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使用指南31条,速速收藏

1. 细辛,以气为治。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

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

一说本品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2. 《千金方》治目鼻口耳病用细辛者甚多,但临证选用,尚需别择。

观于目病,由劳者、息肉生者、有障翳者、有赤白膜肤者、生珠管者,皆不用;眼暗者、泪出者、眦赤者,多用之,则目病用细辛有去取矣。

鼻病生息肉者、衄血者皆不用;鼻塞者、鼻鼽者多用之,则鼻病用细辛有去取矣。

又口病惟口臭、齿痛多用之,耳病惟外治多用之,则口病、耳病用细辛也可有所遵循。

3. 仲景方中细辛主治胸胁、心下宿饮停水所致的咳逆、胸满、胁痛、心下坚大等症。

4. 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

其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其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

5. 凡用细辛,看监制,看包罗(指配伍),有了监制和包罗,纵然多用不生波。

6. 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散解诸郁热,甚验。

又本品同石膏,治阳明火热上攻齿痛;同黄连等份为末掺之,治口舌疮甚效。

一说细辛佐升麻而齿痛捐,共辛夷而鼻渊住。

7. 一味温性药,有的医家视之为凉药,殊觉不可思议。

如细辛,华佗的弟子李当之则说它“小寒”。李时珍常用细辛治疗“口疮喉痹诸病”,而这些病证热性倾向居多,细辛可作凉用,说它“小寒”,也就不为无见了。

李当之说细辛“小寒”,也许是针对其能清浮热、散郁火而言。若实热用细辛,则殊失李氏之本意。

8. 某些癌症患者配用大量细辛,在止痛消癥方面有较好疗效;在补肝益肾药中配伍细辛还可以增强补益功效。

9. 细辛治咳,每与五味子、干姜为耦。

10. 感冒后久咳不止,咽有痒痛者,可在辨证方中加入细辛、玄参,取细辛温散风寒,玄参利咽润燥。

11. 细辛用治偏头痛效佳。

偏头痛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头部怕冷喜暖,脉沉细者,多不仅是风寒为患,而是肝肾经气虚寒之象,用细辛配熟地、白芍、山萸肉温补肝肾,方能收效。

若偏头痛伴头晕,痛侧面部麻木者,是兼内风上扰,用细辛当佐天麻、钩藤、白芍等以平肝熄风。

又顽固性头痛证属阴虚者,用沙参45克,天冬、川芎各10克,细辛15克,水煎服,疗效甚佳。

12. 细辛、酒大黄,为寒温同用之配伍。

细辛辛开散郁,大黄清热泻火,两药相伍,辛散苦降,一温一寒,相反相成,而无燥烈伤阴之弊。

临证用治肝旺火郁,风火上扰之头痛,有良效。

13. 细辛温通阳气,用之最宜,治心率缓慢病人,可以细辛为主,结合辨证(气虚者合保元汤,血瘀者合四物汤及丹参饮,气阴虚者合生脉饮等)治疗。

细辛开始用10克,一般用12~15克,煎服。

患者服药后多于1小时半左右起效,心率有所增加,3小时后心率又渐减缓;有的病人感阵阵燥热,旋即消失。

但细辛对有“房颤”及心率时快时慢者不宜,往往引发“房颤”或自觉心中慌乱不适。

若病人有此反应者,则不用细辛,改用人参9克,心率亦可稍有增快,且结代脉亦可改善,惟久服人参,代价昂贵。

14. 用细辛治心动过缓,是取其之动能,使之鼓动心阳,加快心搏。然而,细辛并非温补心阳之药,故若心阳已衰败者,则其无回天之力,用之反耗心气,使心阳益衰。

用细辛提高心率必须在心体、心血基本完好,心气力弱,但尚能振奋之际,始为合拍。

同时,也并非单靠其一味药之力而当有辅佐之品。

辅佐之剂有两类,一类是助心阳、通心脉之品。助心阳药如附子、黄芪、党参等;通心脉之剂如麻黄、川芎、瓜蒌、威灵仙等。

另一类是祛痰浊、化瘀血药物。痰浊扰心而见脉迟者,可取二陈汤、菖蒲郁金汤为伍;若为瘀血痹阻而使心阳失展者,可选失笑散、桃仁四物汤相参。

15. 用细辛为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四类心率过缓病人,有较好效果。

细辛先用3克,以后逐渐增量,每2~3日后加1克,加至6克后可常服一段时间,部分病人用至9辛也未见有中毒现象。

16. 对阳虚型心绞痛,用细辛6~8克合益气活血之品,能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发作;对病窦综合征属虚寒者,重用细辛10~15克,配合益气活血药,心率可逐渐提高到正常范围。

17. 病重而见呕逆不止常为胃气衰败之象,治疗颇为棘手。临证遇此,可用细辛6克,丁香3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以柿蒂15克煎汤送服,多有效。

18.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

大便秘结者不加细辛或用量过少则肠道不润。细辛(与附子合用)能使久处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大黄才能起到泻下的作用,其用量少则6克,多则9克。

又治疗风秘、冷秘,常以本品5克加入辨证方药中,收效亦著。

19. 癫痫持续发作,常在辨证方中加用细辛5克,水煎服,可逐渐达到稳定状态,而解除连续发作之苦。

20. 细辛不仅能温阳散寒止痛,而且还有暖肝熄风的作用。

用本品6~8克,与养血柔肝之品同用,治疗帕金森病,屡见功效。

21. 治三叉神经痛,细辛是常用药,每用3克,配合白芷、川芎、制川乌煎服,在发作时有止痛作用。

痛缓解后,可以细辛小剂量,与活血化瘀药同用。一方用细辛5克,配生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有效。

22. 治中风不语,宗“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之说,于地黄饮子(治中风不语之良方)中加细辛3克,冀其入下焦以激发肾气,达上焦而宣发肺窍,肺肾一气贯通,故言语自出。

23. 治乳腺小叶增生,胀痛有块,活动度好,于月经前为甚者,可用细辛20克,山柰10克。共研细末,以凡士林拌和成软膏,摊于布上,覆于乳腺痛肿结块处,罩以乳罩,隔2日换药1次。

24. 治疗跌打损伤,35例在服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细辛6~9克,20例单服活血化瘀药。结果发现,前组患者疼痛减轻快,瘀肿消退亦快。

25. 治经行音哑,在辨证调经药中,加细辛少许,以通少阴之阳,大有巧思,且有良效,可学可法。

26. 细辛能散风而达于目,治疗眼涩痒痛、羞明难开、迎风流泪等顽固性眼病经久不愈者,用本品4~6克,伍以川芎、菊花、石菖蒲、密蒙花等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且可提高视力。

27. 临床上对舌苔厚白腻者,加用细辛5克煎服,可使苔净、纳增。细辛辛温香窜,不宜久煎,以后入再煎5分钟较佳。

28. 患口臭者,用细辛适量含之多效。

29. 仲景方用细辛,多与他药等量,如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当归四逆汤中的当归、芍药、细辛,均为相同剂量,这样疗效方著,若减量,疗效亦减。

30. 凡咳喘、泄泻、痹证等属脾肾阳虚寒湿重者,细辛可用15克左右,但阴虚火旺者忌用。

本品走窜开滞,功能通阳气、散寒结。

临床除用于上述诸病外,对于某些顽固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荨麻疹、湿疹等,也都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常有卓效。

有些患者服用大剂量细辛后,有全身烘热、口干等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就可自行消失;也可酌加生地、白芍等品,以制其温燥之性。

31. 临床对一般轻症及年老体弱者、儿童、产妇都不应过量使用细辛,尤其是作丸散剂直接吞服,更应牢记“细辛用量不过钱"的警语,以确保用药安全。

对阳虚外感、寒痰喘咳、寒厥肢冷、寒痹腰痛、胸痹心痛脉缓等危重急证,可以突破常规剂量使用,即药有病挡,“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在没有充分根据和实际应用经验时,仍须避免盲目过量使用。

细辛有效成分是甲基丁香酚,有毒成分是黄樟醚,后者挥发性强,长时期煎煮,则有毒成分大大下降,而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故大剂量细辛入汤剂,宜先煎30~60分钟为好。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全是干货!
这份佛教15问
整理的太全面了

一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
是梵文音译过来的。

汉文里的 “ 弗 ” 字,
音与梵文发音相同,

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

就在 “ 弗 ” 字旁边加了个
“ 单立人 ”。

所以 “ 佛 ” 这个字,
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
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

二 、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为 “ 本师 ”

因为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第一位创始人,
是佛弟子最根本的老师,
所以称为 “ 本师 ”,
也说明学佛者和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三 、什么是菩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
“ 菩提萨埵 ”
是梵语bodhi - sattva的音译,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 觉有情 ”。

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
学佛人和佛是师生关系,
和菩萨则是同学关系。

四 、中国最早的佛寺

汉明帝迎请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来到中国后,

安排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
由皇帝直接管辖。

后来为了把两位法师长久的留在中国,
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 白马寺,

供僧人们居住以及弘法布道。

之所以叫白马寺,
是因为当时迎请两位法师时,

所带的佛经、
佛像、
法器等等,

是由一匹白马驮载而来,
所以就把这座寺院称为白马寺,
作为纪念。

五 、为什么寺院的围墙是黄色的

黄色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专用的,
其他机构和民用建筑是不可以用黄色的。

因为佛教最早是汉朝皇帝从印度迎请过来的,
皇帝把佛当成老师,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

所以佛教寺院都是按照皇宫的规格建造的,
可以使用黄色,
后来历朝历代也就都沿袭下来了。

六 、为什么佛弟子之间互相称呼师兄

佛弟子之间互称为师兄,

没有师弟、
师姐一说,

原因有三:

一是代表男女平等,
人人都有佛性,
佛性平等。

二是指修行解脱之道乃是大丈夫所为,
表示尊敬对方,
赞叹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 ,称对方为师兄,
表示自我谦卑,
甘居人下,
是我们佛弟子觉悟的一种状态。

七 、什么是六根

六根就是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
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

根就是树木,
我们以眼耳鼻舌身意来摄受外面的影像,
种下生死的因缘,
这叫作根。

八 、什么是六尘

即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
法尘。

六根接触此六境,
则染污净心,
故名为尘。

色尘即各种形色之物;

声尘即各种声音;

香尘即各种气味;

味尘即各种味道;

触尘即各种涩滑感觉;

法尘即分别善恶诸法。

九 、什么叫三皈依

“ 皈 ” 是回头;

“ 依 ” 是依靠。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合称三皈依。

十 、什么是五蕴

五蕴分别是色蕴、
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五种。

色蕴:
“ 色 ” 是指物质。

色蕴是指一切有形态、
有质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

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物质现象。

受蕴:
是指感官接触外物所生之感受或情感等。

想蕴:
通过对因接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

行蕴:
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

识蕴:
主要指人的意识作用。

比如,
区分与认识事物等。

十一 、什么是世间八法

八风,
又名世间八法,


“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

这八种风,
能煽起烦恼的火,
所以喻之为
“ 八风 ”。

利是令人得意的事,
衰是令人失意的事,
毁是背后被人毁谤,
誉是背后被人称誉,
称是当面被人称誉,
讥是当面被人讥讽,
苦是身心的各种痛苦,
乐是身心的各种快乐。

这八种境界是人生
名利、
得失、
盛衰、
成败的总和,

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

十二 、什么是八苦

佛说
“ 众生皆苦 ”,

又云人生有
“ 八苦 ”,

那么佛门的人生八大苦,
到底是指什么呢?

1 、生、老、病、死之苦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
按照佛教的说法皆为苦难。

2 、爱别离苦

“ 爱别离 ”
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痛苦,

生离死别,
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

爱别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痛苦,
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3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简单说就是,
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却偏偏遇到。

实际上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
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痛苦。

4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
就是欲望太多,
又无法达到。

十三 、什么是四摄法

“ 四摄 ”
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

第一 ,布施

布施又分为
财施、
法施、
无畏施

第二 ,爱语

我们对人说话,
要和颜悦色,
善言慰喻,

说诚实话、
质直语,
调解语、
柔和语,

使他对三宝起恭敬之心,
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 ,利行

我们修菩萨行的人,
于身口意三业,

做事、
说话,

存心动念,
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
助人为乐,
与人为善,
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第四 ,同事

观音菩萨普门示现,
随类化身,
同止同作,
同学同修,
即然志同道合,
便易成就菩提。

十四 、什么是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也称六度:

1 、布施;
2 、持戒;
3 、忍辱;
4 、精进;
5 、禅定;
6 、般若

1 .布施度悭贪;

2 .持戒度毁犯;

3 .忍辱度嗔恚;

4 .精进度懈怠;

5 .禅定度散乱;

6 .般若度愚痴。

十五 、什么是十善法

1 、不杀生:

不杀生者,
谓不害一切物命,
即是止杀之善。

既不杀已,
当行放生之善也。

2 、不偷盗:

不偷盗者,
谓不窃取他人财物,
即是止盗之善。

既不盗已,
当行布施之善也。

3 、不邪淫:

不邪淫者,
谓不行邪淫欲事,
即是止淫之善。

既不邪淫,
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4 、不妄语:

不妄语者,
谓不起虚言,
诳惑他人,
即是止妄语之善。

既不妄语,
当行实语之善也。

5 、不两舌:

不两舌者,
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
令他斗诤,
即是止两舌之善。

既不两舌,
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6 、不恶口:

不恶口者,
谓不发粗犷恶言,
骂辱他人,
即是止恶口之善。

既不恶口,
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7 、不绮语:

不绮语者,
谓不庄饰华丽之言,
令人乐闻,
即是止绮语之善。

既不绮语,
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8 、不贪欲:

不贪欲者,
谓不贪着情欲尘境,
即是止贪之善。

既不贪欲,
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9 、不嗔恚:

不嗔恚者,
谓不生忿怒之心,
嗔恨于人,
即是止嗔之善。

既不嗔恚,
当行慈忍之善也。

10 、不邪见:

不邪见者,
谓不偏邪异见,
执非为是,
即是止邪见之善。

既不邪见,
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内容参考:
《 佛教常识问答 》
《 十善经 》
《 增壹阿含经 》

《妙法莲华经》中八个重要的比喻帮您入佛知见

佛在《法华经》中打了八个重要比喻,即“法华八喻”,用来帮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若能诚心观照,即入如来大定,定能长智开慧,从浅显的比喻中觉悟深奥之法理。一切诸佛皆因觉悟宇宙真理而成就圆满真实智慧。

  1, 三车喻——出自《譬喻品第三》

  羊车、鹿车、牛车喻佛讲法华之前的七方便引导法,是佛的方便之说,而非佛究竟真实之说。大白牛车喻唯一真理实相大法——《法华经》。一切诸佛出世本怀皆为一大事因缘,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诸佛出世目的是为了开众生佛之智慧,七方便法是佛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而法华则是诸佛心血智慧之结晶,故为十方三世诸佛共同守护的秘密之藏,必籍一定机缘方得真相大白于天下!实为石破天惊之举,风起云涌之慨叹!

 2,穷子喻——出自《信解品第四》

  穷子本是富翁之子,只因惯于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不认亲父,父以穷子无勇气接受事实为叹,故方便近穷子善诱引导。

  此喻阐明精辟之理,众生不悟“与佛无二”之理即为穷子。实是穷子之自私心、下劣心,心胸狭隘不能胸怀大志。须知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佛不二,生佛一如。病人好人本一人!梦人醒人不二人!善刀恶刀本一刀!大道至简真理至易!越是最简单的真理越不为众生接受理解,从而由简变繁,故而众生企图通过苦修苦证成佛,不知悟后起修是第一圆通,实为牛角尖之弊端。《楞严经》言,成佛易如反掌,“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要知凡夫之所以成凡夫,是因众生执著凡夫故成为地地道道的凡夫!众生本是佛,只因迷悟而差!悟之者佛也,迷之者凡夫也!

 3,药草喻——出自《药草喻品第五》

  慈云普覆,天降一味法雨,大地上草木丛林种类各异,随分受润。

  《法华经》是讲述唯一真理——实相大法(即,无相无不相,“一心三藏”是诸法之实相),是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打开天窗阐述真理大法。悟《法华》者无一法不是妙法。佛讲七方便法时只能暗含真谛,故众生把一乘法分为三乘解,讲法华时合三归一,唯悟入实相方是彻法底源之智解、真解、正解、深解!

 

 4,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第七》

  此喻是法华时期佛劝小乘人回小向大,不做定性声闻,不滞留在化城,乃至劝修七方便法之修行人要胸怀大志,志向成佛宝所。正如佛讲,信受法华者方能成大器,纯属真实、真修是也!

 
 5,明珠喻——出自《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宝藏,不论高低贵贱,不分何方门派。此藏非佛所赐,实乃众生本有,悟之者得妙用。即悟即佛,悟实相真理者即入圆教菩萨圣位——分真佛(也称月牙佛)。圆顿大法不历修证,不历阶梯,可一步登天!悟后起修,则事修皆为心修,心修一修一切修,心证一证一切证!《宏传叙》讲“系珠明理性之常在”也!

  6,凿井喻——出自《法师品第十》

  高山凿井唯见干土时离水尚远,打出湿泥时即将出水。

  此喻言简意赅,落地有声,字字千斤!不遇法华为大不幸,遇者幸中极幸!不遇者尚未能开佛智,执方便法实是小智已出,尚未大智。《法华经》第十品<法师品>中讲,“在家出家人行菩萨道,倘若不遇、读、诵、持法华者,此人未善行菩萨道。”众生不知执方便法好比是执戏论之粪为黄金白银之宝,正应世人捡芝麻丢西瓜之寓,确为诸佛石破天惊之举!诸佛共慨!菩萨同叹!

 7,髻珠喻——出自《安乐行品第十四》

  此喻阐明真理唯有一个。“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佛知众生志意下劣,不信自己是佛,从而心外觅佛,故不自信做佛,也不能深心念佛,大多修行成为形式主义未涉实际。鉴于此况,佛必讲法华“真净”大法,即空即有,空有圆融是众生本来面目。《法华经》第二品<方便品>中讲,“佛刚悟道唯想传成佛之法,缘于众生过分执著,机缘未到只能用方便法引导。”要知诸佛不甘心众生不成佛,因众生本是佛,故不从修得,“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诸佛从悟(“吾心”)而得圆满智慧妙用。可见佛讲真理大法慎之又慎!重之又重!

 8,医子喻——出自《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此喻有三意,分说如下。

  1)众生执迷不悟中毒至深,心病是大病。心病需心药医,心结需心解,众生要自修自悟自度。

  2)《法华经》是佛临终遗嘱,为使众生回光返照,求心不赖佛,佛非灭示灭,唯以真理嘱咐后人。

  3)见佛肉身不为真见佛,亦不能成佛。《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悟法华受持法华方为真见佛,而且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心见一见一切见,一悟一切悟!是智见、佛见!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悟真理即见佛即成佛(月牙佛)!从此不再有后顾之忧,走上成佛之光明大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整个电影情感上感觉好压抑[泪][泪][泪]不知道怎么说,就是这是部好电影,探讨的社会话题也很有意义!妈妈总说她们这代人过得快,经历的全是大事儿,自己的人生反而没
  •   四、非疾病原因  1、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则要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如伴有腰痛、肾区叩击痛或有发热者,多为肾盂肾炎;只有膀胱刺激症状面缺乏全
  • 昨晚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悲壮动人的旋律、激昂彭湃的歌声加上声声入心的朗诵,90分钟完全沉浸在现场营造的“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奋进新的
  • 或许,只有增加寒门学子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和路径,减少用人单位文凭过度消费,设置富有弹性的学业安排,降低青年学子“打工人”和“社畜”的感受,才能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打
  • 苍山的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及中和峰,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后来,那面镜子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这就是洱海月。
  • 淘宝店铺名:极宅之境这次先上8款,还有很多款式慢慢上新[抱一抱]耳饰都是手工串制的,不使用胶水;所有水晶珠、珍珠、钻石都是施华洛世奇的,米珠都是日本御幸的;所有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桂花诗 作者果红 (一) 秋雨非是无情物, 滋润木犀蕊半吐。 细赏花苞爆满枝, 慢嗅馨香入清骨。 风物有情慰寂寥, 伊人无讯添愁楚。 惟愿西风怜痴心, 香随祥瑞
  • 料峭春风微吹酒醒老朽吟啸可且徐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尽放百年里遥想公瑾当年英姿应笑我多情且趁身未老对云幕高张三万六千场夜来幽梦忽还乡,不可思量,唯恐相顾泪眼千行,
  • 像是还嫌刚刚自己的的反驳不够到位,她又开口补了句,“你哪有题好看。#长期不运动的人会怎样# 我是一枚吃货,其实从骨子里并不是那么爱运动的男孩,但是我清晰的知道自
  • 下了决定,村长便顺理成章地把大宅子分给了刘二了,最可气的是,他竟然还说是为了犒劳刘二这些年为村子和村民做了很多事,所以才把这人人争抢的大房留给他了。就在村长为这
  • 而他夸张的造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而现在从他晒出的造型也可以看出,他没有被世俗规训,依然在自由的做自己。
  • [I hit my mother's doted switch and I can't escape (])]   Today's look at the gi
  • 我接触过很多异地恋分手之后想要挽回的人,但是我并不是只要有个人来找我我就答应,因为异地恋分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你是否对结束异地之后的生活有所规划。不过,无论是
  • 紧紧围绕清城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全力当好清远入珠融湾排头兵”的目标,服务大局,忠诚履职,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圆满的检察答
  • #早安心语# 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农历三月十六 开封市天气:晴转阴 14℃~27℃人生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放宽心,生活需要游
  • 作为“蒲江杂柑”中的优秀代表,“蒲江丑柑”头年四月开花、次年三月成熟,口感佳,于2015年成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连续多年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
  • 我就一句话,发通稿的 团队和 本人不得house![酷]若结婚的消息是真的,那就祝福沈梦辰和杜海涛吧!
  • 】#青白江发布#青白江区人社局、大弯街道联合联合青白江万达广场举办#青白江万达广场春季专场招聘会#来了!青白江万达广场专场#招聘#会来了!
  • 语法还没开始学,听力也只测试了一下,明明好多事情都还没做,我前两天是怎么做到天天打王者的…最近发现了好看的记录片,有一个能为你充会员的弟弟实在是太幸福了!但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