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的颜色永远涂抹在这江南的小城里,在这风中还能闻到你的余香,在这雨中还能触摸到你走过的足迹。

流年早已经将过往掩埋,看不见未来的方向,却看得见这一城的空寂,独少一人的寂寞,填满了心间,唯有梦中温馨飞扬。

不愿醒来那甜蜜的温柔乡,一句话,一个微笑,都能让我回味良久;不愿醒来那诗意的梦境,有你在整个人生充满诗情画意。

無論是本體還是源頭,道教之“道”一直都體現為“一”,“一”就是宇宙世界的整體统一。《老子道德經想尔注》以早期五斗米道思想教義注解《老子》,其解释說道:“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裹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昆侖,或言虚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虚無、恒常之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它無形而不可見,恍惚而不可隨,此無聲象、大小、遠近、明暗之道演化出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有遠有近、有明有暗、有成有亏的世界萬物,道是自然界所有存在事物的唯一根源。

首先,道為虚為無。虚無既用于描述宇宙創生之前空寂的太虚境界,也用于描述道散入天地間無處不在而無形無象。老子說道:“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之道,無名無形,無聲無色,無生無灭,化生萬物,無窮無盡。道教早期經典《道德真經指歸》以“虚無”為本體說道:“萬物之生也,皆元無虚,始于無。”

王弼同樣認為道“寂然無體,不可為象”。元初道士李道純所撰《中和集》:“是知虚者,大道之體,天地之始,動靜自此出,陰陽自此立,萬物自此生。是故虚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萬物都是無的體現,無是本原。道體無形,恬然若無,虚無是道之本體。損心弃意,廢偽去欲,守虚無則是學仙得道的重要内容。《唱道真言》:“煉虚者,以陽神之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無間,正所謂無間,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虚無就是道教修煉的最高境界。

其次道為神(太上老君),道是有意志的最高神靈。道教的核心思想是神仙信仰。道教以道為宇宙世界之本體、本源,同時也主張神創生萬事萬物。而實際上,道本論與神創論并不冲突,道與神合二而為一,道即是神,神也是道。東漢《老子聖母碑》說道:“老子者,道也。乃生于無形之先,起于太初之未判,窺濁清之未分。”老子即道,道即老子。東漢順帝時(126年-144年)張道陵在巴蜀鶴鳴山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尊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太上老君被神化為永恒的創世主、造物主、救世主,成為至高無上而又無處不有的至上神靈。南北朝道教經典《太上老君開天經》對太上老君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過程作詳細的描述,在混沌未分、天地未辟之時,“老君犹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

道無形無象,如果一定要想象它的容貌,那就是仙人太上老君的樣子。而實際上,太上老君就是道,“老君生于無始,起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無光無象,無音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萬化之父母,自然之極尊也”。

總之,無論是虚空還是神(太上老君),道是絕對無偶的,始终體現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老子》第39章)得一,即是得道。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寧靜,神得道而靈妙,河谷得道而冲盈,萬物得道而生長,侯王得道而使得天下安定。“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淮南子•原道訓》)可見“一”統領着百事萬物,是百事萬物發生發展的依據。

“天地運而相通,萬物總而為一”(《淮南子•精神訓》),在天地萬物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切最終都能追溯回到“一”,“一”就是維系着這一大系統的“道”。“道有經紀條貫,得一之道,連千枝萬葉”(《淮南子•俶真訓》),在這種意義上,“道”也體現為存在客觀世界中的普遍原則、秩序。事物千姿百態,由“一”統率,其真實面貌存在于整體之中,而任何事物都不能離開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整體而獨存。每個個體都是道的體現,因此可以通過認識個體來認識道,來認識其他個體。

因而“能知一則無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則無一之能知也”(《淮南子•精神訓》),因而聖人能“由近知遠而萬殊為一”(《淮南子•本經訓》)。一即是道,道也是一,故人欲思壽仙,必當守一。《老子道德經想尔注》說道:“今布道誡,教人守誡不違,即為守一:不行其誡,即為失一也。”“守一”成為修煉長生成仙的重要途徑。東晋葛洪則提出了知一、思一、守一、真一等修煉方法,他說道:“白刃臨頭,思一得生。”又說道:“守一不怠,眾惡遠迸。”認為一是神妙無比、化生萬物的道,它無所不能、無所不有,只要堅持思一、守一,就能够排除一切障碍,化險為夷,獲得仙道。

值得一提的是,道教之道始終暗含着一種和諧的狀態,體現為兩極的统一。“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冲氣是陰陽之氣的和諧。老子說道:“反者道之動。”(第40章)道的運動就是循環的,事物總是向着相反的方向運動發展,却又總要返回到原來初始的狀態。“天地之道,極則反,盈則損”。(《淮南子•泰族訓》)
這里講出了一個“物極必反”的道理,這里的“道”表示觀普遍原則,表示某種秩序。而這種秩序體現為自然萬物的和諧。“天地之道”,使極反,使盈損,最終要達到的就是一個調和適中的、處於過與不及之間的一種狀態。“所謂道者,體圓而法方,背陰而抱陽,左柔而右剛,履幽而戴明”(《淮南子•兵略訓》),可見“道”處於一種方圓、陰陽、剛柔、幽明的兩極统一的和諧的狀態中,其中任何一極都不能用以描述“道”。

【佛教常识】涅槃是什么?

极乐寺 哈尔滨极乐寺 2021-11-06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学佛修行的人,应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然而涅槃到底是什么?包含了什么意义?却是很多人都不甚明了的。

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现在顺古也称作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都是音译讹略不同而已。

涅槃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称虽然不同但意义则相同。

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

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也可以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

《智论》云:涅名为出,槃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如果根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来得比较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仅仅是从断德方面,表示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包含了智断二德。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槃的境界——圆寂。圆是从进善方面来说,成就一切福德;寂是从灭恶方面来说,断惑灭苦。

总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涅槃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槃。

当知,梦想根本是从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好比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

现在再来介绍一下涅槃的种类:涅槃有两种,一、有余涅槃,二、无余涅槃:

就小乘方面来说: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槃(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

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槃(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的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的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槃。

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槃(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灭与未灭上分)。

就大乘方面来说: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槃,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槃。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槃。

就大小相对而言:小乘所证涅槃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槃。

据上所说,小乘涅槃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槃,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总之,二乘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槃,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槃,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槃——小涅槃;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槃,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槃、无住涅槃,加上前面有余、无余为四种涅槃。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槃是凡圣同具;无住涅槃是佛果独证。

现在简略说明如下:“性净涅槃”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

“无住涅槃”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如上所明,涅槃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是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为了能嫁给薛平贵,高贵多情的王宝钏与父亲三击掌,断绝关系嫁入寒窑,与薛平贵过上了艰辛又贫穷的底层生活。宣萱的情路恰与王宝钏相反,出道30年,有过5任男友,大概是
  • 记住这句话:热闹是他们的,而我时不时也可以有。假如我这一些都说中的话,那毫无疑问,你是有社交虚弱症状的。
  • 灯走过的地方,一个个鲜活滚烫的生命诞生了。灯在迷雾中探出亮光,那是每一个人唯一的救赎。
  •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困难和麻烦,能借钱给你的都是贵人,我们应该去珍惜这份温暖,而不是一味地去伤害对你好的人。这是昨天的团课,一位是北京远道而来散心的朋友
  • 或许是喜欢《再别康桥》脍炙人口的诗篇,才知道才华横溢的志摩。这些日子整理图片,偶尔翻到2016年这一张,是白落梅著的书陆小曼的烟火人生《光阴似水待你如初》还有一
  • #上海租房#房屋买卖#花园洋房#看房日记#网红租房租房指南#上海老洋房#上海高端住宅#上海豪宅#上海探店#上海生活#家在上海#沪漂生活#拍摄场地#室内设计#装修
  • 太阳在坠落海浪在发愁原本想着去海边 听听海风 看看海浪涌起又卷走 或许能让我从一眼就能望见头的人生里感受到一些海和太阳 一些有色彩的 美好的事物但我好像回来更e
  • 宋朝别看经常遭受外敌入侵,但其国民经济相当发达,重文轻武是宋朝灭亡的原因所在,繁荣的中原经济与文化仍然不可小觑,尤其到了南宋时期,在长江以南又建立起了新的政治经
  • 【每日供养】《法华经》中说:“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以此回向,愿求者如愿,愿苦者得乐,愿这世界吉祥安乐,愿每颗心充满善念!
  • 你知道宇宙的中心不是太阳,却又万万不知道在我心里,宇宙的中心是你。你甚至知道,地球是圆的,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银河系也不是宇宙唯一的星系。
  • 当然,舅舅的动态发出后虽然绝大部分网友是支持的,但是也不乏有人质疑舅舅的动机,质疑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直播带货铺路。就在前几日,舅舅还专门录制了一条视频,
  • 但依然没感受到游戏自身的意义,仙七属于一部好的怀旧作品,是一部好游戏,但它把自己奉献给了前作,仙七没有自我,没有灵魂。!
  • #十二星座##星座爱情# 走不到终点的原因[伤心]♈白羊座:三分钟热度♉金牛座:总是把话藏在心里♊双子座:责任感过弱 ♒水瓶座:两人没有共同爱好 ♏天蝎座:另一
  • ----谈自己的进球于汉超:作为老队员,还是要在生活和训练中保持自己的状态,只要教练安排(自己)上场,就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珍惜自己踢球的时光。这两天简直是要累
  • 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决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我追星向来没有什么责任意识,如果要去比喻我和偶像的关系,我觉得我们是星际中的两颗星球,处于不同时空本就很
  • 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等自己有钱才结婚,可以支付自己喜欢的婚纱,可以决定自己想要的婚礼风格,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爱人,可以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心,可以每年去两个陌生的城市
  • 他所关心的抑郁和焦虑并非是已经进入到生理病变层面的抑郁症或焦虑症,他也并不是要考察某一个体缘何会感到焦虑,而是想更一般的追问:人为何或者因为什么才会产生焦虑。但
  • 而这一次,他退缩了,现实的不对等,他不确定可否和她共赴“星辰大海”。一切都来的刚刚好,时间刚好,现实刚好,成全彼此的爱情,只需一份勇气和决心,又刚好,这个故事全
  • 早晨起来觉得光自责也不行,还是要做点什么,今天查了大量的资料,把儿童近视这事儿梳理清楚了,我自己对儿童近视这事儿有太多误区,怪不得孩子会近视,所以决定做个视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