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修行者,随着境界的深入,心性终究会归于淡然。

世间事,无非就是因果而已。

修行,就是在因果循环中,将执迷粘稠的心,从因果宿业中,解放出来。

这颗心,人类的意愿,随着世间万象波澜起伏,随着爱恨情仇焦灼不安。

没有片刻停息。

被现实牵动的心意,就是“我”;由我的思绪感受,投射出现实人生。

似乎真实,看似客观,不容质疑,活着就是活着,哪有什么因果?

活着就是活着,生活就是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真实,哪来的虚妄?

站在现实利益的角度,所谓的修行,真的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自欺欺人。

可是,站在临终前一刻的角度,回复你的今生,你所谓的客观真实,到底还是如梦一场。

无论是自我心意,或者物质财产,都是你留不住的。

生命一场,一生经历,不过是心灵上的一场体验而已。

你能说,体验不真实吗?

如果,体验不真实,何来你所谓的一场人生经历?

可是,体验真实吗?

体验若是真实,就不会有变异,不会有缘起,不会有淡忘,更不会随着内外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了体验的境界。

究竟,是谁,在体验?

在人生体验之下,是谁,在分辨体验,并且做出喜怒哀乐的反应?

是内心的认知,认知被体验裹挟,形成了感知境界。

在感知境界基础之上,调动头脑意识,进行概念建设,头脑概念与感知境界,相续融合形成了“自我”。

所谓的人生,就是自我,与外界因缘现象的,相续轮回。

所以,你所认为的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只存在于你内心的执迷与欲望。

当临死前,执迷的对境留不住,心灵的欲望无法延续,你的内心认知,就会做出人生如梦的判断。

不过如此而已。

不是你大彻大悟,当下解脱了。

而是你所渴望的,得不到也留不住,心生空虚的刹那,内心认知从头脑感知中复苏了。

认知就是灵魂。

灵魂,是被感知塑造的认知,是被认知凝固的感知。

感知沾染的欲望越深,灵魂的境界越低下;认知形成的概念越多,灵魂的负累越深重。

为何说,修行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哪?

对灵魂而言,头脑和感受,都是后天形成的负重。

感受与概念,同属于业,也就是负债的意思,欠了债就得还钱。

还钱的体现,就是生死轮回。

修行人,如果活着的时候,连自己的灵魂都找不到。

那么你的修行,就等同于缘木求鱼,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踏入修行的门槛。

无论灵魂所背负的业障有多深,灵魂的特质不会被善恶业所改变。

所有灵魂的特质都一样,就如同所有彩色玻璃的本质,都是玻璃本身的透明。

灵魂的特质,是放弃,是自省,是透明,是单一,是离欲,是清醒,是无善恶的纯洁。

因为灵魂,是心识堕落的梦呓,灵魂没有实际的体性,而是心识沉沦的阴影。

灵魂本质,是心识觉知,在所觉知境界中,投射出的“分辨”。

就好像放映机,在荧幕上,投射出的影片。

心识是放映机;光线是灵魂,荧幕是世界,荧幕中播放的故事,就是你的人生。

沉迷于电影故事,你就无法相信,离开故事的世界,还有光线的存在。

只有亲证到,人身之内,心灵之中,有单纯清澈的开放。

就好像看电影的人,眼睛离开荧幕,看到了投射出剧情的光线。

只有见到投射出剧情的光线,才有可能,顺着光线找到原始的播放机。

也就是,顺着灵魂本质的单纯,找到寂静而无所不在的觉知。

找到觉知,就找到了永生与幸福。

找到觉知,就不会被灵魂,自我,头脑,情感,体验,感知所欺骗。

你的肉身,在人生间过着现实的生活,吃喝玩乐,上班下班,娶妻生子,吵架欢笑。

你的觉知,却同时同刻,遍及宇宙充满时空,无所不在。

在同一刻中,在无数世界中,以无数样貌身份,无数形象表现出现。

或者说,任何世界中,任何一众生都是你。

不需要感知人生如梦。

现实的人生,以及其他世界的剧情,都如同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清晰无比,皆是梦境一般。

你只是,所有梦境故事中,了知一切,却清澈透明的———知道。

了知一切,渗透一切,充满一切,却无染无挂。

你是大安宁的圆满者,你是空灵极乐观察者。

修行,对于你不复存在,你的存在就是修行,因为,心不再执迷。

心性,不沾染欲望,不沉淀感受,不滞留概念,不沉沦境界。

不被身语意的分别所留驻。

也就,不沉淀业力,不累积业缘,不堕落因果,不受生死束缚。

如同光线,投射在水流中,却不会被水流所带走。

修行,修的无非是因果而已。

当你切身体验到,外界的因果,本质是自己心灵感知的投射时。

你很快就会见到自己的灵魂。

见到灵魂,就见到了,灵魂回归的道路。

源于心识本源的那道光,会一直照亮你,指引你,净化你,升华你,纯净你,透明你。

直至灵魂的杂质消散,灵魂归入光。

光就是觉知,也就是心识。

当心光圆满纯净,无杂无碍,无挂无染时。

光中明晰,就会从光明中,升华而出,光明自明晰中脱落。

明晰脱掉了光明的外衣,也就脱掉了三界六道,生死轮回之世界。

明晰无生,故而无灭;性离明暗,故而普照;未曾来去,当下圆满。

是名法界。

三界六道,光明黑暗,人生故事,生死轮回,恰如一念中轮转幻觉。

宇宙微尘,能量时空,过去未来,三世十方,宛如太空中一片残云。

这是圣贤之所。

也不过是,觉者胸口绽放的,亿万万道豪光中,一微细豪光中的一渺小世界而已。
#佛教##佛法看世间##修行##道教##佛学文化##禅语悟道##我的佛系生活##佛学常识#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樽酒:举杯饮酒。“樽”本作“尊”。

停杯且听琵(pí)琶(pa)语,细捻(niǎn)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事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

  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孙洙巨源、王存正仲集会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间,京师官妓甚多,而一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篇《采桑子》。东坡另有《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亦为同时所作,可参读。

  “万事开头难”,吟诗填词也不例外。但东坡填这篇《采桑子》却能毫不费力地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从杜甫《水宿遣兴兴奉呈群公》的首句“鲁钝仍多病”借来句型和后三字,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它像“劈地抽森秀”的太华,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读者的力量。多景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甘露寺后部,下临长江,三面滨水,登楼四望,整个城市可尽收眼底,曾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是个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的人,在这样的多景楼上眺望壮丽的江山,他能不触景生情吗?想到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地,六朝的宋武帝刘裕曾居住于此地、起兵讨伐桓玄于此地,东晋谢安、梁武帝萧衍曾流连于此山等等历史事实,他能不感慨系之吗?想到他先因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离京而今奔走于道路,他能不满怀愁绪,病已病时吗?东坡不把自已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近人陈洵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深沉浑厚,皆由此得。”(《海绡说词》)东坡可以说是深得“留”的三味了。关于这起句有善“留”之妙,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就是他所以那样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著的“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事,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事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事”,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事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唯其如此,所以既不浮乏,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亦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事,由事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领起下片。“停杯”承上,与“樽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事”的补充。“琵琶语”,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所弹奏的乐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认为“乐事回头一笑空”,就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以振奋的精神来欣赏音乐,东坡所以特地挑选了这个虚字“且”来著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无聊赖、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他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的手法。“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的手法。赞美之情除了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外,还借助于这四个从《琵琶行》诗句中化出的字来引起读者对《琵琶行》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之联想来实现。赞罢弹奏琵琶的美妙,顺势描写弹奏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其神态。这四字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结局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尽在言外而已。它的色彩尽管明快,但其基调仍是感伤的,与上片完全一致。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东坡这篇《采桑子》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精品,但却非常符合沈祥龙所总结的对小令的要求,当可为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历史上的圉县(治今河南省杞县圉镇镇)到底是秦朝始置,是秦朝砀郡下辖的22个县之一,还是始置于西汉之初,亦或是秦汉之交,尚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西汉初圉县归属淮阳国的
  • 8.少年的心动,是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但还是希望你,即使看过肮脏与不堪,也依然保持一颗向往积极与温暖的心,至少让自己做一个好人/
  • 1921年,海明威来到巴黎,他在《流动的盛宴》中写道:“我从莎士比亚书店借书看……这是个温暖、愉快的地方,冬天有大火炉,满桌满屋的书,橱窗里还有新书,墙面上挂满
  • 我从来不后悔喜欢上你,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也没有事情好消遣的,能有一个人让我去陷得这么深,其实也挺消耗我无聊的生活的。#刘宇宁没那么难# [带着微博去
  • [心]不回复对比,不接受撩粉[心]❓营销号又不是8,需要我们关注么?[心]不回复对比,不接受撩粉[心]❓营销号又不是8,需要我们关注么?
  • #宁泽涛[超话]#大半夜起来与癞蛤蟆斗智斗勇睡不着了 然后就刷到了 真的是看一次 难过一次 对宁泽涛的印象是从喀山世锦赛开始 到16年开始关注 我才开始关注不久
  • 再者你需要,几个男性朋友,不要误会,不是让你找备胎,是让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到足够了解男性心中的想法,并且可以在挽回后期让他充满占有欲引发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
  • 所以我们都竭尽所能的让生活清爽,社交精简,专注创作。每个人其实都很难展现客观的“真实”有些欲望和想象力是无法分享的,对自我的要求和自我探讨只能自己完成,而后豁达
  • 里面有个小师弟虞桑,他生的一副天真烂漫的长相,甚得师门上下的喜欢,即便是女主都心甘情愿的替他背下窃取师门重宝的罪名。你我都知变老是不可避免的。
  • 33岁的你在不断努力向前,20岁的我,也在想怎样才能活动更开心 有你在,我就很欢喜生日快乐!女生头像男重要的是,管好自己,做好该做的事,因为,宽恕是情侣头像最好
  • 但儿子10岁的时候,发生了问题,我们接儿子回家,儿子说:“我不回家,我回来了也是一个人无聊,还不如呆在网吧里!但是他硬是没有去做网络游戏,他在董事会上这么说:“
  • 不过嘛,同时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嘴有唇珠,一旦知道你骗她,绝对不会忍气吞声,会变成吵架小能手[doge]#看相算命手相面相#现在许2019的新年愿望还不算晚吧。
  • 我们曾经是那么看重早教和启蒙的妈妈,怎么在孩子会说会跑的三岁,记忆力特别好的时候,放弃亲子阅读呢?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里说:如果你的孩子正好三岁了,请让她体悟
  • )我认为还有就是,他们都是人精。不只是因为他们有钱,想钱途金灿灿的人,都在揣摩他们。
  • 【悟】【静思语】 道家养生理念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宇宙自然 |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以柔为贵、弱者变强,重人贵生,这是道家的养生理念。春
  • 有些女人知道分手之后不能做哀求对方、死缠烂打这些低价值的行为,但是你想要巧妙地挽回男友应该怎么做?男友向你提出分手,往往是对你持有否定心理,你什么都不改变就能够
  • #异地恋的感情如何维持##男友对我死心如何挽回# 大多跟回避型人格恋人分手的女孩子,都是没有给对方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对方不知道自己是被接纳的,久而久之,肯定会
  • 给关系减压在挽回初期是非常重要地,在对方反感情绪和戒备心理消除之前,你越死缠烂打、低位乞求,对方就越厌恶你,甚至把你彻底拉黑,增加挽回的难度。在分手后不久,双
  • #两公布一提示# 高速交警五支队四大队辖区实时路况提示:“五一”假期第三天,辖区二广高速主线崞阳到大盂段(G55 621km-707.3km)为晴天,路面干燥,
  • 好久没有坐小火车了,都异常兴奋啊!薯条没吃完,番茄酱吃掉六袋,感觉就是为了吃番茄酱吃的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