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佛道双修#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https://t.cn/Evk4evd

#道教#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爷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1、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老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2、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3、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来源:北京白云观

有时候,总会感叹,与自己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哪,总会有人的人生如此精彩绝伦,总会有人去偏执追寻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东西,总会好奇这强大的精神力源自何处,庆幸自己过早地被这些人吸引,仿佛唤醒自己渴望的人性特质,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常常为了想要追求的事物,不顾一切孤注一掷,被压碎挤破,逼到墙角,不断振作,探索,再次坚韧爬起,继续战斗,还是要感叹一番,活着,真好,能拥有感受,能尽力做到用力地生活,真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嗯,叫醒了看看那双眼睛是不是波光流转摄人心魂,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大美人儿#大理婚纱照##云南大理丽江旅拍#集中隔离第一天,小雪刚到新环境,第一印象是房间好大,然
  • 2018年3月14日星期三:烟雨中告别本次"南巡"第二站- 深圳!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试验田",从不知名小小渔村崛起
  • 没有无脑主角光环体力上就是普通人的程度,有弱点不像一般无限流小说里男主的那种可以倒拔垂杨柳的不切实际的强反而是用脑力填补体力弱点上的空缺男主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
  • 事实上,电商下乡的速度远比我想象得要快,不消一年拼多多和淘宝便延伸进了村民的生活当中,当然这其中也有疫情的功劳。再算上孩子们要在衡水上学,壮劳力们要在北京打工,
  • 这也是当时文学家的心酸和无奈,打磨好的作品真的需要太多的时间了。就拿疫情来说,很多人以为自己聪明,不打喵就没事了,知道内幕消息什么的,其实知道的不过冰山一角而已
  • ”一个领头的胡人说道:“事已至此,我就不瞒陆兄了,因为你头上有股“宝气”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能很快找到你。“当然有关系,因为你肚子里有条“消面虫”吃进你肚子
  •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聖,其法皆不同,非務相反也,時勢異也。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也,時不與法俱至。
  • 落魄时不怨天尤人,失意时不动摇方向,平淡时仍认真生活,经过命运的淬炼,那些经历终将变成你坚硬的铠甲。落魄时不怨天尤人,失意时不动摇方向,平淡时仍认真生活,经过命
  • #你的我我的你[超话]#神州光耀东方屹立七彩斑斓华夏大地福源辽阔山河统一国潮振兴雄狮崛起泱泱大国渲染实力巨龙腾飞顶尖科技胖五嫦五双双彼翼着陆火星宇宙探秘神学合并
  • 好吧,没有蛋糕也无所谓,我去年许了三个愿望,都没实现…中午我妈搞了一大桌我爱吃的!平淡的度过了今天,早上起了我爸给我说,蛋糕店准备关门回家了,今天也不配送。
  • 过去,从事餐饮业的人文化与素质普遍都不高,餐饮业以前被视为下九流行业,但这几年却热闹起来,许多房地产商、证券商和其他行业的大老板都纷纷转向投资餐饮业,带入大量资
  • 汽修厂设计装修要注意细节,要通过环境氛围区吸引客户,店面装修主题是店面气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的装修主题应该与你店面的产品相辅相成,吸引目标性的顾客关注。汽修厂
  •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在《城乡中国》一书的开篇写道:“中国很大,不过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另外一块是乡村。但共同富裕区示范区,为什么选
  • 北京控股篮球俱乐部感谢新疆广汇飞虎篮球俱乐部对本次引援的大力支持与对俞长栋多年的培养。如果说国内商业若因此有损失,完全可以把投入的钱和精力转到中国全民篮球运动上
  • skdd和潘潘小可爱本来是定了动物的,但原谅我还是个高一党,今天上课了,没时间P了,下次有空的时候再P(xsbb:合图代表势均力敌,我的图,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 疫情肆虐,印度寺庙已经开始供奉“新冠病毒女神”……据法新社28日报道,印度南部城市哥印拜陀的一座名为Kamatchipuri Adhinam的寺庙内,立了两尊“
  • 【周三】部分17年三彩3COLOUR&伊布都IBUDU&丽雪Leisure女装,全场29元起,本次活动2天,最晚于8月15日发货,三彩秉承以“优
  • 粉墨唯一主唱领舞朴彩英 超绝蜜嗓 实力主唱领舞 拥有绝对主唱实绩 唱跳俱佳 开口即热搜 年末舞台带团上热搜 气质佳体态正 性格善良温柔 自律天赋型爱豆 四代
  • 有一只是捡来的流浪狗,流浪过的狗狗果然更适合户外的生活[捂脸R]徒步上山下溪流对她来说都不是问题,冲在最前面蹦蹦跳跳可开心另外两只都是家里小区里养大的狗狗,下水
  • 一群志同道合的临大人,在欢乐中一起成长,在笑语中一起开怀,让我们的教室有了家的温暖,让我们在这寒冷的冬天一起拥紧,共创最美教室文化! 当我们穿上厚厚的冬衣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