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①。善数,不用筹策②。善闭,
无关楗③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④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⑤。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⑥。

至善之义,无私、无欲、无我之心也。至善之人,没有
虚伪和做作,默默积阴德,不留下行善的痕迹,善为而不图
报。纯印老人讲:“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造恶,其恶
无过。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古人云:“积
善降之百祥,积不善必有余殃。”善而日积必有阴德。阴德
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福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作善作恶,果报不遗。明有因果,幽有鬼神,
不可有一丝侥幸心理。

至善之人的言语,无不是自然本性的流露,让人心服口
服,没有不当之处让人责备。至善之人,他的心合于道,满
于德。这是作人的准则,修行的根本。何谓道,何谓德呢?
严以律己谓之道,厚以待人谓之德。佛门讲自利谓之道,利
人谓之德。此处讲的自利利他,非世间人讲的好处和利益。
自己不造十恶业,不受恶报为自利;劝一切人断恶修善,不
造十恶业为利他。上求佛道,无形无为之道谓之道;下化众
生谓之德。道,以心之大亘古今,照日月。德,则随缘化众,
普度十方。此即心合于道,道即他的心。心生法生,心灭法

51

醒 世 导 航

灭,心能生万法。所以至善之人的作为,不须计划、筹谋,
都合于道的显现;因其具备物我两忘的心境,不执著身外之
物,他的心门,不必有意预防,外境也不可能浸染其心;至
善之人,他立誓愿救度众生,不需立字据,又没有交换信物
的心中誓言,他都会尽形寿去做,不敢丝毫忘记,不像有人
言而无信。至善之人救人而不弃人,救人以道不以财,救人
以仁不以惠。这即启民智,养民德。施物一时,施慧千古,
使被救之人明了,“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使其内熏之因,
遇善知识开导,看经听教外熏之缘,内外交熏(种子熏现行,
现行熏种子),因缘和合,开发出道法的真智,才能觉悟发
心修行。回光返照,以智慧破无明,断烦恼,达到惑净智圆,
复还本有之道,复还本有心源,是为真救人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①。善数,不用筹策②善闭,
无关楗③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
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④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⑤。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⑥。

至善之义,无私、无欲、无我之心也。至善之人,没有
虚伪和做作,默默积阴德,不留下行善的痕迹,善为而不图
报。纯印老人讲:“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造恶,其恶
无过。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古人云:“积
善降之百祥,积不善必有余殃。”善而日积必有阴德。阴德
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福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作善作恶,果报不遗。明有因果,幽有鬼神,
不可有一丝侥幸心理。

至善之人的言语,无不是自然本性的流露,让人心服口
服,没有不当之处让人责备。至善之人,他的心合于道,满
于德。这是作人的准则,修行的根本。何谓道,何谓德呢?
严以律己谓之道,厚以待人谓之德。佛门讲自利谓之道,利
人谓之德。此处讲的自利利他,非世间人讲的好处和利益。
自己不造十恶业,不受恶报为自利;劝一切人断恶修善,不
造十恶业为利他。上求佛道,无形无为之道谓之道;下化众
生谓之德。道,以心之大亘古今,照日月。德,则随缘化众,
普度十方。此即心合于道,道即他的心。心生法生,心灭法

51

醒 世 导 航

灭,心能生万法。所以至善之人的作为,不须计划、筹谋,
都合于道的显现;因其具备物我两忘的心境,不执著身外之
物,他的心门,不必有意预防,外境也不可能浸染其心;至
善之人,他立誓愿救度众生,不需立字据,又没有交换信物
的心中誓言,他都会尽形寿去做,不敢丝毫忘记,不像有人
言而无信。至善之人救人而不弃人,救人以道不以财,救人
以仁不以惠。这即启民智,养民德。施物一时,施慧千古,
使被救之人明了,“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使其内熏之因,
遇善知识开导,看经听教外熏之缘,内外交熏(种子熏现行,
现行熏种子),因缘和合,开发出道法的真智,才能觉悟发
心修行。回光返照,以智慧破无明,断烦恼,达到惑净智圆,
复还本有之道,复还本有心源,是为真救人也!

〖净然沙弥化念佛疏〗
蕅益大师 著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普摄一切三昧。修此三昧,凡有三种,一者惟念他佛,二者惟念自佛,三者自他俱念。修虽有三,成功则一。一念他佛者,托阿弥陀佛果德庄严,为我所念之境,专心注意而忆念之,或忆名号,或想相好,或缘四十八愿,往昔洪因,或思力无畏等,现在胜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总名为念他佛。贵在历历分明,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径登净域,如东林诸上善人,即其证也;二念自佛者,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无体无性,横遍竖穷,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具足百界千如,种种性相,与三世佛,平等无二。如此观察,功深力到,圆伏五住,净于六根,豁破无明,顿入秘藏,如西天四七,东土六祖,及南岳大师,天台智者,即其证也;三自他俱念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如《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议,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议,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极果圆因,称理映发,如永明寿楚石琦所修法门,即其证也。方便多门,归元无二,随行一辙,俱得到家,切勿疑虑。自隔要津,今净然沙弥,栖心净土,兼以此法广化有缘,当知只此一念,便可作大势至法王子眷属,慎无自轻自屈,更愿见者闻者,深心随喜,共登莲籍,亦慎无自藐藐他,庶几同圆种智,而五浊可空也,勉之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喜欢那个会有低血糖,却不轻易放弃的王俊凯 我喜欢那个有气管炎,却依然为梦想努力的王源 我喜欢那个满身伤痕,却从来不喊累的易烊千玺 我喜欢那个有两个可爱虎牙的王
  • #郑州金石装饰##专注幼儿园设计装修#​​​​​​ 【#幼儿园设计#】 生活中,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
  • 当时,他在防护用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不怕危险,背着喷雾器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为居民群众喷洒消毒水,主动承担在隔离点值班的任务。工亡的职工,是在防疫工作中不幸去
  • 午睡醒来发现自己真的要在另一个城市生活了和以前reckless的自己相比,我多了几分担忧和害怕 因为我已经有可以失去的东西了 知道自己会面对什么了:焦虑、不安、
  • 最近#天猫超级舰长#带来了敏宝喂养新主张:无敏口粮、治敏口粮、防敏口粮、护敏口粮……从预防到治疗,引领#敏宝喂养新主张#,喂养更科学,成长更健康!最近#天猫超级
  • 你要占卜什么”对面的占卜师这么说 然后我回答是的 整个梦我其实是不相信占卜的,所以我就想挑一个她怎么也想不到我占卜什么的东西 梦里我的话就将我的逻辑都说出来了“
  • 西班牙美舒黛皮肤在秋天也最容易吸收养分,抓住这个季节修护你的皮肤衰老,最是事半功倍,如同老人们讲究的秋冬进补一样,各位爱美的小主们,是时候给肌肤进补啦!爱美的人
  •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 3、你知道的,这山野烂漫为你而开。[小红花]98 爱奇艺会员年卡~~[小红花]123 京东plus年卡+爱奇艺vip会员年卡~~[小红花]219 奇异果TV年卡
  • 纵使不会事事如意,但你可以骄傲地说,我曾用尽全力,所以不会遗憾,加油[太阳]#正能量文案[超话]#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 ​#分手再复合的感情会长久吗##失恋
  • 在其传唱度颇高的《慢慢喜欢你》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慢慢喜欢你,慢慢地回忆,慢慢地陪你,慢慢地老去”用在莫文蔚的婚姻中也最恰当不过,择一城终老,与一人白首,岁月
  • 战争之后再无战争,路人去看,顶多像看了场苦情剧,铁粉去看,能深刻体会到讲不出的再见,故事的终章,是为读过故事的人准备的,你若问我内心感受怎样,算了吧,那些小心思
  • 哦对了,想黑耶耶的时候也会引战双方粉丝,达到黑耶耶的目的,你还是会被骂。中午吃了那个烤乳猪,吃的我那衣服吸了一衣服的油,这个油怕是要带回杭州再洗了[二哈]下午回
  • 2022年上半年结束了,杜卡迪官网又开始出一些有的没的标题,小编一看时间线,这基本上是要把新品的信息都堆积在9-11月发布,这……是要掏空消费者的钱包吗?1、日
  • #今日流水账# 图一:今天的早餐,只吃了一点点,要留住胃口[doge]图二至图四:和同事吃自助,今天我们两炫了20多分钟,就把自己炫饱了[苦涩]眼大肚子小,说的
  • 有人说前辈的演唱会的词不达意是隐晦之歌,表达对易易的爱意很隐晦,但是到了千玺,原来千玺真的直白了,他直接用这首歌告诉前辈“我不仅爱你,而且也想和你有身体接触,特
  • ☑️“爱情究其实质发生于精神领域,一旦沦落到柴米油盐之境,就丧失了纯粹,而不再纯粹的爱情也就不再是爱情。”☑️“爱既是自由,又是奴役;既是虚幻,又是实存;既是快
  • 认准机器 是不是真的 最重要!其次医生操作方法也很关键❗️❗️ 如何辨别机器真假 ❗️ 机器一样的前提下 小程序 搜索科医人输入你做项目的医疗机构名称!
  • #美食分享[超话]# 我的生活日记~吃喝玩乐[酸菜鱼] 疫情关系不能通关 机缘巧合找了一家川菜馆吃酸菜鱼 我吃不到「一品红」和「探鱼」 但是这家在香港的川菜馆也
  • 如果这个项目黄了,作为中间人的我,断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A、B与我,可能再也不会有合作的可能性,甚至我会失去A或B这个朋友。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和比我大二十几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