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猜想文集
(322) 板块碰撞并没有完成向心俯冲

两个板块相撞,一个板块被顶起叫隆起,另一个板块被压挤向地心运动称之为俯冲。印度板块与劳亚板块碰撞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板对冲地质事件。青藏高原南部形成印度高原,印度高原北部形成青藏高原。兩个相撞板块的同样隆起,证明板块俯冲并没有形成深度侵入。

地壳层的岩石层与地幔层的上部共称为岩石圈层,在地壳层的下部是花岗岩,地幔层的上部是橄榄岩层,它们虽然统称为岩石圈层,是地壳层的岩石层与地幔层的岩石层都汇集到地壳层与地幔层的交接带附近。然而花岗岩并非直接接触橄榄岩,中间隔着一层软流层。软流层上是花岗岩层,软流层下是橄榄岩层,又叫地幔层。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地壳层的下端,密度比其它岩石密度都大,橄榄岩与花岗岩一起起着保护地心,托举地壳作用,是地心与地表层之间的一道屏障。使地心层与地壳层处在相对平稳,相互之间处于相对独立状态。

关于花岗岩的成因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花岗岩来自地心岩浆的结晶,称之为岩浆论;一些学者认为:花岗岩是沉积岩在干或含水条件下重新岩化而成,或者地壳岩石经深熔,完成的超变质体,称之为变成论。从花岗岩的成岩过程来看,两种花岗岩的成因都存在,比如,花岗岩形成的模式较为丰富,有S型、I型、M型、A型、C型等,S型由沉积岩改造而来;I型由岩浆改造而来,不同类型的花岗岩成岩来源不同,成岩背景不同,形成花岗岩的类型不同,不象火山岩类型单一,岩石结构变化缺少多样性。花岗岩的颗粒有中粗粒、细粒结构与块状构造,这些资料都证明花岗岩不是纯粹岩浆侵入形成的岩石。

早期地球由于地层薄,松散,宇宙超低温环境形成的冷压力与地心产生的常温度在地壳层形成较陡梯度上的变化。岩浆喷出地表后很快就被太古宙的环境分解成大小不一的颗粒,而后沉积成岩。随着地壳层的不断增长,深地质层的压力与温度的增长,所有的岩石变质为花岗岩,所以有靠近软流层的花岗岩,有远离软流层的花岗岩,能形成侵入状态的花岗岩都是来自于近软流层的花岗岩,其岩石密度、岩石结构,岩石成份上的变化都决定了花岗岩虽然来自地心,但又与地心物质有所不同。

地心熔岩侵入到地幔层与地壳层之间时,熔岩并没有因为距离地表太近而冷却成固态岩体,较低质量使其任然保持着熔融状态,在地壳层下与地幔层上形成一层软流层,地壳层与地慢层象一层硬壳一样保护着软流层。这其中除熔融物质质量较小外,就是地幔层的大质量的坚硬岩体与地壳层的压迫使软流层得以保持。软流层的存在为地壳层的独立运动与板块漂移创造了条件。

印度板块在冲撞青藏高原过程中,印度板块被压制向地心俯冲,当印度板块俯冲进软流层时,被软流层的高温熔解向周围扩展,一部份回转至印板块之下,形成印度高原;一部份熔岩向东与向西扩展,形成青藏高原在南部的橫向隆起。印度板块直线俯冲的方向是北,形成青藏高原由南向北倾斜,至四川盆地终止。藏南与藏虽然同属青藏高原,但藏北高原在地貌形成上与藏南高原有较大差别,藏南高原形成的主因是印度板块的碰撞,次因是板块的西向漂移;而藏北高原的形成主因是板块的西向漂移,次因则是印度板块俯冲在软流层形成的剩余流动。青藏高原的地理走势证明:板块俯冲不存在向地心俯冲的能力,因而在软流层形成戛然而止的现象。印度板块俯冲方向主要为北向俯冲,但青藏高原北部隆起并非十分强烈,一般海拔高度都在3500m左右,属板块经向漂移的正常高度。

青藏高原南部隆起强烈于北部的地理现象,证明板块的经向漂移受地球自转力的驱动,藏南地区在双重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印度板块在碰撞过程阻止了藏南高原整体向西漂移的力度,从而构成藏南高原的强烈隆起。而藏北高原隆起过程中,由于板块整体的西向漂移的性质,使藏北高原在隆起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形成藏北高原隆起的力度弱于藏南高原。由于藏南高原与藏北高原在西向漂移存在力度上的差异,因而在藏南高原与藏北高原之间形成许多断裂带与断层,断带与断层在自然剥蚀下,形成了今天的四川盆地。

整体板块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力度的差异,构成板块撕裂的地质现象比比皆是。非洲大陆被地质学家们共认的古老的整体大陆,然而从地形地貌上看,北非向大西洋伸展许多,而北非与南非之间的中部地区的海拔高度相对较低,是形成中东部非洲热带草原真正地质构造运动的结果,证明非洲中部的 “凹陷” 是由南部非洲与北部非洲在西向漂移力度上存在差异的结果。非洲大陆不仅存在南北上的地质差异,东西之间同样存在地质上的差异,从而形成板块之间运动力度上的差异,构成板块的撕裂现象,东非大裂谷就是板块撕裂的最好证据。由于东部非洲与西部非洲之间存在地壳质量(简称地质)上的差异,因而形成运动力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东非与整个非洲大陆的撕裂,从而形成东非大裂谷。

地壳质量上的差异是形成板块运动力度差异,板块撕裂重要因素,也是少数板块出现纬向漂移的重要因素,板块的纬向漂移不受地球自转力的直接趋动,在斜性倾力作用与地质质量的差异,形成少数板块的纬向漂移。而纯粹在地球自转力作用,形成的是纯粹的经向漂移,所形成的地势是西最高,向东逐渐递减;而在双重力的作用下,地壳会形成双向性的隆起,如青藏高原的地理走势如此,南部非洲的南端山脉、南美洲的南端山脉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都属于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理位置。

基于对地质运动的分析,我们认为:板块俯冲从质量与力度上都无法进入地幔层,只能在软流层上方熔融滑动,从而形成板块碰撞形成隆起现象,上地幔层的高质量阻止了地壳层的向心俯冲,直接构成地壳隆起。同时证明:由沉积岩或其它岩石形成的变质岩不是生成于地球深处,而是形成于地壳层深处,有些变质岩的密度与硬度都非常小就是这个原因构成的。如果所有的变质岩都在地幔层形成,其硬度和质量不会低于或等于花岗岩。

从地壳层的厚度上分析,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约为30千米,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约为70千以上高度,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板块俯冲不是向心运动,而是在软流层上滑动。俯冲带不仅使地壳层隆起,俯冲形成的板块在软流层上的扩展会扼制火山喷发,所以,在板块的消减带,俯冲过程使活火山呈递减态势。

各种地质构造运动仅是地球演化过程所产生的表象,各种地质构造运动的先后叠加的本质是地球绕太阳作向心运动形成力度变化的结果。板块的俯冲运动是后来才参入的地质构造运动,板块俯冲过程是地壳层叠加的过程,使地壳层越来越厚实,从而完成造陆运动。板块俯冲是地球作向心收缩运动的另一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证实:地球有一个由大到小,质量由弱渐强的演化过程。

#信条里的友情#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告诉我们:《信条》的情感核心,是主角与Neil的关系。那么,这是怎样一个“主角”,怎样一段关系?记一段美丽又伤感的友情:
(下文有剧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条》是一部故事线长、信息量大、节奏飞快的电影,有人认为忙于正逆运行、拯救世界而显得冰冷、缺乏感情。在与我们对话中,被问到该片的“情感核心”,诺兰称在他写剧本、找到演员、进行制作期间,这个核心是会有变化的,而在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主角和Neil的关系在该片的情感部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还有很重要的Kat与丈夫、儿子的关系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该片的感情线。

“情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既能让观众在视听震撼之下感到心灵的共鸣,也构成主角的行事动机,从而让角色和故事成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马不停蹄地拯救世界、帮助身边人、创立“信条”?
诺兰没有给《信条》的主角起名字,甚至在片中两次刻意展现了这一点:有人问他叫什么,被用各种方法带过。并且用台词前后呼应强调了他是唯一的“那个主角”。诺兰称这是致敬老式西部片式的英雄形象,就像莱昂内的电影里,柯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样的大镖客,没有名字,不问出处。
该片主角设定的“去自我化”很明显,他只有代号,也没有诺兰电影中常见的过去故事和无尽牵绊,或执着于的重要人物。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身量不高,结实冷静,单论外表并不十分显眼,一把大胡子构成他的脸的最大特征,也隐藏了面容中别的特质,连年龄感都不太明确。华盛顿认为主角更便于观众理解为一个类似“射击游戏里的第一人称角色”,跟随他一起沉浸到故事里,足见其刻意的“面目模糊”。
诺兰谈《信条》常提到谍战片或西部片,但主角也没有这些影片中主人公常见的十足荷尔蒙和矛盾的性格魅力,这同样是一个有意的设定。片中还让他在被建议去接近女主Kat时说出了“勾引不是我的强项”的台词——不难想象如果是《盗梦空间》里穿着西装的小李这样的形象来当《信条》的主角,观众会更容易将他和Kat之间误解为一条爱情线,实际上明显主角是出于任务以及善良和人情去帮助她,主创采访也确认不是爱情性质。

而在诺兰眼中,华盛顿有属于自己的魅力,所以他在看了后者出演的HBO剧集《球手们》和斯派克·李作品《黑色党徒》后,就无法在写《信条》剧本时将他从脑海中赶走。除了片中显而易见的大量高难度打戏,需要华盛顿这样前橄榄球员式的强健体魄来完成,以及他动作中“像豹、像猫科动物一样的优雅”(诺兰引用《007》知名制片人Cubby Broccoli评价肖恩·康纳利的话来评价华盛顿)和“有所控制的强大能量”,诺兰称华盛顿身上的“主角”特质是“一种真挚的温暖、人性”,能让人深信他是真的关心别人,关心人类。
诺兰称与华盛顿就主角的形象达成的共识,是他要去掉传统谍战片中主角通常具有的“愤世嫉俗”——担任保护者多年,内心的善良容易裹上一层辛辣和讽刺的外壳,也带来更复杂的魅力。而《信条》的主角连这点都无,他是一个更全然的正面形象。

影片的更多时候,观众看到的是主角奔忙在世界各地,飞快地反应和处理他被卷入的时间迷局、世界危机。这需要极理性和冷静的头脑才能做到(也是这样的人才能尽快跑完这个长长的故事),连“执行任务时从不喝酒”等细节也有所体现。
但主角也有动人的情感流露时刻,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次:
当开头“起死回生”后,他说“他们拔掉了我的牙齿”,接着问“我的队伍的人活着出来了吗?”被告知没有,他很快默默地流出了眼泪;
当他在餐厅里跟Kat见面,以半要挟的方式希望对方跟他合作。但当Kat说出自己跟丈夫真正的关系,和被假画绑架了未来或儿子的窘迫。主角动容了,他开始真切同情这个可怜又坚韧聪颖的女人;
当最后主角跟Neil分别,当意识到Neil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他的表情一步步地变得伤感、无奈。

不难看出,主角是一个很理性,又在此基础上非常感性、有人情味的人。所以当Kat受伤,他毫不犹豫要救她,并不仅一直致力于护她周全,也确保她跟深爱的儿子不会分离;当他看到歌剧院观众性命危在旦夕,马上冒死返回去拿走炸弹;当世界面临危机,他毫不犹豫投入其中致力于阻止,并在未来建立起了“信条”。诺兰强调的是:只有这样理智强大又有一颗温柔的心的人,才能承担起维护时间线稳定、世界安宁的任务,才能让人感到可靠、信任,才是唯一的“那个主角”。

主角是Kat的保护者,人类的保护者,而Neil是主角的保护者。

Neil这个角色非常讨人喜欢:他是又不仅仅是一个能干的外挂型小助手,罗伯特·帕丁森换上漂染了的浅金色头发和漂亮的丝巾,在英俊、儒雅、机灵又活泼的外表下,他气质很年轻,带着一份不含恶劣或懒散的狡黠,看主角的眼神却有一种特别的深情。而到结尾,我们才和主角一起知道:他是怀着自己的过去和两人的“未来”,与主角在孟买相见。这是一次非正常时间规律的会面,引出了两人可能是最初和最后的合作。
在揭秘了Neil是主角在未来招募、训练并派回来帮助自己的人物之后,回想起来,他们的孟买会面充满了前后呼应:Neil笃定地为主角点了健怡可乐,因为他早已知道对方的喜好。他那句在预告里就回荡着的那句台词“时间不是问题,活着出来才是问题”,更是预示了Neil的结局。

他们的关系也跟“信条/TENET”之名和本片结构、乃至诺兰对时间的理解一样是对称的。在影片结尾时,这段友情对主角来说尚未开始,对Neil来说即将结束,他将走向死亡,而主角要前往未来。
从今往后,主角一直都知道Neil会死,而且是由自己亲手造成:他将走向与Neil相遇的那一天,然后与他相知,最后把他送回过去辅佐当时的自己拯救世界。联系到他之前得知队友死后的眼泪,更不难想象他亲手将Neil派到过去“送死”的心情。而Neil也在发现自己会因保护主角而死之后,果断地走向逆行的直升飞机,要倒回去完成被他们称为“事实”的“宿命”,他们都在毫不犹豫地维护这个闭环。
Neil和主角最后的对话“这是一段美好的友谊的结束”“对我来说是开始”,改编自《卡萨布兰卡》著名的结尾台词“这是一段美好的友谊的开始”,而被拆解为始与终,有了时间分流的含义。
无论时间是正是逆、同一时间点两人的状态和认知有何不同,主角和Neil的回忆和友情并不会改变和磨灭,他们注定是一对并肩经历过美好事物、最终却要分别的好友,而表示宿命的“注定”一词也有了新的含义。也许确实如片中暗号所说,这是一个“衰落中的黄昏世界”,然而在暮色中,主角并非没有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但“你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这个概念十分美丽,也十分伤感。

在爱情、亲情后,如今诺兰讲的是一个友情,或者说仍然回归广义的“人情”的故事。前面说过,诺兰的主角通常怀着来自过去的执念和羁绊,但《信条》这位没有。然而到结尾我们发现,主角虽然是“没有过去”的人,他的旧事和来历从未被交代,但本片讲的是他的未来,从此他在未来将有一份牵挂。
有趣的是,观众已看过很多涉及时间逆流的电影,但通常都是首先的时间行者为主角,继而展现他影响的人,即是以Neil为主角,但换一个视角以处于当下时间的“主角”来讲述,故事和情感又完全不同。

片中三次出现Neil身上挂着的红线和圆环,主角因此知道在地下为他挡枪和开锁的人、那具尸体,就是Neil。而在他们分别时,Neil正要走向自己最终的这次死亡。还有一次是影片开头的基辅歌剧院中,也就是跟结尾大战发生的同一时间的那场战斗,也是Neil用反向子弹保护了主角。回头看,他散落在主角的人生各处。
而他佩戴的圆环,仿佛代表了他们所创造和维护的“发生的就是发生了,我们必须行动”这个完美的闭环。相比形象周正的主角,Neil更为不羁、无忧无虑,高瘦的金发白人和敦实的黑人,两个人画风迥异。但为了将危及时间线的危机掐灭在襁褓中,他们,和隐藏在时间中的更多人,都秉持着“信条”,维护着时间流的稳定和一个个闭环。
影片最后的“信条”概念,是在主角保护着Kat和Max时,由已经……的Neil说出:
“我们是一群拯救世界的人,却不能让世人知道真相。就算知道了,他们也不在乎,没人在乎未曾引爆的炸弹。……一颗没有引爆的炸弹,那些没人察觉的危险,那才是真正能改变世界的威胁。”

甚至诺兰在该片中的时间逻辑,也要靠角色们对人类的爱和责任感来“维护”:诺兰在本片中无意探讨“回到过去,到底会如何改变现在”此类时间难题,该问题暂且在人类的认知之外,无人能够确切回答,而一旦要深入探讨时间的涟漪效应,《信条》简单的“逆行”内核和已有的故事恐怕无法成立。片中想毁灭现在的未来人罔顾祖父悖论,而主角和Neil不给任何人出于私欲改变过去的可能,尽力保证每个人的命运都成闭环,故事的逻辑也因此才通顺。

片中暗示了未来的主角送Neil回过去时,隐瞒了他会死这件事,Neil对现在的主角也有所隐瞒,比如没有一开始就说明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告诉奥斯陆通道中主角打的是逆行回来的自己。面对主角在知道了此事之后的质疑,Neil说:
“原则是要‘克制’。”
“谁的原则?”
“是我们的,我的朋友。”
从主角略带茫然的笑容,可以看出此时他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意思。而不难想象Neil说的是实话,这正是未来的主角和“信条”组织创造的原则,因为一旦说出,时间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也在维护世界但做事更不择手段的“枭雄”式人物——印度军火商普利娅说:“无知是进攻敌人的弹药。”而在主角和Neil这里,无知,也是一种保护。可能是作为导师的主角把它教给了Neil,而Neil在此处又“先”教给了主角。

未来的人无视与过去的人的联系,对祖先发动全灭性质的战争,这其实是一个很冷酷、让人不寒而栗的设定。但同时,在时间河流中,有那些强大、怀着“信条”、有情有义的人们在行动。说来说去,《信条》的本质是一个很伟光正的故事,并不新鲜,而同样也总是这些被说滥了的秉性最为宝贵、值得称颂:英雄爱世人,所以他们穿梭于过去未来,拆解尚未爆炸的炸弹。只是这些英雄的情义里,饱含属于时间的悲伤和浪漫。

ps.关于《信条》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推论:Neil,是不是Kat的儿子Max?主角保护并在未来招募了他,又派他回来保护当初的自己和他的母亲,听起来让三人的关系更多了一层意义。
Neil=Max似乎有很多蛛丝马迹,比如Kat、Neil和Max都是色度相似的金发(出演Neil的帕丁森本人发色更深,为了该片还染了头发);比如Max的名字似乎有玄机——法文的Max全名可能是Maximilien,最后四个字母倒过来可不就是Neil(但这点比较牵强,因为Max不一定是法文名字,Sator的母语俄文里它更可能是Maxim,或别的什么);比如Neil跟Kat的互动虽然没有很强烈地暗示他们是母子,但似乎也有一些微妙的地方;比如Max对自然科学(火山和岩浆)有兴趣,而Neil学的是物理。

究竟他俩是不是同一个人?个人觉得不重要,可以肯定的是诺兰在片中没有给出百分百的确定结论,可能是一个供观众思考的点。但不管有没有答案、到底是不是,那都是在诺兰一个人的脑子里,而我对解答以某个人的智慧出的谜题并没有兴趣。
《信条》在我看来比诺兰别的所谓“烧脑”片更有趣的地方,还是在于时间这个宇宙奥义、人类未知的概念。时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开放性,所以Neil一角和他与主角的关系也特殊在——Neil可能来自我们未知的未来。他可能就是Max,这也许说得通,但也可能是别的人,他与主角的友情到底是怎样的?他们一起做过什么?他到底逆行走了多少年才来到主角身边?以什么方式?搞不好他是主角找来的全能生化人呢?甚至可能是主角自己?他说不定没死?其实另有目的?或者他到底从何而来……?这些观众都可以开脑洞,也都无法被否认。他和这部电影的有趣,正源于更多的不确定性。
#如何看懂信条#

(图9来自《信条》电影书,图源见水印)

【从容】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蜂来蝶去宠辱不惊的从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当我们陷入误解的泥沼时不妨说句“是这样的吗?”我们最好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就像一座活火山,内心的从容岩浆并不因地表的重压而停止流动奔腾。只要活得有度量,人生的本色决不会因误解而消殒,反而会因从容而增色。——何水
#便宜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天播出第二期《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力推进 预计将于年底并网发电》「小夜子曾经说过:『行走于天桥需具备三个重要元素:感性,个性,动态。」——Antonio
  • ​温柔高级的小众文案:1、我们太多凑巧却唯独缺个正好.2、人与人总是在不闻不问的日子里慢慢告别。❹我依旧敢和敢在逆境里撒野 直面生活的污水 永远乐意为新的一轮
  • #营业悖论广播剧[超话]#1. 12月底左右吧(当时是好友给我推悖论人设 然后刚好看到了广播剧)2. 第五集(舞台故障 清唱)3.甜 燃 月亮4.觉得浪漫 “因
  • 她会安静的倾听,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时,他们之间的和谐就像是快乐和灵感的源泉。我只愿凭这闪现的灵感相通,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
  • 写真は友達であり、大好きなフォトグラファーの茂木モニカ @monimogi が撮ってくれました❤️私のプロフィールからチェックして見てください❤️】Huge 1
  • 经年夫妻的生活越发的喜欢简单,有一抹秋日的阳光斑驳时光就好;有一壶清茶与君共饮便知足;清清浅浅的日子素简的心莳花弄草相伴终老。比起繁华都市逛一逛,先生更贪恋我的
  • 2.“佛且不渡有缘人 既然无缘 何必强求”“江湖有缘再见”“但渡无所苦 我自迎接汝”“兄台这步伐 翩翩若仙 小可一见难忘”“公子 可有眼疾啊”“这步伐 飘飘兮若
  • • 不知是否为设计师的偏好问题,底板的拼搭中有好几步得到非常松散的结构,一度怀疑是否拼错了...好在最后得到的底板结构一如既往的稳定。• DuSable桥作为一
  • 背后的犯罪团伙究竟有多庞大,调查仍在继续中...【澳洲微生活】最近维珍航空竟然让一个9岁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失联了!就在最近,又有一名女子落网了,背后的案情也是愈
  • 2、首先,这意味着华为完全改变了对专利费的态度。咱们不能惯着,不可能存在美国偷窃中国的专利,还想让中国交美国专利。
  • 而且当你明白故事叙述的重点时,逻辑上的bug好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属于没吹得那么神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刚好我又好这口,所以给个高分也不算说不过去吧有剧透的碎碎
  •  事情开端是这样的;在吃自助餐时,颖儿拿了许多食物,却没吃;应采儿见到后对其说:“吃多少拿多少,吃完再拿,不可以浪费”。 应采儿1983年,魏大勋1989年,怎
  • [最右]【奥益多】益生菌膳食纤维粉10g*7袋 【¥7.9】 奥益多益生菌膳食纤维粉,含有丰富膳食纤维B3,促进肠道蠕动,促进分解脂肪、淀粉、蛋白质的代谢,每
  • 动力方面,其搭载的混合动力系统总输出功率为 1,049 HP(782 千瓦/1,063 PS)包括一台内燃机和四台电动机。AMG One的核心是 F1 引擎,可
  • #潮钱塘#(摄/郑雅鲡)皮埃尔•邦纳德《信》/ The Letter, by Pierre Bonnard年轻妇女全神贯注于她正写的那封信,头部倾斜的角度暗示出
  • 【MLB》塞弗瑞诺火飙10K 洋基13局再见安气走小熊】今天在大联盟场上洋基以2:1力退小熊,双方拚战到延长赛第13局才分出胜负,洋基靠着崔维诺(Jose Tr
  • 25年后,旁边新建的新博物馆Neues Museum(图3、4)则被认为是埃及和民族学博物馆的先驱。1876年,国家美术馆(图5、6,现在的老国家美术馆Alte
  • 李俶忍不住上前一步,眼睛看着长意,“顺德虽性子娇纵了些,但我和皇叔近几年的筹谋,她多少是知道的。”狄仁杰说完,李俶和陆绎也看向了周生辰,林敬站回那岚岳身边,收起
  • 明天,也就是12月9日,来自KTH平等办公室的副校长兼教授Anna Wahl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家Erica-Dawn Egan与学生Amina Bensabra将
  • 2,简单的装修,颜色跳跃让整个家变得活跃,打破原本的安静,让家艺术起来。3,清新亮丽的装修风格和颜色的搭配,让你的家瞬间变得浪漫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