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业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许多人都在感慨自己的烦恼多,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都充满了各种抱怨,嫉恨,嘲讽,羡慕,炫耀,自卑等等情绪,负能量满满。

只不过绝大部分众生更多都是对自己承受的痛苦的不满,或者对别人的种种羡慕嫉妒恨,总之就一句话——觉得老天不公平,这个世界太黑暗,自己太委屈。

其实这个很正常,佛法云——业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本来就被称为“五浊恶世”,“娑婆”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堪忍”,也就是残缺和烦恼的意思,但凡降生到这里的众生,本来也就罪业深重。

所以我们来这里本来就是带着烦恼和痛苦而来的,从我们投胎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背负着前世,前前世乃至无始劫以来的生生世世所犯下的恶业,来这里本身就有着惩罚和还债的意思——又怎么可能让你幸福快乐,顺心如意呢?您见过劳改甚至监狱里面的人每天吃喝玩乐,开跑车住别墅,没事打打高尔夫的吗?

这一篇文章咱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为何娑婆世界被称为五浊恶世,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以及终极的解脱方式,比如说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01
五浊恶世,究竟是哪五浊?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单从佛法来说,整个地球也被称为“南阎浮提”,这只是娑婆世界的一部分。

而娑婆世界属于是五浊恶世,究竟是哪五浊呢?我们看看经文中如何说。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这是世尊在《法华经》中对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尊者所说,可以看到这五浊分别是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和命浊,这里的“浊”勉强可以理解为障碍和污染,是很不好的东西,但又和这个世界,以及里面的每一个众生都紧密相连。

劫浊:劫是佛法中特有的名词,一方面是时间单位,另一方面也代表劫难,大家看各种小说电视里面所谓的“渡劫”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劫难有很多,简单来说有“小三灾”(刀兵,饥馑,瘟疫),比如今年的疫情就是典型,然后还有更严重的“大三灾”(火,水,风),那意味着这个世界到了“坏”的阶段,要重新洗牌了。

命浊:这个命主要指的是寿命,不同的时代众生的寿命也是不一样的,有长有短,比如在天人界就远超过我们人间界,而各种净土更长。

众生浊:这个其实说的就是众生的共业,或者说是众生相,相对好的时代众生的业就比较轻,而不好的时代——比如我们现在的末法时代,大家普遍不孝顺父母,不尊老爱幼,不持戒修福,所以共业极大。

见浊:这个“见”说的是见解或者见识,比如我们常说的偏见,邪见,边见等等,现在都很重,所以佛法也无法盛行。

烦恼浊:有了上面的四浊,众生自然都充满了烦恼,这是必然的因果联系,不修善业,又如何能得善果呢?

02
末法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上面谈到了我们娑婆世界的种种苦难,以及“五浊恶世”具体是什么含义,相信各位师兄心情一定有点沉重吧?

佛法的基础就是“因果相报”,我们既然已经降生到了这个堪忍世界之中,就表示我们的罪业很重,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其实我们应该先从自己的心态上调整,最好要有如下的态度,才不枉我们学佛一场。

第一:谦卑心

上面我们说过了,这“五浊恶世”和佛国净土相比就是一个肮脏,罪恶,黑暗的地方,我们既然被业力牵引到了这里,就说明我们身上和心中也都有这些能量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有一颗谦卑之心。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就像是乞丐中的帮主也同样只是个乞丐而已,我们人间福报最大的也就是所谓的帝王将相,但连天人之福都比这强得多,更不要说超脱三界的圣人了。

而我们大部分人连帝王将相都不是,更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呢?

第二:懂得感恩和知足

我们来到这里,其实就是一种惩戒,同时也是在还债,但客观的说我们的情况已经算很好了。

首先我们没有降生到更痛苦的三恶道中,其次如今也是太平盛世,尤其是我们国家,不少地方还处于饥饿和战乱之中,您要是还在抱怨的话,不妨想想降生到那些地方感觉如何呢?

所以要懂得感恩,也要知足现在拥有的一切。

第三:随缘消旧业

上面说了,我们都是带业来到了这里,所以背负的罪孽很重很多。

不过大家也不用“亚历山大”,过去的已经过去,不管是悔恨也好,叹息也好,都毫无意义,更好的活在当下,不再犯新业,对于承受的一切也都坦然面对,慢慢的把旧业消除掉也就是了。

03
诸佛净土,才是我们终极的解脱方向
虽然我们身在娑婆世界,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必须永远待在这里,释迦佛早就说过我们人人都有佛性,只要真诚平和耐心的修行,都是可以成佛的。

诸佛都有自己的佛国净土,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其实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净土,只是由于这里的众生业障太重太重,根本就看不到罢了,只要大家有一颗清净之心,我们这个世界也顿时就变成净土,这就是“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

当然了,这个境界非常高,想要一下子就把心中的贪嗔痴三毒都抛开也很不容易,所以我今天特意来谈一下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也就是念佛的方便法门,这恐怕更适合我们大多数众生。

但是念佛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并不容易,首先要有正信,然后必须发愿,最后一心念佛,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老老实实念佛,少说无聊的闲话废话,更不要说长道短,这才是真的念佛。

早已经有很多高僧大德再三开示——念不一不生极乐,这个“一”就是专一,当然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那些净宗高僧们都要一辈子不停的念佛呢?有些甚至还修闭口禅,一句闲话都不说,各位师兄不妨看看自己,比起他们,您又做到了几分呢?

最后咱们两句话总结——业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还望各位师兄都牢牢记住,并且严格奉行。

《原佛》义趣|佛教化的世界宗教学术观​(图示)——太虚大师对世间法的总持

按:太虚大师这一图表所表达的是其以佛法总持融摄世界其他宗教和学术的理念,千万不要当作是一般俗见的“宗教混同论”或者是简单牵强的比附。太虚大师有自己很强的内在逻辑和佛法理据。后面所附丁小平教授的评述有利于理解太虚大师的这一理念和做法。

(见海刊五卷五期)

附:丁小平《太虚大师对世间法的总持》

太虚大师以其总持之智把握佛教历史、判摄诸乘次第、融摄诸乘诸宗、融贯佛教义理、构建整体佛教及世界佛教,这与他作为佛教徒、佛学思想家和实践家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他弘扬佛教,复兴佛教,并力图使佛教文化成为未来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主流,实现其以佛教救国、救世的宏愿。

然而,文化和时代的背景,使得大师必须面对种种其他文化的挑战。

首先,是中国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对佛教的排斥和攻击。尽管儒家等文化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而失去了昔日的八面威风,甚至正经受着批判的风暴,但是其流毒未尽,仍然深深地影响着老一代和新一代接触过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例如大师与胡适、吴稚晖、严复、熊十力、梁漱溟的辩论或对他们文章的批评,就可见到其中儒家文化尤其是宋明新儒学对知识分子如实、准确地认识佛教,仍然存在着多么严重的障碍。

其次,是西方现代科学,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对佛教所提出的崭新的时代任务。大师所处的时代,是我们的国家、民族乃至文化都正经受着灭亡威胁的时代,国家的极度贫弱和任人宰割的悲惨地位,不仅产生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任务,同时也深深地损害了知识分子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尊心。“唯西方之马首是瞻”成了一种普遍的时代症状,民族文化虚无论一时成为大部分知识分子的下意识取向。如何对抗西方文化的冲击,乃至站在更高的文化视角,高瞻远瞩地审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区别之、统摄之、融贯之、引导之,建设一种去除了各种文化的缺陷、吸取了各种文化的优长的新文化,以成为未来文化的主流、主体,成就人类的和平与安乐,这是时代所赋予给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使命。和其他众多的在自觉地承担这一使命的知识分子一样,太虚大师毕其终生的努力,希图以大乘佛教来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结合前文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太虚大师是以建设整体佛教、世界佛教的目的,贯穿了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乃至印度文化的审视和思考,甚至可以说,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一个部分,终究是为前者服务的。

在大师看来,面对现实的各种文化,佛教有其独立的特质,不应该依附任何其他文化而立言。不仅如此,“处今而言佛,但将佛海中世间出世间之善法尽量发挥之,用为融摄,则尽东西古近之一切宗教学术靡不可融摄者;用为拣除,则尽东西古近之一切宗教学术靡不可拣除者”[1],若以五乘佛教的宽广胸怀来容纳(融摄),则中外古今的一切思想学说都可以融摄其中;若以佛教的正见来衡量见解的正邪、权实(拣除),则中外古今的一切思想学说都被否定无余。

正是在融摄各种文化的意义上,大师将印度婆罗门教摄为“佛教之吠檀陀宗”,将宋明新儒学摄为“佛教之宋明儒派”,将道教各流派摄为“佛教之道流派”,将基督教摄为“佛教之基督宗”,并对其他一切思想学说,都可以“据实定名,一一收归为‘佛教之某某宗’,去其偏谬之点,要皆佛教之人天乘法”[2]。结合佛教内部的各宗派,则可图示如下:[3]

而在拣除各种文化的意义上,“世俗学说,大都不离计执,然间有略知依他者,但不能证圆成”[4]。世间思想学说中的科学、哲学、伦理、宗教等等,无非“倒想妄见凡情我爱耳”[5]。具体而言,道学(宋明新儒学)不明生生之不离苦;《易经》是以既济为追求而以未济为结果;道家(道教)以精气神之修炼延长业力,终究还归堕落;婆罗门教、基督教等一神教,向一神祈祷永久安乐,飘渺不定,徒有名词;新学家以科学和哲学为依托,要利用规律改造自然,以求文明、进化,但无奈地球终有毁灭,理想终究落空[6]。

对太虚大师所说的的这两种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可以说是肯定的意义,即对世间思想学说相对真理性的承认;后者可以说是否定的意义,即对世间思想学说绝对真理性的否定。即大师只承认世间思想学说具有相对真理性,不具有绝对真理性;而佛教作为绝对真理,一方面可以容纳世间思想学说的相对真理,一方面又要批判其不全面、不透彻、不真实的方面。如果把两种意义结合起来,则是建设的意义,即大师终归是想要以佛教的绝对真理容纳、引导、建设世间思想学说的相对真理,同时实现佛教自身的复兴与重建——整体佛教与世界佛教的完成。

印顺法师有言:“在佛法的流行中,融摄与释尊本教不相碍的善法,使佛法丰富起来,能适应不同的时空,这是佛法应有的精神。佛的法,是根本的;诸佛常法与入佛法相的佛法,是竖贯的、深入的;融贯的佛法,是旁通的。千百年来流行于人间的佛法,即契合这三者而构成。”[7]这用来概括太虚大师对世间思想学说的摄导,应该是很适当的。

[1]《全书》第三十三册,315页,《论四川至诚学社文件》。

[2]《全书》第三十三册,454页,《论塔果尔》。

[3]《全书》第二十三册,3页,《佛教化的世界宗教学术观》。

[4]《全书》第三十册,23页,《答张曦问》。

[5]《全书》第二十六册,26页,《论佛教与孤儿院》。

[6]见《全书》第二十六册,83—86页,《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7]印顺《佛法概论绪言》,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出道弟子需要经历的考验

很多人都知道出道之前很坎坷,我个人认识确实如此。出道弟子会经历很多考验,每个考验就像一座难关,需要人去克服,去迈过,过去了进入新的阶段,过不去,就会停止不前,反复磨练,直到磨过关或者磨过时间被淘汰。在这种难关面前,没有捷径可走,仙家护法乃至于仙师都不会帮助你度过,完全靠你自身的努力,这是神灵对出道弟子的考试,合格了才能真正的出道,不合格就会被淘汰。出道弟子所遇到的考验都和人的心性有关系,可以分为出堂前的考验和出堂后考验,下面尽量详细解说一下。
首先一个准出道弟子在将要获得出道资格前,首先要面临品德、品质的考验,这个品德、品质是这个人最基本的好与坏,善与恶的判别。每一个出道弟子,可以说在出生到长大成人,关于品德品质会一直被记录着,而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是这个人的仙缘开始启动,在仙缘开始启动以后,这个人身边会来一些仙家,而这些仙家会给人一些灵感,如果这个人用这些灵感做好事,或者对这些灵感采取慎重的态度,都可以说过了这关。而有些人得到了这些灵感,就开始用这些灵感骗人骗钱,或者做很多不好的事情,那么,这个人直接被神灵淘汰,无论这个人缘分多么重,多么的好,也没有意义了。事实上有很多人在这个考验上倒下了,确实有些人,在仙缘到来以后,有了灵感,开始给人看事,如果只是简单的看看事,还好说,有的人开始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是神仙下凡,开始用尽办法去骗人,骗钱,甚至用这种灵感去骗色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接触过这样的人,这样的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而且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当一个人过了前面的考验,接下来就会面临对人的智慧关,这个考验是看人对自己,对未来,对仙缘,对出道的理解,这种理解要通过人的身心感受,去体验,去了解自己的命运和缘分,自己的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作为一个出道弟子,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命运,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或者说要明白自己将要做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接受这个命运,或者不明白这个命运的到来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有的人虽然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不想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而是认为拖过去就行了,或者自暴自弃,这样是通不过考验的。这个考验就是让人明白,这是人的因果,是人过去种下了这样的因,所以现在得到了这样的果报,这就是因果。如果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去积极主动的去行动,那么这个考验算过去。
接下来的是对人的智慧的另一个考验,这个考验是看人怎么样在现在这种纷杂的局面里找到真正的和自己有缘的人,也就是看人有没有能力在一群假出道的人当中,认清楚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是骗人的,这个要通过人的智慧,人的社会经历,去感觉,去判断,去选择和自己有缘的人,其实也就是对人的是非能力,判断能力的一个综合性的考验。在面临这种考验的时候,有些人的仙家会提醒人注意哪些是真的,哪些和人有缘,但也可能仙家什么都不会告诉人,而且出道弟子普遍都存在和仙家沟通不好的情况,就算仙家给人信息,人也不明白那些感觉是仙家给人的信息。所以,更多的还是看人怎么样用人的智慧去分辨,去寻找,去选择。

接下来的考验是对出道弟子有没有舍和慈悲心的考验。出道弟子在立堂口之前,需要处理自己的家鬼冤亲债主以及业力的干扰。家鬼冤亲债主是家族里死亡的亲人,由于死后没有办法正常投胎,在地府受困或者在地狱受苦,而出道弟子能跟他们同在一个家族里,这是多世的因果,所以他们知道你有要出道,你要普渡众生,你也能找到正确的地方,帮助他们超度,他们自然会找上来求助。考的就是你是否拥有一颗能舍之心,是否能够拥有一颗利他之心。舍,舍弃钱财、舍弃粗俗的只有占有欲的情爱、舍弃尘世间粗俗的喜乐。利,利益一切众生,宁可自己麻烦一点,让别人得到安乐。因为出道弟子以后是要普度众生的,你不帮他们谁帮他们呢?你要去度别人,那连自己家的家鬼你都不管,又有什么资格去普度众生呢?而此时此刻的神灵也在看着你,你面对自己这样的困境,还能否舍得去帮助这些家鬼。这也是神灵考核弟子“舍”和“慈悲”的第一关。
接下来的考验是对出道弟子的决心的考验,这个决心是当人明白了自己的命运,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去找谁,那么,人有没有决心去接受自己的这个命运,有没有决心去面对未来的考验。对于出道弟子来说,当面对这种选择和决心的时候,是人对自己的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岔路口,该不该走,要怎么走,这个问题,也是对人未来命运的一个选择和决心。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是很茫然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未来是未知的,而选择对了会怎么样,选择错了会怎么,都不知道,那么该怎么走。我个人认为,人要主动的去把握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可能会选择错误,会走错方向,但无论如何,起码做出了选择,哪怕是错误的,也是对人自己的命运的一个决断,就算错了,也起码走过了,知道错了,转过来就好了,而犹豫不决,停止不前,反而是失败的。有的时候,神灵在这个阶段考验的是人对自我命运的决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命运都不敢去掌握,怎么可能带好仙家走的更远,更高?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命运都寄托于他人,仙家怎么敢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这样的人。前面说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出道弟子在出堂前所面临的考验,还有更多的考验在立堂之后,接下来面对的是人悟性的考验。
当堂口立好了以后,仙家陆续到位,很多出道的人在和仙家的沟通上,对仙家的感知上都非常的欠缺,而出道的特殊之处是仙家不会附体告诉人事情,仙家和人的沟通更的是通过心通,如果人在心通上感应很差,就更难办了。所以,仙家会通过一些事情,锻炼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悟性。悟性好的,很快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和仙家沟通的办法,而悟性差的,怎么也摸不到门路。有的人会因此失去信心,其实只要人努力,不放弃,坚持,那么总会有悟的那一天,仙家不怕人笨,怕人懒,有的人悟性很好,但懒惰,明明知道解决的办法,也有解决的能力,但总想依赖别人,这样的人就算聪明,未来的发展也是有限度的,而那些虽然看起来笨点,但一直坚持努力,总一有一天会开悟的。关于悟性,聪明是一方面,人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悟性没有捷径可以走,事实上出道上面的任何事都没有捷径,都是需要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那些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是出不了道的。对于悟性方面的考验会很久,一般来说,只要认真的对待仙家的问题,解决仙家的问题,只要坚持努力,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真正需要人认真面对的是在其他的考验上,这些考验不一定那个会先出现,也可能一起出现在出道弟子面前,而有些考验是人很难察觉的,人可能不知道或者根本不认为在面对考验,这才是很可怕的,出堂以后,出道弟子会面临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会把人内心里比较欠缺的问题暴露出来,或者把人的缺点放大,把人的问题突出,让人把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比如在钱财上面,出堂以后,人可能灵感会越来越强,也会有人来找,会面临看事的问题,那么,怎么去处理,怎么收费,面对钱财上该怎么摆正自己的心态。有的人在这个上面就栽了跟斗,而且伴之而来的是名,当人有了一些名气,开始有一些人围绕着,有些人说好听的,有些人则会说些难听的,这些事,怎么去面对,这些都是对人的心性上的考验,现实里也有不少人,甚至有些很有名气的人,在名利上彻底的失败了,放不下名,舍不了利,自己说过的话,自己声讨的问题,恰恰自己现在在做,在骗人在骗钱,这种人就像冬天的雪,当春天来,当阳光足够强的时候,就会消融掉的。出道弟子在面对金钱的诱惑,在面对名的诱惑,在面对女色的诱惑,要怎么样摆正自己的心态,怎么样去面对,这些都是出道弟子会面临的考验。
还有一种考验是对人的度量的考验,出道弟子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缘分,有人和你善缘,有人和你是恶缘,善缘的人会说你好话,恶缘的人会骂你。如果被人吹捧说好话就高兴,对骂你的人就气的不行了,这样显然是不对的,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有缘都可以帮助,才是出道的人应该做的。
有句话叫做心有多大,道有多高。有人认为只要自己想到的,人就能办到,我认为是错误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心性有多大,道行才会有多高。出道的人所面对的考验,基本都是和心性有关系,出道弟子的能力和人的心性是直接挂钩的,心性越好,才能得到仙家的帮助,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能力显露出来,才能得到神灵的认可,而那些心术不正的,心性不好的,在考验失败并且屡次考试失败的人,必然会被上方淘汰的。对于出道弟子来说,堂口立好了并不是结束,并不是说堂口立好了就是出道了,而是刚刚进入正式出道的大门,还有面临更多的的考验,只有这些考验都过关,才会真正的出道。福生无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警告骗子不把所有的诈骗来的血汗钱全部还给受害百姓,我就继续不停的做法施法祈求上天把骗子以及骗子家族的所有坏人统统杀入地狱!告慰在天之灵誓把武汉诈骗团伙所有大小骗
  • 这样,他就可以一直都活在我们的心里,这样,同样也能让曼巴精神不熄……#致敬24##mambaforever##曼巴精神#很久很久没看正经书了,这么多年都看小说去
  • #顶级厨师##手游##游戏推荐#看到郝云为了更好的舞台效果,一个人练苏格兰风笛练到了凌晨3点,信立刻拿来一小瓶东西滴到他嘴里。可苏见信却拿着个滴管要让郝云再来一
  • #博肖周边中转站[超话]#1.licotata老师薇薇小宇立牌2.licotata老师小卡3.licotata老师泰见南见小卡4.三更老师画册除了3的画册其他都
  •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十善跟十惡是相對的,修十善就能夠不造十惡業,不造十惡業至少不會墮落到三惡道,即地獄、惡鬼、畜生道裡去,而能在人間天上享受人天的福
  • 我喜欢一位少年 他叫肖战!我喜欢一位少年 他叫肖战!
  • 抖音热门推荐 《195176》宋听听裴昱书 《姜荔盛予》又名《盛予姜荔》 《医妃倾心》楚曦萧凌宕 《林可莹关斯越》又名《关斯越林可莹 《白欣愉左宸西》又名《左宸
  • 秋季穿搭的标准答案中,一定少不了一件针织衫别针和金色纽扣均为复古效果,质感超级绝!华丽转身,全钻版伯爵推出全镶钻版的Piaget Polo Skeleton,
  • #肖战[超话]##肖战李宁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 肖战李宁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肖战# 肖战我喜欢你[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9.5)想做你的暖阳,春
  • #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阳光信用# [微风]#每日一善# 善良是一棵生机无穷的种子,只要你舍得播种,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甜果。善良是一束美丽的玫瑰,当你赠
  • 基本上现在市面上的卡我们都有在卖 而且跟我们合作的都知道 我们的售后是处理得非常好的 卡只有出现问题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处理 我们手续之所以那么麻烦就是因为我们需要
  • 以牡丹为纽带,架起了菏泽与各地沟通的新桥梁,菏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全国各地的人接触菏泽、置身菏泽、爱上菏泽,这张请柬的含金量可见一斑,并且后续带来的“活水”远
  • 《万首唐人绝句卷》十六(11)   宋 洪迈 编 七言一百首 白居易   《卢尹贺梦得会中作》 病闻川守贺筵开,起伴尚书饮一杯。 任意少年长笑我,老人自觅老人来
  • 卓之一字,简而不凡,自有君子怀鸿鹄之志,有雄伟之抱负也,入名寓君子有卓然不凡之成就,能达常人难达之境也;勋字则显男子骁勇有才,能谋善变,有高八斗之才,得君子兰之
  • ”仇便拿了自己的五千钱给了那些人,并告诉他们说:”这鹳雀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了。)就有了 所有所有的话都攒
  • 刘权 : 区块链的概念是自 2009 年开始出现的,一直以来国内对区块链的争议确实非常大,但是针对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各个国家在政策上是高度趋
  • 情绪性进食也好,遇到渣男也好,虽然很痛苦,但同时也是自我探索很好的机会,帮助你找到那个扰动你的点,重新建立和自己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我一直在努力地多吃或者少吃
  • 行履是定的境界 见地是慧的花果 为人民服务如果能有道的情怀、有道的见地,那是国家江山之大幸啊!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 你一定要先学会忍受它的无情,才会懂得享受它的温柔 ​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之中有没有做好一件事。有的人执着于
  • 不像有的人遮遮掩掩,虽然有物质欲望,但能坦荡面对,不会让你觉得庸俗至极,她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朝着目标努力,有点可爱~大多数其实很脚踏实地,这种追求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