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看盘[超话]#【猴哥提醒】现在的某些机构都变聪明了,不会谈论眼下大盘走势,因为他们被自己屡屡打脸已经浮肿了。但是还得在这行混啊,总得发点什么出来套口饭吃吧
  • 保养一天都不能少 英​树ᴵᴺᴳᴸᴱᴹᴵᴿᴱᴾᴴᴬᴿᴹ'ˢ ᴸᴼᴺᴰᴼᴺ我‎爱美,期​待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现在你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扬帆起航,谢谢燃少,
  • #Hey!Say!JUMP[超话]# 跳跳12周年おめでとう赶个末班车哈哈哈哈[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是酱噗久违的一作啦ww由于排练时间和录制时间都很短所以
  • #ayumihamasakiCDL20192020##PromisedLand#  聖地 代々木原文镜像#城田优[超话]# 20191121 09
  • 我尊重朋友的喜好所以从不在她面前表达什么,但给他刷虫子逼他营业的那群说是畜生都算是辱动物了。起初我也就对这个rps无感而已毕竟那个人在我这里约等于空气,但是ib
  • nct读评论小能手没有他不敢读的评论nct人间扩音器妈妈虽然耳聋了但是爱你喜欢篮球会弹钢琴喜欢微笑[哈哈]喜欢nct会无意识撒娇[憧憬]超级开朗的小熊软糖国国王
  •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出众的相貌,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能给身边的人带来“闪亮登场”的惊艳;大部分人认为外在美是自己自信的源泉,当你拥有了这一
  • 暗恋朦胧,如果喜欢上的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人,各种原因选择暗恋,不让人困扰,到最后离开时告诉那人,满足了自己,大概就是理性。把暗恋归于理性的人,大概是极为理解人,或
  • 哪怕作为职场菜鸟,我只talking了两个可能没有那么关键的part.我更享受每次plan a activity然后prepare that scene。///
  • #北美周边优惠# 【Black Diamond Dance Studio(Arcadia) 免费试课一次、多种课程低至7折】Black Diamond Danc
  • #张云雷[超话]# 张家公子名为磊, 云中谦谦世无双。!
  • 细碎的日子,来不及细数,又到了飘雪的日子,纷纷扬扬的雪花,在天地之间舞动着,跳跃着,晶莹剔透,洁白无暇,仿佛一颗颗纯净的心,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争先恐后,用生命去
  • 二、平台社区团购的流量来自微信群,因此需要打造的平台是微信群+小程序,当然如果担心小程序存在被封的风险,也可以采取微信群+商城的平台模式。比较安全的操作如下:域
  • 若你只是我的过客,我愿用我拙劣的文笔描绘你美丽的容颜;若你我只是擦肩而过,我愿用我颤抖的手画出你倾国倾城的面庞;若你我终是茫茫人海的陌路相逢,我愿用我一生去记忆
  • 现在很多人都买了小别墅,他们在别墅小花园里干的第一件事是:种菜!不过,我已经想好,明年把你们都移植到院子的大花园里,长它个一百年。
  • 稻城亚丁|我大概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这部爱情影片中知晓,一场又爱又虐的爱情确实跟它很搭。亚丁下来后心里碎碎念:今后我深爱一人要带他来亚丁,我痛恨一人也要
  • 摄影师通过镜头捕捉到一群时尚好友——超模 Andreea Diaconu、Sohyun Jung、Baptiste Radufe 和 Roberto Rosse
  • 右:想我陪你过啊。右:为什么不敢看我眼睛,你是不是喜欢我啊。
  • /有些人需要见三百次 而有些人见三次就够了 我们什么时候还会再见面 大约在冬季吧❄️#电影大约在冬季# /情不知所起 一往情深 而梦中所喜 何必当真每个人的青春
  • 误会了热爱是消费,所以始终是个消费者。在这个时代,热爱是可以赚钱的,或者收获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