽视。

我们根据贸易依存度的不同,
将行业归纳为5个类别:

中国在电子、机械和设备领域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这些深度整合的贸易领域当中,中国的角色既是供应方,也是市场。总体上,这些领域的贸易属性通常很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高占比反映出中国已经高度融入全球贸易——中国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7%~28%,占全球进口总额的9%~16%。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出占比也很可观,全球份额高达38%~42%。

对于贸易属性极高的轻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全球各国高度依赖中国的产出。某些行业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生动地表明了全球各国对中国生产的依存度。中国在全球轻工制造领域(例如纺织和服装)的份额甚至高达52%。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各国也高度依赖于中国的出口:中国占据了全球纺织和服装出口的40%,家具出口的26%。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不断取得进展,全球上游产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均有所提高。那些为进一步加工提供原材料的行业都要依赖中国的进口。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大幅提升了对原材料和中间品(用于加工成最终商品)的需求,人均收入的增长也推升了中国的整体商品需求。2003-2007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采掘业进口额的7%,在2013-2017年间这一比例更升高到21%。

在另一些全球贸易属性较强的行业中,中国并不是主要参与者。在一些着重于服务快速增长的本地需求、且有本地成分要求的行业,因此尽管这些行业的贸易强度很高,但并不太依赖中国。以制药行业为例,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药品出口的4%、全球进口的3%。同样,虽然汽车领域的贸易强度较高,但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出口的3%、全球进口的7%。不过,这些行业在中国都有相当庞大的需求,因此对于想要涉足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市场。

没有加入全球贸易的行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往往较低。我们把5个贸易强度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的行业归为“本地自产自销”的一类。尽管贸易强度相对较低,但中国仍在其中一些行业占据了很大份额。举例而言,中国的金属制造行业占据了全球出口的23%,农产品行业则占据了全球进口的18%。

中国已融入全球技术价值链

中国近年来的技术创新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全球大国,并在很多技术领域跃居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根据2017年的统计,中国的手机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40%,电动车销量占到64%,半导体消费占到46%。中国市场已经为很多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增长机遇。根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SCI)的统计,美国信息技术领域有14%的营收来自中国。

在数字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普及的时代,持续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链是最复杂的价值链之一,尤其需要各方通力协作,而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其中,并占据了相当大的全球进出口份额。以集成电路和光学设备领域为例,中国的进口额高达国内产值的5倍。

在审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如何演变时,技术可谓是一个核心关注点。由于中国目前仍然需要国外的技术流动,所以为了促进本土创新并提高生产率,中国需要保持甚至加强获取技术的力度。全球各国也对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越发关注,发达经济体尤其如此。一些国家出台了新的法规,对获取外国技术的中国投资展开更密切的审查。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技术链是否会脱离全球价值链,以及中国政府针对技术领域本土化所提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设定的目标,在政府重点发展的23个子领域中的11个领域,国家提出,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的期望值为40%~90%。

中国在各个行业都在发展本土价值链。中国内需的增长以及国内价值链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全球范围内贸易强度的下降。中国正在消费更多其生产的产品。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的技术市场似乎都呈现出本地化的趋势,只是不同行业程度各异。在光伏面板、高铁、数字支付系统和电动汽车这些行业,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90%。

而在半导体和飞机制造等行业中,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据的份额都很小,而且高度依赖外国技术。对此次研究的大多数价值链而言,中国仍有很大的全球化潜力。若论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国在海外光伏面板市场占据了高达50%的份额;若论全球化程度不足的行业,中国在飞机制造行业的市场份额尚不及1%。

为了衡量中国与世界在技术链上的融合程度,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从11个领域择取了81项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对其中超过90%的技术均采用了全球标准(见图6)。至于中国标准与全球标准相左的少数几项技术领域,都可以用经济动因加以解释。以聚氯乙烯(PVC)制造业为例,中国采用的煤基工艺在成本上低于国际上更普遍的乙烯基工艺,这是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

我们在分析中发现,中国的本土厂商有能力生产60%~80%的技术,这意味着仍然有至少20%~40%的技术需要跨国企业输入。此外,我们对同类标准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供应商可以在40%~60%的技术研究中实现与国际供应商同等或更好的效果。在一些尚未确立全球标准的新兴技术领域(例如5G、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即便在这些领域,中国也从设备进口、人才引进和国外投资中获益良多,而且今后还将继续使用这些资源。

全球各国的经验均表明,一个国家若想向技术链的上游挺进,必须具备四大要素:

(1)大规模投入资金;(2)拥有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渠道;(3)进入庞大的市场;(4)推行鼓励竞争和创新的有效制度。

日本(汽车)、韩国(半导体)和中国(高铁和液晶显示器)曾经的技术飞跃无不表明上述四大要素对于科技发展和创新不可或缺。举例而言,中国的高铁行业便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政府从2004年以来持续投入巨资完成了2万公里铁路建设。中国也与全球4家领先的老牌高铁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总里程数占全球65%。由于高铁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企业高管和工程师都明白任务的紧迫性,因此能够高效调动资源,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且针对中国的运行环境开发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大规模部署。

我们从以上四大要素入手,对中国的技术行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第一个(投资规模)和第三个(市场)要素上拥有极大优势。中国不但有能力提供充沛的科研资金,也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因此,中国向技术链上游挺进的关键点就落在了第二和第四个要素上,也即积极开发和收购核心知识技术,以及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以确保其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竞争活力来促进创新。对这两个要素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加强资本、知识、人才流动都可以加快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挺进的速度。

我们分析了中国在3个全球技术链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且评估了全球技术链继续整合将对中国以及世界产生何种影响:

电动汽车: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得十分繁荣,并且显现出全球整合的趋势。2011-2017年间,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实现了超过90%的年增速,主要动力来自大举投资和政府支持。但只有国内生产的汽车才能享受政府补贴。2017年,中国本土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厂商)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国际市场中占比却不足5%。虽然本土OEM厂商更依赖于国内市场,但中国也从全球价值链整合中获益良多。中国的多数电子器件和电路元件都是从欧洲、日本和美国进口的。从产品质量上看,中国制造商在某些领域相对落后,例如中国顶尖电池制造商生产的电池产品在能量密度上要比日本顶尖企业低30%~40%。中国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力的计划,对企业的补贴预计持续到2020年;对合资企业的限制也在放松,为跨国企业打开了新的机会。

机器人:虽然国内生产商在该行业的某些子领域中崭露头角,但中国一直在通过全球价值链整合的优势来获取核心零部件和高端产品解决方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36%。从整体上看,外企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了逾50%的份额,但中国本土企业也在逐步取得进展,尤其是在规模较小、复杂度较低的应用领域。中国的OEM厂商目前在点胶、堆垛塑料成型和金属铸造机器人领域获得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焊接及物料处理机器人领域仅占据约10%的份额。具体到伺服马达、减速齿轮、控制系统等需要顶尖技术才能生产的核心组件,中国仍然要依靠在国内设厂的外企或者从国外直接进口。

半导体:中国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全球技术链的整合。半导体已成为中国的战略性产业,获得了政府的巨大关注和投资,但目前取得的进展仍然有限。中国2018年的集成电路进口额甚至超过了原油。中国的集成设备制造和装备行业的全球化程度极低,但在无芯片制造设计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全球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1%增加到2017年的15%。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了一项计划,希望国内80%的半导体需求到2030年可以由国内企业来供应(包括在华外企),相比2016年的33%实现大幅提升。

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整合有助于中国加速这一进程。遵守全球标准有助于中国获取更多的全球知识和技术,便于相关资本、知识和人才的流入。全球价值链整合还能为中国本土企业创造更健康的竞争环境,尤其对国有企业而言。这一过程也将惠及全球其他国家——首先便是获得了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时,全球整合也会催生全新的创新合作机会。举例而言:随着硅基半导体芯片逐步逼近“摩尔定律”预测的性能极限,石墨烯和氮化镣等新材料的涌现以及3D和光电子等设计方式的创新都会为全球合作打开新的天地。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剧情 配乐 结构 人物都很好但都略过不谈,别又说漫威粉丝开始吹了。从没见过哪部电影,甚至是哪个艺术展,能有如此多的艺术风格呈现。
  • 由好到差后15名的区依次为:濮阳工业园区、许昌魏都区、濮阳示范区、郑州金水区、漯河源汇区、漯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口物流港区、开封祥符区、商丘梁园区、漯河经开区
  • 还有,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在变了,曾经我那么喜欢喝奶茶,三天不喝就想的人,现在对奶茶都不感冒了,没有想法,一个学期喝的不超过五杯,现在喝的这个什么都有,是努力喝下去
  • #八卦手册#阿尔·帕西诺的前三个孩子在90-00年代左右出生,都已经成年,大女儿是和一位表演老师生下的,如今已经33岁,也在电影行业发展。 还有一种称之为“邻面
  • #任嘉伦[超话]#55ྀི任嘉伦 •. ☪︎* ☁︎ॱଳ͘ ┄┅┄┅┄┅" ." “光落在你身上 爱藏进我心里”@
  • #每日一善[超话]#[耶]#每日一善# [耶]#阳光信用#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
  • 有的人甚至还会宫寒……有朋友因为水果涨价,减少了吃水果的量,反而肚子变小了,身体一直在努力在把痰湿垃圾往外排,只要你减少一些源头。煮一煮水果的原理是这样,它不能
  • hi~又是我[喵喵]上午过六一下午写材料见导师面谈完接着过六一[打call]⭐我说我被咬了好痒见面时候他手里多了一管全新的止痒膏药⭐昙华林的夜晚好美⭐把1.7的
  • 童年时,宫廷剧和神仙剧总是占满了我们休闲时刻的眼球,加之语文课本上唐诗诵读的文化烘染,觉着那漂浮着的朵朵荷花,像蒙了层仙雾般,不可靠近却更逗弄着我们的爱慕和想象
  • 今天还是儿童节[可怜]#生活碎片[超话]# 大数据推给在重庆的贵州人‼️特色烙锅烤肉巨好吃除非他真的hei好吃,要不我才不推荐‼️贵州特色的烙锅烤肉真的好好吃哇
  • ”「200年前我遇到你的时候,你的眼神象剃刀一样锋利和脆弱,现在你的眼神已经有喜与悲、知道自己的极限与恐惧,但又没有失去锐气,你不再是用过即弃的剃刀,而是精心打
  • 念佛人得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的护佑,恶缘远离,他的内心会变得特别的慈悲,令人感到亲切,而且他气力增盛,气色非常好,相貌也柔和,这样具有诸多功德的人,是不是会得到大
  • 常用的笔记本和平板使用方式,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常用的笔记本和平板使用方式,相信大家都很了解。
  • 美丽的售票小姐姐,你温暖了这个冬天!***微恬***生活中,大家品尝甜食的时候,喜欢挑选甜的,但往往过度甜的食品会让人觉得腻味,反而是微甜的食品经久不衰,招
  • #国乒[超话]#我们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陌生人,看球就好了,支持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就好,何必呢,吵来吵去,看到不喜欢的拉黑划走就好了,非要去白扯一下,吵个架,你自己
  • 能让你社交开挂的处世小技巧~1、再亲密的人,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感。18、出来社会后靠的是自己,不要再去想过去和原生家庭。
  • ✨✨#刘宇宁魏劭# | #刘宇宁折腰# |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魏劭、刘宇宁折腰刘宇宁宁远舟、刘宇宁一念关山刘宇宁洛铭西、刘宇宁安乐传刘宇宁紫川、刘宇宁
  • 澹台烬拿起白日里叶夕雾给他的果子,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吃着,想起我小时候别人给我零食不敢当着人的面前去吃,小时候那强得极致的自尊心伤的我讨厌与人交往,可童年的自己不
  • 都有我5张脸这么大啦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么说是不是很吓人)回来的时候吃一根巧乐兹,心里真的美滋滋的,真的好喜欢吃巧乐兹里的巧克力,虽然说我不怎么喜欢吃甜的,但是却
  • ③乐极生悲,急性胃肠炎了2023.6.2谢谢许许和肖肖的陪伴,让我在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且在我孤助无援的时候,能正确的去医院看病,要是我一个人肯定会很害怕很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