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俄乌局势最新进展##俄乌大战的结局会是什么##俄罗斯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俄罗斯的猫被制裁# 【双标、浮标、无标!#俄乌冲突暴露西方多重丑态#】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张远)自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西方加大打压围堵俄罗斯力度,对俄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竟然把全球化当成武器,甚至连体育、艺术和学术等领域都不放过,充分暴露出其一贯执行“双重标准”“浮动标准”,实际上“毫无标准”“以我为准”。

[话筒]标榜言论自由 封禁俄方声音

西方国家向来标榜言论自由,强调任何人都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流传甚广。

然而,俄乌冲突升级后,一些西方国家却说一套做一套。人们看到,一些西方媒体刻意扭曲事实,加强反俄宣传。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在欧盟地区限制或屏蔽俄罗斯媒体和网民的信息。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种种手段压制支持俄罗斯的声音,甚至直接将俄媒“消音”。欧盟决定禁止俄罗斯国家媒体今日俄罗斯和卫星通讯社的新闻信息产品在欧盟落地和传播。英国通信管理局宣布吊销今日俄罗斯在英国播出节目的执照。

[话筒]标榜生而平等 频出种族言论

西方一些政界和社会人士喜欢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俄乌冲突却暴露出不少西方人仍以肤色、种族、宗教信仰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

“金发、碧眼”“白种人”“这些逃离战火的人不像叙利亚难民那样”“这里不是阿富汗,这里不是伊拉克,战事竟发生在文明的欧洲”……这些词句出现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中。

一些西方记者将乌民众与中东、北非难民做比较,潜台词是前者比后者“更优质”,“更不应该”承受这一切;分析乌克兰局势时,时常以“欧美中心论”视角,体现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们对于这场冲突发生在欧洲感到“不可思议”。

印度资深记者莫汉说,种族优越感是西方媒体歧视性报道的根源,这“非常令人失望和愤慨”。

[话筒]标榜私产神圣 肆意冻结没收

美西方一向标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过,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对于俄罗斯人的财产权,西方国家则另当别论。

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多国决定冻结、扣押一些俄罗斯人的资产,包括房产、游艇、存款和飞机等。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多国成立了多边特别工作组,旨在协作没收和冻结一些俄罗斯商界人士的资产。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美国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小组提议,授权联邦政府没收被制裁的俄罗斯人资产。

[话筒]标榜体育精神 无端政治孤立

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

俄乌冲突加剧后,在不少西方国家媒体鼓噪下,政治因素开始渗入体育赛场。西方国家一些体育组织、团队和运动员威胁,如果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在场,他们将不会参赛。

国际足联与欧洲足联发表联合声明说,俄罗斯的所有球队,不论是国家队或俱乐部球队,都不得参加国际足联与欧洲足联的比赛。今年的一级方程式赛车(F1)俄罗斯大奖赛也被取消。俄罗斯前F1车手达尼尔·克维亚特说,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和球队参加国际比赛非常不公,“这违背了体育教给我们的团结与和平原则。”

[话筒]标榜艺无国界 取消涉俄演出

舞蹈、音乐、文学和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超越国界、肤色和语言,引发人们的共鸣。但眼下在标榜艺无国界的某些西方国家,俄罗斯艺术领域也未能逃脱制裁。

俄罗斯指挥家、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瓦列里·格尔吉耶夫因为没有公开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失去了首席指挥的工作。俄罗斯女高音歌剧演员安娜·涅特列布科在瑞士苏黎世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多场演出被取消,理由是她未对俄罗斯领导人提出批评。英国、爱尔兰等多地剧院取消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演出。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取消了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课程。

专栏作家拉提夫·卡德里在《布鲁塞尔时报》撰文评述,“取消文化”是一种非理智的幼稚行为。

[话筒]标榜医者天职 拒收俄方病患

“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这是不少西方医学院学生都会宣读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内容。不歧视病人、不损害病人利益是医生的基本伦理规范。然而,在俄乌冲突加剧后,一些西方医学机构却对俄罗斯病患采取了歧视性政策。

德国慕尼黑的亚特罗斯诊所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拒绝接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患者。此举引发网民强烈批评,诊所随后被迫道歉。

国际肿瘤学科互助组织“肿瘤警报”网站宣布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停止在俄罗斯境内的所有合作和交流活动。这意味着俄罗斯专家和患者将无法通过这一平台寻求帮助。

[话筒]标榜永久中立 向乌提供援助

瑞士、瑞典、芬兰等国家曾宣布永久中立。按照国际条约,永久中立国有回避义务,不得为交战国提供与战争有关的直接或间接援助。

但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上述国家立场纷纷出现明显转变,已难言中立。瑞士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资产;瑞典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5000件反坦克武器;芬兰宣布将向乌克兰运送2500件突击步枪和15万发子弹等;奥地利宣布向乌克兰提供防护装备,对俄关闭领空。

[话筒]标榜学术无界 叫停教育合作

不少西方大学和教育机构标榜,全球化时代,学术、科学交流应该做到无国界、无利害、无敌我。但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些理念被断然毁弃。
荷兰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表联合声明,中止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高校的伙伴关系。俄乌冲突加剧后,爱沙尼亚一些大学开始暂停接收俄罗斯学生。

发布QS世界大学排名的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宣布,将不再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大学列入排行榜,也不推荐俄罗斯作为教育目的地。

德国曼海姆大学校长托马斯·普尔发表视频演讲,称该校目前不再与任何俄罗斯科学机构合作,暂时不想接收来自俄罗斯的学生。演讲视频引发许多学生不满。一些学生表示,德国自诩为“学术自由”理念的发源地,而不收俄罗斯学生显然是歧视。
#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平民##普京说对俄罗斯制裁等同宣战# #俄外交部宣布驱逐美国驻俄外交官##马越两国不支持制裁俄罗斯#

【环时深度: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 #掀开俄乌冲突背后美国的面具# #俄乌冲突罪魁祸首是美国# 截至3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整整一个月。随着冲突的持续,国际社会越来越看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场危机背后所扮演的角色。从主导北约东扩步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到常年伺机对俄及其周边国家发动“颜色革命”;从持续布局乌克兰“准战场”,到数十年间不断制造地区动荡;从频频对“不听话的国家”挥舞制裁大棒,到逼其他国家和盟友站队……无数事实表明,美国就是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环球时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深度认知”文章,一层层掀开美国面具。

揭开美国面具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作为“15个加盟共和国的长子”,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一票否决权”、苏联的大国气质与历史情怀以及大部分的国土和海外资产,也继承了苏联解体后产生的债务和危机,更领教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承诺与背叛。30年来,美国以极其傲慢粗鲁的方式挤压着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为地区安全留下了一笔烂账。

“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

2021年12月2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回应俄罗斯提出的安全倡议时声称,北约从未向任何人承诺过不会扩大规模。俄总统普京在当天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愤然表示,北约欺骗了俄罗斯,因为该组织曾在20世纪90年代承诺“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结果却搞了5次扩张,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俄边境,“现在又开始说‘乌克兰也将加入北约’,这就是厚颜无耻的欺骗”。

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从一开始就是谎言。西方作出第一个“北约不东扩”的具体保证是在1990年1月31日,当时的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就德国统一问题发表公开演讲时表示,东欧的变化和德国统一进程不得损害苏联的安全利益,北约应排除“将其范围向东扩张,即令其(比当时)更靠近苏联边界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态度逐渐软化。1990年2月10日,当时的西德总理科尔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会面,苏联原则上同意西德领导人提出的德国统一方案,但前提是北约不向东扩张。

为争取苏联首肯两德统一,以及不干涉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浪潮,美国很快就对苏联提出的“北约不得东扩”要求作出积极回应。199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明确作出北约“一英寸都不会向东扩张”的承诺。贝克说:“美国总统和我都不打算从正在发生的进程中榨取任何单边优势……重要的是,我们作出保证,如果美国在北约框架内维持其在德国的存在,那么北约当前的军事边界就不会向东扩张,哪怕是一英寸的距离。”然而事实是,北约一路向东,一扩再扩,导致乌克兰危机不断升级。

玫瑰色幻象终是错觉

不可否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曾对西方抱有很大的希望。1991年,俄罗斯受邀参加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一跃由过去西方眼中“邪恶的红色帝国”,变成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平起平坐的大国。1997年,俄罗斯被接纳成为成员国,七国集团随即变为八国集团。当时俄罗斯上下都有种“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话般的错觉。先是戈尔巴乔夫,后是叶利钦,都在这个舞台上有一点飘飘然的感觉。甚至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困境,以及看尽了西方对俄困境的麻木不仁后,俄罗斯仍对西方抱有幻想。

2000年3月,当时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普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可以成为北约的平等成员,而条件是“俄罗斯的利益能够得到考虑,能够成为完全平等的伙伴”。从俄罗斯不遗余力地向西示好的外交姿态来看,俄罗斯当时对待西方是真情实意的。

普京在北约集团里的第一位朋友是比他小7个月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2000年3月,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飞往圣彼得堡。普京带着布莱尔去马林斯基剧院观看歌剧《战争与和平》。其间,普京对布莱尔说,他们彼此既是同龄人又是(学法律的)同行,当然可以找到共同语言。布莱尔返回伦敦后兴奋地给七国集团其他领导人打电话,称赞普京“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知自己应该做什么的人”。刚担任俄罗斯总统的第一年,普京就和布莱尔会见了5次,其间还留下了深夜不打领带、两人一起在圣彼得堡街头酒馆喝一杯的佳话。

不过,普京与西方领导人之间不断升温的“友谊”,似乎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处境,一切反而还在持续恶化。从1999年到2020年,北约通过东扩将成员国从16个发展到30个,完成了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对俄罗斯长达3000公里的战略抵近和包围。早在2002年小布什和布莱尔等人不顾及俄罗斯的反对,执意邀请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国家加入北约时,普京就开始对西方产生怀疑,并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布莱尔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普京得出结论,美国人不想给他应有的地位。”

俄罗斯清醒了

普京2007年2月10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演讲,现在被公认为是普京对西方“放弃幻想,准备战斗”的一篇檄文。这篇演讲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振聋发聩。普京在演讲中严厉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单极世界秩序的想法,强烈反对北约扩大以及在东欧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计划。他说:“我认为,北约扩大进程显然与该组织自身的现代化以及保障欧洲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相反,这是降低互信水平的严重挑衅行为。我们也有权公开质问,这种扩大针对谁?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后,西方伙伴们作出的保证如何了呢?这些声明如今何在?甚至已经没人会记得它们了。我想引用1990年5月17日北约(时任)秘书长韦尔纳先生的一段讲话。当时他说‘我们不准备在西德以外部署北约军队,这会给苏联提供稳固的安全保证’。这些保证何在?”

当年普京抛出这一连串问题的时候,全场一片死寂,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北约成员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来给处于愤怒与屈辱中的俄罗斯一个说法。2022年2月10日,也就是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15周年的日子,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现在各国都在谈论紧张局势和迫在眉睫的“入侵”,这在2007年是很难想象的,但是目前发生的事情再次印证了普京总统是对的。佩斯科夫指出,在普京15年前发表慕尼黑演讲后,一切尚有转圜的可能。他说:“那个时候,某些国家是有机会去理解确保单极世界是徒劳的。之所以徒劳,不是因为会有人以某种方式对抗,而是单极化本身已经无法保证安全秩序,而且具有同样广泛且强大潜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不断涌现。但是他们没有听进去,而过去几年局势的发展已把我们带到目前身处的极度危险当中。”

拆除北约东扩“定时炸弹”

针对北约东扩,普京2014年曾指出:“我们一直希望能就重要议题与西方国家展开合作,希望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开放且诚实的,但我们没看到你们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相反,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别人在我们背后替我们做决定,留给我们的都是既成事实。这在北约东扩时发生过,在他们把军事设施放在我们边境附近时也发生过。西方一直说‘喏,这跟你们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说得好轻巧!”

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后,乌克兰加速其加入北约进程,甚至在2019年以修正案方式将乌克兰加入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更是触动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也坚定了俄罗斯必须拆除北约东扩贴近俄罗斯边境、深入俄“历史领土”这一“定时炸弹”的决心。从2014年俄乌关系恶化以来的历程看,普京关于乌克兰的红线始终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反对外部力量介入、拒绝外部军事干涉、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不容侵犯。

2014年3月,普京问道:“在基辅已经有人扬言加速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了……这将会威胁俄罗斯南部,这不是什么稍纵即逝的骚扰,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普京表示,俄罗斯不反对与北约合作,但反对在存在军事集团对抗的情况下,北约关起门来自己发展军事组织。2021年7月,普京在其《关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一文中再次指出,俄罗斯对与乌克兰的对话持开放态度,但合作伙伴是捍卫民族利益,而不是为他国服务,不能作为别人手中的工具来对付俄罗斯。

罪魁祸首是美国

梳理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恨与痛,可以说,如果当下这场冲突中有“吹哨人”,那普京就是那个从2007年起就一直在向美国和西方吹哨的人,哨声尖利甚至刺耳,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此置若罔闻。

2021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与普京在瑞士见面,约定以半年为期双方将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磋商,对两国关系进行调整。当了十几年“吹哨人”的普京在这一背景下再次提出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等问题,然而以“瞌睡”著称的拜登表现出西方惯有的傲慢与冷漠,完全没有回应普京的关切。2021年10月末,俄罗斯重兵压境乌克兰,开始对乌克兰及其背后的西方集团进行极限施压,同时顺势就俄与西方关系抛出了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其中,关于乌克兰“红线”的内容可被视为这份草案的重点,即排除北约进一步扩张和乌克兰加入该组织的可能性。

后续的事态发展大家最近都看到了:北约和美国对俄方提出的这份安全保障条约草案进行了蛮横批驳,又是称乌克兰有权提出申请,又是称加入北约的批准权取决于其30个成员国。美国和北约最后的结论无非就是一句话——“这事(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条约草案)实现不了!”

从俄方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脉络和表态来看,俄罗斯安全保障条约草案是其向西方寻求一揽子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的要价,可妥协退让的点有多处,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已无路可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是历史上构成俄罗斯帝国、苏联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普京和俄罗斯人认知中的“历史领土”。俄罗斯对乌克兰战略有切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有民族情感正义性和历史脉络合理性。确保乌克兰不被纳入北约军事体系,这样的安全关切是可以理解的。越来越多的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乌克兰需要安全保障,俄罗斯也同样需要一份安全保障。美国和北约不能也不应置身事外、隔岸观火。相反,华盛顿需要反思其在对俄战略上长期以来的傲慢与偏见。

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这场旷日持久的威胁与反威胁斗争,最后演变成俄乌两个兄弟国家之间的血战,令许多对俄乌都深怀感情的人感到十分难过。这次冲突爆发前,笔者曾在乌克兰切尔尼戈夫问一个当地人“俄乌关系恶化到底是俄罗斯人的责任,还是乌克兰人的责任?”那位老人回答,不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责任,乌俄人民之间永远都是兄弟姐妹,罪魁祸首是美国。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美国人的问题是容易走极端,要么采取孤立主义,独善其身,要么采取干涉主义,四处出击,而俄罗斯人的问题是太在乎安全问题了。”此言或者说出了俄美关系的一个症结。世上任何国家都有权获得安全,而美国人对此常有不解。他们确实霸道惯了,把在世界上挑起冲突当成家常便饭。(本文系环球时报3月24日第8、9版“深度认知”版文章,作者张浩)#面具下的丑恶美利坚#

山西吕梁,一男子青年时是名武警,后来误入歧途,被民警关入看守所,谁曾想到,牢头薛某要给他“立规矩”,扇了他五记耳光,结果被男子打成重伤。

(案例来源:山西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

侯某曾经是一名武警,经过专业训练,后来误入歧途,盗窃了他人两部手机。

警方接到报警后,将候某抓捕归案,并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关进了薛某所在的监室,万万没想到,进看守所的当天,候某就与薛某发生了冲突。

经查明,关押薛某的地方是108监室,他是个“牢头”,其从早到晚洗脸打水、吃饭穿衣、点火抽烟、按摩腿脚、睡觉叠衣等都有专人伺候,非常嚣张。

候某是下午1点被看守所人员送进108监室的,候某刚进监室不久,同监的一名男子就问候某,认不认识薛某,并朝薛某方向示意。

候某原本不想理会,后来被问烦了,就说了句,他不是正经人,是混社会的。

问候某话的男子,正是薛某指使去的,而薛某则一旁观察候某,他从候某的话中听出了轻蔑,遂指使同监的其他人员教训候某,教教候某108室的规矩。

结果被候某打瞎了左眼,经鉴定,其伤情构成重伤二级。

侯某扒窃他人手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没有异议。问题是,侯某打瞎薛某眼睛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是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点,也是实践中争议最大的一个点。

从薛某让同监的其他人员教训一下侯某,教教候某108室的规矩,然后自己从床上站起来打侯某,而且是边打边推,一连扇了侯某五记耳光。薛某的行为构成不法侵害,没有异议。

按照法律规定,为了制止薛某的不法侵害,候某对其进行防卫,造成薛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但是,候某受到过专业训练,明知眼睛非常脆弱,还故意打薛某眼睛,导致薛某左眼失盲,说侯某超过必要限度,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然而,一起案件,不能简单地只看一个片段,要结合案件的前后,详细分析、综合判断,否则很容易陷入顾头、不顾尾的境地。

本案中,检察机关认为侯某构成防卫过当,理由是侯某受过训练,其的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

侯某辩护人则认为侯某构成正当防卫,意见如下。

侯某进入108监室,就被迫用鞋打自己的耳光,之后薛某又对其立规矩,侯某不从,薛某又打他5记耳光,同监室其他人也围了上去。

对侯某人身权利的不法侵害现实存在,而且在持续进行中,候某有权进行防卫。

对于侯某遭受不法侵害,有权进行防卫的行为,检察机关认同。随后侯某的辩护人提出,侯某进到监室后,遭受多次欺辱,但他最开始的时候,一直没有还手。

薛某看他不还手,觉得候某好欺负,就从床上起身推打他,并连扇了候某五记耳光,同监其他人,也在此时围了上来。

辩护人认为,候某已经面临现实紧迫的危险,候某在这情况进行还击,是本能反应,不能因为他受过专业训练,就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

从主观上讲,侯某防卫行为,没有伤害薛某的故意,他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侯某仅打了薛某一拳,并没有伤害其他人,非常克制。

《正当防卫指导意见》规定,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

从侯某当时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来看,他一拳打向薛某,是人面临危险时的正常反应,不能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候某面临的状态。

辩护人得出结论,候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而不是防卫过当。

法院听完候某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后,没有采纳其意见。

法院认为,侯某曾经当过武警,受过专业训练,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也许会害怕,但候某以前毕竟是专业人士。

而且他挥拳打击的力度、强度与击打的部位两者存在过于巨大的悬殊和明显的失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综上所述,法院认为侯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

最后,法院以侯某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判了侯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是二审,一审法院判了侯某4年有期徒刑。

侯某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侯某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应当予以减轻处罚,最终改判侯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大家觉得,侯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呢?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蚂蚁说法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BounPrem[超话]#• 210525 BounPrem动态更新 • 在27号的Myss直播不要错过呐[太开心]️©prem_space/bb0un文案:
  • 今年在丽水因为我装修的契机他长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更是励志要种一株竹子,疯狂网购竹苗,买一批种一批死一批,最终大浪淘沙就剩了这么一株,我爸宝贝的不得了[允悲]简
  • 以前憧憬的日子所憧憬的样子,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这种满足感,像一个受了应承的小孩,一旦等来念念不忘的玩具,兴奋之余,免不了要淘气一下。(我的船是出了名的快,沉
  • Pâtisserie# #太原私人蛋糕定制# #奶油蛋糕# #法式慕斯蛋糕# #喷砂蛋糕# #巧克力蛋糕# #法式甜品# #甜品台私人订制# H·。Pâtis
  • 有很多人跟我哭诉:我都说了很多遍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改正了,为什么对方不听/不理解,或者觉得不重要了?对方不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跟我分手的么?其实这里面的一个误区
  • 可以肯定的是,朗里·塘巴身为僧侣,却生养了一个孩子的闲话满天飞。在交易里你必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相对于个体,市场是完整的、全知的,任何的缺陷都会在市场中暴露显现
  • 源哥,“参演人员”真的,很像我的状态,面对各种的时候“你像云漂浮空中  尽力也无法相拥  我躲在人海之中  拼凑着你的线索 ”源哥,祝我明年能见你一面伐“奔赴这
  • 或许我会改变主意,哪天突然去听你的音乐节,但是,这时的我可能又不会告诉你我来了,来见你了。所以不想去音乐节见你,我要等你完全爱上我,明确的告诉我,给我发信息,“
  • 另送十五项豪华大礼包第一项送孕妇照一套第二项送新生儿上门拍一套第三项送新娘晨袍一件第四项送加送精修3张入册第五项送结婚证件照摆台第六项送十组合照片墙一套第七项送
  • #RSS演出播报# 呼和浩特#微博造浪音乐节#主辦։ @微博造浪音乐节時間։ 2022.07.30-31地點։ #呼和浩特·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地点]#陣容։
  • 【#为哄父母开心男子伪造200万存单#被判刑】#男子伪造200万存单被判刑# “我本意就是想让父母少操心,没想到这事还触犯刑法……”面对检察官的释法说理张晓文(
  • 学校里有个废弃封上的马路 半夜跟朋友翻围栏进去吃窑鸡喝可乐过疯四 看桥下三两夜行的车 拥有一整条马路小黎晚上带我溜猫 他的布偶太好看了搂怀里还超级乖 一点不怕生
  • Irene圆满女神Irene就算不撩发都能每到让人心空不已,更何况是撩起头发,这样随意地抓一把,更是完整展现Irene令人冷艳的美貌,假如说这世界上真的有仙女,
  • 康纳(加拉格尔)有一脚很棒的射门,但随后我们的防线有点走神,我们丢了一球,那一球对手的射门终结很好。所以之后我们在中场多放了一个人。
  • [污][可怜][月亮]#任嘉伦[超话]#一切都已命中注定,一切都随风而逝,我们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在现实面前,梦想总那么脆弱无力。错过的都已错过,失去的都已失去,
  • 人生于世,立足于天地之间,做人,要心胸豁达,能屈能伸,即经得起风吹雨打,也扛得住困苦挫折,要有容人之雅量,要有谦虚之心态,贫穷之时,不忘雪中送炭之情,富贵之时,
  • 【紫微斗数】——生命的剧情由谁而编? 很多命理师都有一双“犀利”的眼睛,通过“象”去捕捉和定义吉凶。有些象的出现,大概率会是不顺利的。比如:你身体上动刀,比如
  • 那就从伯克利斯普林斯向西行驶3.5小时到刘易斯堡,探索当地独特的礼物小店和美味的西弗吉尼亚小饭馆——这是一个家庭旅行的完美去处!有着"美国第一温泉&q
  • “未经允许,擅自特别喜欢你,不好意思了” 最近总想看刑侦,胆小还怂还想看[允悲][允悲][允悲],前几天在人群里等车看猎罪图鉴,那么多人在,还看的心里突突,然后
  • 千山万水相聚的一瞬千言万语就在一个眼神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不问扬起过多少烟尘不枉内心一直追求的安顿不管走过多远的旅程感动不一定流泪感情还一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