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楚南禅师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福州张氏子。初参芙蓉,蓉见曰:“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师礼辞,遂参黄檗。檗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师曰:“即今岂是有邪?”檗曰:“有无且置。即今如何?”师曰:“非今古。”檗曰:“吾之法眼,已在汝躬。”住后,上堂:“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乃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系绊。”时有僧问:“无漏道如何修?”师曰:“未有阇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师曰:“体者亦无。”问:“如何是易?”师曰:“著衣吃饭,不用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岂不易邪?”曰:“如何是难?”师曰:“微有念生,便具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所以佛教诸菩萨云:佛所护念。”师虽应机无倦,而常寂然处定。或逾月,或浃旬。文德元年五月迁化,塔于院之西隅。大顺二年宣州孙儒寇镜塘,发塔,睹师全身俨然,爪发俱长,拜谢而去。鸟石灵观禅师福州鸟石山灵观禅师,﹝时称老观﹞。寻常扁户,人罕见之。唯一信士每至食时送供,方开。一日,雪峰伺便扣门,师开门,峰蓦胸搊住曰:“是凡是圣?”师唾曰:“这野孤精!”便推出闭却门。峰曰:“也秖要识老兄。”铲草次,问僧:“汝何处去?”曰:“西院礼拜安和尚去。”时竹上有一青蛇,师指蛇曰:“欲识西院老野孤精,秖这便是。”师问西院:“此一片地,堪著甚么物?”院曰:“好著个无相佛。”师曰:“好片地被兄放不净污了也。”引面次,僧参,师引面示之,僧便去。师至暮,问小师:“适来僧在何处?”小师曰:“当时便去也。”师曰:“是即是,祇得一橛。”﹝玄觉云:“甚么处是少一橛。”﹞问:“如何是佛?”师出舌示之。其僧礼谢。师曰:“住!住!你见甚么便礼拜?”曰:“谢和尚慈悲,出舌相示。”师曰:“老僧近日舌上生疮。”僧到敲门,行者开门,便出去。僧入礼拜,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适来出去者,是甚么人?”僧拟近前,师便推出,闭却门。曹山行脚时,问:“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师曰:“我若向你道,即别有也。”曹山举似洞山,山曰:“好个话头,祇欠进语。何不问为甚么不道?”曹却来进前语,师曰:“若言我不道,即哑却我口。若言我道,即謇却我舌。”曹山归举似洞山,山深肯之。罗汉宗彻禅师杭州罗汉院宗彻禅师,湖州吴氏子。上堂,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骨剉也。”﹝师对机多用此语,时号骨剉和尚。﹞问:“如何是南宗北宗?”师曰:“心为宗。”曰:“还看教也无?”师曰:“教是心。”问:“性地多昏,如何了悟?”师曰:“烦云风卷,太虚廓清。”曰:“如何得明去?”师曰:“一轮皎洁,万里腾光。”相国裴休居士相国裴休居士,字公美,河东闻喜人也。守新安曰,属运禅师初于岭南黄檗山舍众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扫洒殿堂。公入寺烧香,主事祇接。因观壁画,乃问:“是何图相?”主事对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事无对。公曰:“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曰:“可请求询问得否?”于是遽寻檗至,公睹之欣然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檗曰:“请相公垂问。”公举前话,檗朗声曰:“裴休!”公应诺。檗曰:“在甚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故汨没于此乎?”寺众愕然。自此延入府署,执弟子礼,屡辞不已。复坚请住黄檗山,荐兴祖道。有暇即躬入山顶谒,或渴闻玄论,即请入州中。公既通彻祖意,复博综教相,诸方禅学咸谓裴相不浪出黄檗之门也。至迁镇宣城,还思瞻礼,亦创精蓝,迎请居之。虽圭峰该通禅讲,为裴之所重,未若归心于黄檗而倾竭服膺者也。又撰圭峰碑云:“休与师于法为昆仲,于义为交友,于恩为善知识,于教为内外护。”斯可见矣。仍集黄檗语要,亲书序引,冠于编首,留镇山门。又亲书大藏经五百函号,迄今宝之。又圭峰禅师著禅源诠、原人论及圆觉经疏注、法界观,皆为之序。公笃志内典,深入法会。有发愿文传于世。长庆安禅师法嗣大随法真禅师益州大随法真禅师,梓州王氏子。妙龄夙悟,决志寻师,于慧义寺出家。圆具后南游,初见药山、道吾、云岩、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操履不群,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阇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师曰:“教某甲向甚么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共髓。”从此名传四海。尔后还蜀,寄锡天彭堋口山龙怀寺,于路旁煎茶普施三年。因往后山,见一古院号大随,群峰矗秀,涧水清泠。中有一树,围四丈余。南开一门,中空无碍,不假斤斧,自然一庵。时目为木禅庵,师乃居之十余载。影不出山,声闻于外。四方玄学,千里趋风。蜀主钦尚,遗使屡徵,师皆辞以老病,署神照大师。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肚上不贴榜。”问:“僧甚处去?”曰:“西山住庵去。”师曰:“我向东山头唤汝,汝便来得么?”曰:“不然。”师曰:“汝住庵未得。”问:“生死到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曰:“谁受供养?”师曰:“合取钵盂。”庵侧有一龟,僧问:“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个众生为甚骨裹皮?”师拈草履龟背上。僧无语。问:“如何是诸佛法要?”师举拂子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尘尾拂子。”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是我自己。”曰:“为甚么却是和尚自己?”师曰:“是汝自己?”问:“如何是大随一面事?”师曰:“东西南北。”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甚么处驻足?”师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问:“父子至亲,歧路各别时如何?”师曰:“为有父子。”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高五尺。”曰:“学人不会。”师曰:“鹘仑砖。”问:“和尚百年后法付何人?”师曰:“露柱火炉。”曰:“还受也无?”师曰:“火炉露柱。”行者领众参,师问:“参得底人唤东作甚么?”曰:“不可唤作东。”师咄曰:“臭驴汉!不唤作东唤作甚么?”者无语。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赤土画簸箕。”曰:“未审此理如何?”师曰:“簸箕有唇,米跳不出。”问:“僧讲甚么教法?”曰:“百法论。”师拈杖曰:“从何而起?”曰:“从缘而起。”师曰:“苦哉!苦哉!”问:“僧甚处去?”曰:“峨嵋礼普贤去。”师举拂子曰:“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后,乃礼拜。师唤侍者取一贴茶与这僧。众僧参次,师以口作患风势,曰:“还有人医得吾口么?”众僧竞送药以至,俗士闻之,亦多送药。师并不受。七日后,师自掴口令正。乃曰:“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即端坐而逝。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致中致和

儒家的第一经典…中庸开篇,就有这么一句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矣。

我听过很多懂版本的解释,官方的和民间的,似乎都不太究竟,因为这句话实在是蕴藏着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底层规律,可惜没有很好的被发掘出来,容我一一来为你解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中,一般认为,是情绪没有发出来,那个状态就是中,大概就是一个平静的样子,有怒气没有发作,中了彩票也面色如常。

按照传统这样理解…中,就无法真正理解中的博大含义,也没有办法跟下一句连起来,下面说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也就是说……中,是认识论的本体部分。

必须要将…中,提高到神圣的境地,本体是什么概念?本体是万事万物之源,只有提到这种境地,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精妙。

正是因为人与万事万物,都是源自于中这个本体,这个本体,在中国古代人那里就称之为…中,他才是唯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能生万法,本自清净,永恒不变的绝对本体。

所以体会这个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体会这个中,只有在极度心静极度无思无念无想的状态中,才能够体会,能长久的保持这个状态,那么这个人就能够致诚,就能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就能够拥有坚强的信念,就应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就能够能生万法。

古代上等根性的人,可以在动中做事中,保持…中,随时随地的体会到这种保持心境如一,但是到了近现代,就只能通过静坐,去体悟那遥远而永恒的本体……中

说到这里了,你应该就能明白,如果将儒家的心法和禅宗的心法相等同,儒家的静坐和佛教的禅定都是为了体验那个本体,而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的是本体,禅宗的禅定,则是体悟,参话头在心念未动之前的那个本体,两者实际上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体验无思无想无念无相,在思维之前的那个本体世界。

相比较禅宗,儒家在本体论上更全面一些,因为它多了一个和,也就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他更完整一些,但是禅宗更深入一些,禅宗的不仅仅是喜怒爱乐之未发,谓之中,禅宗要求更严格一些,不仅是情绪未发,而且要思维未发,语言未发,心念未发,才是中。

好了再说,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儒家的完善,就在这里,并没有光固守本体论呢,单是本体是没有意义的,虽说很精妙,但也是有失偏颇,因为那本体是寂然不动的,是涅槃的,需要死亡才能达到,谁去验证,所以。

必须还得加上现象论,才能够完善,这个现象论,在中国古典就是另外一部分,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了,在很多地方被解释成为,这个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就叫做和,符合这个适度的原则就叫做和。

这么解释,就仅仅局限在人的情绪方面,但是和不又仅在人?物理的现象,各种化学反应,它也是一种和。

和的本质,他是本体与他体,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接触发生碰撞发生发生交换,等等一切动作变化的统称,无论是在人的世界还是在自然世界,还是在物理的世界。

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说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目标,目的,最终必须要呈现的,它是不可违抗的,它是一种演化的现象,结果。

所以对和的理解,不仅仅是说人要去做到适度,这样就非常片面,怎么样才叫适度呢!过去的经验在当下都有可能不适用,因为外在的条件随时在变化,所谓昨天的适度,就会变成今天的不适度,如果说一个至诚之人,相信自己的本体,相信自己的诚意,那么他所做的行动和所表达的诚意情绪,那就是最合适的。

所以我觉得,和的本意在人属领域不要让他去理解成为什么要适度啊,要尽量的去表现的中规中矩啊,而是要尊重现实,要尊重自己的情绪,我相信自己的情绪选择是对的,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然后再接受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互相交换演变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以现实为师。

中者是大本,和者是达道,人的意识,就是中和和之间的那个短暂的东西。

本体与客体之间有现象,终级的本体和客体是不完全可知的,是无从探究的,意识像烟花一样的灿烂绚丽,在宇宙当中短暂的存在,已是奇迹与幸运。

了解中的神圣本体,是一份敬畏,是一份至诚,是一份平静,是一份信念。

了解和的真切现实,是一份臣服,是一种信心,是一在当下,是一种灵活。

所以这中庸几句话的深意,实在是超出了太多原有解释的含义,值得志者深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别再说抗老是智商税的话啦,那是你没找对抗老产品,郑明明润妍抗皱套组用一次就能让你爱上,入手不亏。郑明明润妍抗皱套组让你爱上抗老没有哪个女孩子是不希望自己青春永驻
  • 陈烁打算再找一份工作了。 目前的收入并不是不够他自己花,他的手头上也有点积蓄,足够他小小奢侈一把。可现在情况不同了,Sean的生日就在不久后,他想给对方买个包
  • 在泸沽湖临窗极目,在浩淼的烟波上,在山水之中,在天地之间,时有矫健的飞鸟自由掠过,腾空展翅,倏忽消失在茫茫的远方……顶着蒙蒙细雨,我们泛舟泸沽湖上,仿佛一次心灵
  • #余景天Tony[超话]# #余景天2022御风飞行# 抢/评养 小助手 1.洁榆 2.君君 3.啾咪 4.颖儿 5.毛毛 6.芋尼 7.尼好可爱
  • 因为在强者中,邪恶凶戾也算正常,可就是身为大魔头,做事不折手段,狠辣无情也就罢了。因为在强者中,邪恶凶戾也算正常,可就是身为大魔头,做事不折手段,狠辣无情也就罢
  • 不说了不说了,晚安啦[月亮]#闵玧其#闵玧其SUGA在歌中写到的独到思想▶ "谁说人是充满智慧的生物,在我看来分明是充满后悔的生物。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
  • 《惊骑》 ◎张之舆香灰终究保不住,一颗果子那干瘪的皱褶里,埋葬了多少忧思一个影子的落魄一场雷暴的惊骑(ji)​梦可以为马,但不可以照见深巷子的马蹄眼睛酸成玻璃
  • 在这里借用李太白一句诗,描述下Hi-Res技术所带给我的震撼感受: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陈都灵回应被网友称赞现实版贝微微,她直言自己并不像,因为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46集)2001/12/27   施恩不求報,我布施給別人恩惠,絕對不能有希求別人報答的念頭;你有希求報答的念頭,你的心不清淨,那你修的不
  • #博君一肖[超话]# 当归10(完结章) 王一博×肖战 伪破镜重圆,一些个极限拉拉扯扯,酸酸甜甜爱情故事。 自从认认真真而又不留余地地向肖战告白后,王一博
  •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类聚上,欧阳询临来源:网络(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网络和网友
  • 雌柔常常以清净守定而战胜雄强,作为战胜者,更应该容让谦下。肖战好帅,我喜欢肖战肖战真诚 通透 纯粹 聪慧 努力[心]肖战永葆童真 各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集于一身[心
  • 需收到后3日内repo至微博或小或抖均可~图文或视频不限制 #白秋洁[超话]#新款凉鞋筹备中啦[鼓掌][鼓掌][鼓掌]这款凉鞋我买的版打得你们去市面上看 几乎找
  • 上海一合作社团购甜瓜加价还短斤缺两具体情况近日,上海奉贤市场监管局接到举报,上海品兴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在从事社区团购农产品销售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擅自加价、缺斤短两
  • 你会接受……”你会接受三个人的感情吗?“严萧,”他打断他,“我可以给你回答了。
  • 以建设生态宜居花园城市为目标,着力营建“花满街、花满园、花满廊、花满墙”的城市园林景观,先后打造“樱花大道”“流苏大道”“梅花大道”等9条特色道路,每年编制《太
  • 如果连这两样都没有的,当然要先努力让自己有;但有了以后,不能执迷在里面,不能“住于法而行布施”否则“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兜里有钱,你可以不惧意外与无常,在不确
  • [抱一抱]#张韶涵[超话]##跟张韶涵一起清空相册# 去年毕业旅行去重庆和成都旅游的库存,现在回过头看也很怀念呀!前一晚刚说了这个计划,第二天马上就飞往重庆,在
  • 况且费用也不少最后工人们走后,我们自己收拾收拾到实在抵不住饿肚子,然后跑下楼做了核酸并且打包了螺蛳粉吃[苦涩]大致整理完洗完澡躺床上接近11点多真是劳累又苦逼的
  • 别妄图用自己的妩媚,去换取任何一份男人奢侈的爱,既不做娇滴滴的百合,也别做风头浪尖的玫瑰,要做就做和男人一起飞翔的鹰和男人独步的狼。我决定了 以后我要做一个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