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读道德经#今年的flag之一就是读完+更新完道德经笔记[拳头]

第二章笔记:

和第一章一样,也是充满误读误解的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当天下人都在议论美、追逐美的时候,当天下人都在自我表现以追求名位的时候,说明社会风气不对了,说明社会运转出问题了。

也许我们初始会难以理解:怎么大家都追求美、追求名位,就代表社会出bug了呢?这不该是好事吗? 但其实,《道德经》写的是帝王家的治世之道,所以这也是要站在更高的帝王家的角度去理解的。

这里的“美”指的是“满足感”,而非美丑的美,所有人都在追逐满足感,说明不是个人问题了,而是社会风气的问题,这会导致竞争白热化:为了这种满足感而无所不用其极;这里的“善”,指的是高官美誉或者心理优势,实际上超额的收益。因为只要帝王家利出一孔,就会造成社会价值单一化,进而导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你说什么好我就去追求什么,哪怕我是伪装出来的。这是社会利益分化的一种标志,背后是社会治理出现了问题。就帝王统治天下的时期来说,这损害的是自己的统治基础。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啊啊啊大家一定要记住[跪了] 这句就不仅是解释经常出错了,通行本里就连断句也是不对的。很多都是直接写作“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但在郭店楚简本(距离老子写书不过200年时间)是“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这就解决了断句的问题。有无是不可能相(互)生的,只能说是无生出有,有经过发展后归于无。

所以这一段的正确解释是:

① 有形世界,是从无形的混沌里诞生出来的

② 困难的事情,是无数容易的事情堆积而成的(或者说可以拆解成很多容易的事情)

③ 优点和长处,是从短势中对比出来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的长处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要太骄傲)

④ 高贵的地位,不过是下面有民众在托着你(所以作为高层,理顺组织结构,让下面的人受益才是根本的,多吃多占只会损坏自己的根基)

⑤ 有意义的发音,是声波的耦合结果(决策者要发布某项政有意义的法令,一定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过的结果,如果只是想当然随便搞,必定走向失败。维·新·变·法只维持了100天就gg,重要原因就在于康有为想一出是一出,光绪帝的政令就像雪花一样乱洒,这样无意义的“音”散发出去,不被慈禧搞下来才怪啊[摊手])

⑥  在前的领导者的地位,是因为后面有跟随者,有跟随者的原因,只是因为你能维护好他们生存的局面而已。

So,老子一口气列举了6个现象,每一条都是人类早期统治者深刻的自我认知啊!都是正宗的帝王术啊!领导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必须限制自己的欲望、去满足社会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孟子所说的“王天下”、长治久安。

当然,这也能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比如一个家庭,妻子和丈夫的角色该是什么样子的?双方都应该一起来维护小家庭的合理结构,让各种成本区域最小化,才能长久,但是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以爱之名来讹诈对方,非常消耗。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古来的皇帝都被称为“圣上”,是真真切切被赋予了厚望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圣德的统治者都是怎么做的呢——明白自己的职能本位,用“无为”的方式来治世。

「无为」是道家的一大重要思想,它跟“不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下一章就会重点讲无为思想)。无为,指的是不去背离“高,下相倾;长,短相较”的基本原则。无为,指的是一种“以整个社会架构的合理性为目标的运作方式”,它是自下而上的。相应的,“有为”就是那种想当然的、自上而下、强横的做法。

“行不言之教”就是不用那些粗暴的命令去强迫社会的走向,顺应“万物作焉”大势的前提下,做结构化改革的事情,来推动整个社会的组织更新。 否则社会就会僵化和分化,聪明人占有一切,老百姓一无所有。毕竟天下人都去追求固定下来的“美”和“善”了。

至于把“无为”解释为垂拱而治的说法,就是真的不过脑子了。 很多人觉得道家“佛系”,追求“无为”,给自己的懒惰和不作为找借口,其实是误读和曲解(咱道家是很勤勉的好吗![中国赞])

并且,功成而弗居,做好了这一切事情之后,也不要居功不化,因为这是本位的事情,没必要炫耀。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正因为做好了一切且不居功,所以自己的领导地位(名位)也不会丢。而一旦动了想要居功的心,这事儿也就做不好了。

以上,本章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因,已经比较精彩了;但我觉得下一章更精彩[doge] 讲具体要怎么“无为”。

你会发现,无为的背后,可有太多事情要搞了!

#道德经#

111【经文】通诸法性。《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通(1)诸法(2)性(3)。

〖科判〗甲一序分>乙一证信序>丙二别释众成就>丁二菩萨众>戊二广叹>己三德用无方>庚二广叹>辛二依佛法修>壬二利他>癸二利他德>子一、智正觉自在行

〖注解〗

(1)通:懂得,彻底明了。通晓;精通。

(2)诸法:梵语sarva-dharmah!。又作万法。现代语称之为存在、一切现象等。其义有二:(一)指一切有为、无为等万法,而与特指有为法之‘诸行’含义不同;此系较为广义之用法。(二)指一切现象界之诸法,包含心、色上之一切万法,然如‘涅槃’等无为法则不包含在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理趣经、俱舍论卷六]

(3)法性:梵语dharmata,巴利语dhammata。指诸法之真实体性。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法性、真性。又为真如之异称。法性乃万法之本,故又作法本。大智度论卷三十二即以一切法之总相、别相同归于法性,谓诸法有各各相(即现象之差别相)与实相。所谓各各相,例如蜡炙火溶,顿失以前之相,以其为不固定者,故分别求之而不可得;不可得故空(无自性),即说空为诸法之实相。对一切差别相而言,因其自性是空,故皆为同一,称之为‘如’。一切相同归于空,故称空为法性。又如黄石之中具有金之性质,一切世间法中皆具涅槃之法性,故说此诸法本然之实性为法性,此与圆觉经所谓‘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同义。释尊曾于大宝积经卷五十二开示诸法实性之义,谓法性无有变异,无有增益,无作无不作;复于一切处通照平等,于诸平等中善住平等,不平等中善住平等,于诸平等不平等中妙善平等;又谓法性无有分别,无有所缘,于一切法能证得究竟体相。故若有依趣法性者,则诸法性无不依趣。一般对法性与如来藏加以区别,即广指一切法之实相为法性,然亦有主张法性与如来藏同义之说。如大般若经卷五六九法性品说如来之法性与大乘止观法门卷一等即属此说。
〖解释〗一切法的自体叫法性,或者本性。这些桌椅板凳、山河大地、男女老少这一切的相,它没有自体,它要有自体就是实法了。就像梦境里变出的种种相,它是没有自体的。由于这是心变的,所以就是以心为体。
《起信论义记》里说:“法性者,明真体普遍义,它是一切法的本性。”离开本性是没有任何法的,如果一个法有它自己的体,那它就独立在本性之外,所以诸法并没有自体。比如身体有没有自体?身体是不是本性之外独立存在的法?实际上离开了本性,身体上的眼耳鼻舌、心肝脾胃等没有一个能够独立运行。
我们迷了不知道,认为有个心外的东西。其实,本性一旦消失,全法界的一切法一刹那间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些实际是本性随缘现起的相,所以它怎么可能有自体呢?原先根本没有“它”,本性随着因缘就变出“它”来,当然“它”没有自体。所以说诸法无自体,实际上本性也就是体,就是万法的本源。
所以华严宗就讲到“不变”和“随缘”两种义,就是指这个真心上,同时有不变和随缘两种义。惯用的比喻是金子和金器,金子随着打造的因缘,制造成金盆、金碗、金耳环、金项链,金子的体随缘而变现金器的相,从差别上看,确实有百千的差别。但是不论它变成哪种相,金子的体性始终不变;虽然金子的体性始终不变,但它随着因缘又可以打造成不同的金器。又好比同样的水体,随着不同的风的因缘,会出现大波、小波、千形万状的波,这就是水的体随着风的缘而现起各种差别相。虽然变现各种差别相,但水的体是不变的。所以,不变和随缘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不二的(“不变”是指体不变,“随缘”是指体会随缘造出种种现象)。
真心随着染净因缘,会现起种种清净、不清净的显现,这个就叫“随缘义”。这是随什么因缘就变现什么相,虽然随缘变现不同的相,但本体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所以叫“不变”。比如由不同的因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态、行为、事件,尽管如此,本体却从没有变过;虽然本体是不变的,但是它又能随缘现出不同的相,这不变和因缘并不矛盾。就像我们从无始以来轮回到今天,已经起过无数的变化,但这些都是在相上变来变去,本体是始终不变的。
所谓的因缘,一般会说迷染缘和悟净缘,其实就是由迷、悟而分成两段。迷里面还可以分成善、恶、高、低等等,总的就抓住迷、悟这两个字。本性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受用上有天壤之别呢?就是一个迷了,就随着这个迷的因缘净做迷梦、恶梦。这也是真心随着一个迷惑的因缘,就会出染污的相,也就是客尘的相、一种无而现的虚妄的相,这个缘起上会出现无量无边的六道轮回。然后随着觉悟的清净的缘,就是明悟了自己的本性,就由这清净的缘而显现四圣法界。它的作用能净除错乱,所以本有的清净就会显发。总之,就要知道,染净万法的本源、它的本体,就是指的这个真心。
“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实际等。“性”者体也。一切法之自体,名为法性。如《起信论义记》曰:“法性者,明此真体普遍义。------通与一切法为性。”又《唯识述记》曰:“性者体也。一切法体,故名法性。”又《大乘义章一》曰:“法之体性,故云法性。”故知法性乃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无情数,其性无有改变,故名法性。又法性即是真如。亦即实相。《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又《止观一》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何况凡夫。”华严宗谓真如有不变与随缘二义。以随缘义,变造一切诸法,故称真如为法性;又以不变故,虽随缘变造染净、有情与无情种种万法,而真如不改不变。例如水变为波,而不变失水之性。法性真如,纯善无染,唯以缘有染净,而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又《会疏》曰:“菩萨有二种智,能为一切修行本。何者为二:一谓如理智,能照诸法本性,不一不异,不生不灭,是名通诸法性。二谓如量智,能照众生殊相,迷悟凡圣各异,是名达众生相。”故“通诸法性”是根本智,

【直译】彻底明了一切万法的真实体性。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声明】本人学译,仅供参考。

回复【111无量寿经康僧铠译】可自动获得链接。

春来洞庭话碧螺

我的绿茶三兄妹里的幺妹“小乔”-洞庭碧螺春,炒毕,放石灰仓收水了。累,但欣喜。这会儿有点儿闲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跟各位聊一聊洞庭碧螺春的今世前生吧。
一说洞庭碧螺春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被茶界说烂了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清朝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来的。王应奎号柳南,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他在《柳南随笔》里记道,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
实际这个对碧螺春命名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我找到的最早明确写出“碧螺春”三字的文献资料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吴伟业(1609—1672)写过的一首《如梦令》: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这个早于《柳南随笔》中康熙的赐名。
另外,成书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续茶经》中,作者崇安知县陆廷灿引《随见录》(《随见录》,一说它是明朝人写的书,该书散失)中的记载,在《续茶经》中也叙述了关于碧螺春的情形“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在雍正年,陆廷灿记录的碧螺春的特点还是扁形的片茶而非《柳南随笔》里康熙皇帝所取“卷曲似螺”之态。个人觉的陆廷灿之言还是蛮可信的。
《续茶经》前后历时十七年方成书。陆廷灿能写出《续茶经》,除了其对品茗有一定造诣外,跟他任崇安县令也有很大关系,崇安县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陆廷灿说:“余性嗜茶,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另外陆廷灿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的“建茶皆乔木,吴蜀、淮南唯丛茭而已”提出了质疑。他说:“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此存中(沈括字存中)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这就可以看出陆廷灿是位极具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之人。所以个人认为陆之言可信。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出,扁形片状碧螺春至少是出现在雍正之后,且在康熙前就已经有了“碧螺春”的称谓了。康熙赐名一说,就是个故事而已。你看,有时候真的是不能只唯书的。

早期的碧螺春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唐懿宗大中十年也就是公元 856 年,杨华撰《膳夫经手录》里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若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这说明了苏州洞庭山在唐以前已经有茶,开始时是采叶,煮为茗粥,至唐后才做成饼茶。

北宋年间,书学理论家朱长文(1039—1098)在它的《吴郡图经续记》里说:“洞庭山出美茶,旧为入贡。茶经云,长洲县牛洞庭山者,与金州、蕲州、梁州味同。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谓之水月茶,以院为名也,颇为吴人所贵。”号无碍居士的李弥大(1080—1140)的《无碍泉诗并序》也有‘鸥研水月先舂焙,鼎煮云林无碍泉,将谓苏州能太守,老僧还解觅诗篇’的文字。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碧螺春的前身叫“水月茶”,它还是蒸青饼茶。

明正德年,吴县人王鏊所著《姑苏志》在十产条目中有云:“茶出吴县西山,谷雨前采焙极细者贩于市,争先腾价,以雨前为贵也。”水月茶已有炒青茶出现,且“极细”。

清朝雍正年,陆廷灿《续茶经》提到碧螺春是扁形的片茶。

民国年间,章乃炜编纂的反映清代帝后起居、典章制度、清宫机构的书《清宫述闻》里,出现了这样的字眼“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从这儿就看出来了,乾隆时期,碧螺春成了清廷贡茶了。到了这儿,碧螺春的身世清楚了,可以断定,外形螺曲的碧螺春肯定是乾隆之后出现的了。

再聊聊碧螺春的特点,什么是“铜丝条,浑身毛,蜜蜂腿儿,花果味儿”。“铜丝条”吧,是说高温杀青致使茶叶一部分发黄,又因春茶内含物质多,密度大,入水即沉,故云。“浑身毛”说明了它特殊的搓团提毫工艺;“蜜蜂腿儿”是说它外形卷曲,还有人说它似佛陀头发之螺形,或为寺内僧人所创,曾是一款礼佛之茶;“花果味儿”是说它这个小青茶品种经炒制后所产生的馥郁的花果香气。周瘦鹃曾有诗曰:“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有机会大家真的要去品品明前碧螺春,这个茶是纯手工茶,气候所限,只能做十来天茶。没别的,人生苦短,总得尝尝春天的味道呀!

今天,清明前的洞庭西山,阳光明媚。躺椅,线装书,一杯洞庭碧螺春。真是: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睡起爇沉香,小饮碧螺春盌。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回家的那一天,当意识到再也见不到老是会在人旁边取暖的塞班真的不再的时候,是会发自内心的伤感,因为再也不能在家里随时随地大叫一声塞班而得到迎声跑来的你了。有一次,
  • 8月17日8:04自驾到达双凫铺中心卫生院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长沙市宁乡市在外省返宁健康监测人员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 】8月20日,长沙市新
  • ”“但是总的来说,这一天并不迷人,并不灿烂,不是什么欢乐幸福的日子,对我来说,这是平平常常、早已过惯了的日子:一位上了年纪而对生活又不满意的人过得不好不坏、不冷
  • 此前的10月13日,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早在两个月前,深圳有关部门就计划通过分期进行的方式,筹集150亿元“风险共济”资金,帮助存在股权质押、流动性风险的上
  • 今天中饭吃很晚,舅妈自己做的饭我硬是吃了一碗,舅妈把我们的胃养得太叼啦[二哈]外公今天和蔼地问我啥时候去他那住,我回答得模模糊糊我还想着玩呢[允悲]麻麻说外公最
  • [鲜花]图文均来自买家秀~最近总是容易备春伤秋的,许是工作没进入状态,不忙的原因~~虽不是常用的标点符号,不知是处于哪种情绪,会经常用于各式句子表达自己的不知
  • 如果皮肤每天暴露于强力的清洁剂,尤其是冬天,它可带走皮肤表面的蛋白质和脂类(包括皮肤表面和内部的结构性润肤剂/油),从而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豆奶中丰富的植物纤维
  • 在小到中雨的天气里出钓也很不错,虽然雨中作钓会有诸多不便之处,但只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从整体上看,是极好的福气,各方面的运势都很不错#算命八字占卜
  • 同也没这么想[苦涩] 同的话我要经济独立才敢说能养着对象 这样心里才踏实 没什么钱连这种想法都不想有 都是累赘 我踏马怎么才能经济独立 气运你踏马的去哪了 非得
  • 【#杭州西湖区相关部门约谈江南布衣#[顶] 责成下架,已售涉事童装无理由退货】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近日发现,有网民投诉江南布衣服饰
  • 我知道我长得不漂亮,即使有点漂亮,也是我用心去保养出来的。我的世界里,不是什么人我都愿意和她做朋友!
  • 当民警表示留一个就行,让该女士把水果带走自己留着吃,该女士有点急了,再三强调,我有退休工资,水果你们一定留下,东西不在多少,是我的一点心意,随后,便匆匆离开。我
  • 【金珉锡SOLO专辑《Brand New》记者会:"MV里加入了我的超能力:结冰!EXO超话【金珉锡SOLO专辑《Brand
  • 据说,烤番薯是第一抗癌食品,不知道是怎么考证出来的,但它很美味,却是不争的事实,只是上不了大雅之堂。据说,烤番薯是第一抗癌食品,不知道是怎么考证出来的,但它很美
  • 这时,老板突然站起来冲她笑着说:“小姐请等一下,你是这些应聘者中最讲诚信最有原则的人。有时候,我觉得善意就像一个圆,你若懂得感恩,为人善良,那么终有一天,你做过
  • 为满足周边群众出门见绿、移步有景、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需求,今年4月初,该园开始建设,累计整理地形7000平米、铺设地被6000平米、栽植树木100余棵、栽种花
  • 其实,不是只有远方才有诗,诗与苟且主要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态。但狗是狗,边牧是边牧,我完全知道自己在做坏事,先小小拉一泡试探下,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主人居然只说了我两
  • #观止诗词#我在看♬绝美诗意《长恨歌》大唐旧梦一朝醒,分享给你,快来看!非史,却更动人心魄,其中情因爱缘,缠绵悱恻,爱恨情仇,都随安史之乱的流血而归于历史那头寂
  • 男生说:看你朋友圈一看就是个小吃货你平时都在哪儿活动女生说:什么什么地方男生说:我平常休息的时候喜欢去什么什么地方女生说:那里确实挺好玩的可我就去过一次男生说:
  • 那时候我和我姐妹知道自家崽要合作了真的是哈哈哈哈哈哈哈[doge]第一次看杨超越演戏,我很庆幸我从来没有听网络的一面之词,也没有诋毁过这个姑娘。试问一个出了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