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08积功累德第八(3)
  积功累德第八(3)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上云‘惠利群生’,慈也。‘忍力成就’,忍也。是故‘于诸有情’,常以慈忍为怀。‘和颜’,柔和之颜容。《会疏》曰:‘内离妄染,故外常温和。故云“和颜”。’《胜天王般若经》曰:‘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随顺佛清净教。视诸众生,面门先笑,曾无嚬蹙。所以然者,心离秽浊,诸根清净。不染离垢,心不嗔恚。内无恨结。’‘爱语’者,四摄法之一。四摄法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谓之爱语摄。故《胜天王般若经》言:‘下声细语软美之言,顺彼意语故。’‘勤喻’者,欢导慰喻也,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也。‘策进’者,勉之使进,即常云之促进,今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随其教法而修业者,僧宝也。至于佛灭度后,住于世间者,称为住持三宝。木佛画像,佛宝也。三藏之文句,法宝也。剃发染衣者,僧宝也。所以名‘宝’者,据《宝性论》,共有六义:(一)世间希有、(二)离垢、(三)势力、(四)能庄严世间、(五)最上、(六)不变。又佛者,觉知之义。法者法轨之义,僧者,和合之义。‘恭敬三宝’,钦仰其德也。‘奉’者,尊崇奉养。‘事’者,承待。‘奉事’者,敬养服待也。‘师’者,教我以道者。‘长’者,德行,或辈分,或年龄高于我者。省庵师《劝发菩提心文》曰:‘若无世间师长,则不知礼义。若无出世师长,则不解佛法。不知礼义,则同于异类。不解佛法,则何异俗人。师长恩重,故应奉事。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可见‘奉事师长’,实为修行要务。又《会疏》云:‘此(奉事师长)中,含摄孝养父母之句。师者,出世本;父母,世间福田,菩萨必须恭敬奉侍故。’此说亦有所据。如《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虚’者,虚妄不实。‘伪’者,诈现假相。‘谄’者,佞也。逢迎人意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谀奉承也。‘曲’者,不直也,枉也,邪也。无有虚伪、谄伪、谄曲,则心端直无过。如《净影疏》云:‘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明离心过。’《维摩经佛国品》云:‘直心是菩萨净土。’肇公注曰:‘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也。’肇公以质直无谄之心,为万行之本。语至切要,未可忽之。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庄严众行’者,《净影疏》曰:‘彰(表也)行成就。’‘庄严’者,福智二严。‘众行’者,‘檀(布施也)等一切行也。’意谓:以福与智,庄严布施等度及万行。《唯识述记七》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涅槃记廿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又《探玄记三》曰:‘庄严有二义:一是具德义,二交饰义。’故知‘庄严众行’者,表一一行中悉是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净影疏》谓‘庄严众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轨范’者,轨则与模范也。又‘轨’者,法则也;‘范’者,法也,常也。由于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说所教,皆成轨则。所行所示,为众模范,故云‘轨范’。悉是常法,无可变易,无所欠少。故曰:‘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者,观一切皆如幻化也。‘观’者,智之别名。《大乘义章二》曰:‘粗思名觉,细思名观。’又《游心法界记》曰:‘言观者,观智。是法离诸情计,故名为观也。’又《会疏》曰:‘观之字,即三观也。盖夫三谛三观者,万行之要枢,菩萨之肝胆也。’又‘法之一字,即指一切有情非情,生死涅槃诸法。’‘如化’者,《会疏》曰:‘非空非假、而空而假之譬。则是中谛也。’意谓:既言如化,则非绝对空无,故言非空。若言是有,则只如幻化而已,并非实有。又既云如化,乃非有而现假有。既是幻化,则所现举体是空。故《会疏》谓为‘非空非假,而空而假’,是显中道之义。‘观法如化’者,即观一切法,皆是中道。
  ‘三昧常寂’。‘三昧’者,正定也。‘常寂’者,真体离生灭之相,谓之常。绝烦恼之相,谓之寂。《唯识述记》曰:‘不生不灭,绝名相于常寂之津。’是故《净影疏》曰:‘三昧常寂,止行深也。(’止行‘者,修止之行也。止心一处曰止,乃禅定之异名也)。’绝名相,离烦恼,不生不灭,住于常寂。如是三昧,故云深也。由于常行中道,住一切如化之妙观,自然入于不生不灭甚深常寂之正定。又《遗教经》曰:‘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此表定慧等持之因行。本经《大教缘起品》曰‘如来定慧究畅无极’是其果德。
  ‘善护口业’下六句,表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之中,则以‘善护意业’为首要。是即菩萨‘善护己念’之正行。由于深契中道,正定常寂,了达真源,远离生灭。自然远离一切烦恼之垢,是以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清净,身口随之。于口业云‘不讥他过’。‘讥’者,谴也,诽也,指责人之过失也。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他’者,一切有情也。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本自无染。清净本然,本自圆成。如‘首楞严’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又如《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又‘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是故一切平等,无有可讥者。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律’者,戒律。‘仪’者,仪则。《大乘义章十》云:‘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又《行持钞资持记》云:‘通禁制止为律,造作有相名仪。’综上之意,依止戒律,体现于行仪,名为律仪。又律仪戒者,乃三聚净戒之一。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足等一切之戒律。(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为戒。(三)摄众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为戒。上三为大乘菩萨通受之戒,于(一)摄律仪戒中,在家菩萨受五戒与八戒。出家菩萨须受(一)中之十戒与具足戒。《涅槃经卅一》云:‘戒亦一切善法梯橙。’(‘橙’同‘凳’,见《中华大字典》。)又《璎珞本业经下》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五灯会元》云:‘法要有三,曰戒定慧。’以上经论,广显戒德。《普超三昧经一》曰:‘被戒德铠,化度众生。’此正为‘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之真意。戒铠于此有二义:一者,护持义。以戒德为铠甲,如消防队员衣石棉衣。入三界火宅,冒三毒烈焰,拯济群生,无所畏惧。二者,庄严义。以持戒德,而自庄严。不失律仪,轨范人天,令众钦仰归止,来受教化。慕我戒德,学我戒行。进修定慧,而度彼岸。
  前引《圆觉》:‘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与今‘不失律仪’,互相照映,正显中道,理事无碍,圆解圆修之妙行。了知戒定慧与淫怒痴平等平等,仍严持净戒,不失律仪。虽严持律仪,轨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无取舍,更无爱憎。不见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如是修行,是普贤行。如是知见,方契中道。若人稍闻平等之意,便谬斥持戒为著相,诽谤戒律。或稍能持戒,便增我慢,自赞毁他,侈谈他人过失。是皆以病为药者也。
  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 https://t.cn/RTv4Kyo

  ◎毗卢遮那净土

西方合论

  毗卢遮那净土者,即诸佛本报国土,十莲华藏世界海。一一莲华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尘数广大刹,清净庄严。一一广大刹,复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诸小刹围绕,倍倍增广。一一华藏世界,皆满虚空,互相彻入,净秽总含,重重无尽。如法而论,一草一木,一毛一尘,各各皆具此无尽法界。佛及众生,无二无别。或曰,此是众生实报庄严,不同权教推净土于他方,是为实教。或曰,众生虽具此实报,争奈真如无性,不能自证。漫漫长夜,无见日期。波波劫海,无到岸期。虽云地狱起妙觉之心,佛果现泥犁之界,其如眼前铁床铜柱何哉,譬之饿鬼渴死于海边,贫人数钱于金窟,只见其虚,何名为实。若非假之方便,由权入实,众生岂有证毗卢之日也,答曰若约诸佛化仪则可,实相土中,无此戏论。夫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遍一切处,即无量寿表义,岂有胜劣。只因如来为一分取相凡夫故,说有阿弥陀在于西方。亦如大云经中阿弥陀佛告一菩萨言,有释迦在于娑婆世界也。夫当释迦为主,则释迦遍一切,而阿弥陀为所遍之一处。当阿弥为主,则阿弥遍一切,而释迦牟尼为所遍之一处。如一人之身,当自自时,不妨为一切人之他。当他他时,不妨为一切人之自。以是义故,自他不成。自他不成,即自亦遍一切处,他亦遍一切处。岂定有他方可执。是故西方毗卢,非自他故。何以故,毗卢无不遍故。若言权,言方便,即有不遍。有不遍者,毗卢之义不成。

  ◎唯心净土

西方合论

  唯心净土者,直下自证,当体无心,即是净土。如维摩经云,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经文繁多,不能广引。大约谓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夫心是即土之心,土是即心之土。心净土净,法尔如故。此语岂非西方注脚。多有执心之士,卑此法门以为单接钝根者,由于心外见土故也。夫念即是心,念佛岂非心净。心本含土,莲邦岂在心外。故知约相非乖唯心,称心实碍普度矣。

  ◎恒真净土

西方合论

  恒真净土者,即灵山会上所指净土。引三乘中权教菩萨,令知此土即秽恒净。诸众信而未见。夫秽性本寂,俗相恒空。本寂故,菩萨居秽常寂。恒空故,菩萨入俗常空。正显净义,但以众生执海难清,识绳易缚。言业本空,则恣情作业。言行无体,即肆意冥行。犯永嘉之所呵,堕善星之所坠。以至生遭王难,死为魔眷者,往往而是。嗟夫,使尽大地皆菩萨,则斯言诚为利益。天下之菩萨少而凡夫多,则斯言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多矣。

  ◎变现净土

西方合论

  变现净土者,如法华经,三变净土,移诸人天置于他方。维摩经,世尊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宝严饰。此是如来暂令显现。亦是法尔。然智如鹙子,尚且如盲,劣根众生,无缘获见,且人天置诸方外,全无接引之缘。神力暂现还无,讵是恒常之土。岂若安养净邦,尘劫常住。阿弥慈父,十恶不遗者哉。国土胜劣,居然可知。

  ◎寄报净土

西方合论

  寄报净土者。如摩醯首罗天,如来于彼成等正觉。此为实报净土。起信论云。菩萨功德成满,于色究竟处,示一切世间最高大身。谓以一念相应慧,无明顿尽,名一切种智。自然有不思议业,能现十方利益众生。藏和尚云。何故受用报身在此天者。以寄报十王,显别十地。第十地寄当此天王。即于彼身,示成菩提。然彼天虽云无漏,未若莲邦直出三界。何以故,在色究竟故。

  ◎分身净土

西方合论

  分身净土者,如涅槃经,佛答高贵德王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无胜,犹如西方极乐世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于此世界现转法錀。又央掘经,佛谓央掘曰。我住无生际,而汝不觉知。央掘云,若住无生际,何以生于此土。佛云,东方有佛,汝往问之。央掘往问,彼佛答言,释迦者即是我身,大意谓彼净土是佛实报,此是分身,虽彰一佛之报境,未具摄化之义。佛分上即有,众生分上即无,未为殊胜。

  ◎依他净土

西方合论

  依他净土者,如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等者。以初地化百佛刹,则有百叶之华。二地化千佛刹,故华有千叶。若至三地,应现万叶。四地亿叶。次第倍增。为是依他受用身,分示报境,入地乃见。非如莲池会上,十念众生,顿见净佛国土故。

  ◎诸方净土

西方合论

  诸方净土者。如东方药师佛,南方日月灯佛,上方香积佛,佛佛各有净土。诸经所述,不可具载。皆是诸佛实报庄严。经中或有以佛神力暂令显现。或诸大菩萨诣彼供养。缘彼佛未言摄生,故诸众生亦无缘生彼。即如妙喜世界,释迦虽记有往生者,未闻无动有普引之言。且其国有铁围须弥诸山,及鬼神妇女。当知严净不如安养也。又如药师如来以十二大愿度诸有情,经中亦言有信心者应当来生。稽彼愿力,多是解脱一切忧苦,究竟安乐。未若阿弥如来纯以念佛,摄一切人往生彼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外,曼联CEO阿诺德以及前曼联队长、名宿布莱恩-罗布森也来到现场,代表俱乐部献上了另一个花圈。此外,曼联CEO阿诺德以及前曼联队长、名宿布莱恩-罗布森也来到现
  • 加上队友也都配合挺好呢,赢下这局~话说还有个蛮好磕的点是我昨天刚改的新游戏id,和对面赵怀真的id挺搭的诶!哎呀不得不暂时当对手啦~嘿 赵怀真虽然你也是穿情皮,
  • 然后把我们从头开始教 紧张的一周将近尾声孩子基本适应新生的有趣生活龟背抽新叶了✌️本命年已经过到生日这天了 又因为本命年这个概念的干扰 这一年别人问我多大 我都
  • #TAN组合[超话]#【官咖】20230919 李财准发文(长文)标题:[财准] SODAHEARTBEAT音乐放送活动结束了 ✌️虽然不知道是活动时间短的原因
  • 我有什么好乐的,除非现在告诉我,裴鄞突然变了心,狠心抛弃了温澜,又或者温澜被于一凡挖墙脚成功了,那我可能真的会笑。 我有什么好乐的,除非现在告诉我,裴鄞突然变
  • 《沈晴霍明淮》沈晴霍明淮(最新章节完整版)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Yyv3HJ ‼书名:《沈晴霍明淮》 ‼主角:沈晴霍明淮 全文公/仲/号【子心读屋】回一个主角名就
  • 我有什么好乐的,除非现在告诉我,裴鄞突然变了心,狠心抛弃了温澜,又或者温澜被于一凡挖墙脚成功了,那我可能真的会笑。 我有什么好乐的,除非现在告诉我,裴鄞突然变
  • #郭敬明带田嘉瑞就餐#冷知识:田嘉瑞是郭敬明公司艺人哦,老板带自家艺人聚餐谈工作是很正常的事吧[思考]既然来了就看看我们184大帅哥真诚男孩田嘉瑞吧[送花花]新
  • 02 も~ば~も/も~なら~も"も"前接名词,"ば,前接动词、形容词等的假定形,"なら"前接名词及形容动词词干
  • Có thể là việc tốt hoặc xấu.でも、Nhưng,悲しいときは笑って。Việc không may,Dù không quên nhưn
  • 强调:做轮bo不会伤你的大浩❗做轮bo不会伤你的大浩❗做轮bo不会伤你的大浩❗我们主要用小浩做任务,有专门的方法,不会注ce多个浩我们可以慢慢教,不会做轮bo我
  • (ps:最后一张图是我至今见到的对手里压力最大的一个,兄弟心态放放好啊)刚刚从九点多开始睡午觉梦到周六回了趟重庆,在渝中往解放碑方向那个老是堵车的上坡打了辆滴滴
  • 不可以忽略的是谭松韵的皮肤状态,真的是好的不得了呀,对于我这敏感肌的姐妹一定很羡慕吧!谭松韵属于娃娃脸,面部骨骼和软组织都是比较饱满的,包括额头、太阳穴和苹果肌
  • ​​​​有人说颧骨高或圆脸就是抗老,眼窝深、短下巴就是易老❓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小仙女就和大家一起从骨相上看看吧❗️高颧骨例子→宋威龙 相信各位集美对宋威龙一
  • Thiên Chúa Cha: Những dối trá mà các con đang bị tiêm nhiễm về vấn đề kinh tế đư
  • #跟段宜恩游世界# #段宜恩晚安# Happy busy Tuesday~ I did feel the work-life balance today wh
  • 在这宁静的夜晚,我多么希望这海风可以吹散我的烦恼,让我重新找回那个快乐无忧的自己。因为我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坎坷,生活总是那么美好,值得我们去拥抱和珍惜。
  • 我知道你们都在等市场的答案,提前给所有散户朋友们提醒,明天的行情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天,如果你不想再继续亏损,认真看完!而林作指他於去年9月才租用中環的辦公室,短短
  •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們時常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夠好,或者現況不佳,因此希望藉由修行能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時候一般的佛法已經無法滿足你,你總是會覺得
  • 今天我们就来告诉你一些有趣的事实,让你成为一个玉石和翡翠的行家。 当然啦,这些都是人们对玉石和翡翠的信仰,并不一定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