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文 | 可乐妈


昨天凌晨,看到有位朋友发了这样一则动态:


“当老师这些年,再调皮、再叛逆的孩子我也能治得住,可怎么面对自家孩子就没招了呢?


真的感觉好绝望……”



这个朋友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去了一所学校当老师。


因为知识渊博、擅长沟通,班级里的孩子都喜欢她。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当了妈以后,却始终搞不定自己的儿子:


不管怎么苦口婆心地跟儿子讲道理,儿子始终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前两天,母子二人又因为一些琐事吵起来了。


一气之下,朋友狠狠扇了儿子一记耳光。


虽然她很快就向儿子道了歉,但两个人的关系也彻底僵了。


从那以后,只要朋友一开口,儿子就不耐烦地躲进卧室,什么都不肯对朋友说了。


其实,我在后台也经常能看见类似的留言:


“每次想跟儿子好好沟通,说不了两句话,准要吵起来……”


“他小时候,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可现在,我说一句他顶一句。”


那么作为父母,面对一个“油盐不进”、自我意识逐渐强大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跟他沟通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个前段时间看到的故事——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你儿子了”


无意间刷到了一则复旦教授王德峰的视频。


视频中,他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王德峰教授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


电话的另一端是他以前的老邻居,一位中年妈妈,儿子正在上高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和儿子只要一说话就会吵架,到了现在,两个人只能沉默,彼此一言不发。


可最近,马上要高考了,儿子的成绩却不断下降。


儿子的班主任要求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可一谈到学习,母子俩的关系更紧张了。


没办法,这位妈妈只能找王德峰教授支支招。


王教授想了想,说:


“我只能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从今天起,你把自己从中退出来。”


妈妈不明白,王教授便解释道: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你别再把他看成是你的儿子,你也别把自己看成是他的母亲。


你就把他看成是你的好朋友照料不了,所以托付给你的孩子。”


王教授还告诉这位妈妈,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只用做到三件事就够了:


一、别让他饿着了;


二、天冷的时候,别让他冻着了;


三、晚上让他睡安稳了。


听了王教授的话,妈妈将信将疑。


然而,两个月后,等王教授再次见到这位妈妈时,她看起来满面春风,第一句话就是:


“我没想到,我儿子身上有那么多优点,我以前怎么没看见呢?”


紧接着,妈妈又说:

“我还知道了,原来我的儿子深深地爱着我。”


有一回,这位妈妈发高烧。


要是以前,哪怕再难受,妈妈也一定会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做晚饭。


可那天,妈妈记起了王教授的话,心想,反正家里还有吃的,怎么也饿不着他,还是我自己休息好更重要。


等儿子回家后,看见这一幕,一下子就着急了。


他认真看了药品的说明书,监督妈妈吃了药,又跑去厨房做了一顿饭,端到了妈妈床前。


这顿饭,虽然难吃,但妈妈还是含着泪吃了下去。


也是从这一天起,横在妈妈和儿子之间那层看不见的坚冰,一下子被打破了。


而面对儿子不断下降的成绩,妈妈也没有再像往常发脾气、责备儿子,而是平静地询问儿子成绩下降的原因:


能解决的,妈妈和儿子一起面对;解决不了的,就交给儿子自己处理。


没想到,一段时间后,不仅儿子的成绩进步了,自己和儿子之间也再一次变得无话不谈。


从剑拔弩张到其乐融融,从无言以对到无话不说,这对母子的故事背后,其实藏着亲子关系的三个真相——



第一个真相:

最无用的沟通方式,

就是冲孩子发脾气、讲道理


从王德峰教授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不少父母与孩子沟通时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要么是家长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讲道理;


要么一言不合,父母便对着孩子大发雷霆。


可无论是哪一种,最终沟通的效果都几乎为零。


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55387”理论:


当人与人沟通的时候,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也就是说:


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如果父母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是愤怒的、失望的,语音语调听起来是高昂的、尖锐的。


即使父母的道理再正确,初衷再怎么为了孩子好,到了孩子的耳朵里,也与噪音无异。


综艺《超级育儿师》里,就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宸宸,是一个叛逆又暴力的少年。


面对父母的关心,宸宸不是充耳不闻,就是嘶吼着“要你管”、“出去”;


他的房间里,还常年竖着一根棍子,一言不合,就拿它来威胁妈妈。


然而,嘉宾兰海观察了一阵子后,却发现:


宸宸的叛逆,其实是被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激出来的。


平日里,妈妈跟宸宸沟通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习。


哪怕在饭桌上,说的也是“今天晚上多少作业?”、“一会儿把这张卷子做一点”、“这道题选什么?”


而爸爸总是板着脸,训斥宸宸:


“你懂不懂礼貌?”


“父母跟你说话,知不知道回答?”


连兰海都感叹说:


“妈妈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太单一,而爸爸跟孩子的沟通又太匮乏。


这就导致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家每天接受的只有质疑和教训,耳朵里被灌满了分数、成绩。”


面对一个逐渐长大,慢慢有了自己想法的孩子时,父母的道理和暴力不仅毫无作用,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这时候,不如换上和煦的笑容,学着用一种相对平和的语气,也许就会发现:


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往往比唠叨和脾气更有力量。


第二个真相:

只有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有作用


关系中的“水管理论”告诉我们:


想要让水顺畅地流动,首先就需要水管是通的。


同样的,对一个家庭而言,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就像是水管:


如果亲子关系很和谐,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愿意听;


但如果亲子关系很紧张,往往是父母一开口,孩子就嫌烦。


还记得之前那个因为吐槽“学渣”女儿而火遍全网的北大教授丁延庆吗?



丁教授的女儿天资平平,小时候又是放养长大,没上过什么补习班。


等她上小学后,一下子就跟不上了。


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她都在班里垫底。


面对这种情况,丁教授没有责骂女儿,而是想了个办法:


每天骑自行车送女儿上下学。


在这一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中,女儿没办法做别的事,父女俩就只能聊天。


然而,正因有了这段不受打扰的亲子互动时光,丁教授和女儿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了,给女儿讲数学题的效率也越来越高了。


和孩子沟通,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从来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捷径。


唯一且正确的做法,就是慢慢捋顺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心理学家贺岭峰老师曾在演讲中这样说道:


“亲子关系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依托的关系。


这个关系破坏了,孩子将来真遇到什么事情,家长会撑不起来。


因为孩子不会找家长诉说,家长想帮忙却帮不上忙,那才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


负责且智慧的父母,看见孩子身上的问题后,会通过修复关系,来治愈孩子;


而焦虑且自大的父母,只会一味指责孩子,却丝毫看不到家生病了、关系已经断了。



第三个真相:

学着做孩子的“脚手架”,而不是“灭火器”


后来,那位妈妈跟王德峰教授说:


“以前,总是将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念强加到儿子头上,一直拿自己的标准评判孩子,总觉得儿子浑身上下都是毛病;


但自从想着‘这不是我的孩子,我只要忠人之事就够了’,反而看见了孩子的优点。”


其实,这也揭示了教育孩子时,父母要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做孩子的“脚手架”,而不是“灭火器”。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灭火器式父母”的眼里,往往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习惯于对孩子进行批判。


结果却发现:越是挑毛病,孩子的毛病越是层出不穷,刚扑灭了这一个,另一个又烧起来了。


而“脚手架式父母”的特点,是放手给孩子更大的自主权。


并时刻提醒自己:


我能给予孩子的只有爱,而非我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当我们面对一个想法和能力都还不成熟,却又总觉得自己已然长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孩子时,如何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考验的就是父母的智慧了。


在这个过程中,“脚手架式父母”往往都做到了以下这几件事:


  • 学会放手,而不撒手


当孩子需要时,义不容辞为他送上帮助;当孩子不需要时,就在一旁默默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王占郡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他的女儿上初中时,有些偏科。


作为父亲,自然想要帮助女儿,但女儿却不愿意。


于是,王占郡给女儿写了一封“求职信”,说自己想应聘女儿的“学习顾问”。


如果女儿需要的话,只需要支付一元钱月薪给他,并承诺,可以自由地录用或者解聘自己。


这一刻,女儿才接受了他的帮助。


父母爱子女,是本能。


但如何在爱孩子的同时,放开手让他们去体验、去成长,却是为人父母终其一生要学的本事。


  • 努力从孩子身上挖掘优点,然后拼命表扬他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


孩子也是一样。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见了孩子的缺点,却忽略了孩子身上的亮点。


而想要获得一个孩子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认可和尊严,给他信赖和时间。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向那个叫“长大”的彼岸。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爱一个人,就是帮助他成为自己国土的国王,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让他活成傀儡。


我爱你,但你是你自己,这才是关于爱,最迷人的定义。”


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越来越困难,或许导火索正是因为我们弄错了爱的定义:


总以为爱是如我所愿,却忘了爱其实是如你所是。


有时候,我们要做的,或许就是不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当成友人托付给我们的“任务”:


放开手,让他自己成长;并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的进步。


到那时,那个小小的人儿,大概就会愿意坐下来,和我们肩并肩聊天了。


*注:图片来源摄图网和网络


更多精彩亲子好文

推荐您关注【慈怀妈妈】

推崇“育人先育己”理念,

养育孩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慈怀妈妈】

和百万妈妈互相学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春游踏青文案』 ❶ ℍ ・・・ 我̥ 们̥ 一̥ 起̥ 出̥ 去̥ 走̥ 走̥ 你̥ 负̥ 责̥ 照̥ 、我̥ 负̥ 责̥ 笑̥ ❷ ☁
  • 昨天去万达逛街买了个吐司今早没来得及吃 晚上下班回来赶紧打开尝了一块嗯口感还不错 就是味道越吃越熟悉仔细一想大概是手撕面包 好久没逛大润发一楼今天陪老隋去给姥姥
  • #微书推荐# 【《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日」松浦弥太郎】“如果真的想实现梦想,最快的捷径便是竭尽所能地过好今天。” 每天当惯了大人,心会像放置了两三天的面包变得
  • 乌克兰学者:得罪中国后,我们的粮食和金属还能卖给谁? 乌克兰学者斯杰帕纽克在“第一哥萨克”频道的直播节目中对泽连斯基政权进行批评。他指出,“马达西奇事件”的发
  • 梨花的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候不分离。 点绛唇 梨花 元• 刘秉忠 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 雪香凝树。 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系,脉脉难为语。 情何
  • #易烊千玺电影长津湖# [打call] #易烊千玺电影世间有她# [抱一抱] 易烊千玺 yyqx 四字 四字弟弟 9979  摇摇七喜 易烊千玺李必 易烊千玺
  • #朋友圈文案# 早安励志文案 你想加油、你想更好、没人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其实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的无知和懒惰。 你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会立即给你
  • 娃哈哈出奶昔了,满满的童年回忆 娃哈哈一直都是我童年记忆最美好的时代,娃哈哈八宝粥,AD钙奶,营养快线……现在联名善巢一起出来一个0蔗糖代餐奶昔,介个奶昔也太好
  • #比特币大饼[超话]# 比特币昨日价格收阴,行情上行承压于23700一线,走势虽在千余点范围内波动,但是市场情绪进入调整节奏,整体的走势偏向震荡。#比特币##区
  • 当然,最‮单简‬的方法就是‮点来‬护肝片,再搭配上‮好良‬的作息,保证‮春你‬意盎然、春‮勃光‬发【起名改名】取名改名是一学门‬问,看‮简似‬单,就一个两‬字的
  • 人常說天涯地久,步步有窮時,為何窮盡,挨不過這相思,霜融成字,花開寫詩,惟我不善這言辭,誰送我寒冬落魄,春暧逢生時,一次便作廢了生死,飛鴻跨雪追日添白絲,痛戛然
  • 世间浮华,都不及爱的陪伴,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落英缤纷,灵魂的相悦,在爱的原乡。灯火阑珊处,总有一些执念,诉说着一往情深,随遇而安,或许成了余生的那一抹相思,那
  •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抱一抱][抱一抱]这是我最初认识的三个相识即入心的朋友,虽然不在同一座城市,十几年来也经历了很多,但磕磕碰
  • 说来话长,因为眼部塑形不是说割个双眼皮就完事了,不仅要懂得整体的审美观念,还要根据每个人的面部特征和气质美学来考虑整体的眼部设计方法。《通知》包括暂停向在全市范
  • 说来话长,因为眼部塑形不是说割个双眼皮就完事了,不仅要懂得整体的审美观念,还要根据每个人的面部特征和气质美学来考虑整体的眼部设计方法。《通知》包括暂停向在全市范
  • 正如庄周梦蝶,我们常常会被奇异怪诞的梦境所震惊,并感到迷惑。以今天心理学上对梦的科学研究发现来看,古时中西对梦的看法,实在很多误解。
  • 眉目里似哭不似哭还祈求什么说不出陪着你轻呼著烟圈到唇边 讲不出满足你的温柔怎可以捕捉越来越近 却从不接触La...... La......茶没有喝光早变酸从来未
  • " 《MOUSE》导演崔俊培在之前举行的制作发表会上曾表示:"虽然拥有强大的尺度,但作品的节奏和深度不亚于戏剧性的情感",&qu
  • 知道吗,比赛结束,你以第四名的成绩出道,爸爸妈妈哥哥都来了,妈妈在决赛现场哭得很厉害,哥哥拍了拍妈妈抽泣着的肩膀,爸爸知道你出道以后,宴请了他的朋友们,说是自己
  • #美学[超话]##诗歌[超话]##古风诗爱好者[超话]##现代诗[超话]##乌鲁木齐爆料# 要不是心轻身重早随那楼外的飞云飘到天外窗台上的花还多了的一点牵挂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