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沿河从“五个方面”着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笔者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获悉:未来五年,沿河将重点突出“一大提速、两大提升、三大提质”奋斗目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深入实施“四化发展”战略,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全力推进“四项提升”计划,精心培育“四大动能”引擎,加快走出符合沿河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迈出沿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实步伐。

一大提速 两大提升 三大提质

未来五年,沿河将重点突出“一大提速、两大提升、三大提质”奋斗目标,具体为:

经济发展实现大提速。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着力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融合区。

产业支撑实现大提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三次产业占比优化到24.1:22.6:53.3,着力建设新能源整县推进示范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县、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县。

城乡建设实现大提升。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统筹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城镇化率提高到50%,着力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

生态文明实现大提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以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持续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人民生活实现大提质。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兜住底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以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争创“国家文明城市”。

社会治理实现大提质。坚持底线思维、依法治理,全力以赴防风险、抓安全、保稳定、促和谐,着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认真落实“四个不摘”政策 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为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沿河将坚持力度不减压实责任,持续推动落地落实。继续实行“县负总责,乡村主体,部门联动”和“领导联系乡镇、部门指导帮村、干部包村驻村、结对帮扶到户”的责任机制;全力支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培养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坚持标准不降落实政策,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按照“五年过渡期”要求,严格“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建立健全“3+1”动态管理和防贫预警监测帮扶机制。

坚持靶心不移强化帮扶,持续建设美丽乡村。优化完善帮扶机制,强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帮扶,推动更多资源集聚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引导开展“五清两改一绿化”行动,着力实现“三无两规一清爽”目标。

坚持频道不换加强监管,持续开展乡村治理。坚持完善督导检查、资金监管和监测预警“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强化村规民约监督约束,引导弘扬健康向上的家风家训;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加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推进移风易俗。

深入实施“四化同步”战略 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

为加快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沿河将攻“工业大突破”,推动产业转型转向。坚持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构建“1+2+N”工业产业体系,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主攻“城镇大提升”,推动环境提品提质。按照“县城带动、城乡互动”思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乌江流域最美江城。

主攻“农业大发展”,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以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主攻“旅游大增效”,推动三产融汇融合。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理念,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着力唱响“画廊乌江·山歌沿河”品牌。

全面夯实“四大优先”工程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沿河将夯实“生态优先”工程。以优化生态格局、修复生态功能、推进污染防治、实现生态价值为主线,争创“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筑牢乌江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战役,积极推行低碳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夯实“教育优先”工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全力改善现代办学条件,精心培育现代师资队伍,全面加强现代教育管理。

夯实“健康优先”工程。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卫生健康工作水平,努力实现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全民健康,健全完善卫生健康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夯实“人才优先”工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发展需要育引人才,以发展平台激励人才,以发展环境留住人才,落实引才聚才优惠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努力把沿河建设成为创业高地、人才洼地。

全力推进“四项提升”计划 更加打牢基础保障新支撑

为打牢基础保障新支撑,沿河将全力推进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运行效率,构建现代基础网络体系,加快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积极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加快补齐民生水利短板,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防汛监测及报警系统,提升防洪防灾能力;加快完善基础网络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

全力推进民生保障提升计划。坚持均等化、优质化导向,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注重就业创业,更加强化兜底保障,更加突出文化引领,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动文化文艺繁荣发展。

全力推进风险防范提升计划。坚持系统思维,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风险。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守法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推进营商赋能提升计划。坚持以提高营商环境整体均衡性为目标,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营造亲商爱商氛围,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见效。

精心培育“四大动能”引擎 倾力打造投资创业新高地

为倾力打造投资创业新高地,沿河将坚持投资拉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和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坚持改革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县属“4+1”国有企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教育体制等系列改革。

坚持创新驱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推动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创新创业机制,建立健全合理分配激励制度;以数据基础设施、场景应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着力引进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赋能实体经济。

坚持开放带动。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在沿河集聚;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挤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着力建设内陆沿江开放桥头堡;持续深化“东部企业+沿河资源”“东部市场+沿河产品”“东部总部+沿河基地”,深化对口帮扶协作,精准对接东莞长安组团,积极推进两方共建“长沿飞地产业园”,推动双方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合作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从“半年报”看天津经济新走势
天津日报
以下文章来源于津报观察 ,作者小周

大项目开工,好政策出台,本周利好消息连连。

过去一周,天津经济“半年报”公布。22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努力实现全年任务目标。

“加速度”与“两位数”里看势头

7月20日,天津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GDP为730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为疫情影响,经济基数从一季度到四季度“先低后高”,今年季度增速相比去年便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但参照2019年正常年份,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天津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

今年一季度天津GDP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2.4%;今年上半年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对于正处在转型换挡期的天津来说,这“1.1个百分点”的“加速度”可谓鼓舞人心。

与GDP“加速度”相伴的,还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等指标,相比一季度都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市制造业无论在速度、质量上,还是发展后劲上都处于较好水平。

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6%。其中,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长23.2%,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0%以上。1—5月,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8倍,快于全国制造业82.6个百分点。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7%,比上年同期提高2.78个百分点。

新动能持续壮大。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3.0%和24.4%。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倍、1.6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8.9%。1—5月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8.6%和28.1%,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1.8%和26.9%。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在建项目个数同比增长9.2%,投资增长43.6%。

外贸方面,根据海关数据,上半年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015.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出口1739.3亿元,增长25.8%;进口2275.9亿元,增长8.6%。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数据值得关注。比如,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增长22.0%,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7%,工业用电量增长13.7%,货运量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5%……

一系列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体现出天津经济的积极因素和活力因子不断增多,“一基地三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等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22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天津经济稳步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努力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制造业立市、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和落地建设、创新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升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提出要求。

重大项目集体开工,发展气场越发强大

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是重要抓手,也是重要支撑,尤其是优质的大项目。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天津举行了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2540亿元的2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进入下半年,天津于7月19日再次举行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这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增加到446个,总投资达3107亿元。

此次开工的中交智运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2024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后,将成为天津中交智慧运输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载体,构建涵盖智慧运输全产业链的信息、科研、技术、应用、资本全要素的产业链条,打造面向5000万货运客户群体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项目,包含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三个子项。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中心总投资36.7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二期以血液病医院为基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期建设口腔、儿童、康复三个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总投资11.2亿元,分两期建设,重点面向基础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方向,设立系列研究单元、研究平台和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总投资19.9亿元,为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基础教育基地,同步规划建设新药研发中心、干细胞研发及产业化中心等。

京津冀生态共建蓟州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项目,总投资32.27亿元,建设工期3年。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使治理区恢复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京津地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意风区提升改造二期项目,将对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宫花园、河北区实验小学、进步道原宗教产等提升改造,预计于2022年底完工。在意风区提升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风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综合打造工程。

集中开工的还有位于南开区的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位于东丽区的垠坤·未来汇产业基地项目,位于西青区的中升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位于津南区的哈工福臻智能制造项目,位于北辰区的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位于武清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年产300套交通智能化控制系统项目,位于宝坻区的王氏集团工业、汽车精密轴承装置配套系统及轴承制造项目,位于经开区西区的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套模具和150套差速器总成项目,位于空港经济区的中科复星天津生物产业基地项目,位于中心渔港经济区的中国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项目,此外还有天津华电海晶1000MWP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雨润控股集团养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等等。

据报道,第二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70个,投资占比超70%。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95个,投资占比近40%。

系列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刷新产业结构,也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为天津未来积蓄后劲。

把握政策利好,倾心服务企业

本周,天津发展再迎国家级政策利好:国务院批准天津等5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据介绍,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中国开放共享市场的排头兵、实行高水平开放的新门户;紧扣“消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风向标;突出“中心”,强化集聚辐射和城市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的中心。

至此,天津兼有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等国家政策叠加。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成为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是天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品牌集散地、国际时尚潮流引领地和国际交通枢纽地。

本周,部市合作又有新拓展。22日,天津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署框架协议,共建“技能天津”。根据协议,人社部支持天津会同北京、河北举办京津冀职业技能大赛,支持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发挥设施设备和技术优势,面向京津冀地区相关院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天津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创新政策措施,支持天津空港经济区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区。部市联手举办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部市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政策利好,重在落地。本周,天津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持续以改革促发展。

——发布贯彻落实《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任务分工,将116项试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并明确完成时限,推进试点落实见效。

——发布《天津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大项目开工,好政策出台,本周利好消息连连。

市领导近日在西青区、滨海高新区走访调研企业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倾心倾力服务企业,细致入微地关心关爱企业家,解燃眉之急,送雪中之炭,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惟有持续用力、比拼事功,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把积极因素转化为战略主动,把良好态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来源: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从“半年报”看天津经济新走势】过去一周,天津经济“半年报”公布。22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努力实现全年任务目标。

“加速度”与“两位数”里看势头

7月20日,天津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GDP为730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为疫情影响,经济基数从一季度到四季度“先低后高”,今年季度增速相比去年便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但参照2019年正常年份,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天津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

今年一季度天津GDP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2.4%;今年上半年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3.5%,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对于正处在转型换挡期的天津来说,这“1.1个百分点”的“加速度”可谓鼓舞人心。

与GDP“加速度”相伴的,还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等指标,相比一季度都呈现加快增长的态势。

图片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市制造业无论在速度、质量上,还是发展后劲上都处于较好水平。

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6%。其中,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长23.2%,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达到20%以上。1—5月,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8倍,快于全国制造业82.6个百分点。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57%,比上年同期提高2.78个百分点。

新动能持续壮大。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3.0%和24.4%。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倍、1.6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8.9%。1—5月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8.6%和28.1%,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1.8%和26.9%。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在建项目个数同比增长9.2%,投资增长43.6%。

外贸方面,根据海关数据,上半年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015.2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出口1739.3亿元,增长25.8%;进口2275.9亿元,增长8.6%。

此外,还有一些经济数据值得关注。比如,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增长22.0%,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7%,工业用电量增长13.7%,货运量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5%……

一系列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体现出天津经济的积极因素和活力因子不断增多,“一基地三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等建设成效日益显现。

22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听取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分析当前形势,认为天津经济稳步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动,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努力实现全年任务目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制造业立市、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和落地建设、创新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升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提出要求。

重大项目集体开工,发展气场越发强大

推进高质量发展,项目是重要抓手,也是重要支撑,尤其是优质的大项目。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天津举行了2021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2540亿元的28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进入下半年,天津于7月19日再次举行第二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这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增加到446个,总投资达3107亿元。

图片

此次开工的中交智运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2024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后,将成为天津中交智慧运输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载体,构建涵盖智慧运输全产业链的信息、科研、技术、应用、资本全要素的产业链条,打造面向5000万货运客户群体的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项目,包含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三个子项。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中心总投资36.7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二期以血液病医院为基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研究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三期建设口腔、儿童、康复三个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总投资11.2亿元,分两期建设,重点面向基础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方向,设立系列研究单元、研究平台和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总投资19.9亿元,为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生基础教育基地,同步规划建设新药研发中心、干细胞研发及产业化中心等。

京津冀生态共建蓟州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项目,总投资32.27亿元,建设工期3年。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使治理区恢复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京津地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意风区提升改造二期项目,将对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宫花园、河北区实验小学、进步道原宗教产等提升改造,预计于2022年底完工。在意风区提升改造的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风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综合打造工程。

集中开工的还有位于南开区的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位于东丽区的垠坤·未来汇产业基地项目,位于西青区的中升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基地项目,位于津南区的哈工福臻智能制造项目,位于北辰区的京东智能产业园项目,位于武清区的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年产300套交通智能化控制系统项目,位于宝坻区的王氏集团工业、汽车精密轴承装置配套系统及轴承制造项目,位于经开区西区的天津太平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套模具和150套差速器总成项目,位于空港经济区的中科复星天津生物产业基地项目,位于中心渔港经济区的中国农批天津国际冻品交易市场项目,此外还有天津华电海晶1000MWP盐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雨润控股集团养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等等。

据报道,第二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70个,投资占比超70%。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95个,投资占比近40%。

系列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刷新产业结构,也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为天津未来积蓄后劲。

把握政策利好,倾心服务企业

本周,天津发展再迎国家级政策利好:国务院批准天津等5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据介绍,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聚焦“国际”,广泛聚集全球优质市场主体和优质商品、服务,加快培育本土品牌,努力构建融合全球消费资源的集聚地、中国开放共享市场的排头兵、实行高水平开放的新门户;紧扣“消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潮流的风向标;突出“中心”,强化集聚辐射和城市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形成全球消费者集聚的中心。

至此,天津兼有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等国家政策叠加。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成为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试点城市之一,是天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国际消费品牌集散地、国际时尚潮流引领地和国际交通枢纽地。

本周,部市合作又有新拓展。22日,天津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签署框架协议,共建“技能天津”。根据协议,人社部支持天津会同北京、河北举办京津冀职业技能大赛,支持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发挥设施设备和技术优势,面向京津冀地区相关院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天津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创新政策措施,支持天津空港经济区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区。部市联手举办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部市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政策利好,重在落地。本周,天津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持续以改革促发展。

——发布贯彻落实《天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的任务分工,将116项试点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并明确完成时限,推进试点落实见效。

——发布《天津市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大项目开工,好政策出台,本周利好消息连连。

市领导近日在西青区、滨海高新区走访调研企业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倾心倾力服务企业,细致入微地关心关爱企业家,解燃眉之急,送雪中之炭,努力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创新生态,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惟有持续用力、比拼事功,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把积极因素转化为战略主动,把良好态势转化为发展胜势。https://t.cn/A6fBWO2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主页最近可能出现一些徐海乔相关,若有介意的互关朋友我先在这里道歉[跪了]-希望自己永葆初心-[心]Peace&Love[心]作为班长昨晚我组织了一场晚
  • 那个年代的感情就是这样,他们不需要说什么情话,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家都在柴米油盐里,周母是个大字不识的女人,嫁给周志刚没过上一天好
  • 今天心情100%愉快✌️和狗哥终于出来见面吃饭了,男大生期末考居然还没结束好朋友一起吃饭就是可以把料理店都变成我们俩的聊天场‍♀️好笑的是一开始我有在担心会不会
  • 不得不说自律的秦岚,岁月真的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新武林大会》中秦岚的一段热舞,让人怎能想到这是年近40岁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里,秦岚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
  • 只要和你在一起,还有什么不愿意,让我一世一生永远守护你!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 关于局部肿瘤反应,使用研究人员有选择地检测固体中Q细胞反应的原始方法,不仅评估了对总肿瘤细胞群体的影响,而且还评估了对仅Q肿瘤细胞群体的影响。TPZ处理在每种条
  • 2021/11/02 周二 今日午餐: ️ ❤️ 【大锅菜】 【白馒头】✨ 【红心火龙果 橘子】 文案 : #厨房与爱 世上唯一不能复制的
  • #清风杂谈# 人品好的人,易得人心,他们人缘好,大家信任他,愿意帮助他。 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能如鱼得水。 他们是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荀子》
  • 也就是这一年,搜房网开始下场自己做房产中介生意,改为房天下,很快受到全行业的联合抵制,这一年,也是房天下走下坡的开端。结论:碧桂园下调评级这事是一个信号,大家要
  • 欧盟航空安全局(EASA)局长帕特里克·基周二(6月14日)出席一场活动时向媒体发表讲话时说:“这是非常不安全的”他说,监管机构无法掌握近几个月来俄境内飞机的完
  • 微博:北方有佳人白朵朵 今天考试啦 机构请了深大的考官过来监考 刚开始知道这消息的时候还蛮紧张的 结果从中午开始就很多人找我化妆做头发 直接就是排着队搞 按照他
  • (认准CASCI 中国航天文创及“航天 燃”带我们走向航天科技与元宇宙的无限……)#舞者李响[超话]#响哥@舞者李响 :成年人难,难入睡,难变瘦,更难在理想与
  • 他指出,政府今次決定有根有據,大多數輸入個案都已在機場及檢疫酒店找到;7、8月是留學生回港旺季,新安排可為他們提供方便,亦符合大家期望。崔定邦指,現時正值學生暑
  • 截至今年 2 月,哪吒汽车已进行了 9 轮融资,披露的融资金额达到 140 多亿,其中,最新一轮融资超 20 亿。所以在IPO完成前一系列融资操作,股权变更既正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社保交满3个月就可以申请,补贴最长不超过36个月)3、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招用3人以下补贴2000/人,4人以上的每净增1人补贴3000/人(要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
  • 每天晚上,在锁门时也是他去点数,看看所有猫咪是不是都回来了。今天米哥正在网上下棋,突然听到工人在花园喷杀虫药的声音,他迅速奔向花园去找猫,在确认三只都在家里时才
  • #原来奶粉有了新国标#自今年3月份起,符合新国标的奶粉产品已陆续公布名单,这不仅代表着新国标政策的落实推进,也意味着奶粉行业以品质升级为核心的新时代即将来临。据
  • #拼夕夕# 9套学生党紫色#穿搭#学生党也可以秒变梦幻✨少女,对小个子也是很友好的,很显高显瘦哦~9套学生党穿搭学起来,开启美美的周末模式吧~知心搭服饰伊美坊时
  • #再就业男团[超话]#《酒菜的忙碌周末》也许是迫于近期大量毕业生涌入社会的后浪压力,再就业男团(绝大部分)出现了让人欣喜的内卷现象,线上线下活动行程不断,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