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納粹集中營守衛 95歲老翁遭美驅逐

美國司法部今天宣布,一名已在美國生活逾60年的95歲德國公民,因曾經擔任納粹集中營守衛,今天已遭遣返回德國。

法新社報導,美國司法部表示,柏格(Friedrich Karl Berger)之前住在田納西州(Tennessee),擁有德國公民身分。他曾於1945年擔任諾因加默集中營(Neuengamme Concentration Camp)守衛,並參與「納粹支持的迫害行徑」,遭美國驅逐出境。柏格自1959年起就在美國生活。

已在美國生活逾60年的95歲德國公民柏格,因曾擔任納粹集中營守衛,20日遭遣返回德國。

代理司法部長威金森(Monty Wilkinson)說:「把柏格驅逐出境展現出美國司法部及其執法夥伴的承諾,意即對於參與納粹暴行、違反人道罪與侵害人權的人,美國不會變成他們的避風港。」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聲明中指出,柏格曾於靠近德國麥本(Meppen)的附屬集中營擔任守衛。這個附屬營環境「惡劣」,並奴役囚犯「至筋疲力竭和死亡的地步」。囚犯中包含俄羅斯人、波蘭人、荷蘭人、猶太人與其他人士。

柏格坦承他負責看守囚犯以防他們逃脫,且他亦曾參與集中營強制撤離作業,該次撤離導致70名囚犯死亡。

但柏格也表示,他不知道囚犯們被虐待,也不清楚有人死亡。他說他只是按命令行事。

德國尺力(Celle)檢察官辦公室表示,柏格已抵達法蘭克福(Frankfurt),接下來他將接受盤問。

柏格於2020年2月遭田納西州曼菲斯(Memphis)的法院裁定驅逐。然而,同年12月德國檢察官因證據不足撤回對柏格的指控,目前還不清楚他在德國是否將面臨審判。

美國司法部表示,95歲德國公民柏格之前住在田納西州,因曾經擔任納粹諾因加默集中營守衛,已遭遣返回德國。圖為諾因加默集中營囚犯。

中央社

#每日科普#【二战结束后,这个国家需赔款一万亿,时至今日依然还在赔偿】从古至今,但凡有战争出现,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利益。利益的摩擦导致两国走向了战争,战争的出现百害而无一益。不管是谁赢谁输,都只可能是失去大于收获。

战争对于一些战败国来说是最惨的,他们所面对的是各种条约的签订,每个条约中都会有各种内容。咱们国家就曾经历过,清朝因为闭关锁国签订的条约算下来还真不少,各种赔款,各种割地,各种开放通商口岸。对比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其实赔款来得更实在一些。当年清政府赔款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几千万,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结清,这还比较好。最起码比德国好多了。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同盟国集团领导向各国赔偿2000多亿马克。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轴心国集团领导需要继续履行赔偿。根据了解,德国前前后后赔偿各国加起来达到了一万亿马克,这个数目是非常大的,直到现在还在赔着。如果换算成清朝的白银,一万亿马克相当于三亿两白银。

自己酿造的苦果只能是自己吃。德国面对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战后深深悔过,建造了大量的纪念馆,为的就是让人们了解战争给人带去的灾难,让人抵制灾难。

为了纪念犹太人,德国总理甚至每年都会给犹太人送上花篮,以显示对他们的缅怀和忏悔。正是因为德国能够积极反省,才让很多国家对其的态度有所转变。后来考虑到德国对于罪行的忏悔,一些国家甚至在赔款方面给予其减免。美国免除了德国战败后赔款的62%,英国免除了德国战败后赔款的25%。其实这几个国家对德国减免,明面上就是做做样子,暗地里其实是在拉拢资本主义国家,从而能够团结更多力量和社会国家抗衡。

当然了,德国忏悔不仅仅是体现在修建纪念建筑物和举行活动上,对于一些因战争受到迫害的犹太人,他们还会给他们支付相应的生活费用,在这一点上,也能够看出德国在战后的反思。想必有些人心中有了疑问,为何德国做了一系列赔偿,而作为同阵营的日本为何没有赔偿呢?

其实咱们简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两个原因。第一,随着二战的结束,我国本是应该得到日本给予的战争赔款的,但是日方拿不出。再加上有美国这个国家在中间阻拦,我方最终没有拿到任何的赔偿。第二,抗日战争结束后,当时美方是承认国民政府的,国民政府为了拉拢日本政府的支持,为了内战准备直接取消了日本的赔款。

现如今对比一下德国和日本,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更受其他国家尊重一些,因为他们敢于面对战争的后果,而反观日本呢,则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战争方面的事实还进行篡改,这是让人瞧不起的行为,这是一种逃避行为。德国的做法值得肯定,日本的做法只会让人唾弃。

正视历史才会让自己的国家走得更远,这一点德国比日本做得好多了!

什么叫西方主导国际话语权呢?说白了就是人家说了算,通过一定的技巧,把黑的说成白的,也有人信。

比如,“宣传”这个概念古已有之,东西方都有人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事。而且,现代宣传概念恰恰是西方人发明的。我们学的“传播学”恰恰是美国人发明的,是在战争、宣传中发展起来的。可笑的是,现在很多人学了美国传播学的皮毛,却忽略了美国传播学的本质;信了人家的套路,却又被人家给束缚住了。比如,觉得西方的外宣就是写新闻、侃大山,跟情报有什么关系呢?

附一篇论文,请那些觉得外宣与战争(情报)无关的朋友看一看——宣传是怎么来的,美国的传播学是怎么诞生的。

【战争、宣传与美国传播学的诞生】

作者:张磊;来源:《青年记者》2014年10月上(中文核心期刊);https://t.cn/A64nS2rs

人类对于传播现象的思考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萌芽的。
  当代传播学是在美国诞生的,它与现代战争有着深厚的渊源。今年6月28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时机回顾美国传播学的诞生,或能帮助我们丰富对于传播学研究范式的认识。

  《孙子兵法》中的传播研究

  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人类社会便是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的,自从传播活动建立以来,人们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便从未停止。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讲述了一个朴素的传播原理:借助于媒介,可以大大扩大人的传播范围、提高传播效率乃至强化传播效果。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讲的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哲学原理,但也提醒我们,传播媒介所折射的并非真实世界本身,而是真实世界的影子——这直接影响了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理论,他在《舆论学》一书开篇便引用了柏拉图的相关论述。
  而一部经常被当代传播学者所提及的古代著作,就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孙子的军事和战争思想融合了儒家和其他中国古代思想,强调思想、政术和谋略的重要性,这其中就有对传播问题的思考。在开篇“始计篇”中,孙子说战争最重要的是五件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他将“道”放在第一位,并进一步解释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换言之,只有取得民意和民心,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里面既有日常政治的成功,也蕴含着战争期间鼓动工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宣传鼓动工作不仅面向自己人,也面向敌人,做到“威加于敌”(《九地篇》),如此,才可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
  《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军事史中影响深远,而且获得了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的重视,其中就包括传播学者。美国学者塞弗林和坦卡德(2006:96)曾指出:“战时宣传可以追溯到早在耶稣诞生之前的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Read,1941)。但人们对宣传的真正认识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它被大量使用,它的功效更是前所未见。”更确切地说,近代西方传播学对于宣传的认识,是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一战的宣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一次范围广泛、损失惨重的世界战争。从性质上而言,它是一次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战争。它的爆发源自帝国主义列强的深刻矛盾,而战争从酝酿、爆发到结束,离不开宣传所发挥的影响。在一战前夕,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被煽动到了极点,使得战争的爆发几乎成为必然。
  美国在一开始并没有加入战争的明显迹象。但随着有关欧洲战场的报道越来越多,关于德军洗劫欧洲许多城市的新闻使得美国人越来越不安。埃默里等在《美国新闻史》中记述了美国人是如何受到外国宣传家和报纸的影响,从而在舆论上倾向于支持加入这场战争的。1915年,德国潜艇击沉了英国一架邮轮“卢西塔尼亚号”,船上近2000名乘客中有1198名遇难,其中包括114名美国公民。这成为美国人对德国产生敌意的重要事件。在1917年德国恢复了无限制潜艇战之后,有数艘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正式参战。
  在近代战争史上,一战的宣传战引人注目。各国都成立了专门负责宣传的机构,并通过海报、传单、明信片和新闻报道等来对己方、盟友和敌方开展宣传。1917年,美国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委派一名新闻工作者乔治·克里尔担任主席。克里尔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宣传机构,一个做推销生意的大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业。”(埃默里等,2001:294)在他的带领下,公共信息委员会的宣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代表作是一幅美国征兵广告:一个戴着星条旗高帽的山姆大叔面向读者,伸出手指,广告语写着:“我需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其他招贴画、印刷品和电影也为美国的作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他交战各国也广泛开展了宣传战。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宣传活动虽然数量不少,但效果显得稍逊一筹。1915年的卡维尔护士事件就是典型一例。当时,英国护士伊迪斯·卡维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家医院担任总护士长,而德军俘虏的很多法国和比利时士兵被送到这家医院。1915年8月3日,德军逮捕了卡维尔护士,称她放走了很多法国和比利时士兵,助其逃往中立的荷兰。随后,德军判处她死刑,并执行了枪决。法国和英国的报纸与宣传机构就此大举报道,将卡维尔护士形容成一位圣洁的女士,而德军则是“杀人恶魔”。这一事件大大激发了英法等协约国士兵和民众对德国的痛恨,宣传在其中作用重大。有趣的是,当时也有德国医务人员被协约国枪杀,但德国宣传机构并未大做文章。或许这种对宣传活动未能充分挖掘潜力的行为,是德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战后,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德国,都有学者对宣传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以致“宣传成了一战的替罪羊”。其中最负盛名的研究,就是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这是他的博士论文,于1927年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他写道:“国际战争宣传在上一次战争中扩大到了如此令人震惊的范围,是因为战争蔓延到了如此广阔的地区,它使得动员人民情绪成为必要。没有哪个政府奢望赢得战争,除非有团结一致的国家作后盾;没有哪个政府能够享有一个团结一致的后盾,除非它能控制国民的头脑。”(2003:22)这本书开创了宣传分析,也成为传播学早期的奠基性著作之一。

  传播研究在美国的普遍开展

  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催生了另一本传播学的奠基性著作——沃尔特·李普曼的《舆论学》(1922)。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刻板印象”等概念,并对舆论的基本原理、状况和结果进行了反思,时至今日都是传播研究无法绕开的核心论述。
  一战之后,传播研究在美国普遍开展了起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西方的动荡时期,经济大萧条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一批重要的政治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在美国是小罗斯福总统,在德国则是阿道夫·希特勒。这两位政治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善于利用传播活动来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都是出色的演说家,擅长与新闻媒体打交道,而且积极利用新兴的广播和电影媒介来为自己的政治活动服务。
  希特勒在德国以及欧洲大陆日渐得势的同时,受到纳粹迫害的犹太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去往世界各地,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美国。这为美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送来了大批人才,传播研究也获益匪浅。“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曾经说: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有四位人类传播学方面的专家,“阿道夫·希特勒——不是感谢他,因这纯属偶然——给我们送来了他们之中的两位: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库尔特·勒温”(转引自罗杰斯,2005:003)。另两位是哈罗德·拉斯韦尔和卡尔·霍夫兰。实际上,希特勒还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逼到了美国。
  希特勒使得美国人心惶惶,担忧自己的国家也会出现这样一位极端的政治人物。这并非杞人忧天,纳粹分子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也不鲜见,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就是查尔斯·考夫林神父(Charles Coughlin)。和希特勒类似,他的宗教主张和政治主张也含有法西斯思想;同样和希特勒类似,他也非常善于利用广播和演讲来赢得信徒。他的宗教节目听众达到了3000万之多。虽然后来他受到教会的惩戒而退出历史舞台,但他的宣传激发了一项著名的研究,那就是阿尔弗雷德·李和伊丽莎白·李合著的《宣传的艺术》(1935)。同期,有关广播巨大威力的研究还体现在哈德利·坎特利尔的《外星人入侵地球:广播恐慌研究》(1940)之中。当然,这时的传播研究还不能忽略拉扎斯菲尔德领导的社会调查分析、维纳和申农等人进行的信息论和系统论研究、贝特森及帕洛阿尔托小组进行的人际传播与心理分析,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文化分析。但总体而言,传播研究还是零散的、分布在各个相关学科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新的世界战争爆发了。1941年,美国由于珍珠港事件也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在这一时期,不仅大量的美国军人和平民被动员起来,许多研究者也参与到政府的相关事务里,这在华盛顿特区形成了一个“学者网络”。罗杰斯说:“一个由传播学者构成的无形学院在华盛顿形成。他们相聚在正式的会议上,也非正式地相聚在合用的汽车上,相聚在军事基地和联邦政府的办公室中。”(罗杰斯,2005:009)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勒温进行了说服家庭主妇为了战争需要而采用内脏食品的实验,霍夫兰对军事影片的效果进行了控制研究,拉斯韦尔从事着宣传品的内容分析,拉扎斯菲尔德担任着美国陆军信息与教育部研究处和战时新闻局的顾问,而施拉姆在统计局(战时新闻局的前身)为罗斯福总统起草广播讲话稿。学者们的交流使得关于传播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为一个新学科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二战后期,施拉姆回到了衣阿华大学,开创了美国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后来,他撰写了第一本传播学的教科书,他也是第一个被称为“传播学教授”的学者。他在衣阿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夏威夷东西方大学建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课程,使得这个新兴学科正式进入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而类似的课程也在美国各地的新闻学院、语言学系和其他机构建立起来,使得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正式诞生。
  总之,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宣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使得它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关注传播效果,侧重定量方法,具有实用主义色彩。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对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有更深入的理解。
  参考文献:
  ①【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②【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美】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美】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⑤展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3期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现在以这个臭秽的身体供养正法,你们为什么想阻止我的无上道心呢?’这时小国王们和四面八方的民众,扶老携幼,纷纷聚集到太子的住所,长跪着合掌,异口同声对太子说:‘
  • 记忆进入速食时代想抹掉的存在只需要换手机好像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换工作换环境换住址换城市更新换代的速度已让让人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在选择和别无选择中结束以至于后来的某
  • 在这张合照当中也有一个艺人现在恋爱得很甜蜜,那就是老戏骨鲁振顺。知否原著:张桂芬对沈从兴最狠的报复,就是主动把小邹氏留在沈家在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小邹
  • 28句超唯美情感文案,句句喜欢 1、年少是夕阳,张扬的弥漫天边,青春是黄昏,落幕中还有希望。 2、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
  • 但人家偷得像模像样啊在中国人开的中国餐厅里吃到的“炸酱面”反而一点也不正宗一点也不好吃(还有宫保鸡丁也是)你说我要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是认可“老北京炸酱面”还是
  • ”——三清殿香炉里的余灰要及时清倒,镇岳宫树底下的积雪也要尽早除去,只是扫着扫着就丢掉了笤帚,蹲下身去团雪球,回过头朝人笑的时候,神情竟与十几年前的圆髻小童别无
  • 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整合边防防守的时候,派了一支队伍来到这里,突然发现赛图拉还有17位头上留着辫子的清军把守,令他们大吃一惊。这100名敢死队就在这
  • 谁下的蛋很有仪式感的蛋,可以呲花哈哈哈哈,真的好喜欢,一点上一整桌的女孩都拿起手机拍拍拍,里面的料也很丰富,超爱的一道甜品女生处方姜牛奶咱不得不说,现在的老板太
  • 很显然,虽然目前爱美客的产品毛利率依旧很高,但在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下,爱美客这个曾经的“医美神话”如今已然走向了破灭。很显然,虽然目前爱美客的产品毛利率依旧很高
  • 帮妈妈卖米粉的杰哥在这样无忧无虑的小镇子上长大,应该还蛮快乐的吧~查了一下娜姐家也离这里不远,想起娜姐说的川音“豆儿汤儿饭儿”刚好今天下雨冷,决定明天去尝尝,畅
  • 健身普拉提以及搭配钻石超塑 力量训练:出马甲线出肌肉最快的运动一定要上重量,就是力量训练,我没有特意练过马甲线,但是所有训练都会运用到核心的稳定,所以你不管练什
  • YouTube和脸书表态法新社27日称,谷歌当地时间26日成为最新一家采取措施阻止俄罗斯官方媒体在其平台上获利的美国科技公司,此举是为应对莫斯科对乌克兰采取的军
  • 巨蟹座:巨蟹经常活在自己的想象里,ta的热情和喜欢,都有着厚厚了滤镜,当对方呈现真实的一面,巨蟹就会大失所望,虽然对方什么也没做错,巨蟹还是会无情的走开。#光与
  • 豆豆 我最喜欢的小豆豆 你是我见过最可爱 脾气最好的狗我一直说:你是我们家的颜值担当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可爱的狗啊!我最喜欢的事情 就是抱着你 只要回南通 我就会
  • ““如果世界上没有神明,那就让Zack做我的神好了。但是我不能称之为“后悔”我喜欢小林,所以愿意成为她的女仆在不熟悉的世界里面无法相信别人这是理顺当然得事情。
  • 他们可能忘了亲人,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急需你的帮助……如果看见了“黄手带”请帮TA查看黄手环,拨打手环上面的话或者报警,帮他们回家!他们可能忘了亲人,可能找
  • 有时候她们也会怕浪费食物,都放半天了,也不舍得扔,还要给宝宝吃,有没有同款家人我都会搜索喂自由小程序相关文案,给她看。#喂自由科学育儿 ##新手妈妈##记录宝
  • 无论前方多少荆棘,即使是孤身一人也要优秀一点、酷一点、努力一点、拼一点,不说大富大贵,显达人前,也要活得潇洒肆意。这100公里所呈现的问题,我到现在都不明白,究
  • [新鲜好柿][新鲜好柿]5RYHDR,6UIF?书名:《白安虞林文野》 ?主角:白安虞,林文野 《白安虞林文野》白安虞林文野《白安虞林文野》白安虞林文野 《白安
  • 寺庙里有位得道高僧知道了他的烦恼,就告诉他:你的问题不在于声音的干扰,而在于你的心被声音所动。最近因為恐慌和不安的關係有點辛苦 狀況特別的不好靠著藥整天睡著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