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何为寿命与慧命

一 、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
由无而有谓之生,
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
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

所以,
生命不仅限于动物,
一切植物皆能生长,
皆有限期的延续,

所以,
一切植物皆有生命。

人之老死,
与值物的枯死,
同样是有生必有死。

今天,
我们讨论的,
不是值物的生命,

也不涉及其他动物的生命,
只限于人类的生命。

人类生命的组织,
不外物质与精神两大元素。

人的生命,
是否健康正常,
要视乎组织生命的两大元素能否获得平衡发展。

如果偏于物质,
或偏于精神,

人的生命,
必然毛病百出,
甚至走向死亡边缘。

佛经将构造人体的物质部份,
名为色蕴。

精神部份,
名受蕴,

想蕴、
行蕴、
识蕴、
合言之名为五蕴。

五蕴中的色蕴,
是指人体中的物质元素。

例如 :

人体中的骨骼,
是地的元素,
属于坚性;

人体中的水份,
是水的元素,
属于湿性;

人的体温,
是火的元素,
属于暖性;

人体可以俯仰屈伸,
行动进止,
是风的元素,
属于动性。

地水火风四种元素,
能构造万物,

因名四大,
有形色可见,
故名色蕴。

五蕴中的受,
指人体五官对外界环境的感受,
领纳于心,
引生情绪反应谓之受。

因外境有顺逆,
人的感受便有苦乐之分,

苦则憎,
憎则嗔,
嗔则烦恼无尽。

乐则爱,
爱则贪,
贪则欲望无穷。

人生于世,
生存于顺逆二境不断交替中,
憎爱贪嗔的心理亦恶性循环不已。

因而产生种种颠倒妄想谓之痴。

人的生命,
既充满贪嗔痴,
也就带来罪恶与苦恼的命运。

五蕴中的想,
指人类意识的想像力,
人因外境牵心,

故心取境,
构成概念,
安立名言,

分别是非好丑,
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意念,
谓之想。

五蕴中的行,
其定义是迁流造作。

人对外界之顺逆二境,
引生内心的反应,

经过思考、
判断,

而策动于语言行为,
心理学称为人的意志,
佛学名为思心所。

人类精神界,
除前之感受及想像外,
一切有关心理活动,
皆属于行蕴。

五蕴中的识,
定义是对境明了识别,
心理学名为认识,

但认识只限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生起见、闻、嗅、味、觉、知等识别作用。

佛学认为,
人除眼等生理器官,
对色等物质产生认识,

感受、
取舍,

以及意志活动等作用外,
还有微细的精神活动,
及精神的主体。

前者是唯识宗所立的第七末那识,
后者是唯识宗所说的第八阿赖耶识。

末那译名意。

因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
引生自我的观念与执著,
产生我见,

我慢、
我爱、
我痴等心理状态,

恒审思量,
因名意识。

以七识执我,
引起眼等六识的心理活动,
对色等六尘,

产生感受、
领纳、
占有等反应。

又名意根,
是我法二执的根本。

阿赖耶识译名含藏,
可分为能藏,
所藏及执藏。

因此识是人类生命的主体,
亦是宇宙万法的生因,
以其能接收眼等六识所传递的经验 ——

业种子,
妥为储藏,
为储藏业种子的仓库,
因名所藏;

以其能保持业力种子,
令其不失不坏,
作为开展未来一切现象的主因,
因名能藏;

以其是我执的发源地,
第七识依之坚执自我,
而产生我见,

我爱、
我慢、
我痴等心理病态,

因名执藏。

由精神与物质等五蕴所组成的人类生命,
是不断成长,
不停的衰老,
而终至于死,

所以说 :

有生必有死,
但死并不等如生命的完结。

而是此一生结束时,
又开展另一新的生命。

所谓 :

‘ 此死彼生,
彼死此生 ’,

彼此间似乎互不相关,
实际上彼此是继往开来的过程,

人的生命物质部份虽然死亡,
但精神部份却永恒不死,

特别是作为精神主体的八识心王,
含藏著人过去所造的业因,
引生现世的结果,

再由现世行为形成不可磨灭的业种子,
储藏放入识田中,
作为引生未来生命的主因,

遂成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世生命的流传,

生生不已。

楞严经说 :

‘ 生死死生,
生生死死,
如旋火轮,
未有休息 ’。

此从不休息,
生生不已的生命之流,

又因八识田中所含藏的业力种子有善恶好丑的关系,

而有六道苦乐天渊的结果。

虽然,
一般人仅凭眼见耳闻的官感知识,

无法理解此作为人类精神主体、
万物生因的八识心王,

所含藏善恶业种的微妙关系,
而不肯信受三世生命延续之说,

但三世生命的延续,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并不因一般人的不信受而不存在。

正如牛顿未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前,
地心吸引力已经存在一样,
可惜人没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虽然先知先觉的佛陀,

把生命的原理、
识心的秘奥给人类说明,

但人仍然没有智慧接受。

即使中外古今的典籍,
很多记载著有关生死轮回的道理,
及生前死后的事实证明,

但人限于智慧,
仍然不肯相信,

宁可流浪在失望、
痛苦、
空虚的人生旅途中,

无依无归。

宇宙秘奥固无法揭开,
人生意义与理想,
也无法实现,
多么可惜。

事实上,
唯有佛教所说生命三世流转,
及六道因果轮回之理,
才符合现实,

人类才有希望,
有进步,
有前途。

因为依据生命三世因果轮回之理,
人的际遇随时可以改变,
而改变的主权,
又操纵在人类自己。

虽然,
人今生的遭遇多半由过去业因所招感,
但现在可从因缘方面寻求补救。

一方面停止坏的助缘,
冻结恶的种子,
使恶果不生;

一方面努力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的种子。

由于理解业因所感不可避免,
则当逆境之来,
唯有逆来顺受,

不怨天,
不尤人,
才不会愤世嫉俗,
做出越轨行为,
自害害人。

即使顺境当前,
亦知世事无常,
好景不永,
不生贪恋以误前程。

如是不为物喜,
不为己悲,
不贪不嗔,
超然物外,

自然可以跳出物欲陷阱,
粉碎烦恼枷锁。

由于积极开发精神领域,
散播良善种子,
就可以取消妄想错觉,

驾驭意识野马,
纳入真理正轨;

以真理作为日常生活的指南,
也以真理作为人生旅途的依归,

使人性恢复清净光明,
使人的生命更健康,
更充实。

所以,
佛教的生命观,
是积极的,
向上的,

不但可以驱除人心的颓丧,
还可以扭转人恶劣的命运。

如果人能学佛,
彻底取消八识田中不良的种子,
洗刷人性污染的部份,

发挥人性光明至善的一面,
保证可以改善充满苦恼与缺憾的人生。

成为究竟圆满的正觉生命。

二 、寿命的长短

人的际遇,
幸与不幸,

皆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善恶业种子引生的结果,

而人的寿命长短亦然。

人的肉体 ——

物质部份,
由婴儿诞生开始,

接著是由幼年而少年、
而青年、
而壮年、
而老年,

念念不住,
刹那生灭。

今天之我,
已非昨日之我,
明天之我,
又非今天之我。

结果,
匆匆数十寒暑,
随其业力因缘,
寿命长短,
终归于尽,

所以佛说,
人的生命无常,
四大皆空,
五蕴无我。

可惜世人不知五蕴无我,
因而执我,
著我,
爱我,
为我。

在短暂生命中,
不但求财富积多,
还求寿命的延长。

讲到死字,
谁都害怕。

其实,
死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
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死了又生,
此后生可能比今生更痛苦,

万一不幸投入牛胎马腹,
或走向地狱之门,
才是真正的可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投资和交易的两点核心趋势第一:基本面趋势包含,消息面,政策面,市场情绪,大环境,长期影响,中期影响,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影响,要区分,基本面形成趋势,这是投资和交易
  • ​过年必吃的全家福,很香的鸡汤为底,依足传统铺满蛋饺、鸡肉、猪肚、丸子等等,以香菇盖帽,最好吃的当然是吸满汤汁的肉皮。#基金#三瓶可乐的美食榜单(一个人的“黑布
  • ​文学作品好(茅盾文学奖)编剧好,导演好,演员是真的好,我在想,这种描述群像的戏,像是一场真挚情感的接力,都特别拼尽全力又不留痕迹(其实痴迷Angela bab
  • 一名叫“谷传民”的人在个人社交账号中发文警告大衣哥,称他擅自演唱了自己原创的作品,如果是慈善演出无所谓,但如果是商业演出,将会诉诸法律渠道。谷传民的做法让人想起
  • 终于将死者有名有姓地查出来了,端木赶紧在上海撒下大网找黄顺潮,最终上海公安机关在监狱中找到了黄顺潮,他是因盗窃罪被捕入狱的。时间已经到了农历新年,端木和侦查员们
  • 这两天微博首页都是关于考研的东西,就突然想起自己考研的那一年,2013年考研……那应该是我做的最错误的决定,不是不应该考研,而是不应该那一年考研,白白浪费了自己
  • 一般搞学术的人都知道,发表一篇SCI对职业发展是多么的重要[em]e400644[/em]①一、发表一篇SCI意味着保研几率大增如果你很优秀可以在大学期间,发表
  • 埃你,占据了我全部的时光,想你,绕满了我所有的灵魂。深深唉着你,默默想着你,珍藏着与你所有所有的经历,在自己的世界里,燃尽情深,只为尼。
  • 两个符号 很喜欢开一些谐音梗玩笑 分得清楚是朋友的喜欢还是对象的喜欢 可以秒恋 没什么安全感 但是 小tip:会因为一件事情一句话一个举动喜欢上一个人 也可能因
  • 特别是这盘【朝九晚五】男女老少,通杀!!
  • 可能在不同阶段的时候,大家看到我们迈出去是不同的腿——左腿或右腿,但玄机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的态度,就是对作品的执著和对观众的尊重,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次的十五周年
  • 管制点:大佛中队外;管制时间:08:30—21:00;管制措施:实施交通管制(引导由龙桥立交驶入明月路的车辆从G348线至九峰路绕行)。管制点:山龙路小海豚加油
  • 那么,青春的状态态便会伴随随你,青春的长度便便会延伸,而你,也会是一个不为生活和年龄所累的快乐幸福的人正能量拥有有一一颗平常常常,善待身边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 老板从欧洲留学归来把“美食,祈祷,与爱”融入到每一道菜里,店里还用手绘做了一份精致的菜单,很多客户都会忍不住把这份菜单带回家主打:Four11 惠灵顿牛排/西班
  • 在整个过程当中我能清楚的感受到防疫工作者的尽职尽责,同时我们的百姓也是非常配合打疫苗的工作,疫苗期间,都能够做好防护,不与他人紧密接触,能有序排队接种。志愿者服
  • 欢欢,我是大宅男,大直男,我不会宠你更加不会照顾你,还一味要求你照顾我,呵护我,体谅我,我太自私了我太大男子主义了,“女盆友是用来宠的”这句话我才刚刚学会,正如
  • 一、下面的6种类型的股票坚决不做1、首当其冲的就是下跌趋势的股票不做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转头,特别是缩量阴跌持续调整的股票,股价一般在均线系统下方,积重难返
  • 路地裏の真ん中で,いつもの夕日を薄目で眺めて,胸の内で呟いた,「いつまで続くだろう」弱い音を吐いてる,薄っぺらい人間です,一歩前に出るのはやめときます,絡まれた
  • 刚才第一层讲了,要了解万法唯心,梦是最切要的比喻,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梦里都有对应,而且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这所有的一切确实是从心自现,而不是在心外的显现。这
  • 【20220301】〖早安文〗#防弹少年团星辰所向##防弹少年团七人七色# 紫色微光撕开云雾此时是早上六点十三分你顺着春风来的方向紫色幻想 缓缓生长招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