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静江南
烟雨矇昧,滴滴惹人怜。雨柱挂檐,日日扰心莲。鱼滚水榭,声声化墨江。晓风吹拂,刻刻连门岸。
江南美景日日有,雨挂横梁,夜卷潮气,但每次闻到这掩不住的湿润,就忍不住,思念古乡,感怀从前。朴素而自然的人闻情怀,自在这看着的人眼里,更是忍不住的出现在每一天晨曦之中。
小时候吃完早饭后的大饭团里,油香油香的油条,包上香喷喷的糯米饭,一口咬下去,合着糖的甜味,滚烫的一口,烫的来回张口哈气,硬是用牙齿咀嚼几下,便一口吞下。噎的我连连努力咽口水,还好有温润的豆浆作陪,才没烫的我捶胸顿足。
我喜欢江南可能就是从这一口大饭团开始,喜欢更不需要理由,在我眼里,江南不只是青瓦白墙,不只是上海的老房新店,而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叫青春的青涩味连接起来的。虽然很多老阁楼都推到了,很多小桥流水都填平了。
但江南就是江南,湿润而潮气绵绵,红色灯笼串串话门帘。雨水遇到大大的梧桐,留下秋天的纹路;毛栗子遇到四面大风,前路只是雨的舞蹈;被子遇到阳光,是琴瑟和鸣的香气;水道遇上彩灯,好似游走于五彩的境界;花朵草地遇到露水,就是新一天最执着的开始。
夏天的台风,阻隔不了江南人特有的怜香惜玉,怜惜花儿的败落,感叹时间的流淌。
来江南一定要听听人们口中评弹小调的吴侬软语,虽听起来悠悠细语,实则句句卡点,说的你无力反驳。比起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我更喜欢坐着乌篷船,尝着各色糕团,听着吴语小调的江南,安静而精致。虽一样住着不太宽广的小隔间,但江南就得如喝茶般去品。
不过有阳光洗涤的周日,却是大家都喜欢享受的日子,看着万里无云的蓝天,喝着各色饮品,时不时的落下几片秋叶,那是享受,那是时光的赛跑,不知不觉竟已是金灿灿的晚霞。可惜只有在秋天,江南才会露出几分年迈的真容,但还是挡不住,寒风的侵袭。
我可不是什么文人墨客,只是一个喜爱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中云游的行者,一个不停品味一粒米的青年。但有时就觉得,时而心随着城市而跳动,时而觉得青春的遥不可及,时而似乎又迈入老年,寻觅着往昔最真挚的回忆。
江南的潮气又温软而至,江南的回忆又如秋叶般席地而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松林说史# 陶渊明:我用尽全力,才过上了平凡的一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不能再熟悉的一句诗。每每读来,一幅旷远辽阔的田园景观便呈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步履匆匆的人都曾不约而同地向往着桃花源一般的生活。然而当我们看到现实的“一地鸡毛”后,谁又能够真正潇洒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呢?
喜爱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人,也往往欣赏诗句背后那“不汲汲于名利,一心回归自然”的怡然心境。因为,陶渊明——这位被尊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的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归隐”。

古往今来,世人谈论归隐多半是仕途不顺或者逃避现实,世人追求悠然闲适也多半会在欲望满足后感到空虚。
在诗句中我们看到,“日日见南山”的陶渊明,可以在“草盛豆苗稀”的生活中做潇洒自在的“五柳先生”。苏轼就评价道:“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生短短几十年,唯有陶渊明活出了: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陶渊明寻找内心的世外桃源,在蜕变成“陶潜”的路上,究竟跨越了多少重重阻隔。

心怀冲天之志,历经五仕五隐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年到刘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辞赋家。人人皆称陶渊明淡泊归田园,却很少有人了解到他曾满怀一心报国之志,是个“猛志逸四海,骞志思远志”的热血青年。
陶渊明祖上是个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是晋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时期名扬京师的官员。其父亲虽然也颇有一番成就,但去世得早,等到陶渊明心智成熟之际,家道已经中落。但是,这样“幼年家贫”的成长环境,很容易培养出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眼界开阔的人才。
不出所料,“少而贫苦”的陶渊明,内心却一直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自幼便饱浸在儒家经典之中,对于《老子》、《庄子》等书也颇有涉猎。

因此,儒家的救世进取的思想以及道家大道无为的观念,很早便深深地刻在陶渊明的心中。再加上,在祖上光荣事迹的耳濡目染,陶渊明在心中发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志向:
想要跟曾祖父一样步入仕途、佐君立业;同时也想如外祖父孟嘉一样活得放荡不羁。可是世上怎有双全的法子,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生志向,如同陶渊明心中两匹背向而驰的良驹,让他常常面对进退的抉择,痛苦不堪。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正值少壮之年的陶渊明选择做一只鲲鹏,开始了他的游宦前半生。

然而,东晋时期,整个国家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上有昏庸无道的皇帝,下有饱受剥削的老百姓,官场风气更是混乱腐败。因为官宦制度导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陶渊明根本无法想要有所作为。
想要一展鸿志的陶渊明一入官场看到却是,各种名利勾结与阿谀奉承,各种为谋一己私利而剥削百姓。公正不阿,性格耿直的陶渊明根本做不到同流合污,攀附权贵,格格不入的他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遭遇中心灰意冷,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救济苍生”的官场。
陶渊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度过了五仕五隐的十年,活到了不惑之年。他最后一次做的官是彭泽令,再次出仕的八十天里,留下了“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千古佳话。从此,他心中的两股声音只剩下一句洒脱的呐喊:辞官归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去来兮……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欧阳修高度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陶潜留下《归去来兮辞》一文后,便开始了做回真实的自己的后半生——田园归隐生活。
在远离尘网的田园生活中,诗兴大发的陶潜,将字字句句寄情山水之间,留给了后人从山间到书房体悟到的生活真谛。
陶潜亲身耕作在田地时,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汗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他常常得到的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是他内心颇感充实,因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在《五柳先生传》的文字中,尽是与劳苦百姓共同劳作的亲切情感。

岁月静好,虽然田园生活艰苦,但陶潜过得十分潇洒,耕地、写诗、喝酒是他生活的主旋律。因为这正是他心中向往的生活,南山的美景尽收眼底,陶潜常常在喝醉后抚一把无弦琴,恬静的旋律已在心中,又需要什么琴弦呢?
其实,陶潜的田园生活是非常的贫乏的。甚至,在陶潜四十四岁的时候,一场大火带走了他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让本来一家人就十分窘迫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但是,陶潜都看破了乱世纷扰,面对这场遭遇更是波澜不惊,很快在亲友的帮助下又建好了草屋。
后来,于陶潜迁居后不久,先是朝廷派人征召他为著作佐郎,陶潜以身体原因拒绝了。再后来,拜访陶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虽然他们官位不同,但目的都一样——劝他出仕。

其中,檀道济带好酒好肉劝他出仕,然而陶潜在酒意深处回答道,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一心归隐的陶潜还是免不了会受到尘网的纷扰。不久,两晋灭亡,朝代更迭,听闻消息的陶潜沉默不语,走进书房,提笔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在这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中,陶潜是在感叹乱世纷争吗?当然不是,他用尽了全力,才过上平凡的后半生。他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处与世隔绝的地方,无人前来打扰。那里没有阴暗的官场,没有被压榨的百姓,只有安居乐业的人们过着不问世事的安宁生活。

历经波折才得以回归平凡
看那林间有鲲鹏,怨天低而不飞。心怀救济苍生之意的陶渊明,怎料得在那个世道崩坏的时代,做一个小小县令也要违背自己的内心。天地之大,竟然没有一处供自己俯仰苍生之地,于是他大袖一甩,把自己的身心安置在了山水之间。
陶渊明却不曾想过,他的这一洒脱的归隐,影响十分深远,为遇不得志之境时的后人皆寻得一精神归宿。从唐宋至今,赞叹陶渊明的诗篇早已成百上千,借陶渊明抒发壮志难酬,想要寄情山水的诗人也不在少数。如,宋代大诗人,辛弃疾在仕途不顺之际,不禁就想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来聊以慰藉。
当然也有不少人称陶渊明为“懦弱的逃避者”,但是朱熹曾为其辩解:“……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

因为懂陶渊明追求平淡的人很多,为他入仕途而不顺愤愤不平的人也有很多,而只有懂得他内心豪放的人才是陶渊明的知己。“造饮则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想必,饮酒饮到洒脱而不生愁思的人可能只有陶渊明了。
只有遵从本性,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然而人们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陶渊明前半辈子“从游桓玄,刘裕幕下,力图救晋室于水火”,历经了多少波折,才得以换得如今的回归内心的道路。公元427年,陶渊明于茅草屋内,安然逝去,但他“诗和远方”的生活却生生不息,激励着后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道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尔
  • 不止一次新宣代言的pp群里,有些“不知道什么属性的玩意儿”或者“属性很明显的玩意儿”明着夸实着踩,还有的故意带节奏“直接拖着pp拉菜竞品”然群里无人反驳却有人迎
  • 噶玛巴代表了诸佛事业的总集,但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做,大家都可以一起来做。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大家好像就觉得自己不重要,少了一种使命感。
  • 之前有谣言说北京上海相亲市场男女比例失调1:4,优秀的男人女人,即使单着,也不会出去相亲,去相亲的,都是穷的,丑的,各种毛病的,离婚带孩子的,养不起孩子的,自己
  • 九年,真的难以相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吧,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好,我会一直都在;爱你哟[打call][打call][打call]#王源[超话]##王源是我青春里的
  • #白鹿[超话]# bl#白鹿# bl#奔跑吧白鹿# “你是我跨越山河万里,携带着芳香也要碰面的光” " , ." 以爱为营白鹿|白
  • 仙剑6也几乎是团灭结局,扁络桓生命烟消云散,越今朝宿命的结局,居十方,赢旭危,顾寒江,闲卿,每个人的死拍好了都会很虐很带感,既是为了还原原著也是因为所谓仙侠,其
  • 从先导片就开始烧脑,为了抢夺“代理院长”我只能说不愧是你们,内卷之神~第一期和第二期被职场整顿的我们,真的是全程高能!从先导片就开始烧脑,为了抢夺“代理院长”我
  • 醒来的时候张sir发现自己手脚被绑住按在椅子上,小龚站在他面前垂着那双人畜无害的小狗眼看着他开始滔滔不绝地夸他: “哥,你真的好聪明,凭那几个臭鱼烂虾居然能顺藤
  • 我当初大学毕业之所以来这里,还不是因为老妈放心不下我一个人在外面打拼,非得安排我和小姨在一个城市,说是有个照应,干着、干着都出来快8年了,还是一事无从。现在她
  • 闻雪而动,部门联动,多措施,多举措抓落实 1月13日下午,印台区由北向南开启普遍降雪模式,交警二队民警全员上路,囤警路面,开展路警联合巡逻与定点值守。强化跟踪
  • 港台进行创造,把六十太岁跟斗母混在一起,弄成一个斗姆殿,然后根据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大肆宣传拜太岁,及太岁各灾难,属相之类,效果很好,赚钱甚多。而现在天师符等流
  • 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爱,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因此要去升华、净化它;放下自我,全心全意爱一切众生的大爱,就是大慈大悲,有了慈悲心,我们就能开发内心无穷的力量,让自他都
  • #日常打卡[超话]##动车高铁三两事##日常吐槽[超话]#苏勒达尔战前是一个一万人口的小城,他的战略位置无足轻重,如果不是乌克兰要拆掉扎波罗热集群,派出主力部队
  • 病例10:居住于成华区金科天籁城小区,系病例6的密切接触者,诊断为本土确诊病例。病例17:居住于武侯区江天路1号院,系病例6的密切接触者,诊断为本土确诊病例。
  • 但当王俊凯被谣言时,小螃蟹因为对乐理知识的缺乏,担心自己说的话不够专业而不敢反驳,拜托这么多人喜欢他的现场,十万加的新粉,这妥妥的魅力,面对黑子直接怼就行,自己
  • 晚安#杨紫[超话]##杨紫##杨紫长相思# 少年不应止于心动,|林之校我爱你[心]||锦觅我爱你[心]||颜淡我爱你[心]|不管你以后演了什么角色,我都会在你身
  • 这么高的存货,如果还是芯片短缺,那韦尔股份肯定赚大了,但是2022年下半年,芯片过剩了,各种芯片都在跌价,这意味着韦尔股份的存货不值钱了,所以就出现了存货大幅减
  • 花的含苞与盛放,甚至凋零,都能成为一种“境界”。无事插花簪花,自古都是治愈最好的方式。
  • 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tie 铂瑞 素士 电动牙刷28~~~~~想知道几年或者十几年后,我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