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的尊重

古人以劳动修身,观万物以悟哲学大道,也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这也是老子所说「为道日损」的大智慧。

道家从万物的生长顿悟宇宙的规律,认为宇宙是循环的,圣人应该参与宇宙循环之中,所以四体要勤,而且认为五谷补五脏,通过劳动、食五谷来修身,采天地之气以养人体小宇宙。因此道家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达不到修身、悟道的真境界。

所以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谁说道教没有劝善书?原来我们曾耳闻目染的那些人与事都源于此!

人心不古,其不但不趋善,反更推崇害人利己的事情。圣人之教不得延续,文明之命脉也必将受到压制。基于此,以倡导人们从善抑恶为母题的劝善书才需流传于世,希望世人读后可以真正迷途觉醒。

大道初始,阴阳首判,人世间的善恶本是相互依存。先圣老子曾经给我们描述过一个有道之世界,但随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紧接着以是非、荣辱为典型代表的贪念和欲望开始侵占人们的思想。

一旦缺失了道与德的约束,人类社会不复三代之清明,整个社会状况开始急转直下,以致于社会难以清明,人心不再澄静。

 

劝善书:倡导人们从善抑恶

人心不古,其不但不趋善,反更推崇害人利己的事情。圣人之教不得延续,文明之命脉也必将受到压制。基于此,以倡导人们从善抑恶为母题的劝善书才需流传于世,希望世人读后可以真正迷途觉醒。

劝善,顾名思义是要教人行善,首先要明辨究竟什么是善。以《关圣帝君觉世宝训》为例,文中共提到了38善、46恶事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参考对照。经中曰:“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是善之源、恶之根,人们为善为恶都源于一个心字。不论有没有行善恶之事,但凡起心动念便

道教早期的劝善书《赤松子中诫经》的序言中曾记录了一则故事,说的是当初宋国大夫薛瑷曾有十子,其中六人瘸跛,一人狱死,三人盲聋生疮毒。有一人名曰子皋与薛瑷相熟,见其家境如此,便问薛瑷,究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招致了今日的罪状。薛瑷痛心疾首,如实回答说,自己贵为一国宰相,在位之时不曾为国家举荐贤才,这是不尽责;路上见人遗失财物自己却心中暗喜,这是不为德。人生天地之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处事之道,薛瑷在这两点上都没有尽到为人的根本,所以才招致如此人祸。

子皋闻言不禁大惊,对薛瑷说,按照天道之法,他这样的作为必定是要背诛灭全族的,甚至还要殃及子孙。但“天虽高而察其下”,只要懂得“改往修来,转败为成,不患晚矣”。于是子皋把自己当初所得一卷劝人行善之书传给薛瑷,叮嘱其日日行之。薛瑷跪捧而受。

数年后,子皋又见薛瑷,发现他的几个儿子的病全好了。子皋惊问缘由,薛瑷回答说,并未曾请过医生看病,只因日日按照善书上的训诫行事,见人危难便与之方便,奉行如同己处,没想竟得此大果报。子皋叹曰:“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并大呼两遍“速哉”。

经文所记载的事例恰恰说明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圣言。为善,必有善果;为恶,必有恶报。倘若能放下昔日之恶而从今行善,更是无上功德。

《无上玉皇心印妙经》中又言:“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劝善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人要明辨善恶,更要让每一个人能亲身去行善事,要把经文上的文字变成生活中具体的事,把涤恶扬善之心用行动表达出来,最终才能达到圣人对世人的期许。

日常生活中怎么做?

那么,凡是有心悔过向善之人,以及愿意恭敬诵持之徒,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1诵经礼忏

首要一点,欲有修持,先要诵经礼忏,以明圣人之意。以圣人的言行教训为指路明灯,才可以使人生之舟稳渡迷津

诵经必当虔诚,不可起怀疑诽谤之心。以清净身心读诵经文,不但是在求得神灵护佑,更是通过此方式来涤除自己心中的恶念。时时以经文之中的善意做导引,才更可以明辨自我之迷津。凡是向善之人,必定先要对自己的恶进行忏悔。对外,需要静室明堂;对内,则要内观清净。这是道教自古以来便有的传统。陆修静先师便曾要求道民家中设立靖室、清静别居,不与杂物混淆,只用作礼拜神明或因病因事做忏悔。

道教修行本讲求清净,早晚功课经的第一篇经文便是《清静经》。内心清静,是却恶为善的第一法则。要达到内心清静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以静坐内参等修行方式外,最便易行持的方式是诵经礼忏。欲求善果之人,平时可多读诵如《觉世宝训》、《赤松子中诫经》、《太上感应篇》等具有导引作用的善书真经,亦可《清静经》、《救苦经》、《三官经》等太上经典作为修持法门。凡是经文密语,悟一字便可得一字之功,尚需日日持诵,寒暑不殆,时缘即到必证其妙果。

2行持

其二,读诵之后,行持才是把善心转化为善事的最直接方式。把为善之念行持于日常生活,才是圣人教训的本意。

圣人有垂训,世人依所行。把圣人书于经书自上的训诫依条奉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先莫起求功求德之念。为善应出于每个人的本心,而不是以行善的方式为自己求得福禄果报。如果以这样的心念去行善,从源头上便已经是错了。如果水在源头已经被污染,下游的江河也必定不会清澈如许。

圣人朱熹曾作诗曰:“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应该是出于自我的随手功德,是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私利的,是属于率真而为的。经云:日行一善,三年得其果。每日按照圣人训诫去做事,不苛求,也不强求,善缘到时自然有天曹记录功德果报。

又有人说,虽然圣人教训鲜明,自己也有心为善,无奈总是被俗事缠身,或者在善恶之辨上会产生迷惘。如有此疑问,不妨用“功过格”来作为自己日行善恶的记录。每日记录自己所行善恶之事,然后再三省己身,由此才能得以日日精进,不负祖师宏愿。

据传,“功过格”乃许真君为了解除信徒苦难,托梦传万寿宫又玄子这一纪录善恶之行的方式,并由此传世。仙经《太微仙君功过格》中详细记载了功过格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其要求人们把《功过格》放置在床头,每天睡前记录自己当天积功累行的过程,并且一定要保持记录的真实有效。凡是对功德进行夸大、对罪恶进行隐瞒的行为不但不会获得上天的福报,还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获得罪过。经中倡导人们要有“旦夕朝礼,为国为众焚修”、“为国为民,或尊亲先亡,或无主孤魂,诵大经”等弘扬大善的行为,一人为善,便要利益十类众生。足可见行善本身便是一件大功德事。

又有人自我约束的能力欠缺,此时更彰显出道德、风俗甚至于法律的重要性。人能为善,不仅可以证得自己功德,更可以福荫子孙后代和亲戚朋友。若是为恶,在自我遭殃的同时,还会祸及旁人。由此来讲,劝善的意义已经超脱了单纯监督万民成为一个好人、善人的概念,而是以道德来约束民众,反之又以民众的言行为他人和后人树立起更高的道德标杆。

在人生历程中,后来者总是需要前人的榜样力量做指引的。正如生前以自己的亲身行为验证着忠孝节义的关圣帝君已成为世人效法的楷模一般,每个人在自我为善的同时,其实更能够激励亲朋子孙,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成为善之榜样。当世人都知善、行善,于自己可得内心澄净,于社会可得政治清明。人人如此,便可证得道祖所谓无为而治的大道之景。这岂不才是民心所归?

大道见性之

心性至真

如来藏根本因质,正是由:佛性真如与魔性真如这两种,对有修人来观,是最难以了知,就由佛性与魔性彰显之同时,该如何分别佛魔两者评判功能?必在人类世界来成长,对众生作为:正是「净染与垢染」分别!

每每欲彰显佛性真如之同时,魔性真如即会显现,更且来阻碍,更甚者必受到因果业障之牵绊,也就难以向上增长,原本可以作下化与提升资粮本,甚且!是让有情众生能体会,处于累世因果循环讨报过程又如何?

冤亲债主:若无法在最后一关来讨伐之时,就会由佛性真如往上提升,对佛性真如显现之时,魔性真如也同时会彰显,因果业障亦同时会彰显,在对业障讨伐所迫切,又要完全承受累世因果循环之偿还。

故而!会让有情众生皆无法能招架的住,即是如此关系,有时冤亲债主也会幻化为仙佛祖圣神,来牵引往上提升与向下沉沦,正是因果业障牵绊所致,又佛圣者若无来之时,必难以真正往最后一个关卡通过。

就会往更深一层,把恶陋心性如实来展现,此种作用为何会在最后一关开头,正是上升与下坠分界点?若无法能落实最末一回关键,必难以作至真心性彰显,就是人类与圣神仙佛高真菩萨最难以提升关键。

心性至真:是为「一境性、一合相」境界,由太极归返无极圆满,又在此最后末关键,若无法突破于此困境,即永远处在于:阿修罗境界、魑魅魍魉、山妖水怪当中,有时重新再来一次,是否可以再往上提升?不一定!

必可作为在人类修持最末关头,如此境界过程,皆一体如是把心性至真来彰显,也在对自己是:佛魔两者交战当下,经常会让自己作评判与选择:正是对与错分差,就可了知后来发展又会如何?

一切真修实行欲往上提升,所必要通过关卡,是在对「佛魔两切」,必要能转圜于自己心性至真,又该如何运用于:佛魔皆不用且双转?佛魔皆不着性体,那才是对自己提升,就会有确实成长作用。

也在佛与魔两切,必要转圜于让自己作主人,而不会遭逢此两者之引导,受引诱而前功尽弃,才能让自己以心性至真,不会入于难以转圜或者偏向一旁了,有情众生都只会偏向一边,而不会以「中道」来行持。

在对有情世界是两极化世界,又一切皆在相互对待当中,更且!让自己偏向于佛道这一边,而不会偏向于魔道那一边,况且自认为:佛是善良者,而魔是恶毒者,也就无法有中道条件,如此偏向在有情世界常用之。

欲超越六道轮回,根本都不会如此,又何原因?请问有情众生在人类世界生存当中,若是偏向一边,而排斥另一边,那能中道否?试思即明的!在对『佛切魔切、佛转魔转』是在人性至真当中,把此局限来化除。

正是处于中道思想建构,在对自己就能有提升超越来成长,很如实让自己入于真正提升境界,也对一切有情众生皆应在中道而行,亦不会偏悖一方,那才是对『佛切魔切、佛转魔转』所必要有之作为。

否则!若偏向一边之时,请问:佛能成佛?甚难的!正是入于魔境当中,若是魔亦偏向于魔那一边,请问:魔是否会更加残忍,来残害有情众生?倘若!魔能偏向于佛那一边,在佛魔之间必要能中道,方可成就。

必要达至「心性至真」境界,能明晰在于:佛与魔两者之分差当中,又在一切上升与超越,皆要如何达至「中道作用」才是真实性。盼能体证:至真实性、心性至真,该如何建构于「中道思想」来行持。

佛切魔切皆两切  佛转魔转更双转

心性至真乃如是  本灵因缘无始观

见性明晰本来体  有情众生迷障移

中道建构儒家本  化除见悟本灵契

此偈!同有情众生共研之;必在未来上升与超越,就是将此如实作成长,也就不会偏悖一方来沉沦了,在对佛与魔两切与两转之中,又如何达至中道,而不会偏悖于一方?那才是真正中道思想所应建构作用。

若不如此,也就永远都难以向上提升!根本每次皆在沉沦于自己心念当中,又无法实际突破困境,要对心性至真,很如实把自己迈向「中道建构」方能向上超越,能明白正是:儒家根本因质,就不会偏悖于一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具体调整情况如下:调整后,原临沂南路(上海路至滨海路)、滨海路(临沂南路至杭州路)路段往返暂停运行。具体调整情况如下:调整后,原临沂南路(上海路至滨海路)、滨海
  • 疫情发生以来,建行西宁电力支行团员何生瑜忙碌的身影就很少停下来,她积极组织小区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不断提醒大家间隔两米并提前做好扫码登记,何生瑜
  • #上班日也一大早就去冲浪的男人#做服装类工作的男人#马上就说那个人我认识的男人#养了2只以上而不是1只狗的男人#马上就说下次要去烤肉的男人#短裤短得异常的男人r
  • 如果这样一个城市能作为一个文明城市评选我除了感到滑稽以外我感到恐惧…人生就像旅行,想好去哪儿,我们就会朝那方向前进。《文明城市》开发商就是这样起来的,代房管局收
  • 人生百味屋故事情节队友的离去,让所有人悲痛,吴站长抚慰李溪成说:“你唯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正视它,面对它”可是他始终解不开心结,在休假的期间,对自己的职业有了迷
  • 了解过后想先“体验”看看实力后再加入再这里统一说一下加入实盘的条件是“先缴费后带操作的”没有体验票这一说,你想观察老金的实力可以持续关注博文,老金的实力不是用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
  • 水兵摄影-声屏人物109 韩兰成 (马季 刘伟 米东风)1999.3.15 人民剧院陕西省1999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文艺晚会韩兰成,江苏徐州人,194
  • 这样的电影,在大家一片叫好的时候,却并没有收获相当的票房,只能证明一点,张杨导演与《飞越老人院》同样也在行进的路上,而距离那个影片质量与票房收获成正比的理想之境
  • 暗示对某个人恋恋不忘的文案1. 后来每个跟你长的像的人, 我都会多看几眼2. 不爱上别人是我最大的诚意3. 夜里有腐烂的梦, 梦里有重复的人4. 想念有个别名,
  • 不过她也没有觉得特别遗憾,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这车改装属性这么强,大不了自己改一个呗新宝骏Valli内部放倒成1米8大床,还有女车主喜欢的冰莓色千万别以为我俩只是
  • #超能新星汇# #苹果#阿里员工爆料:进入阿里4年多了,今天收到裁员通知;他表示,也没有多大意外,可能他们团队动静比较大,30多人,算上他,一共走了5个;虽然没
  • 2022 年云南省“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在线答题活动(第二季)参与方式:一、活动时间2022 年 5 月 15 日至 7 月 15 日二、参与方式扫描以
  • 确不知,简单的才是真实大自然。曾经妈妈在灯下一针一线忙活的情景浮现眼前,那时的我还是有所依靠无忧无虑的简单快乐。
  • 泽夏:法学 感觉很有趣堀夏:建筑学 感觉会建筑的人好厉害 虽然不太懂 但是对建筑很有兴趣 下次人生要去做泽夏:来世尝试一下2⃣️:九人演绎桃太郎 角色如何分配?
  • ――実際には他のレギュラーの皆さんより1週遅れての登場となり、「クラス替えの日に休んだ気分」と話していましたね。――初出演とは思えないリラックスした雰囲気で積極
  • 49.天下之大,大不过你缺的那块心眼50.有种人,必须要人指着他鼻子骂,他才知道骂的是他51.交给你个艰巨的任务,不停地做圆周运动,这是你能做的最大贡献北京34
  • ”“爷爷养的这只兔子被烧伤了,”万尼亚小声地说,“在森林大火里它把自己的爪子给烧坏了,跑不起来了。”“它死不掉的,小伙子,”阿妮西娅口齿不清地说道,“告诉你的爷
  • #毕业倒计时19天#[哈欠][哈欠][哈欠]为冯哥论文奋斗的一晚上,咱就是说不光为我的论文拼过命,和冯哥的论文也是过命的交情了,边吵边写,就差打起来了,所以我很
  • 如今,王珞丹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为了翻红也开始炒作,但是想到的方法却不怎么管用,直接败坏了自己的口碑。”除了与别人撞类型,王珞丹本身的性格也是她不火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