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我最喜欢这半醺半醉的春光。每当看到那些含羞绽放的花朵,心里就总是忍不住念出北宋文人李元膺的一首词: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我最喜欢词中的这一句:“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小艳疏香最娇软”,讲的正是现在这半带含羞、半带娇柔的春光。

愿诸位能好好珍惜这稍纵即逝的春光,把自己紧张的心慢慢松弛下来,用心去感受春天的一切美好,用心感受这春天略带微醺的迷醉。

这柔媚微醺的春光呵,你的怀中,自有暗香浮动。。。

千古传奇秘色瓷 十世隐居法门寺

秘色瓷创烧于唐代晚期,传说这种瓷器是由一种特殊秘方烧造而成的,是专门为皇室宗亲特意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的御用瓷器。
唐代诗人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的诗文中对秘色瓷有这样的描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在这首诗词中,我们不仅从“陶成先得贡吾君”诗句中了解到秘色瓷是封建帝王特供专利产品,还可以从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的诗句中,感悟到皇家御用瓷器的釉色之美。
但是自宋代以后,几百年间,再也没有人亲眼见过秘色瓷,以至喜欢收藏的清代乾隆皇帝最终也没能淘换到一件梦寐以求传说中的秘色瓷器,从而留下了“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
由于文献记载中的秘色瓷在市面上长时间不见踪影,从而导致了陶瓷界有关人士对传说中的秘色瓷产生了信任危机。一些学者认为所谓秘色瓷其实就是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一词并没有其他特别含义,只不过是文学色彩的形容词。还有的学者认为秘色瓷作为专门供皇帝家使用的青瓷中精品,就特意起了一个“秘色瓷”的名字,而至于所谓的秘密配方,则是子虚乌有的事。甚至还有的学术观点认为,在中国陶瓷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秘色瓷。中国近代著名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为了揭开秘色瓷是否存在的疑团,不辞劳苦来到浙江省的余姚、上虞、慈溪一带的“上林湖”,希望通过越窑的窑址找到有关秘色瓷的蛛丝马迹。但是,再充足的论证,如果没有实物作为证据,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无意间揭开秘色瓷是否存在之谜的,则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


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初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塔之所以世界闻名,一是寺内有座藏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的“真身宝塔”,二是1987年,在清理法门寺地宫时,出土了 2449 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就包括隐遁了几百年来,未曾谋面的14件秘色瓷器。
据文献记载,地宫打开时,门口搁着一件八棱瓶。其它13件都搁在一个大盒子里。地宫的《衣物账》上注明:“秘色瓷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秘色瓷盘子碟子六枚。”


始见于东汉时期的法门寺,为什么会在地宫中发现了世间罕见的秘色瓷器呢?千百年来,法门寺历尽劫难,如此珍贵的国宝是怎样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呢?
佛典上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200多年,笃信佛法的天竺国将佛骨分成84000份,分葬于天下各国,法门寺有幸成为了中国屈指可数存放佛骨舍利的古刹。
中国历代统治者对于佛事都比较重视,特别是唐代。240多年间,唐朝皇帝先后 7 次到法门寺参与迎奉佛骨的隆重仪式。每次送还佛骨,朝廷都要奉献金银珠宝等物品,再加上许多佛教徒的供奉物品。这些供奉的物品,除了寺庙用的一部分外,大多数随佛骨舍利藏入“真身宝塔”基座中的地宫了,这其中就包括世间罕见充满神秘色彩的秘色瓷。 一
自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最后一次迎送佛骨至今1100多年,法门寺虽然几经兴衰,但这座古刹的地宫却从来没被打开过。这些珍宝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其中还有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明朝隆庆年间,陕西的西安、凤翔等地发生地震,历经沧桑700余年的法门寺木塔突然倒塌,直到万历三十七年才开始修建。当人们清理寺塔的地基时,就已经发现了塔内地宫的宝藏。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破解了千百年来有关秘色瓷是否存在等种种猜测与疑团。但是,这种出土的秘色瓷是青瓷吗?它是否像传说的那样,需要的是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配方?
为了破解留在人们心目中的疑团,200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冯松林决定用现代核分析技术揭开秘色瓷的真相。他首先让越窑中的青瓷精品与秘色瓷分别接受照射,对比两者之间的数据。如果数据一致,证明两者之间是同一种东西,如果区别明显,那么,看似相同的青瓷与秘色瓷之间,则暗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测试结果:秘色瓷胎样品中锆、钴、铀等元素含量较高,而检测的青瓷样品中,这些元素则不是主要成分。由此可见,传说中的秘色瓷与青瓷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它是由越窑创烧出的一个新品种,即升级版的越窑瓷器。其秘色瓷胎质和釉色的化学成分独特,说明确实存在着传说中非同寻常的秘密配方和独特的制瓷工艺。
秘色瓷烧造究竟采取的是什么秘方?秘色瓷的窑址究竟在哪里呢?据顾存仁撰写的《余姚志》记载:“杂物……秘色瓷器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上林湖面积达177万余平米,湖岸东、西两岸窑址密布,秘色瓷的窑址究竟在湖泊的东岸还是西岸?
据资料记载,北宋初期,当时的吴越钱氏十几年间,向当时北宋王朝进贡的秘色瓷就多达17万余件。如此数量庞大的秘色瓷器,千百年来为何难见传世之物?种种疑问仍然是陶瓷界中一个悬而未解之谜。人们期望着得到这种神秘瓷器的更多信息,揭开秘色瓷器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胡广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首著名的惜花诗,言浅意深,清新明快,余韵悠长,值得一读

电话簿☎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

爱之怜之惜之,虽是闲情逸致,可那份殷殷之情却早已跃然纸上。

落花慵扫,留衬苍苔。可是,纵然那意境极美,却终不及花满枝头来得鲜艳明媚。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其实,爱花惜花,何尝不是对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珍惜呢。

因为对事物起了珍惜之心,所以这份情感才会流诸笔端,引起人们的共鸣,就比如惜花的古诗,古人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可是,翻遍唐诗宋词,最令人过目不忘的还属以下这三首惜花诗,语浅意深,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01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唐 李商隐《花下醉》

赏析:

简译: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春光灿烂,诗人与友人携酒寻芳,只见满眼的繁花似锦,璀璨明媚,令诗人连连称颂,赞叹不已。

赏鲜花,饮美酒,陶陶然,不知不觉间就已酩酊大醉,待到红日西斜的时候,他已经倚着花树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及至深夜,客散酒醒,夜色阑珊,只怕是一夜露冷风寒后,晨起这满树的繁花就会落英缤纷,凋零殆尽,想到此处,一丝怜悯之情不由得在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何不乘此夜深人静的时候秉烛游!持红烛照红妆,夜色朦胧,烛光摇曳,花影婆娑,这一切美丽得就像一个梦境一般。

赏析:醉流霞,倚树眠,秉烛游,赏残花,盛开时的美艳值得欣赏,凋零时的残败同样值得怜惜,花开花谢一样去珍惜。

诗人的醉,既是沉醉于美酒的甘醇,也是陶醉于繁花的艳丽,爱花惜花之情,可谓达到了极致。

寻花,赏花,醉花,惜花,全诗紧紧地围绕着对花的喜爱展开,把诗人对花的那种痴迷之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诗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诗歌,有《李义山诗集》等著作传世。

02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简译:谷雨三朝看牡丹。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开在暮春,花期尽了的时候春天就结束了。

暮春时节,牡丹盛开,争奇斗艳,满园芬芳,诗人坐在翰林院北厅的窗下,惆怅地看着阶前的红牡丹。

彼时,满园的牡丹长势正旺花开正好,只是到了傍晚的时候,有两枝花开败了。

也许就是这两枝残花,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明早就凋零殆尽了,零落成泥碾作尘,还有谁会怜惜它们呢。

想到此处,诗人不由得心生怜悯,他多么希望这满园的牡丹花常开不败,可是花开有期,它们总有凋零的那一天。

为了多欣赏它们一会让它们的生命长久一些,诗人夜里也舍不得睡去,他点起火把来看花,只是怕自己一觉醒来时,满园的花儿都消失殆尽了。

赏析:本来满园花开正好,只因见到两枝花残,诗人就起了担忧之情,从而“夜惜衰红把火看”,原来只是怕美好的事物消失得太快了,爱花惜花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时光匆匆,谁又能挽留住它的脚步呢,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

一叶知秋,诗人从残花看到了春之将去,从兴旺之时想到衰败之际,从艳丽看到了凄迷,这如何不令他伤感惆怅,黯然神伤呢。

诗人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有《白氏长庆集》等著作传世。

0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宋 苏轼《海棠》

简译:春意浓浓,东风袅袅,暖意融融,海棠花沁人的芬芳氤氲在春天的月夜里。

月亮悄悄转过了庭院中的回廊,夜已深沉,赏花的诗人还流连在花前迟迟不肯离去。

他是害怕夜深人静的时候,海棠花因为无人欣赏而感到孤单寂寞冷,于是特意点燃了红烛,来陪伴照亮美丽的海棠花。

夜深月移,海棠花处在黑暗中,它将多么孤寂冷清,幸好,还有诗人这个爱花成痴的人烧红烛照红妆,陪它漫漫长夜。

赏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语浅情深,清新,明丽,诗人的笔调是多么的明快,这是多么细腻柔软的情感,又是多么可爱的赤子之心,怜惜之情可见一斑。

苏轼的这首诗作于他被贬黄州的第五个年头,彼时诗人已过不惑之年,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人生的巨大落差并没有令他颓唐和萎靡。

逆境中也要昂扬起不屈的灵魂,苏轼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的心胸是旷达潇洒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豁达的胸襟,他才能把风雨人生过得如此的风生水起。

诗人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书画俱佳,有《东坡七集》等著作传世。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时光匆匆,花期转瞬过,要相见,隔年期。

三首惜花古诗,别具一格,各有特色,白居易的把火照花充满无限怜惜,那是对年华似水青春难留的深沉感慨。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李商隐的笔触含蓄凄迷,有着人去筵空的惆怅,和淡淡的落寞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在乐观旷达的苏轼笔下,那烛光里的海棠花娇羞动人,像浓妆艳抹的美人一般,没有惆怅和感伤,只有欢喜和怜惜。

三首惜花诗虽然韵味不同,但是诗人的惜花之情是相同的,每一首动令人动容,那就是珍惜。

因为,时不我待,花开有期,美好的青春不会永驻,美好的时光不会长存,唯有珍惜当下的拥有,才不会为将来留下遗憾。喜欢电话簿就关注我吧!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和转发呀! https://t.cn/R2WxlN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 一部独处时看的西方艺术心灵史,一份澄澈内心、治愈自己的良方。《孤独的大师》每个人都是孤独者,借大师的孤独为酒,浇胸中孤独之块垒。
  •  归零:化繁为简 归零:即归于道 归零:不舍不得 归零:不忘初心、归零的智慧,就是减法,也是删除法,把一切多余累赘,全部删掉,著名作家刘震云说:“归零心态就是把
  • 【宁江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普法宣传】为积极落实松原市人民检察院通知精神,响应推进保护知识产权事业建设,提高群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宁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二
  • 2022.9.5比特币,以太坊早间行情走势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比特币收敛调整中!市场大概率还没有触底,还需要一次猛烈的下跌才能完成,尤其是 ETH
  • 邓庄法庭为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立了“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团队,同时根据实际工作安排,科学灵活分配任务,尽最大限度
  • 同样我也不喜欢这种快节奏的慌乱。同样我也不喜欢这种快节奏的慌乱。
  • #小丰微提醒# 【[话筒]做到这些,让癌症滚出你的生活】数据显示,我国肿瘤的发病率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平均每分钟有6.4人患癌。 ​​​​上班之前先滚滚~
  • 不要让她钻空子p6给隔壁圈内的姐妹一点忠告,她在排球圈一分钱自证都没有,但是已经开群了,送样速度非常快,着急转圈捞钱,在群里只有22人的基础上居然已经出了电绣p
  • 我真的扛不住这样灵性十足、愿意积极回应我的小猫咪[苦涩],虽然最后也没摸到,感觉自己被白嫖……好想养猫[苦涩]。#欧气的日常# 今天悄悄摸了一下学校里的小三
  • 你哥用心参演的首档初心乐综,被别人随意践踏,小蟹为你哥每一天不间断的投票五年,现在人家要用20天来超过你哥拿下了五连冠的榜单,我猜你也不想去感受你哥拿了五年的到
  • 走到今天我做为家长,培养孩子也太不容易了,为了孩子我放弃了所有,就老公一个人挣钱养家!本来想想着是否能得到点帮助,我看也没啥希望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努力完成孩子学
  • 失望是有尽头的,受伤也是有极限的,总有一天你自己会痛醒的,如果没醒,要么是还不够痛,要么是你太坚强和强大了,要知道得拥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数次的去包容与接纳一个
  • ……只是一个不会表达不敢表达不善于表达想被别人理解却无人懂无人在意的生活中的小透明呀[开学季][开学季][开学季]所有的事都是憋着呀只是默默的做着来确实如此,但
  • #重庆女孩交1万3应聘模特被套路#贫穷让我避免被骗[可怜][可怜][可怜][可怜]一组模卡说要1980我说我没钱[doge]让我用花呗,好家伙,我很少用花呗,所
  • 机缘巧合的四川行使艾轩真正认识到绘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从此艾轩迎来了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彻底转型。他一改往日积极的政治题材绘画,作为当时画西藏题材热潮中的
  • 我其实知道没什么东西是永恒的,那就在“有限”离去之前,尽情的快乐,你要紧紧抱住我,不要离开我,好吗? 我知道今天不是你真正的生日,那又怎么样,哼哼,给你过两个
  • 有的时候伤害和失败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会让你变得更好,孤单和失落亦是如此。有的时候伤害和失败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它会让你变得更好,孤单和失落亦是如此。
  • 高冲·低斟高冲低斟指的是,冲茶时要比倒茶时高,才有利于茶汤香气的激发;而从壶里倒茶出来时,要尽可能放低靠近公道杯,减少香气走散,才有利于保留茶香。对于不能用沸水
  • #广州毕业生租房[超话]#地铁四 五号线/21号线BRT石牌/岗顶/上社/棠东/直达/珠江新城/体育中心/万胜围/猎德/琶洲/羊城创意园/三七互娱等 交通近
  • 八字里伤官星为忌神又旺盛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嘴巴不饶人,自以为是,总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不但不顾他人的感受,也敢于蔑视世间一切的法律、规则和惯例,虽然他们头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