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寺度僧,行善不断,请问有什么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

梁武帝好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做了那么多善事,你不但不赞美我,怎么还说没有功德呢?”因此不免对达摩祖师心生反感,而达摩祖师也觉得与他无缘,于是拂袖而去。

达摩祖师回答“了无功德”,错了吗?梁武帝认为自己造寺庙、度僧尼、印经典、说佛法,有功德,错了吗?都不错!梁武帝所作建寺度僧的功德,是有为的功德,多做多得,少做少得。达摩祖师讲的功德,是功德性,自性的功德本来具足,并不因为我现在布施、做慈善,功德就有所增加,不做就有所减少。所以有为的功德可以说多说少,无为的功德性则不能论多论少。

在《金刚经》里也提到福德与福性的问题。福德,从因果来讲,当然可以论多论少,行善修福,多做多得,少做少得;福德的自性,则不容以有无的对立观念来论多论少。所以,达摩祖师从本体上来讲功德,梁武帝还没有那样深的领悟,所以彼此不能相契。

梁武帝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君王,其实也就是因为他在过去世曾经布施、行善。因此,在佛门里有一首赞叹梁武帝及说明布施功德的偈语: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梁武帝过去世曾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完柴回家的途中,突然下起雨来,他看到一尊佛像在露天里被雨淋着,就把戴在自己头上的斗笠布施给这一尊佛像。由于他布施的功德,后来感得成为一代帝王的果报。

不过,这种有为的果报并非究竟,譬如,即使做了帝王,福报用尽,还是会再堕落。所以,福德可以说多说少,说有说无;而福德性,即使是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流转,六道轮回,我们的真如自性、福德性,始终没有损减分毫。

因此,布施、设斋究竟是否有功德,就看是从什么层次来讲。如果从有为法来看,布施必定有功德。布施犹如播种,有播种,因缘成熟,必然有收获。所以布施是无尽的宝藏,你有布施,你就有储蓄,就有果报。一个人如果每天光是贪图别人的东西,是贫穷;常行喜舍,才是富贵。

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钱财珍宝去布施,你心地善良,可以用说好话布施;你心里面有丰富的力量,可以用为人服务来布施。即使你不会说好话,没有力量为人服务,只要人家做好事,你心里随缘欢喜,随喜也是布施。每个人心里都有随喜、随心、随口、随力的功德宝藏,所以我们应该把储蓄在我们自己心田里的宝藏,随时布施,这才是致富之道。

布施是“人天三福行”之一,布施是通往人天的道路,你有布施,你就有道路,就能到达目标。布施如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沟通,如同过河须要桥梁。布施是人我之间的桥梁,我说你的好话,我就能和你沟通,我有利益给你,帮助你,我就能和你沟通。

布施如田地,你有田地,你才能有收成,你有布施的种子,将来才能开花结果。过去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沦为乞丐。有一天,她到寺院去拜佛,看到很多的信徒打斋供众,当下生起一念随喜的好心;但是摸摸口袋,身上只有一个铜钱,是过去在垃圾堆上捡到的,就把它拿出来布施。大和尚知道了,亲自来为她上堂说法,为她诵经祈福。

这个贫穷的小女孩离开寺院以后,走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不久就睡着了。这时皇后刚逝世不久,国王心里烦闷,和大臣出外郊游、打猎,见到树下发光,向前一看,是一个犹如仙女下凡般千娇百媚的女孩,非常欢喜,就把她迎回宫里,立为皇后。

本来是一个贫穷的女乞丐,一下子贵为皇后,她心想:“这必定是我布施所得到的功德、福报。”因此,为了感恩图报,她就从宫里带了财宝,要到这个寺院里去作大布施。

途中,她心想:“当初我只布施一块钱,住持大和尚就亲自来为我诵经祝福,今天我再到寺院去大布施,这个大和尚不知要如何重视我呢?”

但是当她来到寺院时,大和尚见都没有见她,只叫一个知客师为她诵经祝福。皇后不免感到生气、失望,后来知客师说:“施主!上一次你来,虽是一块钱,但那是你的真心里全部所有,至诚恳切,那一块钱的功德无量无边,大和尚当然要为你诵经祝福。现在,你布施的财宝虽然多,不过,在我慢心之下,不算很多,所以,由我为你祝福就够了。”

布施,有所谓“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有时候,同是布施一块钱,功德应该是一样的,不过,你的一块钱布施给国家修桥舖路,布施给学生做奖学金,这样的功德未来性就很大了;我的一块钱只是用来布施给儿女打牌、吃喝玩乐,由于田不同,对象不同,功德因此有胜劣。同样的对象,你的一块钱布施给青年做奖学金,我的一块钱也是给青年做奖学金,不过,你的心里望报,你的心量很小,我的心广大无边,如此我的一块钱功德就大了。因此,布施主要在于我们的发心;发心不同,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一念虔诚,即使布施一块钱的功德,有时候与布施百万的功德是不相上下的。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很希望儿子能到寺院里过一段出家的生活。就如同现在的泰国,要想取得公民的资格,一生当中一定要出家一次,也等于台湾的役男要服兵役一样。因此,他把已经做到翰林的儿子,送到寺院里去修行参学。这个翰林学士到了寺院,先从沙弥做起,每天必须打柴、推磨、种田、担水,弄得身心疲累不堪。有一次,他从山下挑了一担水回到山上,忍耐不住心里的不满,而发牢骚道:“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说,我身为翰林,却在这里挑水给你们出家的和尚吃,你们和尚吃了,怎么能消受?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正好给从旁经过的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说:“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意思是说,我只要一炷香,你万劫的供养,我都能消受。所以,出家人修无为法,你有为的功德,布施多少,都能接受。

布施的最高境界,要能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施的人、没有所施的物,我、你和所施的物,都能不着相,这才是真正的无相布施。所谓“空心不空境,空境不空心,心境两俱空,心境俱不空”。如此功德就有大小之分了。

说到布施得福的多少,有时候布施很多,得到的功德很少,有时候布施的财物有限,得到的果报却很大。为什么会施少得多,或施多得少?施多得少,是因为有望报的心,有利害心;施少得多,则是因为出发心是为了利益他人,是用恭敬心布施,所以布施的功德,诚如前面所说:“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布施的果报究竟如何分胜劣?有时候布施田胜财劣,就如过去佛世时,有一天,佛陀经过一个地方,一个儿童欢喜地捧了一钵土供养佛陀。因为布施的对象是佛陀,田很胜,虽然所施物泥土很劣,功德却奇大无比。有时候财胜田劣,例如用珠宝布施给穷人。有时候田财俱胜,例如用黄金七宝布施给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有时候田财俱劣,例如用剩菜剩饭给乞丐吃。

有时候心财不同,心很重,财很轻,例如佛经里所说的“贫女一灯”,贫穷的女子布施一盏灯,心很重,财很轻。有时候财重心轻,例如前面讲过的贫女变皇后,最初用一块钱去布施、打斋,那是心重财轻,但是后来她贵为皇后,虽然布施的钱财很贵重,却用贡高我慢的轻心布施,所以,虽为皇后,也只获得知客师替她诵经祝福。

有的是心财俱重,也就是用恭敬心来布施贵重的东西,例如须达长者布施只树给孤独园,用黄金铺地,这是心财俱重;还有心财俱轻,心也轻,财也轻,例如用傲慢心给穷人一块钱,还要叮咛:“下次不可再来了喔!”这是心财俱轻。

此外,还有施受的不同,有时施者清净,受者不清净,例如我们到监狱里,或到一些苦难的地区去布施,我们是慈善为怀布施,布施的人心很清净,可是接受的人心里不清净。有时施者不清净,受者清净,例如有人偷窃别人的东西,然后再到寺院里去添油香,去做功德,这是布施的人不清净,接受的人清净。有时施受俱清净,例如宝积佛用香、花供养佛陀;又如无尽意菩萨用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这就好像有道德的人礼敬有道德的人。有时施受俱不净,布施和接受的人都不清净,例如盗贼窃盗赃物给贪官污吏,金钱来路已经不正,又再拿去贿赂,这就是施受俱不净。

因此,说到布施,有时候同样的布施,但因钱财用法不一样,对方接受的心态不一样,而我布施的出发心也不一样,功德就有胜劣之分了。所以,《六祖坛经》里说布施“了无功德”,因为有为法的功德是可多可少的,唯有我们本体的功德性才是不增不减,无多无少,这是学佛者应有的认识。

看看你是否“与佛有缘”?

佛家常说一句话: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苗;
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
什么意思?
佛家普度众生,广度有缘之人,
与佛无缘的人,佛也度不了。
虽然佛陀曾说过,
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但又因为众生业力有别,
业障重的人是难以闻到佛法的,
即使你有意去度他,
他也根本听不进去你说的话。
因缘不到,福报不够,
没有智慧的人暂时与佛无缘。

什么样的人算是与佛有缘的人呢?
是心中有正知正念正觉的人。
佛法是智慧,不是迷信,
迷信的人反而离佛最远。
真正与佛有缘的人,
不是那些只知道烧香磕头的愚痴之人,
也不一定是那些天天守在佛菩萨像前的人,
而是内心善良慈悲清净智慧,
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不信佛,
但却佛性自现、善根深厚,是佛缘深厚之人。

佛在心中,莫向外求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内心善良的人,时时有敬畏,
佛无处不在,自得感应道交。
一个人可以不信佛,
但一定要有佛性,
可以不信佛,
但一定要相信因果。
“与佛有缘”的人,
身上有这五大特质:

一、善良厚道,乐善好施

佛家里六种修行的法门,
其中之一就是“布施”,
人要懂得“舍”,有舍才会有得。
自私自利、爱占便宜的人,难得大贵。
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果循环,
你善待他人,才会有人善待你。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
善良厚道的人,福气不会差。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福气就来自人的善念善行中,宽宥他人,
就是成就自己。
越是刻薄狭隘,福气也就薄了。
凡事少些计较,多些包容,多去利益他人,
就是行菩萨道。

二、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学佛不是向外看,而是要向内修,
观照自己的念头和行为,
让一切发心充满善意。
学佛不是让我们成为异类,
而是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简单,心中有爱,
比如孝顺。
佛家非常重视孝道,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其实父母就是在世佛,
恭敬孝顺好自己的父母,
就是对三宝最深的敬意,功德无比殊胜。

三、内心清净,心无挂碍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不论我们是诵多少经也好,
念多少佛号也好,
归根结底是来修自己的心的。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的心转了,念头转了,命运就截然不同。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人有什么样的念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自然会感召相应的果报。
再厉害的算命先生也算不出修行人的命运,
因为修行人会转念头,内心清净的人,
即使深处地狱苦海,也能转变境界,
心中生起极乐净土。
修行修心,不生嗔怨,
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烦恼全无、解脱自在。

四、谦卑低调,不傲慢

真正有修行的人,必是谦卑温和、
不卑不亢之人。
我们都知道,
佛家里常常有双手合十这个手势,
这个手势其实就是在告诫众生要心怀敬畏,
恭敬万物。
做人不要狂妄自大,
越是傲慢的人,越易生灾祸,福报走得越快
佛菩萨尚且低眉垂目,
何况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

五、善护口业,言语吉祥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佛家常说人有三业,
分别是“身业、意业、口业”,
其中这个口业很多人不在乎,肆意妄言,
殊不知很多福报都被自己的嘴消耗完了。
人的嘴是福祸之门,可以纳福,
也可以招灾引祸。
管不住自己的嘴,肆意造谣诋毁,
终有一天要为自己的口业付出代价。
世间是轮回的,
你向外输出什么,命运就会回应你什么。
你恶语伤害他人,
最终都是伤人三分、自损七成,
折磨了自己。
“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多说吉祥话,欢喜他人的心,
也为自己积攒了福气。

以上这五大特质,你身上有吗?

看看你是否“与佛有缘”?

佛家常说一句话: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苗;
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
什么意思?
佛家普度众生,广度有缘之人,
与佛无缘的人,佛也度不了。
虽然佛陀曾说过,
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但又因为众生业力有别,
业障重的人是难以闻到佛法的,
即使你有意去度他,
他也根本听不进去你说的话。
因缘不到,福报不够,
没有智慧的人暂时与佛无缘。

什么样的人算是与佛有缘的人呢?
是心中有正知正念正觉的人。
佛法是智慧,不是迷信,
迷信的人反而离佛最远。
真正与佛有缘的人,
不是那些只知道烧香磕头的愚痴之人,
也不一定是那些天天守在佛菩萨像前的人,
而是内心善良慈悲清净智慧,
能够以实际行动践行菩萨道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不信佛,
但却佛性自现、善根深厚,是佛缘深厚之人。

佛在心中,莫向外求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内心善良的人,时时有敬畏,
佛无处不在,自得感应道交。
一个人可以不信佛,
但一定要有佛性,
可以不信佛,
但一定要相信因果。
“与佛有缘”的人,
身上有这五大特质:

一、善良厚道,乐善好施

佛家里六种修行的法门,
其中之一就是“布施”,
人要懂得“舍”,有舍才会有得。
自私自利、爱占便宜的人,难得大贵。
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果循环,
你善待他人,才会有人善待你。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
善良厚道的人,福气不会差。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福气就来自人的善念善行中,宽宥他人,
就是成就自己。
越是刻薄狭隘,福气也就薄了。
凡事少些计较,多些包容,多去利益他人,
就是行菩萨道。

二、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学佛不是向外看,而是要向内修,
观照自己的念头和行为,
让一切发心充满善意。
学佛不是让我们成为异类,
而是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简单,心中有爱,
比如孝顺。
佛家非常重视孝道,
“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其实父母就是在世佛,
恭敬孝顺好自己的父母,
就是对三宝最深的敬意,功德无比殊胜。

三、内心清净,心无挂碍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不论我们是诵多少经也好,
念多少佛号也好,
归根结底是来修自己的心的。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的心转了,念头转了,命运就截然不同。
“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
人有什么样的念头,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自然会感召相应的果报。
再厉害的算命先生也算不出修行人的命运,
因为修行人会转念头,内心清净的人,
即使深处地狱苦海,也能转变境界,
心中生起极乐净土。
修行修心,不生嗔怨,
心无挂碍,一切随缘
烦恼全无、解脱自在。

四、谦卑低调,不傲慢

真正有修行的人,必是谦卑温和、
不卑不亢之人。
我们都知道,
佛家里常常有双手合十这个手势,
这个手势其实就是在告诫众生要心怀敬畏,
恭敬万物。
做人不要狂妄自大,
越是傲慢的人,越易生灾祸,福报走得越快
佛菩萨尚且低眉垂目,
何况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

五、善护口业,言语吉祥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佛家常说人有三业,
分别是“身业、意业、口业”,
其中这个口业很多人不在乎,肆意妄言,
殊不知很多福报都被自己的嘴消耗完了。
人的嘴是福祸之门,可以纳福,
也可以招灾引祸。
管不住自己的嘴,肆意造谣诋毁,
终有一天要为自己的口业付出代价。
世间是轮回的,
你向外输出什么,命运就会回应你什么。
你恶语伤害他人,
最终都是伤人三分、自损七成,
折磨了自己。
“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多说吉祥话,欢喜他人的心,
也为自己积攒了福气。

以上这五大特质,你身上有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如为‬果你‮个是‬胖纸,发‮脾个‬气别人都会说你是泼妇,而瘦下来闹个小情绪别人都会说:“哎呀,你这个‮人磨‬的‮妖小‬精”!以前啊,总觉得爱情比什么都重要,
  • 当中包括厨房特大料理台,开扬的起居空间,与及瑰丽豪华的主人套房。当中包括厨房特大料理台,开扬的起居空间,与及瑰丽豪华的主人套房。
  •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已经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任何
  • 也想好好的和山河令这部剧好好道别~我有很多的遗憾,很多的不满!在今天之前点播结局时我很难过,很愤慨,我认为这部剧欠阿絮一个他应该有的温客行和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结
  • #情感[超话]##中国诗词大会[超话]##中国作家网[超话]##诗词[超话]##古风[超话]##书香诗词[超话]##书香诗词[超话]##百花文学文化苑[超话]#
  • “让世界爱上一座城 #康巴汉子 #藏族的康巴汉子有多帅。“让世界爱上一座城 #康巴汉子 #藏族的康巴汉子有多帅。
  • 会发送小礼品的噢(就是配图啦)有意者请联系校学生会女生部夏雪QQ:1262416220在春雪楼对面也设置了报名点,欢迎各位小伙伴了解参加噢!请丢失的同学联系
  • 「⾵が変わったように」 人长大以后,越来越懂得了世俗,过去的自己跑来发问了,你觉得变成这样是好事吗?花花绝对是E人 还很大程度是ENFP大狗勾 见面会捏捏前辈的
  • 个人认为算得上是本赛季联赛的马竞最佳比赛周三A股走势将如何,请让我简单道来1、昨天A股大盘该涨却意外绿了,今日或是将红补绿以涨幅收盘,我的看法是:沪深两指将低开
  • (记得在号:长岛船票,自己订票就可以,到了门口,有自助取票机)建议选一趟60的票,可以升舱喂海鸥(很多,不怕人,蛮壮观的)提前准备好香肠,船上10元4根,第二天
  • 6月11日中午才到南昌,阿豪便被告知,吉安的电子厂大概率去不了,招50个人,现在现场已经有三四百人在等面试。6月11日中午才到南昌,阿豪便被告知,吉安的电子厂大
  • 扁桃(巴旦木,波斯语Badam)蔷薇科李属,即杏仁(现在有人强调不要叫杏仁,以免混淆),日语アーモンド(Almond)。 扁桃,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婆淡。
  • 小的时候看《我与地坛》是一种抱着摘抄好词好句的态度上班十几年了,孩子也上学了,要准备帮她写作文积攒好词好句了,于是又拿来看,刚看了两页就心里堵得慌时间一下子变得
  • “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闵行区妇联在全区联动组织十余场“儿童点亮城市”——“爱花爱画爱生活”主题儿友好活动。儿童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以插花、画花、皮影、涂鸦节等
  • 有人说:“在这一生中,女人得成为自己的英雄,得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方式去赢,无论有多困难。愿每一个女性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依赖于爱情,不禁锢于执念,勇敢追求
  • 我们要做的是要支持他,黑子可以黑他,这我们没办法做到完全的阻止,但我们要做他成功路上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加油鹿晗,加油鹿饭们(分享自:爱奇艺泡泡圈)以前对鹿晗无感
  • 随手记[第103天]7/61.小卡去哪了今天尘埃落定。那么本学期女生有:450×(1-1/5)=360人那么原来本期男生710-360=350人。
  • 连茂君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政务麦克风# 6月7日,北京燃气集团承建的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项目的首座LNG储罐成功升顶,这也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薄膜罐技术建造的
  • 普通品 牌的价格甚至更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大牌一样质量的货品自己脑补值不值吧[嘘]有兴趣的宝宝可以看下图一的介绍来关注我呦~ ​​​我是狸狸[抱抱_旧]专做奢侈品复
  • 圆圆,妈妈就回去了好吗,妈妈下周还过来陪你。 今天见到了圆圆很多“同学”妈妈,妈妈们还是那么美,同学开心妈妈说:圆圆你今天怎么这么棒啊,你每次都这样我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