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改过之法,治心最上!

改造命运以因果律为依据,方法是:认识一条苦因就改一条,认识一条乐因就修一条,由此自然趋吉避凶。反之,不见自己过,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因上意乐、行为不转变,果上绝无命运可转。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以前的种种好象昨日死,今后的种种犹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

  “义理”就是真理、就是法。“义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应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认识真理和生命的关系,不了知新生命要通过法来塑造的。他们认为:义理只是书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其实大有关系。就流转生死来观察:从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无明的支配,造作罪业、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结果变成恶趣之身、轮回之身和小乘之身。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状态都是因为没有和真理相应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为与真理相应,由此出现的新相续,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别言之,与因果的至理相应,内心趋入十善业道,努力断恶行善,这是义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认识四圣谛,发心出离生死,趣入解脱道,勤修戒定慧,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缘众生苦兴大悲悯,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双运的大乘道,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对圣法没有胜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7。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而义理之身是安住于胜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实的感应,怎么不能格天呢?

  与业果的义理相应,能转恶趣为善趣,显现人天的吉祥;与四谛的义理相应,能转生死为涅槃,显现寂灭的安乐;与大乘义理相应,能让客尘消归法界,现前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与真理相应,能闭恶趣、出生死,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到达究竟时,灭一切障碍,转依为纯一真如,则是彻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天作孽,犹可违”:就是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不可救度。

  为什么说“天作孽,犹可违”呢?如果业不可转,果是不动,确实也改变不了。但业果毕竟只是以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只要在成熟果报之前,积聚相违的因素,就可以让业报转变、减弱,甚至彻底遮止果报现前。如果已经成熟而感受果报,只要随缘顺受、不造新恶,并努力行善积德,也能让果报提前受完,苦尽甘来。

  譬如说,过去造了杀生的罪业,自己能猛利追悔,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同时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发愿生生世世爱护众生,平时也尽量放生,这样决定能使重业转轻、轻业消尽。

  过去杀生,在识田里种下了杀业种子,现在能截断杀业的相续,好比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会成熟一样,杀业不会增长,再依靠金刚萨埵的大愿、心咒等多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对治杀业。

  如果杀业已经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随缘消业,观想代一切众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忏悔、修善,杀业也终究会消尽的。

  但是如果不改过自新,还继续杀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后,不去排毒还继续服毒,那纵然药师佛到来,也无法救护。

  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远,“配”是符合,“命”是讲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头,是善,就让它圆满,是恶,就马上遮止,这叫“永言配命”。只要还有分别心,任何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利益和损害,是善会带来安乐,是恶会现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种祸福的因。所以,我们应当行为谨慎,每天防护自心,身不作恶行、口不说恶语、心不起恶念,就是自求远祸;身口意处处行善,利益他人,这样摄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当时算你无功名,命里无子,只是根据你的宿业预测的结果,这种“天作之孽”还是可以由对治来转变的。你现在扩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积阴德,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会不受用呢?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德性就是善心,逐渐把善心加深拓广,使贤善的意乐日益清净广大,就是扩充德性。“阴德”,“阴”是行善不显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也无可避。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此你信得过吗?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积善也无法召来吉祥,以三殊胜9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的吉祥,连后世的吉祥、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

  经过这一番教化,了凡深信可以造命。由于相信,就有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了凡信受禅师的教言,恭敬地拜而受教。如此尊重教言,使他日后能再造义理之身。如果只是随便听过,不铭刻在心,再好的教言也会失去功用。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因为明理了,就把往日的罪过在佛前尽情发露,这是具有破恶力,没有这一步,也不可能开出一条自新之路。了凡生存在世间,难免有世间的追求,他先求登科,发誓行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

每一元素都有原子,原子有正负电荷,

证明可以再分的,总之世上没有不可分的东西。

庄子说,一个东西天天拿去他的一半永远也拿不完,

反正要剩下一半,永远都可以再分的。

每个东西再小都有两面,不是孤立单面,部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条件构成,

客观条件够了此物就产生了,条件和合存在,条件不够就消灭。

这是佛法讲的

“ 诸法因缘生,亦从因缘灭 ” 的缘生道理。
  

正因为事物是由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

所以叫缘生法,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常性,

因为他是依靠客观条件聚合而存在,不聚则会消失,

他的存在是毫无主宰,没有常性的即没有自性的存在,

正如一个会议的组成,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会,

人都散了这个会也不存在了。

所以三法印中有一印是 “ 诸行无常 ”,

“ 诸行 ” 的 “ 行 ”

不是 “ 行深般若 ” 的 “ 行 ”

( 指心理活动 ),

这个 “ 行 ” 是指一切有为法,

即由因缘所聚合成的一切事物。

因为一切法因缘所生,缘散则灭,

所以他是无常的,缘生即无常,聚合则无自性。

“ 无常 ” 的含义是说没有一成不变独立的东西,这就是无常、缘生。

所以佛法的缘生理论同辨证法的观点并不矛盾,

与马列主义并不冲突,佛法的中心论点就是讲缘生,

因为缘生所以无自性,所以是无常,不是孤立的存在,

这是符合宇宙万法的真实相的。
  
而且这个 “ 空 ” 是 “ 照见 ”,

即是用智慧如实观察时 “ 照见 ” 的,

观行是在智慧上起的,如 “ X ” 光那样透视人体,

诸法的真实相,非凡夫的眼光能见到的,

是观自在菩萨以深般若智慧观见的,

观见五蕴都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自性空才是空的讲法,缘生故空,空无自性。

空掉我们对于一切事物及人我上起的我执见,起执就是障碍,

有的对三宝即对佛像、经书上起执著了,

就贪佛像、经书,看见好的就偷为已有,

凡是对任何法上起执都是流转生死的根本,

而空就是要空掉这种执著。
  

“ 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是十二因缘的还灭法,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

都是缘生性空的,没有常恒的存在,故没有不变生灭。

般若如大火能 “ 烧 ” 尽一切执著,

不仅对有为法不应起执著,

对无为法亦不应执著,

“ 金屑虽贵,著眼成翳 ”,

在讲般若中没有一点儿保留,

保留一点儿就是流转生死的根子。

四谛也是缘起性空,不应在上面起执著。
  
修般若求智慧,有智慧就修,修又求证得一个果位,求得道。

《心经》说 “ 无智亦无得 ”、

“ 得 ” 有具体的东西。

“ 得 ” 有灾在的东西,得道得果,修行成就,都不能在得上起执著,

不定法中亦有一个得,众生总以为是实在的东西叫得。

智慧、得道都是缘起性空,

“ 得 ” 也是缘起性空,假名安立。

总之应了知 “ 得 ” 是缘起性空,

这就是无执著的 “ 得 ”、“ 智 ”。
  
学修不应太着急,对於所学修的法不应起执著,修行的心不应太急切,

但不精进也不好,佛对弟子讲,修行应如弹琴一样,心太切,如弦绷得太紧了就容易断,

应不过紧不过松,还应有持久不懈的心,有勇猛心,恒常心,太着急会出毛病,

佛法无多旨,真正用於修行成就的法门用不了多少,万法归根到底都是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太精进了会把身体搞垮的。

反而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不应急於求成,

应有畏远心,学法应如其次第的学,

犹如禽走路的人一样,开始不紧不慢的走,

才走得远,才能到达目的地。
  
“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
  
无得,本来就没有可得的,般若经说对一切不得起执著。

对一切法不起执著就无里碍。

执无为法,如三宝、般若都不应,执任何一法都是墨碍,

众生的罣碍恐怖就是因为执著有一“ 我 ”,

“ 我 ” 就是障碍的根子,无我了就无障碍了,无罣碍就无恐怖,

菩萨发心度众生,他不怕流转生死,

因为菩萨早就没有我了,

所以才发得起菩提心,觉悟一切有情。

小乘发不起菩提心是因为他未真正见到无我。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

没有我了就不会有罣碍,无罣碍,就不会恐怖。

“ 远离颊倒梦想 ”:

般若的究竟是无我慧,般若离颠倒。

颠倒有四种:
无常常倒,
无我我倒,
苦为乐倒,
不净净倒。
  
( 一 ) 无常常倒: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但众生都执以为常恒不变,就叫无常常倒。

如 “ 无常颂 ” 中所说,知道自己要死,但总是想我还不得死。
  
( 二 ) 无我我倒:

众生把五蕴假合的躯体以为是我。

这就是无我我倒。
  

( 三 ) 苦为乐倒:

世间皆是无常幻化,但众生是以苦为乐,如结婚,世人以为快乐,而根本就是苦。
  
( 四 ) 不净净倒,净是妙好的意思,身子是最不净的,但众生却以为是净,对身体起执著。

这是四种颠倒。
  

“ 梦想 ”:
众生想的一切境,都是缘生无自性,

如梦境一般,但却以为是真实的,

梦见可怕的心生恐怖,

梦见欢喜的就高兴,

世间上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想:
幻想,各人的想法都是颠倒想,证了阿罗汉就灭受想定。

证到般若远离颠倒梦想,菩萨证了涅槃,永不休息地度众生,

说小乘的涅槃是堕涅槃,未发度众生的菩提心,

我们每天念的《罗汉仪轨》

和大藏经中的《法住记》,

都说佛法不来,在世间上时兴时衰,

都是由於十六尊者住持,

十六尊者不入涅槃,住世度众生,

各在佛前发誓住持佛法,各人住持一处,

迦叶尊者在鸡足山 ( 云南省 ) 入定,从定力延长生命,住持正法,

等到弥勒菩萨下生,我们应求十六尊者的加持,十六尊者都发了菩提心,

在法华会上得到佛授记以後都要成佛,

是大乘人,是大菩萨,都发了大乘心,

以定力住世,现的声闻相。

《罗汉仪轨)中有颂文

“ 调伏自在现住声闻身 ”。
  
“ 究竟涅槃 ”:

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梵语的音译,

意思是 “ 无上正等正觉 ” 佛成道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上正等正觉区别於菩萨和小乘的觉,十地菩萨等於十四晚上的月亮,

佛才是十五晚上的月亮,一切福德智慧资粮都圆满成就,

小乘的觉是偏觉,只是偏重自己觉悟。
  

禅宗阴悟的人,仅是一点没有明白,没有过关。

若根底深厚,到善知识处参学,善知识一点就穿,破除他的迷惑就开悟了。

遣便是祖师禅的微妙,祖师禅主要是以慧学断烦恼证无我,见诸法宵性,开悟就是见诸法实性,即见佛性。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见性即见佛性,佛性是无明的反面,无明遮住佛性就是迷,

断尽无明就见到佛性,开悟要依善知识参,无明的根本是俱生我执,无明

( 心里的病 )

被善知识拉出来就见到佛性,

所以要参访善知识,求师访道,请善知识印证,教诫。
  

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有传承的。

禅宗门下常参 “ 念佛是谁 ”,是把无明的根子挖出来,

这是禅宗下的疑情,参念佛究竟是谁,说是我在念,

那个在念佛的 “ 我 ” 究竟有没有?

佛在世里主要是禅诵,禅是如来禅,范围很宽,

後来达摩祖师传的祖师禅,没有说是坐在禅凳上开悟的。
  
《续比丘尼传》中载:

一位叫玄机的比丘尼去参访禅宗的雪峰义存禅师。

禅师问:你从哪来,

玄机答:从日照峰来。

师问:日出也未?

答:日出就把雪峰照化了。

问:你叫什么名字?

“ 玄机 ”。

“ 一天织多少布?”

“ 寸丝不挂 ”。

说完转身就走。

没几步,禅师突然说:“ 袈裟拖地也 ”!

玄机忙回头看,禅师笑着说:

“ 好一个寸丝不挂呀!”

玄机即拜禅师为师,禅宗的话头就是没有答案,人的我执最易在名字上起,

所以禅师们以名字开玩笑。

若师徒二人都是饱参饱学,一句话就解决问题了。
  
修定的人,入定时就能降伏烦恼,

所谓禅诵,禅是心里用功,修定之前的除盖、断障也都是从内心降伏烦恼,

没有智慧则被烦恼所障,

没有烦恼才能考虑问题,

禅应是止观双运。

止,心不沉,散、掉举。

观,心起十分微细的作用。

诵:
就是读诵,主要是背诵,

但现在多不重视禅诵了,禅宗丛林也很少有禅堂。

密宗的修法是如来禅,

是从佛到历代的祖师们师师相传的。

但能修的人很少。

每个宗派都有禅的修法,後期无人修就失传了,

所以内地有些大德就发心到藏地求法。
  

中国的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晋朝人,当时由於没有外国来的比丘尼,净检等尼直接从比丘僧中受比丘尼戒

( 按佛制尼众应从比丘、比丘尼二部僧中受戒的规定来说,

这是不如法的,但也能得戒,因为佛说比丘尼得戒是从比丘僧得 ),

她的学问,修行都好,由於他们受戒时有多人反对,就在船上受戒,

这表示与反对的人剧清界限,当受戒时异香芬馥,扑鼻而来,这说明她的功德大,得戒殊胜。

她七十多岁要圆寂那天,众人又闻到了受戒时的香气,并见到天上一道祥光,从光束中下来一位手拿花束的女人,

净检告诉众人她要走了,教众人好好行持,就与遣个女人牵着手从彩虹中上天了。

这是非常真实的事,是梁代高僧灾唱写的,

後来西藏盛传 “ 空行母成就法 ” 时,

才知道净检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

修这种法最高的成就是肉身成就,

次一等是身子走衣服不带,

再次一等的身子会缩小,

成就了就往生到空行母的净土去了。

西藏修此法的人十分尊重妇女,

把女人都想为空行母,否则修此法不行。

但这法不轻易传的,修的人应十分保密不许讲。
  
佛法最重传承的,戒、密等一切法都是如此。
  

道谛归总就是三学,定学是佛法的基本功,

最开始修定不一定修祖师禅,

我们根基浅,修不起祖师禅,祗能修如来禅,现在这两种禅基本上已融合了,

如禅宗参的念佛是谁,这一句就是去除我执,

只有心定下来才能把子时想不通的问题想通,就会开悟,如来禅、祖师禅是相通的。

戒定慧三学开广是三十七道品,八万四千法门。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

咒是随心语,念咒能防护心,降伏其心,伏烦恼,念咒时发什么愿都能满愿,

咒是诸佛的愿力,念咒求什麽都能成就。

咒,一般不讲,讲了容易起执著,什麽意思都不说只是念,念时应恭敬,不打妄想,就能起作用。

神:不可测。

明:般若、智慧。

咒是大明,密法把佛法最密的都告诉你了,级若波罗蜜多是一个咒,咒是把最密的法都摄持了。

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最高法。

所谓 「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气第一义是一切法无我的慧。
  
“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

没有一咒一法与此法相等,

这是最高的密法,是般若波耀蜜多之心经,

开始念其它经之前念一遍心经,能除一切魔障。
  
“ 能除一切苦 ”:

有我就苦,首先应通达人无我,另外通达法无我,通达诸法缘生性。

观缘生是分析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困难来了,

应从正反多面观察,就能解决问题了,通达般若就能除一切苦。

第一苦就是输回之苦,成佛就是度众生苦。

佛是真语者,宵语者,他说此经後叮咛我们心经是个咒

“ 能除一切苦 ”

是 “ 真实不虚的 ”。

这个经前一段文是显教,

後一部分是密法,

後文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咒。
  
咒有时亦可以简讲。

“ 揭谛 ”:
去超出三界的轮回;

“ 波罗揭谛 ”:
走到彼岸去。

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 波罗僧揭谛 ”:
僧,和合众。

使我们大家都到彼岸去,

“ 菩提莎婆诃 ”:

菩提是佛的果位。

“ 莎婆诃 ”:
成佛,我们大家都成佛。
  
这个心经是全部的佛法,佛法无多旨,不应贪多,

最後的建议是我们佛弟子的修行目标,

我们听了心经,不应起执著,我们大家都成佛。

( 全文终 )

#佛经[超话]# 这种快乐是无可比的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303

又放光明名福聚,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行种种无量施,以此愿求无上道。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福聚三昧。这种光明,能将一切福聚集在一起。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布施而来的。能布施就有功德,有功德就有福报。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令众生修行种种无量布施法门,以这种布施愿求无上道,也就是成佛的道路。

设大施会无遮限,有来求者皆满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是故得成此光明。



设立无遮大布施的法会,无论什么都要布施,是没有限量的,愿求多少,就得多少。有求必应,都令其满足,不令其心有所缺乏的感觉。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得成福聚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于一法一念中,悉解无量诸法门。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具智三昧。也就是具足一切智慧光明。这种光明,能令没有觉悟的众生而能觉悟。令一切众生从明白一法,就能明白一切法。在一念之中,能知道“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道理。由一种法门,能悉解无量种法门,所谓“一通一切通”的境界。

为诸众生分别法,及以决了真实义,
善说法义无亏减,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萨为一切众生分别诸法实相的道理,令众生明白佛法的真实义。用种种方便法,善说妙法的义理,没有亏缺减少。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说明经典大义,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具智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灯,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慧灯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无明的众生,令一切众生知道众生性本来是不生不灭,本来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一切诸法,本是寂灭的。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一切诸法,没有一个实体,皆是空无所有的。

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
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萨演说无常、苦、空、无我一切诸法,都是寂灭的,没有一个实体来主宰。一切法就是方法,也是方便法。

因为众生有所执着,所以才说种种方便法门,来破众生一切执着。

有为法如幻不实,如春天大地的阳焰,如水中的月光,如镜中的华影,都没有实体。又如梦中影像一样,虚无实体。菩萨苦口婆心,劝导众生不要执著有为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慧灯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

又放出一种光明,名叫法自在三昧。于一切诸法,得到圆融无碍的自在。

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不自在的众生,而使其得到自在,得到无尽的陀罗尼。陀罗尼译为总持,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身语意三业清净,能完全修持一切诸佛的法。

恭敬供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
以种种法施众生,是故得成此光明



恭敬修持佛法的人,供养修持佛法的人。发心帮助道场做事,就是给侍;又发心守护诸贤圣僧。用种种法施予众生,令他们明白佛法的道理,能改恶向善,而发菩提心,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得成法自在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能舍,此光觉悟悭众生,
令知财宝悉非常,恒乐惠施心无着。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能舍三昧,也就是布施三昧这种光明,能令悭贪的众生,发布施心,觉悟一切财宝不是永远不坏的东西,因此常快乐而惠施予一切众生。

但是,没有布施者,所施物,受施者三种的执着,才是真布施。所谓“为善最乐”,这种快乐是无可比的。

悭心难调而能调,解财如梦如浮云。
增长惠施清净心,是故得成此光明。

众生的悭贪心,是不容易调伏,可是被能舍三昧光明所照,便能转变为布施心。了解财物如梦如浮云。

孔子说:“宝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说富贵好像天空的浮云,没有永久性,时刻在变化。后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乃产生不强求的心理,所谓“富贵花间开露,功名瓦上霜”,要事事能知足。

儒家的思想是:“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孔子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执。如无所求,从吾所好”,大意是这样的解释,富贵假若可以求的话,虽然是去当驾车那么卑劣的工作,我也愿意去做。

但如果富贵不可以求得,那么,我便去做自己所喜欢的事。例如好弹琴就去弹琴,好下棋就去下棋,好写字就去写字,好画画就去画画。这就是从其所好。

儒家的思想有的地方和佛教相同,但是佛教是主张慈悲,没有贪心而要布施。主张普济众生、怜悯众生、同情众生。不过,儒家是世间法,求做完人。佛教是出世法,求做觉者,也就是求有大智慧。

这种能舍三昧光明,能令众生的布施心增长,而得到清净无染的心。菩萨在因地修种种布施法门,辗转教化众生修布施法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能舍三昧的光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讲故事的能力来说,他要讲的话题很有意思,但是他没有表现出优秀的讲故事能力,距离畅销君还有一段明显的距离。平生第一次通过手机软件联系的男人,态度和语气都是她的喜
  • 一些哀愁的碎碎念:真希望看到边牧说他们聪明的友友能知道这种“机灵”“聪明”的背后是主人付出了大量训练才得到的……每天最少要两个小时的散步和玩耍(其实昨晚上我爸差
  • #kimhanbin[超话]# #全世界最好的金韩彬# 【图片】220810 韩彬「shxxbi131」彩色相机更新一则配文:已经在想念新加坡的每一个ID了
  • 为保障各会场的网络信号畅通,作为会议网络协调总负责人的丁皓早筹谋早准备,将会议保障梳理成“联通视频专线网络保障线下会议”、“好信云信号保障线上会议”、“线上线下
  • #杨幂[超话]##杨幂秦施# ym#杨幂爱的二八定律##杨幂谢谢你医生# ym#杨幂肖砚# 无论现状如何,都要尽量让自己开心。你开心了, 爱你的人才放心。
  • 如果你遇到一个经常和你聊微信的人:请一定要好好珍惜,别把他弄丢了,不是因为他太闲了,是因为你比其他的事更重要。上次自己吃个饭吃感冒了也说,你不行去医院啊,我又不
  • 感情: 对于单身的双鱼座的朋友来讲,今天也是有桃花运的,只是你内心对下一份恋情内心充满了期许和要求,一些对你来讲“不达标”的人,你也是不想去尝试接触的。 对
  • 而在家访过程中,对孩子在校表现也应该做到客观全面,既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也要提出不足的地方,切忌只提缺点而不赞扬,否定家长的家庭教育。’“在他生涯后期,我们已经看
  • 看过电影《神奇女侠1984》我的评分:★★★☆☆ 配合昨天华府的暴乱看真的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电影了……听说愿望哥的服饰也是参考了懂王80年代大量的着装,简直
  • 故,翡翠湾这样践行四个运动(公平贸易运动,科学主义运动,消费者知情权运动,生产者主动性公示运动)的食安组织,几乎是无法复制的,也是金融鳄鱼用资金所无法复制的,这
  • #暑期闲置小牙的电影碎片##王源[超话]##王源2021尽如所期# wy#王源肆楼见# 我的世界之旅,和一般背包客、旅行者都不太一样,很少去著名景点,没有留下游
  • 今晚的月亮好好看 被簇拥 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你我的小月亮 我拿起手机拍下它看着它 在心里 反复说顺利反复说爱你 再抬起头 想着从众多兔兔中选中你的故
  • 今天就是雨很大 风很大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回去途中 在车内打盹点了外卖 看完了庭外大结局一身疲惫 keep果断又是请假的一天乘着老李洗漱时间 手指舞来三遍关灯 准
  • 這也太難抓了吧[笑cry][笑cry][笑cry]已經被我打死三次了[裂開]覺得隊裏這個開收納的人也太黑心了。越來越感覺到什麼叫心在滴血了[裂開]在河邊遇到了暴
  • #LOL虚空女皇原画#【卑尔维斯精选故事《风车》】 “好吧。”卡莎重重地叹了口气,看着那形体在自己四周和头顶一齐展开。 怪物的双翼足有二十臂见方,完全占据了
  • !!
  • 加大国企改革步伐,特别是对开发区、新区盲目设立,发展定位不明晰,业务依靠内部“小循环”的企业进行重组、裁撤,处置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鼓励开发区
  • 为了更好管理社区,他还用不同颜色将不同信息分门别类,蓝色是出租房屋,黑色表示空闲房屋,黄色代表养犬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我的”  开放式小区容
  • 全自营全海外品牌直采,100%正品货源,假一罚万香港/中国双海关双清关,免税低价,比进口超便宜40%,尊享21天售后保障特色:集合美澳亚5区16国,1886个品
  • #肖战一百斤公主抱减肥打卡[超话]#162.6到132.9,其实我是从168开始减的,所以也算瘦了40斤,现在在第二轮试过吃减肥药,但只有不到七天确实可以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