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中的真我:阿特曼
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重要,这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难解决的课题。认识自己,目的在于找到真我,认识最高真理,达到灵魂上的至善。在人类历史上,对于真我的探索认识与求证,印度文化比现代西方心理学有更悠久得多的历史。
在印度,“阿特曼”(Atman)有着非常特殊而又无与比拟的哲学地位和宗教内涵, "阿特曼"作为印度文化思想的一种,是确立印度人具有不同于其他东方民族的特殊思维方式的重大思想来源。几乎所有的印度宗教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地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潜存不灭、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阿特曼"。"阿特曼"既是一种纯然的极乐状态(Ananda),又是一种纯意识(cit)的纯有(sat)状态。"阿特曼"在本质上是纯净无暇、常存不灭的,一切恶意的或不净的行为都不是"阿特曼"的本性。熄灭烦恼,祛除不净,真显"阿特曼"的纯然本性,是追求生命尽善尽美、获得无上安乐的前提。
在印度文化中,"阿特曼"(Atman)一般具有"真我"、"自我"、"纯我"、"神我"、"灵魂",以及"意识"等意义。"阿特曼"一词早见于《梨俱吠陀》,最初它被用来指人的"皮、血、骨、肉、心",以及"呼吸"等,后被引申为个体灵魂("小我"),与世界灵魂("大我")或宇宙统一的原理——"梵"相提并论。奥义书把"阿特曼"与"梵"(Brahma)相提并论。整个奥义书说的是"梵我同一"的思想, "梵我"关系可以说是奥义书的核心。根据奥义书,"阿特曼"与"梵"是不即不离的,即作为外在的、宇宙终极原因的"梵"与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阿特曼"是统一的。“梵”在本体上不具有任何属性和表现形式,它超越于人的感觉经验,不可以用世间的名言概念来表述。若要问"梵"是什么,只能说"Neti, neti(不是,不是)",并通过这种不断否定的方法来认识和体悟其本性。"太初之际,此界唯梵,彼知自身:我就是梵;……"强调"梵我同一"的原理,所以"阿特曼"与"梵"是同一不二的。人之所以产生认识上的错觉,主要是因为"幻"--摩耶(Maya),即梵的一种特殊魔力作用的缘故。在奥义书里,"梵"是宏观意义上的"大我",统摄宇宙万象;"阿特曼"是微观意义上的"小我",是常存于肉体生命中的灵魂。"小我"是多,是形式;"大我"是一,是本质。"大我"统摄于"小我",而"小我"来源于"大我"。二我在性质上是同具永恒不灭的本体。所以,奥义书常说:"我即梵","梵即是我"。
《歌者奥义》说:"包容一切业,一切欲望,一切气味,一切味道,环绕整个世界,它是我心中的阿特曼,它就是梵。"奥义书还认为,"梵"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无不是从"梵" 那里派生出来的。奥义书还十分明确地讲"梵"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一种绝对实在。它的本性是有意识的,是极乐的。《歌者奥义》说阿特曼"不受任何因素的支配,也不受任何罪业、苦痛、饥渴、老死等现象的影响。它是支配人或事物内部的主宰者,是命运的操纵者。人只要一心向上,就能摆脱业力的束缚,使自我从肉体中分离,亲证生命的本原,进入与梵同为一体的最高境界,并体认到"宇宙的一切皆梵变现"的道理。《广森林奥义》说:"它位于一切存在中,居于一切存在内,没有什么能认识它,它的身体就是一切存在,它从内部控制一切存在,它是你的自我,是内部的控制者,不朽者。"商羯罗在《迦塔奥义疏》中也说:"'阿特曼'恒常不变、无时不在、无所不住。《迦塔奥义》说:"'阿特曼'是宇宙的最高原理。'阿特曼'非常微细,细得甚至比世界上最细的物体还要微细,但同时又十分之大,大得比宇宙还要庞大;《迦塔奥义》又说:"'阿特曼'恒常不灭。死亡只是肉体上的死亡,但灵魂永恒常住。"阿特曼"创造了整个宇宙和人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出自并存在于"阿特曼"。在古代印度, "阿特曼"有着非常特殊而又无与比拟的哲学地位和宗教内涵。"阿特曼"不仅指人的个体灵魂,而且还是统一宇宙万有的最高实在,它是宗教的立宗之本。阿特曼"常存于生命之中,常住不灭,是生命的本原,万物的始基。小我"寄生于人体,永恒不死;"大我"是自在之体,包摄宇宙万有。
真我是一种绝对的、超验的精神实在,深邃难言,常存不灭。世间的一切名词概念都不足以概括和阐述它的真实本性。“阿特曼”的纯然体性,是根本不可能用任何语言来加以解释和说明的。《由谁奥义》说:"阿特曼"是思维、知觉、语言以及行为的造作者。从"阿特曼"来讲,它深知这一切,而思维、知觉、语言以及行为本身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有一作用者或主宰者。寻求"真我"(阿特曼)是奥义书的重心。奥义书还认为,"阿特曼"如同闪耀的太阳,具有照见和引导人或事物的作用与功能。然而,"阿特曼"之光是隐形的,不能被常人的视觉所发见,有“阿特曼”之光之说。在纯然"阿特曼"状态下,"我"彻底摆脱了外界事物的束缚,成为纯然绝对的意识状态,与梵合一,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安乐。然而,"阿特曼"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阿特曼"的真实境界只能靠一个人的直觉去体悟或亲证。

今天是佛陀涅槃日,请让我们念三遍“佛陀最后的遗教”来忆念佛陀。。。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我现在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的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 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佛陀的话,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更伤心!

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想到慧灯将要熄灭,法船将要沉没,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请你帮忙,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这时候,阿难是再三的辞谢,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大悲的佛陀,不舍众生,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道:“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我去除他的疑惑,让他来和我见面。”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

“佛陀!世间上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说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是错入歧途。这样互相非难,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

“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须跋陀罗!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没有八圣道,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虽然他们说有,那不过都是妄言。

“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的时候起,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当即证得阿罗汉果,他顶礼佛陀的圣颜,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见了都很感动。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这时,风息林静,鸟兽没有鸣声,树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谢凋零。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

“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
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摩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夜是静静的,没有别的音声,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划过长空,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如是三问,大家都默默无言,因为都没有疑惑,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非常安静,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叫人真难以了解,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为什么傲慢与偏见如此经典#
01
千万别嫁给那个
只会对你好的男人
“只要是有钱的单身汉,几乎都想娶一位貌美如花,或温柔贤惠的太太,好像这已经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似的。”
这是小说《傲慢与偏见》开头的第一句话,也是班纳特太太生平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个小乡绅家庭,班纳特太太有5个待字闺中的女儿,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她们嫁给有钱人。
丽迪雅,是班纳特太太最小的女儿,个性天真而鲁莽。
16岁,正是爱美与爱玩的年纪。
自从民兵团驻扎到她家附近后,丽迪雅便一门心思只想谈情说爱。
而这个时候,一个叫韦翰的军官走进了她的视野。
女孩,总是对深情款款的男人无法拒绝。
更何况,这个男人长相帅气,而这个女孩年幼无知。
小说中的韦翰,无论是外表还是谈吐举止,都足以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子为他倾倒。
于是,丽迪雅彻底沦陷了。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她丢掉所有亲友,和韦翰私奔了。
丽迪雅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是我心爱的,他真是一个天使,没有了他,我绝不会幸福。
可是,她并没有想过,她的冒失,她的私奔,她的不顾名誉,会给她的家庭,带来怎样的耻辱和痛苦?
更没有想过,除了年轻、健康、爱开玩笑之外,她还有什么资本可以让韦翰死心塌地对她好,跟她结婚?
是啊,没钱没势的丽迪雅,怎么可能会让韦翰跟她相守一生。
事实上,韦翰也从来没想过跟她结婚。
所谓的私奔,只不过是为了躲避赌债而已,一旦遇到有钱的女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她抛弃。
而这些,丽迪雅全然不知。
所以,女孩们,请擦亮双眼,千万不要嫁给那个只会对你好的男人。
要知道,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是因为爱你才对你好。
而不是,除了对你好之外,一无所有。
02
双向奔赴的爱情
才有意义
“要是一个女人在她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也用这种技巧遮遮掩掩,不让他知道她对他有意思,那她就可能没有机会博得他的欢心了。”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吉英与彬格莱的爱情故事,可以用“好事多磨”来形容。
吉英,是班纳特太太最大的女儿,也是五姐妹中最漂亮的那一个;
彬格莱,是一个单身的富裕绅士,有教养,有见识,又有趣味。
他们,相识于一场舞会。
在舞会中,彬格莱对美丽大方的吉英,一见钟情,并和她跳了两支舞。
之后,他还写了一封信,邀请吉英前去,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饭。
虽然,只是短暂的相处,但他们对彼此的印象都很美好。
吉英不止一次,对她的妹妹伊丽莎白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那么讨人喜欢的举止!那么大方,又有十全十美的教养。
可是,她的这种喜欢只埋藏在心底,却不肯透露出一丁点信息给对方。
但其实,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有存在的意义。
在一段恋情中,如果只有一方的付出,而另一方却无动于衷,时间久了,心也就冷了,缘分自然就散了。
就像简·奥斯汀在书中写得那样:
恋爱的开头都是先有一方产生了好感,然后通过表达才最终能两情相悦的,这本是极其自然的一回事。
只可惜没有对方的鼓励而自己就肯没头没脑去钟情的人,简直太少了。
是啊,一段幸福的爱情,一份美满的婚姻,不应该是一个人的戏码,而是两个人的共同演绎。
所以,女孩们,如果遇到喜欢的人,请少一点矜持,多一点暗示,勇敢地牵起他的手,奔赴幸福的下一站。
愿我们的深情都不会被辜负,愿我们喜欢的人也恰好喜欢自己。
03
好的爱情
从来都是势均力敌
“我也说不准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姿、听到了你什么样的谈吐,便使我开始爱上了你,开始关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现在觉得那好像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是好久以前的事。
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一半路了。”
试问,哪个女孩子会拒绝这样的告白?
而究竟是怎样的女人,会让一个高傲的男人,说出这样深情的话。
这个女人,就是伊丽莎白。
她是班纳特太太的二女儿,虽然不是最漂亮的,却可爱、温柔、富有智慧。
而高傲的达西,是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大地主,既有钱又有家世。
这样显赫的背景,使得达西不仅为人骄傲,而且看不上别人。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愉快。
达西说:“她还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我没有兴趣去抬举被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
伊丽莎白说:“要是他没有触犯我的骄傲,我也很容易原谅他的骄傲。”
可是,在第二次见面后,达西意外发现自己竟然喜欢上了她。
虽然在朋友面前,他把伊丽莎白贬得一无是处。
但不可否认,她的眼睛,她的体态,以及她落落大方、爱打趣的作风,把他迷住了。
达西想接近伊丽莎白,想跟她进一步交往,甚至向她求婚,但被拒绝了。
拒绝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达西的傲慢,还有伊丽莎白对他的成见。
达西先生,倘若你有礼貌一些,我拒绝了你以后,也许会觉得过意不去。
但从认识你的那一刹那起,你的举止行动,就使我觉得你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我对你不满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还没有认识你一个月,就觉得像你这样一个人,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我也不愿意嫁给你。
被拒绝后的达西,改变了自己傲慢的姿态,开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以及她的家人,并最终消除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
在一次散步中,达西对伊丽莎白说:
请你老实告诉我,你的心情是否还是和四月一样。
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旧,只要你说一句话,我便再也不会提及此事。
而伊丽莎白的回复是:
我的心情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愿意以愉快的心情来接受你的爱意。
好的爱情就是这样,不需要卑微,更不需要迎合。
所以女孩们,不要为了爱而取悦别人。
你只需要飘摇着美丽,活得丰盛或庄重,总会有一个与你灵魂契合的人,穿越人海,只为你而来。
04
面对爱情与婚姻,应该如何抉择?
我想,读到这里的我们,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不管是达西与伊丽莎白,彬格莱与吉英,亦或是韦翰与丽迪雅,这些出现在《傲慢与偏见》中的200多年前的爱情故事,到了今天依然鼓舞、启迪着大家。
而作者简·奥斯汀用她那细腻的笔触,指引着我们:
勇敢去爱,去经历,去在一段爱情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的作品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但又更接近真相的另类世界。今日电幻国度颅内游终于 一口气看完了《电幻国度》这本科幻视觉小说 之前就很喜欢里面的视觉设计
  • “在落日餘暉的路上總是愛意彌漫.”温柔小众的文案1.好像喜欢的人 都是突然遇见的2.真诚是个很有魅力的东西 哪怕不善言辞 不会说漂亮的话 也没关系 偶尔有些笨拙
  • 嗨新朋友昨天才刚见到你今天你就成了我的日记本第44个日记本2022年1月15日起是你你要肩负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了你一定准备得好好的吧翻回去前几个关于日记本的微
  • 七人会我个人觉得白蜇生在其中和音更好听,就胡和傅在合唱里都不错,下午就孙不大行,晚上是孙和舒都一般了,然后晚上的七人会好像也没下午发挥得好[允悲]有一个我比较想
  • !!
  • 【芒果每日播报】后续哈士奇要拍《庆余年2》颜色姐和和平哥的那部剧,为了风险共担,现在已经分给其他平台了,是多台联播安乐传》杀青后迪丽热巴就一直处于休假状态,年底
  • 财运:财运不如人意,小心处理和他人之间的财务问题,周一控制消费欲望,以免入不敷出。财运:本周财运旺盛,只要积极行动就会有收获,销售生意者周二、周五有望签下大单。
  •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偶尔会遇到一些快速暴富者为自己或长辈大摆筵席、高调做寿的情景,不过很快便几乎绝迹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偶尔会遇到一些快速暴富者为自
  • 寫歌的時候,在開始寫詞之前,有時候我會寫下一些文字,有點像草稿,或是試筆,試著去勾勒故事的樣子今天來分享一下《怎麼又想你了》的筆記,看完再看一次MV,也許你會有
  • 【抽奖】【三位】#新书速递# 听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五万年中国简史》了解一下?读客熊猫君出品转发并关注@读书杂谈,3月30日抽3个人送《五万年中国简史(上册)
  • 传统安定的感情模式并不是射手们擅长的领域,射手们特别是金星落在射手,总是在追求一个理想中的对象,这个人必然是真情模式,对待射手来说有点困难,射手天生追求更好的特
  • 轶逍轶字读作yì,古同“溢”有超过之义,又通“逸”安闲逸乐,逍字是指逍遥,寓意优游自得的样子,起名寓意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轶逍一名中性好听,寓指惊才风逸,出类拔
  • 同时还需要满足不动产投资家们的要求和现代建筑应有的建筑风格。在该项目中,该站被定位为“生活功能充实区”整备了提高购物便利性的设施。
  • 每天和自己在一起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都还没了解清楚就仓促的结束了,我们都以为很了解对方了,可是真的了解了吗?。
  • #和肖战一起读书[超话]##和肖战一起读书# 今日份补背✔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
  • 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
  • 不过换手率是看盘选股不能忽视的指标,如果换手率突然增加或减小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把握好了节奏才是盈利的关键。不过换手率高不代表这这股就会涨,要看在什么位置
  • 她答应我的事很少失言,还能一起看看城市的雪景。我都可以陪她去,我有多正人君子她知道的。
  • ” —扎西拉姆·多多《喃喃》【图言图语: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完美的,不必因此担忧、焦虑。 -- 扎西拉姆・多多 《喃喃》#霉霉壁纸##霉霉##小沈早知道# 【早[
  • 】ONE更新了上周(1月7日)发生集装箱倒塌事故的集装箱船“Madrid Bridge”(13,900TEU)的最新情况,目前估计约有60个集装箱落水,另有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