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一步又走错了。

当时又有一个想法,
想学密法,

想到密法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有个靠山;

另外又想到密法可以发神通,
想学点神通。

当然这种动机都是非常错误的。

当时,
也有这个机缘,
皈依了上普下钦上师,

他老人家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早年参禅就开悟了,
后来学密法,

得到了宁玛派、
噶举派的传承,

那是很了不起的。

他也给我传了几着法,
这一修,
才晓得并不容易;

当然,
我是得到他老人家很大加持的,
帮我消灾免难,
这个得到了;

但是,
学法方面就没有学到东西。

这一晃,
浪费了很多时间。

后来,
自己才逐步地醒悟,
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大根器,
承认自己学那些东西不行,

这才读净土的经典,
读印光大师的 “ 文钞 ”,
我觉得找到门路了。

我谈这一段自己走的转路,
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戒。
  
第三点,
净土法门难信,
举不甚举,
这里谈几个。

我出家十年来,
接触到的同修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几种怀疑。

一种,
好多知识分子,
乃至高级知识分子都怀疑,

他们说莲池大师说 :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这跟佛提出的
“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不是有矛盾吗?

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

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
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

但是有区别,
又有侧重,

莲池大师讲
“ 一门深入 ”,

这是讲的行门,
指导修行必须一门;

“ 深入经藏 ”,
是讲的解门。

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
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
那是错误的 。

还有一层,
“ 深入经藏 ”
这四个字,
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

“ 深入经藏 ”
是深解义趣,

也就是经常念
“ 开经偈 ” 里的
“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
不然,

为什么
“ 深入经藏 ” 能够
“ 智慧如海 ” 呢!

解了如来真实义,
才会有智慧嘛!

这智慧是本有的。

所以,
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
那个叫世智辩聪,

你把佛经读得再多,
写的论文再漂亮,

头头是道,
引经据典,
莫得用处。

佛法要解行并重,
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你说得天花乱坠莫得用,
了不了生死,
出不了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这个,

这跟攻读博士、
写论文是两码事。

还有一层道理,
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
世间的学问,
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

佛法叫做心地法门,
千经万论,
横说竖说,

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

净土经典提出的
“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

“ 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 ”,

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
是一致的,

都是讲解这个问题,
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
彻见本性。

所以古大德这样讲 :

一经通,
一切经都通了。

世间学问就不可能。

莲池大师提出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

还没有智慧如海吗?

这个道理,
大家认真地想一下!

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

印光大师的弟子,

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
留学生,

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
印光大师说,
那个了不到生死,

“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

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

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
怕不保险,

所以自己诵这样经、
那样咒,

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
认为多加些东西,
才能增强保险系数。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那叫杂修。

杂修,
要想今生成就,
绝不可能,
必须一门深入。

这个问题,
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

我们印有
《 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 》
那篇文章,

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
《 竹窗随笔 》里头的一篇
《 念佛不专一 》,

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
表面上是在修净土,

其实,
遇到啥子灾难来了,

他不念佛号,
要念
《 大悲咒 》
才消得到灾难;

超度亡魂了,
要去放焰口,
念佛不顶事;

忏悔罪业了,
要拜梁皇忏,
认为念佛不顶事。

这个,
他都举了很多,
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
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

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
连大阿罗汉都不懂,

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
说这个法门好是好,
要求做到一心不乱,
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

往生怕没有希望?!

这个怀疑,
也是不必要的。

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
他是很有成就的人,

他说 :
“ 至诚恳切 ”就是
“ 一心 ”,

你至诚恳切地念佛,
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

到了临命终时,
肯定佛来接引,
这个就叫带业往生。

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
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
做不到也没关系,

但是必须按按照这个做 ──
至诚恳切,
这是念佛的秘诀。

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
紧急关头,

你念几声都有感应,
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

五逆十恶的人,
他看到地狱相现了

( 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
哪有什么地狱!

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
梦中看到了 )

那阵吓慌了,
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
一下就感应道交。

所以这个并不难。

当然必须持戒,
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

我们出家师父
( 比丘、
比丘尼 ),

我们不要说
“ 具足戒 ”,

最少
“ 沙弥十戒 ”
必须守好,

守不好
“ 沙弥十戒 ”,

决定堕落,
绝对堕落。

“ 沙弥十戒 ”
就是四条根本戒嘛,

淫、杀、盗、妄,

另外加上不著香花、
不过午餐食,

不坐卧高广大床,
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

我们既然想了生死出轮回,
你还去贪着五欲,
贪着物质享受,
那就成问题了。

所以,
要乐道安贫。

什么是道?

持戒修行就是道。

你精神生活充实才能安贫,
精神生活空虚,
当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那是生烦恼,
造罪业,
不但往生不了,
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

我们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须守好
“ 五戒 ”,

守不好五戒,
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
你还能往生吗!

但是,
光守五戒还不行,
五戒守好了,

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
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报;

守好
“ 居士菩萨戒 ”
也不行,

还出不到轮回,
必须守
“ 八关斋戒 ”。

“八关斋戒 ”
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出家人的戒,

也是考虑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样天天守这个戒,

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

一个月只有六天,
守六斋日,
这个并不难作到。

佛经上说明了把这个守好了,
你修净土法门,

可以中品中生,
还不是下品。

在这里我奉劝在座的居士同修,
一定要守好这两个戒,

守好
“ 五戒 ”
保人身,

守好
“ 八关斋戒 ”,
是往生的保证。
  
还有人怀疑,
说念佛人死了以后,
是不是往生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还是个怀疑,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我们看祖师大德咋个说的,

彻悟禅师
( 净土宗的祖师 )
他这样说,

临终的瑞相,
就是往生的验证,

那是客观标准,
不是凭哪个说。

妙莲长老说得更具体,
“ 死了有瑞相,
一定生西 ”。

他这一篇开示在
《 往生有份 》
第二集上,
他谈得很清楚。

种瑞相,
并不是好难,

譬如说,
死了过后象睡着了一样,
面部的颜色很好,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肢体柔软,
这都是瑞相,

只要这样,
这都是往生了。

这里我不详细解释,
请看我那一篇
《 临终念佛往生 》,

我引证妙莲长老那篇开示,
这可消除我们的怀疑。
  
往生净土是最容易,
了生死最容易。

当然,
如果下品往生,
只能说到那里去修行,
就是说只要录取了,

不会开除你,
成绩再差吗,
多读一些时间,
多留几级,
还是要毕业嘛!
  
总起来说,
上面对于
“ 净土易行难信 ”
这个问题,
只能说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时代,
但是,
也很幸运地能闻到末法众生对症良药这个法门。

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负佛恩,
辜负师恩,
走了很多的转路,
才算是把信心坚定了。

自己也在佛前发愿,

也在师父面前发愿 :

有生之年,
一定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决不动摇,
决不改变。

最后,
我引用圆瑛法师三句话 :

“ 求福、
求慧、
求生净土。”

跟在座的同修们共同勉励!
  
谢谢各位!

很安定,
很安詳,
不會多動,
這是出家人的本色。

出家人無欲無求,
甚麼都不在乎,
甚麼都不希求,
只是專一地去做一件事,

就是「 唯道是務 」,
唯有向道,
唯有向解脫向涅槃,
唯有修戒修定修慧,
是出家人唯一的工作。

這段經文,
顯示了出家主要在於發出離心,
要出離煩惱,

出離三界,
出離一切人所愛染的。

世俗人可以發增上生心,
希望有進步,
希望明年比今年進步,
希望來生的福德比今生好,
這是人天乘所發的心。

我們出家人,
學大乘的就講發菩提心。

但無論大小乘,
出家人都要發出離心,
要離煩惱出三界,
放棄一切財物眷屬,

如果不發出離心,
我們就不可以受用到出家的好處。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第三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

「 出家之人,
卑下活命,
剃髮持缽,
家家乞食,
如被禁咒。

所以然者,
為求勝義故,
為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究竟苦邊故,

諸善男子,
汝不為王賊所使,
非負債人,

不為恐怖,
不為失命而出家,
正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汝等不為此而出家耶?」

佛教誡當時的比丘 :

出家的人,
是要「 卑下活命 」,
要持缽乞食,
要把頭髮剃除。

世俗人很注重頭髮的裝飾,
有頭髮才可以裝飾,
沒有頭髮就不能裝飾,

無論是做官或是做其他職業,
無論是男是女,
把頭髮裝飾好,
就代表他的身分地位。

但出家人把頭髮剃光,
就不可以裝飾了,
不需要把時間花在打扮上。

佛制時,
每個出家人都是三衣一缽,
不可以有四件衣,
不可以有兩只缽。

釋迦牟尼佛以前是太子,
他有很多兄弟都是皇子,
還有一些王官大臣,
後來跟隨他出家,
他們也一樣在僧團中過簡樸的生活。

當時的比丘,
每天上午拿著缽在俗家人的門外,
靜默地站著,

如果他們對三寶有信心,
願意種福田,

他們自然會在適當的時候,
拿著食物,
恭恭敬敬地跪著供養出家人。

而出家人不可以因為某家富有就去那家乞食,
或某家是我的親人,
就去某家乞食,

一定要依著次序去乞食,
最多只可受七家的供養。

如果一家的供養已足夠,
就可以不再乞,

但如果當天乞了七家仍未夠,
即使挨餓,
也不能再去乞食。

這就是
「 卑下活命 」。

就算出家前是皇子或大官,
有權有勢,
有地位,
有財富,
有錦衣美食,

但出了家就要全部放棄,
就要這樣生活。

他們放棄榮華富貴,
過著簡樸的生活,

好像被人念了禁咒,
被人咒到傻了一樣。

印度人很喜歡念咒,
醫病要念咒,
捉蛇要念咒,
害人也要念咒。

「 禁咒 」
即是被人害。

他們有大好家庭不去享受,
卻到處去乞食,

到底是為了甚麼?

他們是為了求勝義,
也即是為了求涅槃求解脫的緣故,

為了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以不惜犧牲一切世俗的享受。

如果我們不盡形壽來修諸梵行,
被眷屬財物牽制著,

就沒法子放下一切專心修行,
就沒法子度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現在的世間人,

都未能免除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等種種憂悲苦惱,

確實是苦海無邊,
只有放下一切來修行斷煩惱,
破我執,
斷無明,

才可解脫生死,
超出三界,

才可以永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盡了苦的邊際,
就可以登彼岸。

中國古代的人,
如果犯了法,
欠了債,
出了家就沒事了。

但佛制時的出家人,
很多都不是被國王所逼害而出家,
也不是因為犯了法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債而出家,
不是為了避免恐怖的事情而出家,
不是為了保存性命而出家,
而是為了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出家。

佛對比丘說 :

你們不是為了解脫而出家的嗎?

既然是為了解脫而出家,
就要精進修行,
要無所罣礙,
把甚麼都放下。

這段經文點明了出家是為了甚麼,
而且說得非常明白。

第四 ,
我再引用
《 雜阿含經 》,
經中有一婆羅門問阿難 :

「 阿難,
汝何故於瞿曇所出家?」

「 瞿曇 」
是指釋迦佛的姓,
釋迦是族名。

釋迦佛有三十二相,
阿難尊者有三十一相,

他的相貌非常英俊,
差不多有佛那麼圓滿,
他非常聰明,
很令人歡喜,

又是比丘中最年輕最英俊的,
所以那個婆羅門看見他跟佛出家,

就覺得很可惜,
也覺得很奇怪。

阿難簡單地回答 :
「 為斷故。」

婆羅門復問 :
「 斷何等?」

阿難回答說 :
「 斷貪欲,
斷瞋恚,
斷愚癡。」

貪欲、
瞋恚、
愚癡是三毒,

也是根本煩惱,
如果斷了三毒,
就可以破無明,

斷除一切煩惱,
就可以了生死,
得解脫。

我們出家剃頭不是為了貪圖涼快,
不是為了別人叫我們師父,
而是為了斷貪瞋癡。

從以上的幾節經文,
我們可以體會到出家的作用,
主要是要破除世人的自私心和狹隘性。

世俗人因為被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族束縛著,

要牽掛自己的父母、
子女、
兄弟等等,

他們一定有自私心和狹隘性。

而出家就全部捨棄,
放棄了世人所執著的自私性和狹隘性,
放棄了自我,
放棄了家庭,
放棄了親族,
放棄了一切財物,
放棄了名聞利祿,
把一切都放下了。

出家也有
「 消極 」的一面

有的人會想 :
這樣會不會很消極?

這到底是不是消極呢?

或者有人以為,
那些事業失敗,
情場失意的人,
為了逃避現實才會出家。

這種想法是錯的。

如果有人這樣出家,
他的動機就不正確。

我們出家,
純粹是為了斷煩惱,
了生死,
得解脫,
是為了普利眾生。

這樣的出家,
絕對不消極,
絕對不是逃避現實。

如果講出家有消極的一面,
那是消極於自我,
消極於財利,
消極於世人所貪愛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
卻是積極於向解脫,
積極於向寂滅,
積極於修梵行,
積極於修戒定慧。

這種大積極,
世間上的人都做不到。

這種不是逃避現實,
而是超現實。

世間的現實并不理想,

生老病死有甚麼理想可言?

有親愛就有別離,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有甚麼理想可言?

所以我們要超脫它,
改造它。

我們出家就是要超脫現實,
改造現實,

由不理想而達到理想,
這就實現了所謂出煩惱家。

我們出家,
並不只是形式上剃了頭,
穿上僧袍那樣簡單,
主要是為了出煩惱家,

出了煩惱家才達到解脫、
自在的目的。

所以,
依佛制,

就要用無家、
無私、
無我這種平等的方式來修學出家法,

修學佛法,
修學解脫法。

在僧團裏,
所謂的六和共住,

就是無我、
無私、
平等。

大家住在一起,
所有人都要持戒,
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
怎樣有財富,
出了家,
人人都要守戒律,
要戒和同遵。

大家都要智信三寶,
見解是一樣的,
就是見和同解。

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
不會誰厚誰薄,
人人都是三衣一缽,
就是利和同均。

【多行善事•莫问前程】

【劝善篇一】
        多行善事,就是多做有益于他人或者群体的事情。多行善事,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图回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其实善有善报,即使不图回报,老天有眼,你的善意,你的努力,你的用心,你的诚意,日积月累,就会成就你的功德,你的一切自然都会顺利,前途光明广阔。古人讲: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宇宙间最大的正能量就是心善,人之初,性本善,善亦是天地间的正能量。人无善难成,无德难立。为人和善,谦卑恭让,礼仪廉耻,忠孝仁爱。善人天佑,吉人天相。多行善而积德,有厚德而载物。以德报怨,德行感化。善多德厚,无事不办。福报绵长,德泽子孙,人才辈出,光宗耀祖。

父辈不积德,子孙不发迹。
儿孙出人才,全靠德行来。
心善常行善,福报系绵长。
出口挑是非,损德又折福。
心恶算计人,折尽子孙德。
不信古人言,吃亏在眼前。

财是行善来,行善财自来。
恭敬财神爷,无德难发财。
善因结善果,积德自增财。
多念因果经,善恶要明白。
断恶修十善,消灾福门开。
厚德行天下,舍得利万家。
心善即财神,心恶即罗刹。
一切唯心造,慈悲包天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善虽小,日积月累,积成大善。
行善积德,经年累月,终成大德。
做一件善事不难,贵在坚持行善。
行善不求回报,求回报不是真善。
利人之善为真善,利己之善为假善。
无心之善是大善,私心之善是小善。
心诚之善是满善,不诚之善是半善。
无名之善是阴善,留名之善是阳善。
为公之善是正善,为私之善是偏善。

百善孝为先,孝顺为大善。
天地重孝道,孝亲在当前。
孝敬父母是大德,二十四孝感动天,
不孝父母则损福,上天眷顾孝当先。
双亲犹如树之根,子孙如同树枝叶,
若要枝叶旺茂盛,浇灌树根非枝叶。

行善不见善,前世有缺欠。
做恶不见恶,前世有余德。
劝君莫作恶,业报唯自受,
劝君多行善,消业增福德。

什么是功德?
功是正能量,德是内修养。
内心谦和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功在心外,德在心内,
行善是功,心善是德。
功是正行,德是正念,
修行是功,慈悲是德。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
心行合一,名为功德。
心善行善,不图回报,
不住于心,是真功德。

【劝善篇二】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
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日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日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活着,就是一种心态,
你若觉得快乐,幸福无处不在;
你为自己悲鸣,世界必将灰暗。
是非常有,不听当无;
祸福相依,顺其自然。
行善,福必近;为恶,祸难远。
任何一次助人为乐的善行,
都是完善自我,积累福报的机会,
请一定要记住:
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
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人生,
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
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
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
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懂得宽容,
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原谅他人的错误,
快乐自己的人生。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
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
做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
行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
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
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饮清净之茶,闭是非之口;
结悟道之友,做行善之人。
一心向善,就是积德,
为人行善,就是积福。

善良的人,
吃亏上当只是一时,
福气会在后面降临。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善良的人,
把欠你的一一补给你。
不管别人怎么对你,
不管曾经经历什么,
都不要改变你的善良,
因为善良的人,
上天会庇佑,福气会追随。

【劝善篇三】
        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就是道德、伦理、因果的教育(简称德行教育)。
       教育的核心是:孝亲尊师,兄弟友爱,邻里和睦,上敬下和,博爱奉献,齐家治国,心怀天下,遵道行德,敦伦尽分,尽职尽责。明白善恶祸福,懂得因果报应,安身立命,福田心耕。报效祖国,奉献人生。
       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我们做一个有孝心,知感恩,明伦理,懂因果,存仁爱,讲奉献,爱祖国,遵法律的如法的好人。只有好人才能做好事,传统老祖宗的圣贤教育就是先教我们做好人,然后再做好事。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躲得过,自作必然自受。要想摆脱因果报应,除非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否则谁都没办法。
       记住:在这个世界,你害谁都是害你自己,你障碍谁都是障碍你自己,你杀生都是杀你自己,你吃谁都是吃你自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限来迟与来早。只有大慈大悲才能天下和谐、平安!
       古人讲: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恶终有报,天道有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世人不信有因果,因果何曾饶过谁?

举头三尺有神明,积德行善好前行,
为人坦荡天地宽,是非善恶天公断。
种得善因得善果,问心无愧福德多,
善恶之报必有因,行善之人灾不临,
人在作恶天在看,作恶之人必遭凶。
挑拔是非仅一时,尔能横行到几时?
作恶害人灾祸临,时辰一到遭报应,
现报速报今生报,自己不报子孙报。
莫笑因果无报应,因果何曾饶过谁?

       《易经》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7座城市,分别位居GDP排行榜第18-24位,与1万亿元GDP相差50多亿到600多亿元不等,并且均在过去一年里实现GDP的大幅增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第二
  • 大运河孔雀城用点滴细节创造美好生活大运河孔雀城以鸿篇巨制,冠盖一座城市的居住梦想,成为一个城市居住改革的伟大开篇。大运河孔雀城以“健康、活力和安心”为核心价值,
  • 这个周末我去见了Duo Duo,她说了好几次她要回到母亲的家,跟妈妈回去爸爸妈妈和她一起走了一天,然后离开了。Duo Duo在第一周非常平静,不是要回来的视频也
  • 去琉璃净:可以打折吗?之前买都可以打小姐姐:是会员吗?:不是小姐姐:那我问一下老板,老板 可以帮他打折吗?老板:可以买好出来了wj问:小马你认识那个老板吗?:不
  • ”我悄悄地告诉了她我的烦恼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说“嗯...我也是”这句话一整天都在我脑海里为什么越长大大,有越多的烦恼呢而每个大人又因为不想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多多少
  • “蒋丞在干嘛”“在干顾飞,怎么了”—猫丞兔飞———————————————“希望我们都能像对方一样勇敢”“我要赢一壶酒 ,拿来娶你”“你知道吗,有些人,”顾飞低
  • 评论区看到这个图片,如忆从前,想到自己是19年7月3日入的坑,那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天那之后的每一天都在被无限拉长地过,忙着追狗令、考古、看采访、花絮种种,又稀里糊
  • 我们一直在关注河南去年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像去年荷花奖参赛作品中,河南出来了好几个比较好的作品,比如《唐俑》我们当时看到这个作品以后,就觉得这个作品整个传达的这种
  • 《经济穴人》 例句■ For years, reformers have advocated a host of policies to make police
  • 」一九八七年冬,慶公大病了一場,有位到寺院掛單的遊方的僧人自稱會算命,他説已算出慶公陽壽將盡,對齋堂做飯的人説最好是不要再讓慶公吃飯,也不要吃藥,洗乾淨腸道等死
  • 在微博上给我们录视频vlog,告诉我们防控的知识,还鼓励我们捐款;在后来你们的小团综,看见这么“爱”自己的你;在线上的一周年演唱会,帅气的你在舞台上如此“幼稚”
  • 2011年7月,虞德飞联合墅山村的茶农成立了丹徒区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部本着“带着茶农干,做给茶农看,帮助茶农销,实现茶农富”的服务宗旨,由成立之初的
  • !我的蛋糕可真的太好看啦!
  • 有一说一,牛奶焦糖红茶熬出来放凉完全就是阿萨姆口味,不过我挺喜欢的(不然也不会再做一次了)晚上还吃了个华荣的冰乳酪,我估计是这两样都是冷的吃太多了,现在感觉不太
  • #你好2021# 2020-2021刚刚写好的文字忽然间烟消云散了,就如同时间一样,找不回的消逝。然而,时光毕竟留下了痕迹,那些内心的感觉是最真实的。
  • 小男孩 那种刚过了男童阶段的拽比 很青春阳光怎么形容呢 就像你看着的校霸 只不过是一个很善良 阳光 热爱时尚的小拽汁~是那种走在校园里女生会在后面尖叫男生会认他
  • 为一位歌星的作品所作《N次元阵列》纸本水墨60cm*45cm2021年1月24日作世界有多少个次元,你我就在其中,我遇到了你又丢失了他,转身又看到了她,这是多么
  • 这三类高发疾病需警惕[感冒]】#政协君分享# 今天又降温了。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炎疾病都是“倒春寒”时期发病率较高疾病。
  • 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依法安排罪犯王小建会见了近亲属,充分保障了被执行罪犯的合法权利。2021年1月28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江西省
  •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