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赏罚,三报之大略也。”

“三报”就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这三报。对这个三报的事理、因果来加以讨论,这就叫“三报论”。“三报论”也不是慧远大师自己创立的,经典《阿毗昙心论》里面就谈到这个问题,所以“经说业有三报”。“业”的概念就是Karma,就是我们众生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所产生的一种功能。“业”就有它的业力。那么业一般分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

所能造的是身、口、意,尤其这个“意”,我们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播下了一个种子,迟早都会有报应。这个种子生起来,起现行了,这就是它的报显发出来了。如果我们身、口、意三业,都是很重的心造作了很重的业,那么这个业力种子的力量大,它显发出来的时间就会快,后果就会大。业,是印度古老文明都谈的,《四韦陀书》婆罗门教都承认这种“业”的存在。

只要造了业,一定会有报,业为因,报为果,这就体现因果的法则。那么业因它的报有三种,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三种报:一个是“现报”——现世报;一个是来生报,叫“生报”;一个是“后报”,就是多少生以后才去报。那对于这三报,就表明什么呢?表明佛法这种因果的法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态里面去展开它的观照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点,就是佛教的真理所在。

我们凡夫众生是不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以带着我们的短浅的知见就容易得出:我的一生就是这一辈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断灭见。这个断灭见——死了就没有,有时候他可能也相信一点因果,但是它叫“一世因果”了。如果你在一世里面,就是在这一期的生命的过程当中,去建立因果的法则,是没办法建立的,因为它不能诠释错综复杂的因果的情形。

像其他宗教,它也相信因果,但是它是讲二世的因果。二世的因果在今生层面,它会比断灭见的一世的因果要高明一些,要超越一些,但是它仍然解释不了错综复杂的因果法则。唯有佛教这种三世因果——大家去了解十二因缘,叫二重三世因果,那种错综复杂的格局,才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释生命现象的理论体系。

那这样看,“现报”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由于做的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那来生报——“生报”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是到下一辈子去报。你一生行善,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你一生放纵贪、瞋、痴三毒烦恼,什么都敢干,你就到三恶道里面去接受那种果报。这叫来生报,又叫生报。

现在讨论“后报”,后报就更复杂了,就是我们今生所行善或者造恶的业力——Karma,是经过两生——不是来生而是来生的来生,或者三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乃至恒河沙劫之后,才会有果报。那这种状态,你看我们凡夫的肉眼是只会对这一世因果有所了解,天眼通可以对来生有所了解,证果的圣人比如说阿罗汉,能够了解八万大劫的善恶因果报应的情形,那么八万大劫以后的情况不了解——宿命通他没有,所以恒河沙劫之后,这个过程当中的善恶因果唯有佛才知道。

有一天,佛就指着一个鸽子问舍利弗:你看这只鸽子,它宿世是什么?何时得脱?舍利弗观察,它以前的八万大劫以来,都是一只鸽子;再观察它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子身体,观察它八万大劫后还没有脱离。声闻的智慧是有限的。那佛就告诉他,在八万大劫以前这只鸽子是什么身份,在未来的八万大劫以后,它在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身,能够得人身,能够修五戒做优婆塞,能够慢慢修行得到成佛之果——佛能够展示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了解果报的三个概念:现报、生报、后报。

那这样的一个受报的过程,又不是我们像一加一可以定义的,它里面太复杂了。比如从那个时代,我们中国的很多佛学学者都在争论:这个受报的主体有没有?谁来受报?难道受报的有个客观的主体吗?如果说有个客观的主体,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但是又没有这种受报的主体吗?也不是。所以这就有一个叫“相似相续”的概念出来了——“不一不异”。受报它没有一个主体——“受之无主”。你接受果报,不是一个一定的东西,不是一个定命的东西——就是主宰。

但是又不能说它没有,它一定要由这个受报起现行。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怎么起现行?是由于这个“心”。但这个“心”也不是客体的东西,“心”是由于外境才有的。由于外境才生起了这个“心”,所以“心”没有一个决定的掌管的功能。那到底怎么理解呢?这里就提出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感应”这个问题。慧远大师在对一种事情的把握方面——在“感”和“应”这样的一个把握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包括对《周易》也是以“感”作为它的体性的。那么“感应”是宇宙、人生、生命当中至高的原则。

因果报应,是由于我们这个“心”感了外面的事境,原来所造的那个Karma的力才有应,这叫“感事而应”。如果有这个种子,但你没有外部的事境——没有这个条件,它就应不出来。所以受报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法相唯识谈,阿赖耶识的藏识里面有无量劫以来善善恶恶的种子,但这些种子是不是起现行,是取决于外部的条件。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里面哪些种子可以起现行,哪些种子不起现行,它是复杂的。

你不能说它一定起现行,或者有些种子提前起现行,这都是“感事而应”的产物。“事”千变万化,“心”错综复杂,所以这就决定了受报的表现形态多样,你不能机械地把它定起来。那么业里面有些是定业,有些是不定业,这些都要在“感事而应”里面找到它相应的表现形态。

我们的心是感外面的事境: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了一种现行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心”和“境”之间的这种感应,就会使这个“因”:你感得强,感得业力重,它起现报、起现行的速度就快;如果你感得心弱,事境也比较弱,它就会来得比较迟。所以虽然造了恶业,但是是今生报,还是来生报,还是无量劫以后才报,这是不定的。这是根据我们能感之心和所接触的事境的感应强度来决定的,所以果报有先有后。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由于我们能感的心有轻、重,所以所应的果报也就有强、弱的差异。强、弱也就表明这个业有时候来得重,有时候来得轻。果报的轻重追溯它的源头,跟我们当时造业是重心造,还是轻心造,也是对应的。

比如说我们造过杀人的业,在造杀人业的过程当中,也有轻和重的差异。他有时候就想只是教训一下他,用刀背砍一下,说明他的杀心要轻一点;如果他用非常狠毒的心——“我一刀要把他劈成两段”,他这个心就来得重一些。你重心,它的报就来得重;你轻心,它的报就来得轻。这里面常常讲半斤八两。

所以这样的一个因果报应都是法尔自然的,那种赏罚机制没有谁去主宰的:没有上帝去主宰,也没有佛菩萨去主宰。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业所导致的,这就叫“自然之赏罚”。“自然”不是一般道家讲的自然,“自”就是自动,你自性里面法尔自然的种子起现行:轻重、强弱的对应关系——善因给你奖赏,恶因给你惩罚的一种自然的报应。这就是现报、生报、后报大概的发生的基本机制。

慧远大师用非常简略的语言,把大、小乘经典关于三世因果报应的核心的原理揭示出来。如果你要展开这个因果的机制,可以讲很多,但慧远大师只是从“感事而应”这个层面,把它的发生机制给我们表达出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自然的赏罚。既然是自然的赏罚,它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责任者,是不能逃脱这种行为的责任的。

#鸭的repo# 《长安印》by tangstory
“昙山,你喜欢我吗 ”
“我喜爱你,如同喜爱晨曦朝露,若不爱世人,何以度众生”

“大师……度我……”
“我的涌澜,从此在我身边,哪里也不去。”

“昙山,人生几十年,便只见几十面,也是一辈子——你许给我的,是一世之约”
“边涌澜,是一世之约,我答应你”

“我想对你好一些……只因为我想对你好一些”

“边涌澜……”

命运一说

一一纪念英逝的人们

命运
是谁摊开的书本
又是谁在书写
轮回的笔触
冷漠无情
抑或妙笔生花

人之一世
或长或短
其来去明灭
终皆归集运命

岁月是悠长的银河
人生只为昙放的星火
或只一滴瞬逝的微末
在禅封的世界
忘却前朝今生
悄然一世悲欢

逝者如斯
不舍昼夜
潮涨朝落
明月永常
只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这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不尊重老师教育都快变成服务行业了学校永远是家长第一☝️学生第一☝️从未考虑过学校“真正的孩子”——老师的感受社会风气越来越不正正确的事情不
  • 第二是在“隱居深山,接得壹個半個(傳人)”上的問題義演固守道元純粹的“正法”因為這也是天童如凈的囑咐,更是道元禪師壹生之所行;三是純宗派鬥爭,這個更不可能。除了
  • 说实话,这次减少的那部分考生,里面确实有不少是“陪跑”的,他们可能只是跟风报名,或者对考研这事儿还没想清楚就匆匆上阵了。不管人数多还是少,录取名额就那么多,你想
  • 其呼吸次数是按 “ 坤用六而四策之 ” 的原则进行,以午、未、申、戌、亥各降 24呼,每24呼为一时,五阴时共得120呼,此刻气机正合由泥丸回降至下丹田,则 “
  • 「我有自己的偏好,但现在谈论这个还为时过早,因为我想要在Mugello之后、在Ducati做出决定之后,对情况有更好的了解,」Bastianini说「然后在下一
  • 我今天妆感太重了顶着俩黑眼圈哈哈哈,原本在公园不太自在戴着帽子,后面天气太热摆烂了,再也没拿出过帽子,其实只要自己不在意,别人什么眼光都无~所~谓~我开心就好[
  • 1,“艺术”概念的历史发展。为提供更加人性化、贴心的服务,武汉天河机场秉承着真情服务的理念,打造温暖回家路的服务举措,一方面针对春节假期期间旅客出行需求和客流变
  • 不过,周末开始,随着阳光重返天气舞台,南方各地的气温也会迅速攀升,这种大幅度的升温将延续至3月4日至3月5日左右,最高气温20℃线将北抬至江南北部,华南沿海一带
  • 那狗被网暴了还不能申诉,只晓得主人不要它摘桔子了,摘了也不打包了[doge]看着这些老公举的玻璃心都烦,一西二个的穷讲究,那么穷讲究个人自己买个几十万的设备去做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离他远一点,赶紧散呐所以如果你能这么想的话那你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昨天突然心情不好就想追着日落去看海….然后就是第一次感慨…真是特么的太好了考到了大连,从来没
  • 对于二十多岁的女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用这几年的时间,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和真正的独立,探索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去建设你的自我。 通过享受独处
  • 从地理位置上看,贵州、云南和广西彼此相邻,在旅游资源整合上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从文化上看,三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彩纷呈的同时又互不重合,各有侧重与亮点;
  • 女主基本没有太多的话,这个游戏给我的感觉更多是听抓(啊啊啊当然ns没有那样的尺度男主女主之间的感情比较通俗易懂,男主从小就是个孤独寂寞的人,很缺爱,恰好遇到了同
  • 6. 基本面稀烂,利空如雨的股票不要看,多看一秒都是浪费时间。6. 基本面稀烂,利空如雨的股票不要看,多看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 这次我选择的理想座驾依然是探险者,这货不仅能装下很多行李和装备,而且在下雨天开起来也很稳。这次我选择的理想座驾依然是探险者,这货不仅能装下很多行李和装备,而且在
  •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做人,首先就得去承认,自己“自以为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未来,王总将继续带领着气色堂,在膏方这个赛道上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未来,王总将继续带领着气色堂,在膏方这个赛道上不断追求卓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