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医“乾卦”秘方

道医以八卦分类。乾为天,在天时,代表冰、霞;在地理,代表西北方、京都;在人物,代表君、父;在人事,代表刚建、勇武;在人体,代表首、骨;在时序,代表秋;在五色,代表大赤色;在属性,代表阳性、男性。
乾,天也,阳也,用药升散,皆是乾为首之义也。故临床上道医把治疗头面部及外感风寒、风热、伤食等病症的方药,皆归于乾卦。

道医以八卦分类。乾为天,在天时,代表冰、霞;在地理,代表西北方、京都;在人物,代表君、父;在人事,代表刚建、勇武;在人体,代表首、骨;在时序,代表秋;在五色,代表大赤色;在属性,代表阳性、男性。
乾,天也,阳也,用药升散,皆是乾为首之义也。故临床上道医把治疗头面部及外感风寒、风热、伤食等病症的方药,皆归于乾卦。

1、神仙济世良方

(1)伤风之病,必然头痛身痛,汗出恶风,咳嗽痰多,其脉浮。

方药:白术、泽泻、猪苓各10g,肉桂1.3g,茯苓15g,柴胡、车前子、半夏各3g。

用法:水煎服。

(2)燥病初起,咽干口燥,咳不已,痰能吐,面目红色,不畏风吹者是也。

方药:麦冬、玄参各15g,桔梗10g,甘草2g,天花粉3g,陈皮:百部各lg。
用法:水煎服。

(3)火症初起,大渴引饮,身有癍点,或身热如焚,或发狂乱语。

方药:生石膏、甘草、升麻、知母、半夏各10g,玄参30g,麦冬90g,竹叶百片。

用法:水煎服,一剂少可,3剂见效,不可多服。若火势少衰,药量可减半;倘疑升麻太多,而少减之则不能奏效也,也戒世不知用升麻者。昂日星君日:妙甚,暑症未有不兼湿者,故方中多用术、苓善。以上三方选自《神仙济世良方》。此书出于清代嘉庆年问,由柏鹤亭等人撰集,全书分列有伤寒、温病、杂病指南,临床各科,跌打损伤,意外急救,气功导引养生保健等。

神仙者,乃古之名医,道教皆称其为神仙。以上诸方,平稳安然,简明扼要,颇多创见,用药量一剂中相差甚大,体现了“中医秘诀在于量,更是辨证施治,故无不神效。”

《神仙济世良方》书中体例,颇似今日医学专家之会诊纪要。其仙介绍经验,诸仙辨论补充,立论精辟,方药简妙,体现了立论详、辨证精、处方简、用药准、效果好、病人安、药价廉的特点。

2、小青龙汤

青龙是道教的东方之神。小青龙汤最早见于《伤寒论》,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创。是方辛温解表、温化寒饮,为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表里同病而设。“外寒则以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主,内饮则以“咳嗽喘息,痰多而稀,干呕,不渴饮,苔白滑”为准。治宜外发汗,内化饮,则表里之邪同散矣。

方药:麻黄、五味子各3g,桂枝、白芍、半夏各10g,干姜5g,细辛2g,甘草6g。

用法:上药以净水1kg,先煎麻黄,去上沫,再放其它七味药,煮至药汁500g左右时,去渣取药汁,每次温服150g左右药汁,3-4次/天,每d服药l剂,3剂为1个疗程。若不愈,再以此方辨证加减。道教尊张仲景为神仙,真人也,因此说张仲景与武当道教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小青龙汤也是道医常用方药。

3、太乙散寒止痛方

是方由辛温解表止痛与散寒宣肺止咳药组成,主治:轻者鼻塞身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吐清稀痰;重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痛,脉浮紧,舌苔薄白。

方药:淡豆豉、羌活、桔梗、杏仁、半夏各15g,苏叶、荆芥、川芎、制川乌、薄荷各10g,防风、甘草各5g,葱白7根,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1剂/天。

方解:葱白通阳散寒;豆豉透里达表;苏叶、杏仁、半夏宣肺化痰止咳;荆芥、防风得葱白、羌活、生姜相助,辛湿发散之力甚佳;川芎、川乌活血散风,可治头痛、身痛;桔梗、薄荷疏风解表,升举清阳;甘草配生姜和胃,止咳化痰。

此方是笔者恩师武当山道医朱诚德所授。方中川乌与半夏属相反药,故开始未敢使用。一次笔者患外感风寒,状如上述,试用上方1剂,诸症全消,后在临床多次使用,均获奇效。

4、王真人海藻解翘汤

是方由辛凉解表与清肺透邪之药组成,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汗多畅,头痛,鼻塞浊涕,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稠粘,苔白微黄,脉浮数。

方药:海藻、牛蒡子、桔梗、淡豆豉各15g,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薄荷、杏仁各10g,芦根30g,甘草3g。

此方亦是恩师朱诚德所授。方中海藻与甘草亦属十八反药,对上述所宜之症,疗效甚佳,临床使用20余年,未见不良反应。

5、吕祖健胃丸

方由消食健胃、活血止痛、理气清热药物组成,适用于饮食不调、损伤脾胃、痰饮积滞、气滞血瘀所致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胃脘刺痛;或伤食饱闷,胸膈不利,以致头昏目眩,胃中虚热者。常服此方能消痰厄气,理脾和胃,活血止痛。

方药:白术、枳实、苍术、香附、莱菔子、黄连、黄芩、麦芽、三棱、莪术、连翘各32g,陈皮、半夏、茯苓、神曲、山楂各96g,木香l5g。

制法与用法:上药均需选用地道药材,洗净,晒干,共研细末。调鲜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6-9g/次,2-3次/天。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手抄本,封面有“明洪武清风真人”字样)。细品此方,乃是在消食健胃方中,加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理气药,意在促进胃动力,加强胃肠功能,有利于宿食、痰饮、瘀血的排泄,体现了道教“要想不生病,内脏打扫净”及“诸病皆有毒,治必排毒”的治疗原则。

6、三友镇痛方

此方专治妇人经前、经后头痛不止。

方药:丹参100g,仙鹳草30g,白芷10g。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一书。原方用丹参为4两,仙鹤草1两,白芷3线。丹参用量超出常用量数倍。据书中说,此一味可代四物汤,故非此用量不能取效。书中还说仙鹤草有止血、止痛、止咳、止泻、补气作用,补气之力甚大。武当山道医常以仙鹤草代人参补气,并称其补气止血之功胜过人参,可代独参汤用。方中自芷为引经药,对气滞血瘀或气血虚弱所致头痛,有扶正祛邪、活血养血、行气补气之功。用治妇人经期头痛,疗效甚佳。

7、通鼻简便方

主治:萎缩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方药:苍耳子160g,辛夷花16g,麻油100ml。

制法与用法:先将麻油烧热后,放入苍耳子、辛夷花浸泡24小时,再用文火煎至药枯黑,待凉后过滤去渣,留药油每日滴鼻3次。

此方亦是恩师所授,用治鼻腔疾病,具有简、廉、效、安全的特点。

8、金童祛暑丸

本方由芳香化湿、祛暑健胃药组成,专治中暑身热头痛,上吐下泻,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呕哕恶心,口苦咽干,四肢倦怠,精神恍惚,心腹胀痛,不思饮食及红白痢疾。夏日常服此方可取强身体、避瘟疫之效。

方药:藿香、香薷、苏梗、自茯苓各120g,白术(土炒)、桔梗、半夏(姜汁炒)、白芷、泽泻、甘草各32g,黑苍术(炒)64g,厚朴(姜汁炒)、陈皮、羌活、木瓜各80g,白扁豆64g,猪苓90g。

制法与服法:上药选用地道药材炮制,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5g,用飞朱砂穿衣,外用大赤金裹衣,每次服用1-2丸,用新汲水或腊雪水送下。若伴风寒者,用生姜汤送服,每日服2-3次。本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恩师朱诚德说:“解放初期,武当山道医在夏日伏暑之时,常用此丸施舍给进山朝拜的香客,以防暑避瘟,或者急用。”

9、六圣神散

主治偏正头痛。
方药:乳香、没药、川芎、雄黄、生石膏各6g,芒硝15g。

制法与用法:乳没去油与其它药共研细末,合匀备用。左侧头痛者取药末少许吹入右鼻孔,右侧头痛者吹左鼻孔,满头痛者吹两鼻孔,能立即止痛。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笔者曾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皆可取效,但要排除脑内肿瘤、脑内出血等危病。

6、三友镇痛方

此方专治妇人经前、经后头痛不止。

方药:丹参100g,仙鹳草30g,白芷10g。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一书。原方用丹参为4两,仙鹤草1两,白芷3线。丹参用量超出常用量数倍。据书中说,此一味可代四物汤,故非此用量不能取效。书中还说仙鹤草有止血、止痛、止咳、止泻、补气作用,补气之力甚大。武当山道医常以仙鹤草代人参补气,并称其补气止血之功胜过人参,可代独参汤用。方中自芷为引经药,对气滞血瘀或气血虚弱所致头痛,有扶正祛邪、活血养血、行气补气之功。用治妇人经期头痛,疗效甚佳。

7、通鼻简便方

主治:萎缩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

方药:苍耳子160g,辛夷花16g,麻油100ml。

制法与用法:先将麻油烧热后,放入苍耳子、辛夷花浸泡24小时,再用文火煎至药枯黑,待凉后过滤去渣,留药油每日滴鼻3次。

此方亦是恩师所授,用治鼻腔疾病,具有简、廉、效、安全的特点。

8、金童祛暑丸

本方由芳香化湿、祛暑健胃药组成,专治中暑身热头痛,上吐下泻,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呕哕恶心,口苦咽干,四肢倦怠,精神恍惚,心腹胀痛,不思饮食及红白痢疾。夏日常服此方可取强身体、避瘟疫之效。

方药:藿香、香薷、苏梗、自茯苓各120g,白术(土炒)、桔梗、半夏(姜汁炒)、白芷、泽泻、甘草各32g,黑苍术(炒)64g,厚朴(姜汁炒)、陈皮、羌活、木瓜各80g,白扁豆64g,猪苓90g。

制法与服法:上药选用地道药材炮制,共研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5g,用飞朱砂穿衣,外用大赤金裹衣,每次服用1-2丸,用新汲水或腊雪水送下。若伴风寒者,用生姜汤送服,每日服2-3次。本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恩师朱诚德说:“解放初期,武当山道医在夏日伏暑之时,常用此丸施舍给进山朝拜的香客,以防暑避瘟,或者急用。”

9、六圣神散

主治偏正头痛。

方药:乳香、没药、川芎、雄黄、生石膏各6g,芒硝15g。

制法与用法:乳没去油与其它药共研细末,合匀备用。左侧头痛者取药末少许吹入右鼻孔,右侧头痛者吹左鼻孔,满头痛者吹两鼻孔,能立即止痛。

此方载于《武当便方秘笈》。笔者曾用此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皆可取效,但要排除脑内肿瘤、脑内出血等危病。

提示:本文源于网络,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谢谢你医生真的很好被科普到很多医学常识还会让人思考很多问题:要痛苦的去生还是痛快的去死为了追求梦想而放弃生命真的值得吗孩子那么小要不要告诉他病情,他有知情权
  • 哈哈,这一刻想穿越回去,摸摸那个在无数的夜里强忍眼泪的少年,说一句少年不要害怕,不要慌张,不要迷茫你以后会摘下星星,熄灭月亮你以后会成长成一个独立,乐观,阳光,
  • 当修行慢慢的成熟之后,以往你认为是非常非常好的东西,你将会发现它是无明。让这样的舞蹈成为可见的、具体的,不要让无明隐藏在黑暗之中,拿出来,让你自己看到它实实在在
  • 看了一下叉的专辑曲目表,i.m和哈尼很早期的时候就参与专辑歌曲的制作了,后面渐渐的好多歌的歌词都有忙内line参与了,自作曲也渐渐多了,i.m的自作曲真的爱,好
  • 我的不幸始于你,你欠我一笔债,你怎么敢再次出现在我面前,你怎么敢在我面前笑得那么得意,你怎么敢当着我的面和别的女人暧昧,你怎么敢变成和我记忆中完全不同的样子,变
  • 一出场就有两位女嘉宾,一位叫giegie,另一位甚至还叫他银賊,看来某纯的风流往事果真不少呐[吃瓜]我实在是太喜欢棣棣和老秦两个人了,他们是互相都觉得对方是很好
  • 【苏格兰3-2以色列】上半场开场阶段扎哈维为以色列建功,麦金扳平比分,达布尔助以色列再次超出,下半场戴克斯再度将比分拉回平局,补时阶段麦克托米奈攻入绝杀进球,最
  • [哆啦A梦微笑]然后,点击你喜欢的标题样式,它就会出现在你的编辑页面上,但是…… [哆啦A梦害怕]它无法直接编辑,所以,将鼠标移到样式左上角,出现“编辑”的字
  • 。。
  • 当时,无著菩萨生起了极大的悲心,他想给这只狗清理蛆虫。 周围群众纷纷给城管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人性化执法,因为不能让他无限制地在这里卖葡萄,所以大家都上前帮忙,有
  • 祈求上天警告骗子不把所有的诈骗来的血汗钱全部还给受害百姓,全球法师就继续不停的做法施法祈求上天把骗子以及骗子家族的所有坏人统统杀入地狱!祈求上天警告骗子不把所有
  • ps:奉上烽哥的“我想要个大眼睛”#身边的红十字# 今年9月11日,在北京工体北路的一座过街天桥下,一位老大爷突然晕倒在地,家属急忙打999电话紧急呼救。把我今
  • 然而这个说法也被网友吐槽,当初再婚时全家各种上阵炒作,制造话题和热度,这次起诉汪小菲也是一样,又是某家台媒曝出,怎么这种时候没有想着要低调点? 而且大S最有意
  • ②正常缴税:主要是指比如学生时代的国民健康保险或者工作之后的年金部分,还有市民税等等③拥有目前签证的最长在留期限:这个往往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地方、其实就是判断安
  • 当他把这套执壶带回老人家,要还给老人时,老人说:“看来,你终于发现这套执壶的秘密了,其实已经好几拨人前来打执壶的主意,但是我不能让数辈人珍藏的宝贝落入居心不良的
  • 如果一直在忙碌,一直在被事务、琐事牵着走,对自己而言,很难形成沉淀,也很难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和意义感,需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独处,这些时间是用来放空自己的,
  • 我这么好的女朋友哪里找[哼]最近怎么这么衰 玩五次输五次[泪]不过还好我的阴阳师最近砸到了我最爱的阿修[鲜花]虽然就那么一片碎片但我已经超级无敌宇宙爆炸开心
  • #f1##F1[超话]##f1巴西大奖赛#新一代蒙迪欧, 迎宾系统仪式感拉满趁着今天天气不错,我把领回家不到半个月的至尊版蒙丢丢拉出来晒晒太阳。“卧龙苏醒”迎宾
  • 老佛爷,保佑我,能讲楞严经故事呗!哎呀妈呀,53天,那我不会咋办么!
  • ”“中医和中药对我非常非常有帮助,我从不犹豫把中医介绍给朋友们,我的很多朋友已经开始用中医药了。中医药延长了他们的生命,也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