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画意

红炉一点雪

夏至
烟雨入江南
零星白帆
山水墨染
清浅遍布天空  远山

半生烟雨
一壶回忆
满船清梦
不知是天在水
抑或水在天

溪声泠泠
时间成诗
出世的声音在高处
入世的目光
穿过人间岁月

夏至已至
天地万物
至平至中
至清至和

光阴的渡口
听风听雨
两两相望
天涯各安
无常的岁月里
只道有常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潜口民宅建筑群占地约70 余亩,地形高差25 米。拆迁集中保护了民居、祠堂、牌坊、路亭、石桥等不同类型的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按照徽州明、清时期山庄形式总体布局。每幢建筑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中间铺筑石板路,房前屋后铺有石板,周围栽植传统花卉、树木加以点缀。
潜口民宅山庄门厅为3开间门廊,高檐如盖,8根梭往拔地而起。入门有一不大的院落,中间立有3间五楼茶园石牌坊,不远处,有小溪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溪上横跨有单孔石拱小桥,名"荫秀桥",过桥循道登山,路有一亭,四角高翘,名"善化亭",顺山势北转,即见"乐善堂",二进3开间,无楼。北面毗连着"曹门厅",9开间的门庭一字形展开,8根献柱整齐划列。入门有四廊,与明堂正厅连接。穿过门前石坪顺势而下,有"司谏第",二进明厅式,中间天并设池,四周绕以石柱,中架单孔石拱小桥。山庄北侧为一组宅第分别为吴建化宅、方观田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
居住建筑
司谏第
司谏第为明中叶早期砖木结构厅堂,是徽派建筑明代遗构中较早的建筑之一。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明弘治十二年《奉政大夫汪公祠堂记》记述了司谏第建造的缘由与年代,“此非汪氏通族之祠也。一家之祠也。”现享堂中仍有永乐四年明成祖敕谕匾额一方,上有“特命尔荣归故乡,以成德业,副朕所期”等文字,对汪善颇有褒勉之词。该建筑面阔3间12.32米,进深18.26米。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果和斗拱都有精美的雕刻。尤其枫拱宛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有代营建风尚。上昂铺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为罕见,是研究宁波元以后斗拱演化的形贵实物。

曹门厅
曹门厅为明嘉靖年间的厅堂建筑。原属潜口街上的汪氏支祠。大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坏,仅剩门厅和两廊部分。9开间,通面阔21.03,进深13.50米,高6.30米。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为天井水池。砖木结构,悬山屋项,山面饰博风墙。阑额上加用补间铺作,以栌斗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头并出45度,斜拱承檐,以代令拱。拱头卷杀分瓣苍劲有力,丁字拱雕尾。从形制上看,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件式样 上体现了明中期的特点,而且在一些物体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如把大斗凹入的海棠瓣,宋称“讹角斗”。有的大斗下加垫板,古称“照板”等等,保留着宋元营造方法的韵味,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方文泰宅
方文泰宅为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民居,原坐落在潜口乡绅沙村。口字形四合院,2进3间楼房。通面阔9.33米,进深15.9米,高8.8米。楼下前进明间为门厅,两旁是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两进之间为狭长天井,两侧为廊屋,右廊内设楼梯。楼上明间设祀祖座,楼梯口安装盖板。该房内装修比较讲究,窗外栏杆两旁望柱头雕有莲瓣,栏身上部有雕刻极佳的云拱3个,下部四周嵌有雕镂精巧的镂空花板,中央用镂空方格,楼面弧栏杆是该 宅最突出部分,在明间缝檐柱之间置有座板,栏杆身向外弯曲,超出檐柱外侧,形状略似靠背,人称飞来椅或美人靠。楼上栏杆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壹门装饰,雕 工精美。弧形栏杆的处理方式,与宁波“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残本中所绘栏杆相类似,足以证明方文泰宅的营造方式是明代江南所通告的做法。柱础形状特别,底部为正文形,上部为八角形,再收为圆形,线条手法简练,形体优美。楼板之上铺楼面砖,房间四壁皮门装修。楼上房间除有望砖外,尚装有天花板。楼厅全部油漆,属当时上等富有人家住宅。

苏雪痕宅
苏雪痕宅系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民居,原坐落在歙县郑村。此宅始为郑姓所有,清未太平苏姓适来郑村买下此宅,开“苏德和烟店”,建国后为苏雪痕居住。该宅平面凹字形,三合院,面阔3间,里外两进,有楼。通面阔10.86米周日深13.3米,高7.7米。正层前面为天井,左右为廊屋,左窄右宽,楼梯设在左廊内。楼上、楼下高差明显,楼下高2.4米,楼上高4.7米。楼下明间为客厅,次间为住房,楼上明间设有香火座,次间为卧室。楼面梁上栉栅断面为方形,间隔0.3米。楼层隔音用芦苇墙,开井设飞来椅。梁架皆穿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有稍带曲线,为一般居民典型式样,檐口与栏杆的做法独特,出檐部分是由直立在弧木栏杆上的八角柱所承托,外檐斗拱插在八角柱上。这种做法与“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木所载楼阁正式图完全相符。

乐善堂
乐善堂又称“耄耋厅”,2进3间砖木结构堂建筑,建于明代中期,是旧时祭祖和供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既有厅堂建筑的庄严感,又有家族融和聚合时所要求的条件。该堂为一式平房建筑,通面阔12.57米,进深19.5米,高7.6米。抬梁式木结构,青砖小瓦,马头墙,厅内木构架用材宏大,梭柱、月梁断面较大,覆盆式柱础,明间缝采用减柱造,金柱与金柱之间之间置5架梁,以扩大厅堂空间,瓜柱下有莲瓣平盘斗,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梁上设驼峰,瓜柱承单步梁,梁外端雕饰云纹图案。大方砖铺地,小厅水池。

方观田宅
方观田宅为明代中期普通住宅,3开间砖木结构楼层,通面冰8.7米,进深7.95米,高6.65米。小砖瓦、马头墙,青砖铺地。尤其是屋柱与柱磉之间加一个木,具有防震、防潮、防腐功能。隔间均采用板壁装修,芦苇墙,方格窗,合角式安榫。楼面突出檐柱额枋约1尺,承八角柱装斗拱托檐枋。大门用内外门罩保护,内门罩饰有霸王拳。该宅结构紧凑、朴实。

吴建华宅
吴建华宅为明代中期民居,与司谏第毗邻,是汪善后代的住宅,近代卖给吴姓为业。该房初建时为3层楼房,明清间汪姓后人改为2层。该宅为砖木结构楼房,小青瓦,马头墙。面阔3间10.1米,进深10.22米,通高8米。楼层虽有改动,但底层的梭柱、月梁、斗拱,芦苇墙、裙板及壁装修等,仍保留典型徽州明代建筑风格。正屋前面天井四周檐口装有砖制水枧槽、陶瓷落水管。由于受当时其它房屋前后左右不同条件的限制,该宅后排柱架和墙休呈斜形,不成直角,大门不在正面,而开在右廊,左廊设楼梯。

罗小明宅
罗小明宅原们于呈坎术中街,为明代砖木结构民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相传为嘉靖年间的刑部尚书罗应鹤家族的厅舍。是潜口民宅中唯一的3层民居建筑。该宅平面空间的布局灵活,垂直水平通道安排合理,底层5开间,2、3层3开间,有主、次楼梯五乘(底层至2乘,2层至3层3乘)。3层置有神座,以供祖宗牌位,张挂戎像。神座下设有木裙板,木须弥,上边覆有平。正屋以硬山贴砖博风板,蓑衣瓦进行山墙封护,往东西厢及由其所围合的开井上口做屏风墙,竖砌小青瓦,脊头用传统的雀尾及混水金花板。罗小明宅自承重木构到内部装修,细部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典型明构建筑特点。但如3层楼的建筑形式,民宅中的神座设置、房间内添设辅助楼梯,木楼梯下开设小便门,全部由方棂格子组成的木槛窗等特点。

公共建筑
荫秀桥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它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十分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岁月悠悠,小桥依然,“师太不知何处去,罗汉依旧笑春风”。

方氏宗祠坊
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
迂回登山,即有一亭,名曰“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亭名“善化”,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寓意十分深刻。

门票价格:60/人
地理位置:潜口民宅位于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山麓,距岩寺5公里。
交通信息:
1、黄山市汽车客运总站(黄山市屯溪区齐云大道31号,也叫屯溪汽车站)坐直达潜口民宅的汽车,每天8:00、10:00、14:00、16:00发车。
2、从黄山市市区出发,乘到岩寺的小巴车,在乘岩寺到潜口民宅的小巴车(4元)或打的士(35元) 到潜口民宅,进入景区游玩,大约三个小时可乘车返回市区。

情牵南浔,梦里水乡

2019年10月5日

对江南水乡的钟情,对古镇民俗的留念,使我们再次来到南浔,只为了重温南浔那风清淡雅的民俗气息。

江南古镇南浔地处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腹地,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风景秀美,被誉为“江南古镇的封面”。

我一直觉得,最美的南浔不在那些知名的景点里,不在那些名人的宅院里,而是在街头巷尾,在晨间,在日暮,要感受这里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住下吧。

第一次来南浔给我留下了美好的画面:南浔的晨曦,有种活生生的温暖在里面涌动。弯曲的小巷里,早起的人们忙着做饭,穿进穿出的身影掩映在炊烟里;沿河石阶下,蹲着几个妇女在洗衣弄菜,欢声笑语如石投水池,荡起层层水波;石板路上,一条欢快的小狗跟着主人,跑前跑后的撒欢;白发银银的老两口,手牵手走过小巷,晨光披满双肩……晨起的南浔,阳光穿过薄雾般的炊烟,变成一组一组光柱,投射到屋顶瓦檐、石桥台柱、小巷门窗和移动的人影上,衍生出一幅幅光影斑驳的印象派油画。仿佛时间在此定格,生命在此弥漫,你会被自己的目光所感动,你会被古镇的晨曦所陶醉。

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留念南浔的原因吧。

这次再进南浔,又去看了以前住过的客栈,又去以前吃过饭的饭店就餐,与客栈和饭店的老板聊起以前的时光,还是那么熟悉,还是那么温暖。岁月的老照片翻看起来是最温馨的,走过的时光回忆起来更是让人沉醉。

这里没有西塘的熙来攘往,也没有乌镇的粉妆玉琢,更没有周庄的装模作样。清新、文静、淡雅,原滋原味的古镇民居生活和景区融为一体。这里是个你经过喧嚣的城市生活后,可以休息的一个清净之地。走过西塘的喧闹,才能体会南浔的清净。

走进南浔,你会看到古迹众多,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书卷气浓郁的藏书楼、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群,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

古镇内传统民居清丽典雅、别致内蕴,大宅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大胆而巧妙地渗透和融合西方建筑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江南古镇。

南浔因水而来,因水而生,广袤的太湖和风雅的苕溪赋予了她独特的气度和气质。南浔与水相生相依,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堪称著名的江南水乡泽国,四面皆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水是南浔的路,而岸与岸的连接就必然是桥。水与桥相伴相随,相得益彰。每一座桥都有诗和画的内涵,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每一座桥都凿刻桥联,或写景抒情,或寓理议论,格言警句,名人手笔,融建筑、文化、艺术于一体,至善至美。

绝对不可错过一直很安静的古桥,南浔的古桥就如一张张泛黄的书页,记载着当地数百年的变迁。这里的古桥独有一番婉约气质,让临河而居、傍桥为市的住户,也沾上了悠闲自得的气韵,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河道中的乌篷船不紧不慢地驶过,岸上的人家每天重复着柴米油盐的传统生活。小小的船儿,承载了多少水乡人家的故事;柔柔的柳丝,抚平了多少两岸人家的乡愁;层层的水波,泛起了多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若坐上小船,恰如重回尘封的日子。小船悠悠,岁月悠悠,晃荡着穿过了一座座心灵的古桥,会咀嚼出些许文化的韵味。

站立在古桥之上,看轻舟泛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意境,或许,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踩着石板路慢慢往前走,水中红色灯盏的倒影悠悠。

南浔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不仅造就了南浔人豁达的胸怀,也培养了爱书读书、热爱文化的独特气质。在南浔,随便走进哪一扇石库墙门,不是儒商名流的厅堂,便是文人墨客的书斋,就连压在樟木箱底的老式丝绸料子背后,也让人感悟到千年文脉的韵味。

走过许多古镇古城,见过各种风格的建筑,真的感受到历史建筑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南浔几乎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深深隽刻着中西合璧印记的历史建筑博物馆,浸透着古镇的沧桑兴衰、百年雄风、商海钩沉、异国风情,它包含了丰厚的中西结合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南浔古镇的特征是意象的、理念的,而老街、民居往往把这种意象和理念活化出来,让人释怀、叹绝。可以说,百间楼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南浔老街、民居的一个最生动的具象缩影。百间楼的沿河民居建筑群落,大多有弄堂、石库门点缀其间。那幽静绵长的弄堂,那墙门内的天井、客堂间、厢房、阳台……这些熟稔而又陌生的空间形态,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绝伦、变幻莫测的小天地,也构成了南浔历史文化的精彩符号。

徜徉在百间楼的石板路上,远离市井的喧嚣,品味独一无二的优雅,心静如水。那一道道高耸的封火山墙,有的形如云头,有的如观音兜式,有的如三叠式马头样式;那一道道拱形的过街劵洞门,一道道临水而筑的廊檐,一道道河岸石阶、河埠,与映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幅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诗意水墨。清末民初时期,百间楼的居住者大都是中小商贾或出自书香门第,他们的店、行、栈大多设在古镇街市,而居室书斋则藏在乌瓦粉墙和深深庭院之中。这些住宅都带有一种儒家文化的色彩。

在南浔,我们更喜欢在百间楼漫步浏览,那黑瓦白墙,那灯红水绿,那民俗身影,历史与今夕,是如此无声的融合,你能感受到古镇的呼吸和脉动,你能感受到古镇鲜活的生命。

中国的古镇中,南浔是个异数。漫长的封建帝制、传统的农业模式,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几乎使旧时的乡村陷入闭关自守的状态。当徽商、晋商还自我封闭,大多走不出经商入仕、回归宅院的怪圈的时候,南浔却敢为人先跳出了这个怪圈,凭借得天独厚的辑里湖丝走出古镇,走向上海,走出国门,令其他江南古镇所不敢企及。早在南宋时,南浔已是“水路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到了明代中叶,南浔辑里湖丝声名鹊起,列为贡品,蜚声京都,远销海外。至清代,更是名震天下。清朝内务府甚至规定:凡皇帝和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必须用辑里湖丝作为织造原料。清康熙、乾隆皇帝的龙袍就是指名用辑里湖丝织的。

南浔自两宋时期便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明清时期成为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我们也是第一次看见金黄色的蚕茧和蚕丝,听说这种丝只有南浔才有,这里出产的辑里丝是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抚摸那金黄色的丝绸,仿佛触趟进岁月的长河,倾听着南浔沧桑的故事。

来到南浔古镇,可以沿着小巷,顺着青石板古道随意走动,感受江南古镇带给你的惬意,清一色白墙黑瓦的建筑。那一座座石桥,那一条条弄巷,在看那一户户人家,一不留神,就会让你步入杏花烟雨般的梦里。

在这里依河立楼,弯曲河道逶迤,两岸楼阁倒映着在河水中,构成了一副江南水乡的画卷。

来江南,想要看原生态的古镇,就来南浔吧,这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古镇,这是一个弥漫文化气息的古镇,这更是一个给你淡雅清纯的古镇。

这次在南浔,又见到许多写生的人,美丽的景物,总能让寻找美的人,在精神上与之融合,灵魂得以升华。回望我们走过的路,不正是寻找美的过程吗? https://t.cn/RJ2IpD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村民在收麦子的同时,还在备种玉米,不少麦收结束的田里,除了收割机还有别的小型农机车在忙碌着,有的车主正在往车里放化肥和玉米种子。”据刘继腾
  •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斌银 摄影报道) ​​​#看电影# #电影目中无人# 所以以后武侠都只能去网络大电影里看了是吗……片子真不错,故事很短很简单,情节
  • 据了解,孺子书房建设已被列入我市2022年度票决的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我市将在今年建设50个孺子书房,持续拓展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打造
  • 看垃圾变艺术品的华丽逆袭|Artistas convierten los desechos en arte 】有人曾说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普通人避之不及的垃圾
  • 寻· 雅燃一线香,沏壶好茶,在行云流水的琴音中体味淡泊的心境,细品袅袅的茶香,雅赏书画中的幽静的鸟语花香,江山如画,这未尝不是现代生活中返璞归真的诗意栖居。  
  • 期间,他帮助切尔西拿到了几乎一切可以争取的重要冠军,成为蓝军队史少有的6冠王球员。对于切尔西来说,他们没有与31岁的阿隆索签下长约的打算。
  • 茨威格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人如果能在年少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使命,那么接下来的人生就会投入全部的能量(时间+精力)用来做那么一件自己笃定的事,他一定会完成
  • 父亲,我再也回不了大海了但我没有背叛大海,背叛族人是你告诉我遇到伴侣要一生一世守护她忠于她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死在我面前更不能明明知道自己断尾就可以救她而什么都
  • #现代诗[超话]#〇走过岁月的春夏秋冬〇乡野田间的路边小草花普通得连蚂蚁都可随意踩几脚一样在风雨雷电中成长一样青春风采而兴花怒放一样结籽把生命洒给大地一样在冬天
  • 今天被40以内无进位的数学题难哭了,急得满头大汗,我就拿了扇子在旁边给她扇,凉快了居然很快就全部做出来了。马鞍山社区公园:没带索耶,被蚊子抬出来了的感觉,不想再
  • #大光明藏中谁非谁[超话]#楞严经讲义卷四: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 #刘昊然[超话]##刘昊然首个95后破百亿影人# 日天 #刘昊然百花奖最年轻影帝提名# lhr帅哥早[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有颜值有作品又有趣
  • 刚开始的时候,我爱你,意念上独占你,每见你一面我都受宠若惊。现在你的身影随处可见,你被无数个别人拥有,再也没有“独占你”的惊喜。
  • 肖战进组 肖战杀青 肖战新剧 肖战电影 肖战那片海 肖战百事 肖战上班 肖战红海肖战春晚 肖战北京 肖战上海 肖战那片海 肖战刀刃肖战定妆真是快乐啊[打
  • #微博新知博主##文学的日常#1⃣那时我还年少,你也还在​2⃣土灶旁的木柴是您劈的,鼓风机发出阵阵声响,第一次生火只觉得好玩,是您教的​3⃣外出时候,无意中把伞
  • 因为幸福的家庭不仅有强大的疗愈力量,也许还能帮你赚钱… 比如我最喜欢的这个.家庭最近就被阿玛尼看上并合作了… 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她们的频道。(辍学的时候坚定不后
  • @古鲁奇公司@利旭恒首发 | 古鲁奇公司:粤界——品茗听戏,于婉转抒情的国粹中食得古鲁奇公司近期完成了一个以中国戏曲为设计概念的餐厅。新开的特色咖啡品牌Yiji
  • 精致的设计和礼盒包装,更像你对她的感情一样,重视且真诚,快去给她准备一份惊喜吧~02几光雕塑家蓝牙音箱闭眼入!03无火晶石香薰小夜灯女生对于好看的东西,真的是一
  • 小津口村发展电商主要是以茶叶为依托,小津口四面环山,山林面积特别多,山林的土特产也特别多,把土特产做成商品,在淘宝上销售,是乡村产品走出去的一种渠道。】再过一个
  • 正当家长和考生一筹莫展时,民警林亚荣果断决定:一方面用智慧新警务平台核实身份,马上出具相关证明,先让考生进考场!附近家长和学校工作人员对此事赞不绝口,说这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