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0本,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中世纪后期,梅达尔多子爵在和土耳其人作战中被一枚炮弹正好炸成两半,其中坏的一半被救回了奥地利老家,成为了邪恶的化身,极尽破坏之能事,他送给孩子毒蘑菇,将忠心的奶妈赶到麻风村,对一个美丽的牧羊女进行吸血鬼似的求爱。正当人们苦不堪言的时候,善良的那一半奇迹般地出现了,处处助人。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面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宿命的冲突。最后在两半子爵同时爱上美女帕梅拉进行决斗时,因双方伤口破裂并被缝合在一起,而重新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子爵。

卡尔维诺讲述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由于这本书被许多批评家误解,他在后记中特意强调:“他们说我心里想的是善与恶的问题,不是,它在我心中根本不存在,我没有想过善与恶,一分钟也没有。”卡尔维诺只是在用一种对立的形式去表达他所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分裂”。他认为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于是他的脑海中诞生了一个被分成两半的骑士,他讲述这个故事,用以告诉人们如何去寻找一个完整的自己。

有时一个人自认不完整,只是他还年轻,因为我们都是由不完整在寻找自我完整的过程:最初的自我分裂——自我否定——自我斗争,直到最后,自我和平,这就是我们整个人生。有一天你会被一颗炮弹炸成两半,一半拥有你的光明美好,一半拥有你的阴暗险恶?两个你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一个被人称颂,一个被人厌恶,但两个你过得都不幸福。“世界上两个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撕咬。”现代人被一整套维系商业社会的规则、机制所规训、异化,没有了自我。现代人是分裂的、残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敌对;马克思称之为“异化”,弗洛伊德称之为“压抑”,古老的和谐状态丧失了,人们渴望新的完整。

每个现代人都是被分成两半的子爵,是赋有靡菲斯特的浮士德,是歌德本人,甚至是后现代被分成碎片的人。开篇时完整的梅达尔多,是无定型的,没有个性也没有面容;结尾时重归完整的梅达尔多被着墨不多,但仅仅一个完整的子爵不足以使全世界变得完整,恶的子爵以为上天不公,将一切劈成两半,将自己固步自封。可是好的子爵呢?道德中心主义地令人产生恶心感,迂腐可笑的说教简直还不如一开始那“愚蠢的完整”。但人正是这样同自己厮打,两只手上都握着利剑。分裂的时代让人与自然断裂,可是和合终有其可能性的趋向所在,一个人充分认识实在状况后,甘心情愿地走向自己创造的路。真善美也好,假恶丑也罢,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具有这对立的一切。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前一刻与后一刻,此一时与彼一时,我们难免会将自己分成两半甚至更多,难免会因为自我的分裂而茫然无措或一意孤行。我们也许会因此意志消沉甚至犯下错误,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克服自我分裂的痛苦之后,我们还能像梅达尔多一样完成统一,寻找到一个真正完整的自己。

现代人陷入自我冲突的境地中无法自拔,人性中的高贵和丑恶彼此敌对,这明明就是一大悲剧,为什么还要欣赏“残缺”呢?卡尔维诺借主人公梅达尔多之口说:“如果能够将一切东西都一劈为二的话,那么人人都可以摆脱他那愚蠢的完整概念的束缚了。我原来是完整的人。那时什么东西在我看来都是自然而混乱的,像空气一样简单。我以为什么都已看清,其实只看到皮毛而已。假如你将变成你自己的一半的话,孩子,我祝愿你如此,你便会了解用整个头脑的普通智力所不能了解的东西。你虽然失去了你自己和世界的一半,但是留下的这一半将是千倍的深刻和珍贵。你也将会愿意一切东西都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变成半个,因为美好、智慧、正义只存在于被破坏之后。”

另外,卡尔维诺没有将现代人所有的残缺类型都安放在主人公身上——他已经肩负推动故事进程的众人。其他的残缺类型的代表有——木匠彼特洛基奥多师傅,他建造精良的绞刑架和刑具而试图不想它们做什么用途,这当然就像现在的科学家,制造种种精良的杀人装备或者任何他们不知道社会用途的设备,他们单一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的责任感不足以使良心安稳。表现出敬业精神和道德良知分裂的问题。

麻风病人和胡格诺派教徒属于一种更加复杂的虚构方式,从浪漫幻想的深层背景中诞生。麻风病人代表享乐主义者,无责任感、快乐的颓废、唯美主义与病态的集合,在某一方面代表了当时流行的也是永远存在的文学艺术上的颓废主义。胡格诺教徒是与之相反的另一半:道德主义,是对马克思•韦伯资本主义新教起源说的一种图解(讽刺与欣赏兼备),以此类推,是对其他一切建立在实用道德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的图解;是对一种没有宗教的宗教伦理的描写,这种观照赞同多于讽刺。

为什么我们不饥而食,不渴而饮,既不感到快乐和喜悦,也不觉得悲伤和痛苦,整天在平静而绝望的生活中浑浑噩噩?卡尔维诺说,原因在于我们是完整的。人们只有经历了分裂和残缺,才能真正地体验这个世界的快乐与痛苦、绝望和希望,进而在漫长的心灵旅途中复归为一个全新的完整的人。那时,我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自由。

#三联读书# # 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现代社会受欢迎# 多年之后,我才认识到,应该把弗洛伊德当成个小说家。拉美的一些小说家,会给一本不存在的书写书评,会写一本完全虚构的纳粹文学史,会把文艺理论写到小说里,那我也可以把弗洛伊德的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看。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正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弗洛伊德的。他把弗洛伊德和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相提并论,说弗洛伊德是“他那个时代的蒙田,卓越的道德散文家”。

英国的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给弗洛伊德写过一本传记,他在书中说:“我们需要谨记,弗洛伊德一生中写就的著作是伟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诸多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普鲁斯特、乔伊斯、穆齐尔的名字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象征——我们需要把精神分析看作是叙事史的一部分,就像把它看作是医学史的一部分一样。”他还说:“精神分析关注的是一个人非语言的体验,无论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还是未能连贯表达的,无论是个体不会说的,还是不能说的。”

我还是来举个例子吧。1493年夏天,达·芬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了一场葬礼的费用,买蜡烛花了几块钱、买棺材花了几块钱、给掘墓人几块钱等等,至于埋葬的那个叫卡泰丽娜的女人到底是谁,笔记中却没有透露。有传记作家推测,这个卡泰丽娜可能是达·芬奇的妈妈。

如果是一个传统的作家处理这段素材,可能会这样写:达·芬奇的妈妈死了,达·芬奇很悲伤,他在笔记本上记录葬礼的每一笔开销,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忘却伤痛。19世纪的作家很可能这样写,但现代主义文学不会这样写。弗洛伊德的写法非常独特,他说,这是一种叫“留置”的心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深层情感被升华或转移到繁琐的重复性的动作上,达·芬奇需要“分心”,需要去关注“无关紧要的细节”,他把自己的悲伤隐藏起来,精神分析要让原本被隐藏的冲动得以显露出来。他把小说中的一个叙事技巧直接变成了一种心理学的解释。

我的意思是说,弗洛伊德掌握了一种手法叫“精神分析”,他可以用这个手法写《少女杜拉的故事》,也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析歌德和莎士比亚,也可以用来写《文明及其不满》。这是一套独创的手法,像“独孤九剑”一样,也许弗洛伊德看了很多文学作品,发现里面的文字都四平八稳,没有笔误,也没有口误,这跟日常生活太不一样了,那我干脆写一本书专门讲口误和笔误吧,口误和笔误才是真正透露内心的,但在文学作品中得不到一点儿呈现,我来颠覆一下吧。这种做法是推向极致的恶作剧,乔伊斯写《尤利西斯》,把一个人繁琐平庸的一天跟史诗对上号,这不就是恶作剧吗?跟这样大恶作剧相比,博尔赫斯给一本不存在的书写书评,实在是小儿科的恶作剧。

现在的心理学家一般都强调心理学的科学性,不把弗洛伊德当成科学家来看。但你要是把他当作家来看,所有疑问也就迎刃而解——

弗洛伊德自称是科学家?

这是一种虚构,麦尔维尔还自称是个水手叫“以实玛利”呢,写小说的人可以虚构自己的身份。

弗洛伊德不是个医生?

反正医生是他的职业,他总要从生活中找点儿素材出来吧,坐在屋子里等病人上门来倾诉,这的确是收集素材的好办法。对于描述精神分析师的用词,他更喜欢“俗世的牧师”,而不是医生。

弗洛伊德把对个人的分析编造成一套广泛运用的理论?

作家就是对自己进行分析,然后写成作品,恰好弗洛伊德选取的作品体裁很特别,看着像是理论。

弗洛伊德厌女,跟一群男性同僚一起谈论女病人?

艺术家和作家中厌女的大有人在。

弗洛伊德用可卡因治疗病人?

那个时候医生自己也会用点儿可卡因,他们对毒品还没有足够的认知。

弗洛伊德根本就没治好病人,他的躺椅和自由联想啥的,都是骗人的花招?

对作家来说,好作品是要提出问题的,弗洛伊德虽然没治好病人,但他生产出了一大批病人,他的读者看完了他的书,多少都会觉得自己有病,都免不了对自己进行分析,这简直是作家要达到的巅峰状态。

弗洛伊德那套术语都是一些话术?

是啊,在他之前,人们不知道怎么谈论内心的黑暗之处,在他之后,人们都会说潜意识、力比多、本我和超我、死亡本能,没有哪一个作家能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熟知甚至掌握他使用的那一套语言,托尔斯泰做不到,卡夫卡也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简直是天下第一的虚构大师。

以上的问答略显轻浮,我们不妨来看一位心理学家对弗洛伊德做出的严肃评价。他说的其实跟我说的是一个意思,我上面的问答不过是在以下严肃评论的基础上略作发挥——

“我们的整个人生都避免面对事实,不面对自己繁冗庞杂的真实过去 ,更不去面对自己真实的童年。弗洛伊德揭示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他也许没有提供科学的解答,却制造了众多的问题。他指出,正是那些我们用来避免痛苦的事物带来了痛苦。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总结让弗洛伊德听起来不像是个医生,倒更像是一个小说家、诗人和预言家的混合体,那可能因为他正是后者。从某种角度看,弗洛伊德的确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弗洛伊德的理论向来是关于语言的,是自述故事的语言,是现代人心灵和意识的新语言。我们需要倾听生命中的故事,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精神分析是作为医学治疗方式出现的,但立即成了讲述那些最基本矛盾的故事手法。

我们让自己无法理解自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核心的真相,那些可怖的欲望太过危险,让人无法承受。因为无论自己意识到与否,我们都在自我保护,对自己隐藏真相可以保护脆弱的个人意识。弗洛伊德质疑的,正是我们讲述自己和他人生命故事的老方式,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对我们黑暗的内心进行了恐怖的理解,对人类的无意识做出了奇妙的解读。

精神分析首先不是言说疗法,而是言说探索——探索如何更诚实有效地言说那些我们觉得如此难以启口的恼人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弗洛伊德如此重视词汇、符号和叙事。也正因为如此,精神分析的架构看起来更像神话而非科学。我们依靠扭曲的自我诠释来找寻自己在这个混乱世界的位置,而弗洛伊德的使命正是销毁那些我们用来构建自己历史,特别是孩提时代对自己的扭曲诠释。精神分析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学。科学必须符合实证,可测的条件,但‘什么东西会影响某人的精神状态’这种猜测并不是科学的解释。这样的猜测如何验证?不可能。但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了我们对自己的不接受,也显示了我们比自身希望的还要复杂。”

节选自《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现代社会受欢迎?》文 | 苗炜

印象中有两本很好读也有一定意义的作品是在互联网变得混乱下沉不理性之后破壁出圈的,一本是乌合之众,一本是厌女,书非常好读,以至于几乎人人都能理解,甚至不少大学生在论文里都要引用,老师们还要再三提醒他们注意严谨。
互联网之前,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当时的另一本破圈畅销,叫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没有毁掉我身为国人的自尊,倒是让我突然对身边很多人和事情理解了,也对早已成规的现象学会批判性思考。
柏杨和鲁迅的书参考对比着看,加上当时小圈子里热捧的李敖(那年我10岁还是11岁),再由此开始用另一种目光读中国历史,所以贾平凹、陈忠实和莫言的书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耐的,这也使得我长期以来难以用平常心态看当代中国小说(中学生的时候喜欢王朔,一股清流)。

对国民性分析的作品在市场上其实不多,尤其是理论型,如果你对一直以来热点议题足够关注,我还向你推荐已经是第二版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这本书比通俗易懂的散文体或者夹叙夹议体的国民性分析作品更有学理性、更严谨,也比较客观。

翟学伟老师并没有全盘使用西方方法做中国研究,而是从叙事/历史入手,不拘泥于欧美的二元观,他把宏观和微观看成一个连续体,你会发现其中可以解释的事情囊括了一直以来引发辩论,甚至东西方彼此无法真正达成共识的深层原因。

趁着我们对热点事件的关注,不妨走深一点,春节也多件事情可以做,让我们的理解和思考更深刻一些,不仅仅停留在对单个事件的声讨和追问,也不仅仅看向他人,也要往内部看到自己。

我2006年第一次看这本书,第二版出来我又买了一本。八孩妈妈的事件也好,当年的奶粉事件也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其中运作的究竟是个什么结构,它远远不止于女性权利的这一个面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够:

出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心情日记#ᵂᵉ ʷⁱˡˡ ᵍᵒ ᵃˢʰᵒʳᵉ ᵃᵗ ˡᵃˢᵗ, ⁱⁿ ᵗʰᵉ ˢᵘⁿˢʰⁱⁿᵉ.我们终将上岸 阳光万里ᵀʰᵉ ᵖᵉʳˢᵒⁿ ᴵ ˡᵒᵛᵉ ⁱˢ
  • 看戏顶着大热天全副武装等开戏记得小时候最热闹的时候就是牵着奶奶妈妈的手赶路去看大戏还有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孩子们戏场周边总会涌现许多卖零食的小商贩我想那时对我而言最
  • #阳光小美女#我旁边的同事小哥也算有点奇葩了,奇葩的点是在公司三个月了,从需要用到便利贴和草稿纸后,只会管我要,甚至有时直接伸手自取了,我的泉州师院报告纸都给他
  • [2] 繁殖方法编辑圆锥石头花可使用扦插繁殖,在每年的8月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从健壮的母株上花茎未伸长时取展开的、对叶有4-5节时的侧芽枝作插穗,去除基部
  • 1. 舞台美食店2. 颜值黄金平衡3. K-POP的未来4. 充满粉丝爱的爱豆(ALL) ☀️ 白银 女神能量 守护者☀️ 白银是一种特殊的贵金属,其稀有
  • 【别人家的课本已经美成了绘本,我们的,却比30年前更丑了……】作为一个独立出版人,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课本在插画、设计、美感上连30年前自己上小学时的课本都比
  •   如果说扇子最早是一种仪仗或纳凉工具,纨扇、羽扇是结合了手工艺的工艺品,那么当扇子与书画、雕刻,特别是名人书画结合在一起之后,则是从工艺品到文化的演变,也是从
  • 我躲在这洋洋洒洒的雾所迷盖的空间,不停摆动着身体,努力去追逐这里的风。 一颗晶莹剔透的小石头引起我的注意,她被湖水刷洗的干净,仿佛是头一次来到湖岸,静静望
  • #热点聚焦#【生产旺季搞拉闸限电,咋回事?】国家发改委8月中旬发布上半年各地“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评“晴雨表”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九省区被列
  •   针对中工网记者关于“如何强化算法监管,社会组织层面如何‘插手’兼顾骑手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提问时,卿昱表示,可以将“送外卖”看作一个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交织场景
  • ?所以感觉除了我,一个总是自己给自己放假的大学生,感觉其他的阿姨们都互相认识。
  • 老大这套造型好斯文败类[污]截的图都好糊[苦涩]我又不会搞高清的,干脆一糊到底[二哈][二哈][二哈]@摩登兄弟刘宇宁 ▽ 摩登兄弟 刘宇宁 棚主宁哥 ──
  • 是不是一下子就很期待圣诞夜的到来呢!圣诞老人现在到哪里了呢?
  • 병이 난 것이 네가 다른 사람을 다치게 한 이유니?아픈 것이 너의 가장 좋은 방패냐?모두 다 핑계야.! 피해자인 척하지 마. 너야말로 다른 사람
  • 吃水不忘挖井人,父亲在我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常常这么说,他关照我们不但要孝顺父母,要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记得别人施予的恩惠和给过的帮助。铜锣湾最爱的面包店变
  • 心理上叫挫折感,俗一點叫面子,正式點叫知恥心,多少會產生點憐憫,屬於精神文明範疇,能讓人記著多行善事的念頭。話說王耀武在共軍進攻濟南之前,釋放了政治犯和遣散了城
  • 总额高达100万元的公益看牙补贴正式发放佛山市居民均可报名 不限户籍 丨 不限年龄 ①补贴范围根据《口福行动®第60批看牙补贴方案》此次补贴范围宽泛,单颗牙
  • 它都没有放弃,那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让自己配的上自己的梦想,让别人看得起我们的故事。面对这些的时候,相信每个人也都有过妥协的念头,也曾怀疑难道梦想真的只是用来破
  • 憩居一處安謐的靜地,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不羨慕高山的逶迤雄姿,不傾慕蒼穹的廣博神秘,拾一顆純樸的心,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只是凡塵中一
  • 我请医院的安宁疗护小组介入,可他的妻子觉得还有希望,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会面临死亡,死亡是必然的,而疾病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