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第二十四段(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佛说:是何缘故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这里说的“色身”是什么意思呢?色身就是父母所生的肉体之身,此身外表被皮肤包裹,皮肤有颜色,由颜色可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故名色身。有生命活力的色身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所构成的,这五个基本元素必须要蕴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有生命的色身,所以这个色身又称名“五蕴身”。那么是哪五蕴形成的这个色身呢?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所形成的,其形成状态如下:
1、色蕴:色蕴总括形成色身的五根及外尘五境,扩大点说,包括整个物质世界。色义为质碍,有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是指有形质之物互起障碍;变坏是指转变破坏。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名色。五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根;五境是指色、声、香、味、触境。色蕴为眼耳鼻舌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2、受蕴:受是对一切事物外境的接受和领纳,是识心的作用。一般将有所接受分为三领纳,三领纳都是通过触景生情来表现的,即:一、乐:乐是快乐,快乐是一种非常愉快的心情,从心想事成的满意中获取。二、苦:苦是痛苦,是一种非常难过的心情,来自于意外的灾难或失意的情景。三、不苦不乐:既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是一种非常短暂的无对境的觉受。
这三领纳在身心上表现为六种受,名六受身。即眼触所生受、耳闻所生受、鼻嗅所生受、舌尝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想所生受。此三领纳与六所受聚合在一起,名受蕴。
3、想蕴:想能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生想象,是识心的作用。想就是思想,指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想能取像为体,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于此加以分别,成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想身,此六想和合积聚,故名想蕴。
4、行蕴:行能对其他之境,如贪嗔等善恶诸法起造作,是一切心的作用。是指除了色受想识这些没有造作功能的四蕴以外,余下的就是有造作功能的一切行为,行为是通过身口意的造作来完成的,因为内心涉及外境,就能产生行为,一切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也是行的作用。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三世中所有的行为聚合在一起,名为行蕴。
5、识蕴:识是对六尘外境及一切事物现象有了别、识知的作用。识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加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共计为八种。其中阿赖耶识为心王,能生一切法,前七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所生之前五识仅有能见能听等功能,而有分别认知等作用的则是第六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行为,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七识只有执取一切事物景象的功能,作用都是靠第六识来完成。心王不仅是一切心识的王,也是天地万物之王,是我们要认识的永恒不灭的自我真心。心王所生之法有种种差别,这些差别集于一所,故名识蕴。
“色身”就是由这五蕴所构成,五蕴为因缘所生,因缘聚则生、散则灭,故知色身为生灭之身,生灭之身不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自我是不生不灭,涅槃妙心,也就是八识心王。学佛之人的所有修行,都是为了找到八识心王这个真实的自我,那么怎么做才能找到呢?需破除五蕴色身即可找到。怎么破呢?首先要对色身生厌离心。怎样才能生厌离心呢?可修不净观等法门。
首先是观自身不净:观肉身是因四大缘识,和合而成之五蕴身,内有烦恼业因的不净种子、外有父母精血的不净种子,在母胎中十月不净,由此几不净,形成了体表与体内各有十二种不净物、体表有“皮、肤、血、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这十二种不净物;体内有“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这十二种不净物;外相有“发、毛、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这十二种外相不净物。还有人死后特别是水淹死后,尸体胖胀臭烂的究竟不净相等,这所有的不净,都是起观处。
由此观而知我不净,从而领悟生死无常,一切法必竟无我,对此虚幻不净之身,生起厌离,离此虚幻不净之身,而回归真实的清净自性,进而将这些不净作他观,观他不净,就不会对对方的姿色、美貌、情爱等产生贪欲和触乐,以伏灭心中的欲望和淫念。继而修白骨观、白骨流光观、白骨生肌观、至灭尽定,最后修成三昧真火,灰身灭智,到此已破除五蕴色身,色身即破,法身现前,烦恼不生,生灭永灭,得自在解脱。
以上所说,即是认识色身的意义,认识色身的意义在于正确理解须菩提回答世尊的问话时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因为如来应化来世,是托胎而来,具足肉体色身,但这个肉体色身不是如来真身,如来真身是无形无相的法身,也就是说:色身不是法身,只有见到法身才能见到如来,要见到法身,只能在心内见,心外见到的如来都不是真如来。所以,须菩提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佛说:须菩提!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也就是说: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的这个色身,不是真实之身,是五蕴聚合而成的假我之身,正是这个假我之色身,障碍了自己真实法身的显现,致使一切众生沦落生死,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具足色身不是具足色身的道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领悟到,具足色身,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毫无实义。
佛说: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回答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佛说:是何缘故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呢?须菩提说:因为如来所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那么什么是诸相具足呢?诸相具足的如来有哪些相呢?粗说有法报化三身相、灵身十相、三十二相;细说有无量多的相,因为如来可化现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相,十二类众生有无量无边之多,如来都可以各现其相,这些各现之相都集于如来一身,此名诸相具足。
如来虽然具足诸相,但所有的相都是变化无常的,无有一相是恒常不变的。如果说如来的法身相是恒常不变的,那么法身这两个字已落文字相了,落文字相的法身就不是真法身,岂有不变之理!
这变化无常的无量无边多的相里,哪一个相是如来呢?这是无法确定的,无法确定是因为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既然哪一个相都不是如来,就不能在具足诸相中见到如来。所以须菩提回答如来说: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诸相具足,不是诸相具足,所谓的诸相具足,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实义。
认识“色身”和“诸相”的目的,就是要破色身、见法身;离诸相、见实相。由此而悟入中道实义,开悟自性,实取涅槃,涅槃在自心,如囊中探物,又何愁道不现!

就印度源流而言,也包括了止与观二者。

印度的定学实际上也包括前后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的内容。

止,偏于静心的技术,教人如何排除杂念;

观,在内心澄明不动不扰的情况下思索考虑体会释迦牟尼教导讲说的内容,

以及佛教的一切观念与道理。

三学的第三方面是慧学,

其实指的是佛祖的言教以及对此言教的思考与体会。

慧学因此也就是义理之学,

相当于后来中国佛教宗派形成以后,

人们或坚持主张或批评与指责的

“ 经教之学 ”、“ 教下 ” 学问,与 “ 宗学 ” 相对,

在禅宗形成以后,“ 宗 ”,指的就是教外别传心授的宗教体验;

“ 教 ”,指的是义理与学问。

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形成过程来看,

印度佛教所传的三学名目虽然未变,

但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实现这种改变的固然主要是惠能,

但这种改变的开端其实在达摩以下的几位祖师那里就潜移默化地展开了的。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惠能也不例外,他不会仅仅保守列祖列宗的意旨,他有他自己的改变与扬弃前学的工夫。

若非惠能对传统的戒、定、慧三学所作的革命性的举措,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中国化的禅宗了。

但这个话题已经不在早期禅宗的讨论范围之内,笔者在此只能打住。

[ 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 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 ”

[ 2 ]  房璃的《僧璨碑文),记僧璨请慧可为他忏悔。

慧可说:“ 将汝罪来,与汝忏悔。”

僧璨觅罪不得。

慧可就说:我已经为你忏悔了。

禅宗有一则掌故,

其称:慧可曾对达摩说:

“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 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良久,说:“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便说:“ 我与汝安心竟。”

以 “ 了不可得 ” 为 “ 安心 ” 之法,

是达摩 “ 祖师禅 ” 的本色。

不过早期禅宗还是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

—— 种 “ 壁观 ” 的安心法,

叫做:“ 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

[ 3 ]  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

姓韦氏。

年十九,学通经史。

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观,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人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

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 入山,见师 ( 法融 ) 端坐白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 在此作什么 ? ”

师曰:“ 观心。”

祖曰:“ 观是何人 ?

心是何物 ? ”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 大德高栖何所 ? ”

祖曰:“ 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 师曰:“ 心既具足,何者是佛?

何者是心 ? ”

祖曰:“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 ”

祖曰:“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 ”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师自尔法席大盛。

[ 4 ]  五门禅,亦即小乘的 “ 五停心观 ”:

指不净观、
慈悲观、
因缘观、
界分别观、
数息观。

《五门禅经要法》为刘宋时昙摩蜜多译。

其亦说到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但其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称为五门禅。

另外,( 维摩经 ) 中言及了以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为对象和禅之受用。

[ 5 ]  法融和禅宗四祖道信的关系,《续高僧传》并无记载。

明确的记述法融受道信印可为牛头禅初祖的事实,

据宗密说,牛头宗是从道信下傍出的一派。

初祖慧融 ( 即法融 ) 禅师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道信而得印证。

道信告诉法融说,他的禅法只能委付一人,弘忍已经得到了。

他让法融自己别立宗派。

法融果然便在牛头山创宗,成为初祖,其下传了六代。

有一种说法是法融在牛头山得自然智,

但他得道信过江所作的印证。

当时道信住蕲州 ( 湖北蕲春 ) 双峰山的三十余年,名噪南北,法融也极可能到过双峰山问法。

[ 6 ]  基于《续高僧传》的《景德传灯录·法融传》

传达出了达摩禅的法要,

法融向道信请说法要,

祖 ( 道信 ) 曰:“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问 “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 ”

道信以偈语回答:

“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
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这与《宗镜录》引法融《绝观论》,

和宗密评述牛头禅为 “ 本无事而忘情 ”,

以无事为所悟理,以忘情为修行的精神完全一致。

[ 7 ]  据印公,前三行

( 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及 )

所引的经文,都出于《阿含经》及《法句》。

“ 称法行 “ 所引的 “ 经云 “,来自《维摩诘经》。

见: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菩提达摩之禅》。

[ 8 ]  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时,竟然没有提及林法师 ? !

昙林本人活动于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

( 508 — 543 ) 间,

他的成就主要在义学方面,他参与过洛阳和邺都译经事业,

为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担任笔受。

据说又善于讲经说法,在邺都时还常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

被砍掉一臂,人称 “ 无臂林 ”

—— 也被砍掉一臂,同慧可一样,这就有点奇特了!

但昙林似乎只是早年才从学于达摩。

[ 9 ]  汤先生说的六种史证:

1 .三论师摄山慧布亦重禅法。

他在邺城遇慧可,向后者说到自己的悟解。

慧可表示赞同:

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

2 .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的宗旨在于 “ 无得 ”。

达摩所授《楞伽》亦讲 “ 忘言忘念无得正观 ”。

3 .道信教人念般若经。

4 .禅宗人认法融为牛头宗初祖。

5 .着《大品义章》的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

6 .楞伽师法冲初学于三论宗,后从学于慧可受《楞伽经》义。

[ 10 ]  慧可有偈颂讨论生佛无别的道理:

“ 说此真法皆如实,
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
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
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
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余。”

《原佛》义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67)|从整个心性法当中来讲,多维时空同时俱现而不相妨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其实这些影子,

它本身就是玻璃,

玻璃跟玻璃

它自己会有障碍吗?

所以这里是【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呢?

问题来了,很有意思啊。

如果说,你这个众生要问,说“水跟火明明就是不相融的,能相融吗?”

佛就告诉我们:水跟火,它本身就是虚妄的,你再问相融不相融,不就等于是空中的花本来就是虚妄的,你要希望空中的花再结个果吗?

这是一种回答。

那么水跟火,包括地跟空,它们本来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那些影子它本来就虚妄的,影子互相之间没有障碍的,对不对?

但是,其实这些影子,它本身就是玻璃,玻璃跟玻璃它自己会有障碍吗?有没有障碍?玻璃本身它没有障碍。

所以要告诉我们“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本来就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融者”?

——怎么又要问?它本来就没有实实在在的水跟火,怎么能问它相融与不相融呢?所以谈不上这个问题。

好,下面再把这个法回到跟比喻进行结合。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真妙觉明,就是心性上面的真妙觉明。

如果你以空的这种业,

就会感现一片虚空;

如果以地水火风

各各之业而感现,

你就会现起地水火风

大家注意啊,前面那个虚空,是表示本妙觉明之心,那么这里依本妙觉明之心而生起七大。所以【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什么意思?

在我们的妙明心性——真空当中,如果你是以空明,或者你以空的这种业,你就会感现一片虚空;如果以地水火风各各之业而感现,你就会现起地水火风。

大家注意,这是指各各发明。但是如果同时发明呢?地水火风这个七大,同时发明,那就同时而现。

那么还有,你像我们人呢,我们这一辈子,我们是根据我们感得人道的这种业力,这种业力在我们的心性当中就现起人道的山河大地,包括我们的身心。

但是可能有些人,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他绝大部分都是人道的东西,说不准还现起一些畜生道的东西,知道吗?也有哦。

表面看是个人,其实是头猪,或者连猪都不如,他身心上面现起这种东西。这个就是在我们意识思想当中,他有这部分业力现前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不是单独的所谓的人道,他是同时俱现一些东西,所以这个就叫“俱现”。

从整个心性法当中来讲,

多维时空同时俱现,

而不相妨碍。

饿鬼道众生的心性

跟我们的心性

本来就是无二无别,

但是根据不同的业力,

在当下显现不同的相,

但这些相本来就是虚妄的,

这些相本来就是我们的心性

那么从整个心性法当中来讲,我们人道的现起的一切,跟鬼道所现起的依、正报,包括地狱报、包括天人,就在这个当下的心性当中,同时俱现而不相为碍。什么意思?

这个就涉及到多维时空同时俱现,而不相妨碍。

有人说的:“法师啊,哎呀,我就喜欢有光明,没有光明我就害怕,怕黑暗的时候遇到鬼。”有没有呀?有。

其实呀,就在这个当下,就有鬼道,信不信啊?就在这个当下,同时也有清净佛土啊。不相妨碍。

就在恒河水的当下,人就能喝这个恒河水,而鬼呢,他就见不到这个水, 因为当下他的心性当中所显现的是脓、血,所以他再渴 (也)喝不着水。这是不是同时俱现呢?

饿鬼道众生的心性跟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是无二无别,但是根据不同的业力,在当下显现不同的法、不同的相,但是这些相本来就是虚妄的,这些相本来就是我们的心性。是不是这样?

所以叫“观相元妄,无可指陈”,“观性元真,唯妙觉明”。

“唯”就是“只有”,只有心。同时三界所现的一切相就在当下的心性当中,所以三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这是从相上面来说,三界本来即是心,所以叫“三界唯心”。

反反复复跟大家讲这些,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凡所有相皆是心,凡所有相包括三界一切相。越学越明白什么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知道吗?

大家注意啊,这个空包含多少空?

经文:

汝于空明,则有空现

这句话觉得很深吗?

当然是深了(小标题)

我们说【汝于空明,则有空现,】

大家注意啊,这个空包含多少空?

这个空包括我们现在感得的这个果报的空——虚空。

(还有,)我们有些人不是喜欢打坐吗?一打坐,打打……“法师啊,我这个打坐一打的话,什么都没了,空了。”

“你到底到了哪个空呢?”

“反正就是空。”

“是你意识产生的空,还是什么空?”

有的时候是意识观想一个空,“哎,也是”。你只要观想那个空,你就感觉到那个空。这不还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吗?

有人随着禅定的深入,从初禅到四禅,再从四禅感觉到世间一切色、心诸法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他就要摒弃世间的色、心诸法,这个时候生起空观。

那个空观更细,所以感得“空无边处”之空现。

大家知道这个空现是什么?“汝以空明,则有空现”,有“空无边处”,是不是?

那么还有呢?还有说的“我这个思维心,烦恼都是思维心引起的结果,所以我一定要把这个思维心给它压下去”,认为那个没有思维心的那个境界——那种空就是最高境界了。

那好了,那你就是也是以一种空明要把意识心空掉。

好,那不就是外道的“无想定”吗?

还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还有什么呢?当然还有,还有“灭尽定”。

还有什么?二乘人的“偏取空”,二乘人觉得:“这个三界太苦了,苦集灭道,这个三界太苦了,我要在三界之外,我要求一个涅槃。”

——在三界之内感得三界之苦的是什么呢?是见思惑,那好了,“我要把见思惑一一把它破除掉。”

好了,你一旦破见了思惑,你就不会感得三界之苦了,那就离开三界之外取一个所谓的空、涅槃、无我,以那个空取著为究竟。

那好,同样的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这句话觉得很深吗?

当然是深了。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很治愈的一段话最近很火的一句话: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不要过于焦虑与着急,即使身处黑暗,抬头也可以看见星空;纵然生活一地鸡毛,也不要忘
  •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压力,希望我们都能顶住生活的压力,好好的生活,我知道你最近很累,但是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太着急,学会调节好情绪,慢慢来,想要的岁
  • #书香西苑# 今日推荐书籍:《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内容: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脉络。全书以文化地理为引导,一方面,沿
  • 大S与汪小菲离婚,两岸媒体群众也是操碎了无数的心,口诛笔伐甚是厉害,以为终于可以告于段落了,谁知女王平地一声雷“闪婚二十年前男友”这可羡慕坏了好一波前男友、
  • 维摩居士说,“相具以严容,众好饰其姿”得了定的人,身心都起变化,儒家说变化气质,自然与一般人不同了,并不用什么其他特别的打扮。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
  •       2021年8月,旬阳市公安局石门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开展由公安部部署的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宣传时,64岁的杨某义老人告诉民警,自己与儿子崔
  • 目前给大家推荐阿尔及尔—法兰克福—济南二、回国赴华航班1、航班号:AH2070/LH1317起降城市:阿尔及尔—法兰克福2、航班号:DE2366起降城市:法兰克
  • 改成三界,历劫,赎罪,重生,人性……像仙剑1那样的应该会很好看~不过说起来pong虽然部部“渣男”可是真的太有让人爱的魅力了!×××也没标限定”[太开心]这种人
  • 日子步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幸福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 ​每一个清晨,记得告诉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
  • 为全力做好省市隔离保障服务,兰州新区高效建设健康驿站、方舱医院及隔离点,全面做好兰州市、临夏州支援保障任务,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有效保障经济社
  • 我看到了一个我推的吧唧set,认真浏览过出物条后觉得可以接受,就去询问了吧唧状态,对话如图(图1—2中间是状态视频所以没有截)。最后我就是想咨询一下,看完了状态
  • 竟然这样子的嘛[揣手]b2,凌晨莫名加人,直到今早看到pyq才恍然大悟为啥加我:(她潜台词)在吗?昨晚开始,b方——b1,一个飞盘课的课友,我之前以为海星,现在
  • 关于2021.12.18记录倒霉且幸运刚从站台下来,行李箱“嘭”的一声炸了,距离火车发车还有五分钟的时间,慌慌张张的把东西扔行李箱里,一个好心的小姐姐过来帮我捡
  • #EXO[超话]##EXO七仙子[超话]##DCBKSXS[超话]##金钟大##金钟大发文# 虽然钟大他未婚先孕自曝式结婚生子一条龙 拉低了nh爱豆的业务水平
  • [心]去年的今天我在干嘛呀哦我在和我滴晓婷姐过生日呀[蛋糕]今天的我躺在这个酒店的床上,无所事事[融化]虽然今年没有过生日,但舍友为我浅过那一天我确实是有一些感
  • 谎言比谣言更可怕,真实比欲盖弥彰更有说服力……#兰州强调坚决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兰州警方通报七里河事件##兰州疫情##兰州七里河通报#@Bystande
  • [打call]我们的这款“西蒙·阿拜”复制了2015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Odd-Steinar Tollefsen的“日晒蜜吻”的处理法,以更高的性价比
  • ‌雷点:一切mxtx/msl/xz/bjyx/jgt相关❗❗phpc❗ ❗乙女腐❗ ❗ 拆逆❗❗拒绝抄袭❗❗拒绝恶劣艺人❗❗我真的被la老师笑死,喜提新备注
  • 不过,尽管女人遭受了种种痛苦,但依然无法洒脱地选择离开,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女人辛苦付出多年,就这样放弃一切,心有不甘,凭什么男人的过错,要用自己的幸福来赔呢?
  • #日常[超话]##热爱生活##plog##生活碎片# 到一楼发现还在下雨没带伞只能回去取和一个刚回来的小姐姐一起乘电梯唠了两句问问雨大不说自己要去做核酸结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