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峰的散文集《秦岭笔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发行#

近日,张斌峰的散文集《秦岭笔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了解,张斌峰如今是陕西作家、陕西日报社高级记者。曾作为陕西日报驻站记者在安康工作一年多,采写并发表了大量安康题材的新闻作品。《秦岭笔记》收录31篇散文,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作者行走在“第二故乡”安康山水之间的所见、所思、所想,新闻之外,下水作文,哲思理趣,文化苦旅,既有关于秦巴山区河流、湖泊、山脉、溶洞、树木、云月星雪等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有关于生态安康之于文字、故乡、孤独、快乐、生命等的反思与遐想。作家力图通过情、景、理相融相通的艺术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人生之道等进行哲学层面的阐释与解读。

而作家本人所在的陕西,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遥望丝绸之路的陕西,既有过往历史的繁华,也包藏着无数的古今传奇。秦岭就是这么一道神奇山脉的存在,在地理学家眼里,它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划分线;在气候学家眼里,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作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在陕西遥望回眸秦岭,就像一场穿越之旅,带你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走进这片山脉,看看山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感触秦岭——《秦岭笔记》写作感言

张斌峰

面对秦岭,我一直保持着仰望的姿态。

在我的心目中,秦岭远不止是山脉,而是民族魂魄与生命状态的一种具象存在,坚实、宏阔、神秘、美丽、深刻。

孩提时,我就经常远望秦岭——云雾缭绕的秦岭、连绵不绝的秦岭、高峻雄丽的秦岭。我想,那里的河流湖泊定是清澈透亮、纤尘不染的,那里的花草树木定是五彩缤纷、漫山遍野的,那里的山鸡定是悠闲自得地迈着碎步“咯咯”地叫着,那里的野兔定是撒着欢随性地追逐奔跑。

我一直想进入秦岭。然而,宽阔的渭河却成为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我的梦,被汤汤的渭河之水冲击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

步入中年后,我于不经意间闯入秦岭,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这种突然,使得陌生、惶惑、排斥曾一度占据我的内心。然而,当我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河流山川,熟悉了这里的天空、气息和鸟鸣虫语,孩提时曾完全消散了的梦想重新生发,清晰透彻地生发,强劲有力地生发。

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景象与我孩提时的梦境无比相似。冥冥之中,我与秦岭有着难解的缘分。孩提时,我的梦萦绕在秦岭;中年时,我的身行走在秦岭。

行走在秦岭的山水之间,我内心的陌生与惶惑渐渐散去。在城市的喧嚣中,我被淹没了;在秦岭的静默中,我渐渐找到我了。

在经历了一段不间断的行走之后,我停下脚步,转而让自己的思想漫游在秦岭的山水之间。我努力去寻找秦岭的魂,去寻找我的魂。我努力地忘掉自己,努力地忘掉我所看到的山水。我经常在秦岭里闭上眼睛,停止思维,用脚去感触山脉的律动,用身体去感触树影的摇曳、轻风的流动,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我怕被自己的眼睛迷惑,被自己的思维束缚。只有屏蔽所有的感官,才能够真正融入秦岭。在融入中,只有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才能感触自己生命的真实。

我们往往执着于对外在物质与现象的探索与追寻,却忽视了对自我生命的探索与追寻。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日益多元,但我们从这些外在中得到的幸福却是越来越寡淡。幸福,越来越多地依靠精神的充盈。对自我生命的探索与追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在纯粹中得以生长。

我在对秦岭的感触中努力感触自己的生命,并力图将这些感触记录下来,以便我在以后的时光中能不时面对这些文字,唤醒自己对秦岭的记忆,保持对自我生命的感知。这,是我写作《秦岭笔记》的目的。

《秦岭笔记》的写作大约历时两年,包括我置身秦岭的一年和离开秦岭后的一年。写作完成后,我又经历了大约一年时间的修改,才有了最后的定稿。面对定稿,我仍惴惴不安。

历时长,与工作繁忙有关。由于写作经常被打断,我从来没有完整的时间来进行《秦岭笔记》的写作。我不仅在工作时间没有办法写作,就是下班后,时间也经常被工作挤占。我经常早早赶到办公室,利用上班前的短暂时间写作。为了挤出思考和写作的时间,三年来,我努力把自己封闭起来,谢绝了一切非必需的社会交往。

历时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写作上的困难。我总在力图寻找更为通俗、凝练与准确的语言。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我时刻告诫自己不做任何引经据典,包括典故、诗词、格言,不用生僻的字词,全部用常见的字词。为了使语言凝练,每完成一篇,我都要逐字逐句地细读,删去每一个多余的字。为了使表述准确,我经常在近义词之间反复斟酌对比,选出我认为最接近自己所要表达内容的词语。

《秦岭笔记》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挑战。选择在清晨进行写作,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开始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思维处于“空”的状态。那时,我努力忘却苦闷、喜悦,忘掉一切感受,唯独让秦岭的形象在脑海里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与秦岭的对话中,在对秦岭的感触中,我也在改变着自己。以往非常看重的东西,如今看得异常寡淡了。以往的卑怯与狂妄,渐渐地消逝了。秦岭以它的沉稳、博大、坚毅、包容,震撼着我的感官,滋养着我的魂魄。我慢慢摆脱人为的负累与得失,回归以前的我了。于我个人而言,这是写作《秦岭笔记》最大的获得。

我努力忘却自己以前的写作,包括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以避免重复走相同的道路。许多人的一生似乎走了很长的路,却是在相同的道路上反反复复,人生不仅没有丰富起来,相反却是单调、乏味、平庸的。我试图在《秦岭笔记》的写作中,完全摆脱自己的写作模式。

风格对于写作者来说,既是成就,也是窠臼。

我也努力忘却前人的写作。前人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带给我们惊异与震撼,但我们无法也无须去寻找他们走过的路,甚至需要从他们走过的路中摆脱,以寻觅新的路。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我有一段时间刻意不去阅读经典作品,怕在它们魅力的吸引下,不自觉重复前人的路。

在《秦岭笔记》的写作中,我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曾经的痛苦、欣喜、负重、得到,在回忆与反思中被我一一放下。我的关注在内心,在秦岭,在内心对秦岭的感触与交融中。

作者,要靠作品说话。《秦岭笔记》一书,没有名家的题字与荐文,省略了序与跋,设计上不着一丝色彩。一切的评价,交给阅读者吧。

#大学花120万在Nature发校庆广告值吗# #洞见计划#

大学花 120 万在 Nature上做广告值吗? 文 | 贝小戎

一说到大学,人们就想到幽静的校园、白发苍苍的教授、生龙活虎的大学生,很少有人能想到,大学还是精明、大方的广告购买商。有人发现,南京大学要花 120 万在 Nature 期刊上登载校庆广告,而且已经不止一家国内大学这样操作过。

2020年,深圳大学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示,该校人力资源部打算在英国 Nature 期刊发布两页高层次人才招聘信息,项目预算金额 25.05万元(人民币),申请理由是,“Nature期刊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全球订阅者超过5万人/周,周阅读者超过40万。依托Nature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影响力,可以为我校搭建面向国际的宣传展示平台,全面提升我校引才的影响力。”

前两年,北京科技大学决定与 Nature 期刊合作推出北京科技大学办学特刊。需费用 80 万元,其中包括由Nature撰写、编辑、设计8页英文宣传内容。采购原因:首先,Nature及系列子刊在全球拥有超千万的专业读者,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全世界具有巨大传播力。Nature覆盖了世界各国学术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和管理人员、对科学感兴趣的普通民众;其中,36%的美洲受众,30%的欧洲受众,31%的亚太受众。

其次, 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诸多知名高校已在Nature期刊发布过相似类型办学特色特刊。

最后,Nature特刊价格公开透明,线上线下服务周到全面,后续宣传系统性较强,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所以,卖特刊已经是Nature一个很成熟的业务了。它们官网就有各种广告业务的介绍。全世界有四万多家大学,岂不是每周都有大学在搞校庆?

搞科研的在Nature上发论文,相当于喜剧演员上了春晚;校庆时Nature期刊表示庆祝,等于生日时明星来唱歌。

交大科学史教授江晓原在文章中说,Nature期刊不但享有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神圣光环,而且实现了既有极高学术声誉又能开心挣大钱的双效益,该刊上面有广告,“近年Nature期刊上有很多中国学校的中文广告,其实这些学校主要面向国内招生,登这样的广告明显是在利用Nature期刊的权威性为自己背书。”

Nature期刊做了一百多年,首先是学者发表论文、交流科学的平台。它还评定论文的影响因子,像是学术比赛的评委,各家大学在跑道上拼命奔跑,Nature等于收场地费的,然后颁发一些象征性的奖励。Nature所谓的特刊报道的是大学过往的成绩,相比之下,花钱发招聘启事至少是解决实际需要、面向未来。

128天后,南京大学将举行120周年校庆。这所大学不仅文科很强,还出过6位“两弹一星”元勋,200多位两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院士曾在南京大学工作8年,有32位院士(学部委员)在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任教。这样优秀的大学还需要Nature期刊的背书吗?大学营销自己的最佳方式当属请到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靠口碑营销。

只是如今的大学为了适应环境,也需要做广告和推广。去年10月,《华盛顿邮报》报道说,美国大学在广告、市场营销、推广上花费巨大,一直在稳步增长,当年比去年翻了一番。主要是因为疫情导致入学率下降,以及来自在线教育的竞争。过去十年间,美国大学生人数减少了260万,近13%,今后四年估计还会减少15%。

高校做广告是因为公众日益怀疑上大学的价值,认为上大学很重要的美国人减少了20%。美国大学的推广支出主要用于招生、运动队和募集资金。每招收一名学生要花费429到623美元。广告方面,大学在2018年一共花了20亿美元,上一年仅为8亿美元。虽然以前做广告的都是营利性大学,现在公立大学和私有非营利性大学也开始做广告了。南新罕布什尔大学做广告、推广花了1.4亿美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花了近3千万美元,纽约大学花了2850万美元,哥伦比亚大学1320万美元。

有人说,大学应该把做广告的钱拿来搞建设,资助困难学生、多招老师、增加课程。美国国会一些法案提出,大学需要报告他们在营销、广告上的支出,如果基础建设花费不足,就禁止它们使用联邦的经费去做营销。于是现在大学的官员也不积极地谈论推广了,也不打造像什么“通往卓越之旅”“人生的基础”“成为变革”“梦想远大”这样口号式的广告语了。

【歌唱大地的丰收——近观鲁剧】去年以来,由山东影视机构制作的电视剧《经山历海》《温暖的味道》《好雨知时节》等,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一线省级卫视播出,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为建党百年的荧屏盛会增添了一抹别样亮色,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极为丰富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滋养。

观照现实,是鲁剧不变的选择

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亘古未变的梦想,这个梦想今天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变成了现实。在这个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无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事件,也涌现出大量“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人和事,注定被留在历史长河之中,被烙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人们不会忘记,从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工作的,里面是满满的关心关注和大量的真金白银,成为实现乡村脱贫奔小康的铺路石,助力千万个乡村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富裕文明的“化茧成蝶”。人们更不会忘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坚持抓紧精准脱贫的同时,及时提出了“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强调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山东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批又一批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偏远落后的村庄,他们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勇担使命,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一个又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通过强班子、理路子、解难题、办实事,在摆脱贫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群又一群朴实又可爱的农村干部,勇于向压在他们头上的贫困宣战,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汗水,扔掉贫穷落后的大帽子。这一桩桩、一件件、一幅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不约而同地用温润的情感和表现手法来展现新时代的“乡村巨变”,用影视艺术歌颂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政策,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立体鲜活的新时代乡村人物图谱,也为当今的荧屏奉献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的感人故事。

《经山历海》以乡镇干部为主角,反映了以吴小蒿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带领楷坡镇百姓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该剧把石屋村、安澜村、平湖村三个村情地貌不同、贫富差距悬殊的村子串联起来,彰显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殊途同归。这是一部讴歌奋进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与使命,体现为民情怀、主动作为的实干与担当精神,有情怀、接地气、有笑有泪、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该剧导演杨亚洲说:“这部剧没有大道理,只有朴素的情感,这些剧中的人物完成蜕变,越来越像创作团队曾经采访过的那些干部、党员、群众,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党的感情,都是真真切切的。”

《温暖的味道》则取材于齐鲁大地上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的鲜活现实,讲述了商报主编兼美食博主、“第一书记”孙光明带领后石沟村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展现了后石沟村乡亲们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不断克服困难、探索新发展模式,进而奔向“最美乡村”的幸福之路。《好雨知时节》则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基层干部冯天蓝,受国家政策的吸引,主动选择回到老家苹果村,把村民团结起来共同发展高质量苹果种植,一步步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故事。该剧反映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农村的大变革,堪称一部浓缩的乡村振兴影像艺术史。

做有温度、有情怀的好作品

作为山东的影视剧创作者,他们抱持的是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关注的是活生生的乡村生活和人物,他们展现的是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现实生活。他们坚持用镜头记录和诠释新时代,用感人的真实故事作为创作素材,以深度契合农村生活的逻辑及艺术,创作出有情怀、接地气、有筋骨、有热度的优秀作品。

这些影视剧的共同特点是抱持严肃的创作态度,在深入生活中,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正如电视剧《经山历海》原小说作家赵德发所说:“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深入体察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人物群像,敏锐捕捉时代新人中的典型人物,是我们创作者的使命担当。”于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饱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感知着乡村的家常里短,演绎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新时代乡村图谱。

这三部剧都立足复杂的农村社会关注乡村建设中的现实矛盾与冲突,将新时代乡村变革记录下来,将新时代精神价值传达出来。特别是直面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反映了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比如,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数百年遗留的家族矛盾、利益纠葛相互交织,经济发展条件各异等。和我们党的每一项事业一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们既要跨越地理上的群山和大海,更要征服人生中的高山和巨浪。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也正是鲁剧必须始终坚守的初心和原点。像《经山历海》既涉及乡村搬迁、暴雨救灾、安全生产等基层治理的普遍问题,又关注物价上涨、家庭情感等“琐碎小事”。剧中人物吴小蒿也正是不断在各种博弈和角逐中寻求新的平衡,展现了乡村建设的不易和艰难。正如编剧雷娟所言,“我们的创作是在经山历海,我们的国家何尝不是在经山历海?我们的乡村振兴就是这么一场伟大的变革。”而《温暖的味道》则真实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乡村将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即如何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之中,农村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民如何持久富裕,等等。主演靳东说:“我与这部剧的主创团队期待通过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能够与观众共同成长,并肩奋进,努力成长为‘中国精神’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时代精神’的创造者和普及者、‘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而《好雨知时节》中主人公冯久旺临危受命大刀阔斧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把一个只有苹果的苹果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多元化、现代化的新农村。而冯久旺也在产业变革的乡村振兴中实现了个人抱负和价值,成长为一个优秀基层党支部的带头人。

可以说,这些剧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更深层次的是蕴含着乡村振兴中基层党建、干部成长、产业发展、生态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丰富内涵。

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力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升华和再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的影视剧创作者始终抱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不是简单地追求好看、好卖、好玩,而是力求真实地反映当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乡村变迁,让广大观众从中了解乡村、认识乡村、深入乡村、热爱乡村。可以说,正是山东影视剧创作者的用心用情用力,成就了山东近期反映“三农”题材影视剧的好戏连台、异彩纷呈。

为了贴近乡村实际,《经山历海》导演杨亚洲与主创团队先后采访了120多位基层党员干部,倾听他们讲述内心的感受,将真实的素材融入故事之中;在剧本打磨阶段还邀请基层干部参与剧本的讨论,对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并在创作中力求真实,从而无限接近被采访者的灵魂。

在这些影视剧中,还反映和体现出了深厚齐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山东是内陆农耕文化与海洋商业文化汇聚之地,优秀的齐鲁文化既拥有鲁文化的儒家价值观,同时蕴含着齐文化的经世济民和务实开放。山东的影视剧创作者潜心挖掘齐鲁文化深刻内涵,用心解读齐鲁文化的基因和密码,让乡村振兴题材剧释放出感动人心的文化力量。《经山历海》中吴小蒿率真的性格潜隐着诚信仁义、经世济民等精神价值,《温暖的味道》表达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乡村题材电视剧达到了兼具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的新高度。

山东的影视剧创作者还巧妙地将党性和人民性融于创作之中,精心地处理宏观与微观叙事,以及“大”与“小”情感的关系。宏观视野是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微观则是具体的事件;“大”的是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小”则是个人的生活、工作琐碎和个人成长。《经山历海》运用细腻的表现手法,通过点点滴滴的真实细节和鲜活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物群像,在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中成就影视精品,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感悟党的思想伟力,体会人民至上的乡村振兴理念,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心理上的共情。而《温暖的味道》则以温润人心的艺术手法,通过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引发观众的认同与共鸣。特别是融入直播、民宿旅游、电商销售等时代元素,替代了传统涉农题材浓浓的泥土气息,以及农民泥裹裤腿、灰尘满衣的刻板印象,呈现出时尚、清爽的现代农民形象,塑造了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贴近时代的新农民群像,充分展现了乡村新风貌。

用真心、诚心、匠心对待艺术和观众的创作者,社会、观众也会用热心、关心回馈他们。这几部电视剧诠释了涉农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同样可以自然、清新、时尚,并能直抵人心。《经山历海》首周播出收视率达到1.078%,并一直稳居高位。《温暖的味道》平均收视率为0.495%,连续数周位列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第一,更是收获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可谓是鲁剧的“破圈”之作。《好雨知时节》尽管没有取得前两部剧的骄人战绩,但也获得了不凡的收视率和较高的观众认知度。这充分说明,影视创作只有源于生活,才能体现真情实感,才能击中观众最柔软的内心,获得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

发挥“影视+”社会担当

艺术从来是高尚者的行为。作为影视剧创作者,尤其要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影视+”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像影视剧中所展现的乡村景色和田园风光,让观众在愉悦追剧的同时,开始向往剧中的山山水水,追寻剧中可爱的人物。在每部剧热播的同时,都催生拍摄地及周边地区的文旅热。影视剧对农村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经山历海》拍摄地日照海洋美学馆,是一处同时拥有诗与远方的外景地。人们可在此面朝大海,倚栏听涛,枕浪而眠。海洋美学馆的游泳池、游乐场、帆船、沙滩、酒店、餐厅……随着该剧的热播,这些拍摄地都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直接带动了航海展览馆、美食餐厅、星空泳池、观澜咖啡、海边书院、儿童乐园、潜水探秘等特色旅游项目的火爆。

而《好雨知时节》的拍摄地栖霞市复兴村是三面环山、山清水秀的乡村,在该剧热播后也引来不少游人前来旅游。《温暖的味道》的热播更使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后石沟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剧拍摄的大槐树、明清四合院、谷仓、阳光超市等布景,让不少观众心生向往。凭借该剧的影响力,后石沟村举办了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和乡村旅游开放日活动,接待游客1.2万余人,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坚定了村民发展“乡村影视+生态旅游”的信心。该剧还改变了后石沟村村民的思维和生产生活方式。村民通过出租自住房屋、参与群演等方式增收和致富,村集体仅场地使用费一年就能增收十几万元。后石沟村从山区腹地发展为乡村影视基地,这正是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光明日报》对此评价说“引进一部剧,搞活一个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