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時,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敌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久,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https://t.cn/RJqeOaY

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看个增补武林旧事,突然一口元白糖给我齁着了,元九的那什么情怯跃然纸上,真叫一个…娇羞呢(。)忍不住脑补了非常原耽的画面——玲珑返杭时正逢刺史宴客,宾客有好事者知道她从越州来,撺掇让她唱微之新赋,乐天欣然应允。于是玲珑从诗筒里掏出几笺,唱起了“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类云云,宾客们边听边开始脚趾抠地,抠掉了陈年老淤泥,抠出了半个西湖……老白听了两曲,也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叫过玲珑来,玲珑这才有点促狭地拿出另一张,上面赫然写着“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诗多是寄君诗”。嘛,大声唱情诗,相当于公开处刑。
顺便,网上那些关于元白斗诗争玲珑的段子都是谁编的,充满了某种恶臭,是真的恶心[拜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酸婆婆头脑不清楚也可以记住我的生日(可能在婆婆那里我就只想当个不愿长大的小孩子吧)我可真是太想她了,希望她健康快乐。但我也相信童年的不开心是需要一生去治愈的,
  • 先如今主体完工,大家都等着自己辛苦一年的工资却迟迟拿不到手其中的原因,我也给中建公司的领导反映了也就是我此前删除的微博已经说了现在就不再重复了望大家理解。1,工
  • ”2、我爱了整个宇宙,只为了跟你碰头。”5、“我搬来整个城市的玫瑰,赠你一个错过的春天。
  • 【棋缘媒缘杭城缘 弈友文友宣传友 第五届“商旅杯”全国新闻界围棋锦标赛闭幕】12月3日晚,经过两天八轮的交叉角逐,第五届“商旅杯”全国新闻界围棋锦标赛在中国
  • 说白了,是他不屑于去争吵,如果你看到他跟你争论,说明他瞧得起你,把你当做同一思想层次的人。所以,他之所以不去争论,不去辩论,那是因为他知道低层次的人看不清事物本
  • ”“但我就是看不到其中的戏剧性,我们是拜仁慕尼黑,你只需要比很多其他球员做的更好。他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跟队训练,我很乐观地认为他将是对阵多特蒙德的一个选择,
  • “助企攀登”配套的各项体制机制不断趋于完善,从市级指挥部,到7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7个要素保障组,再到上下连通的县级“助企攀登”保障体系,都是统筹推进制造强市建
  • 我全都要[可爱]随缘吧,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老天爷会一直关照我的今晚就到这了,睡三个小时起来然后搞下卫生,今晚值班完全没事,甚至还串去楼下办公室跟别的单位同事打
  • 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质量和品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原有重点解决“有没有”的制造,需要向当下重点解决“好不好”的“质造”转型,这是消费内容、
  • ”说到妆造,绝宝我立刻有劲了,艺人们的各种绝美造型在脑内飞速闪过,最终定格在了一位我心目中的女王身上——她就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撒切尔团长[干杯]!#杜家星影
  • #在游戏里当妈宝是什么体验#对于乐悠我这种游戏菜鸟来说游戏攻略真的太重要了[泪]多少人和乐悠一样玩游戏本来就是为了放松消遣的,当然要看保姆级攻略来最快最简单的获
  • 12、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10、我年青时以为金钱就是一切,而今年事已迈,发现果真如此。
  • “古月哥欠是胡歌拉长的影子我和胡椒的关系就像是粘合剂我们的关系让别人羡慕去吧粉丝是不见面的朋友他们对我来说是精神上的陪伴我和粉丝之间那种关系是彼此信任每个粉丝对
  • micisty密汐皙迪官网束腰带女身瘦产后身塑衣运动健身收腹神器【推荐理由】密汐皙迪micisty抖音同款束腰带黄圣依代言健身收腹绑带女瘦。产后恢复,收紧腹部【
  • 翡面对爱慕者:我管你是谁,身份有多高贵,你入不了我的眼!翡面对允:只要是你就够了!
  • 像我和我朋友觉得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需要一生来“治愈”是因为如果我们自己足够强大,能够活得很好,那么,原生家庭所谓的伤害就会变小,变得无足轻重——所以,有时与
  • 我们一直站在古代圣人的肩膀之上,对于不思考的人是幸,对于爱思考的人,需要走更多的路,才会悟,但是会更加深刻地明悟。悉达多在跟随苦行僧时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麻痹了
  • [微风]我真的很讨厌自己,有的时候很懦弱,心理真的太脆弱了,为什么不能强大一点,成长经历中的那些伤害,给我的阴影实在太大,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经历,让我从小到大,不
  • 所以,面对老公的背叛,原不原谅不重要了,聪明的女人会做好这三件事:一、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好好爱自己在婚姻里,女人发现老公背叛你了,你要做的不是卑微讨好,也不是
  • 直到,我看了北师大孟琢老师的讲解,以及对论语大部分内容都理解之后,才明白: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境界~我们说,颜渊活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颜渊,一开始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