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堂禪詩》的禪意
談錫永

我國多詩僧,唐代時最盛。名聲最響的是詩人賈島,他曾經出家,法號無本,他還俗是出於大文豪韓愈的鼓動,叫他還俗參加考試,他從此便成為苦吟詩人。他有一首詩送給無可上人,其頷聯云:「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這兩句詩寫了三年,所以他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代詩僧有一派便是專學賈島,這一派的詩,太多經營,因此被歐陽修所譏,說他「燒殺活和尚」,這是因為賈島有兩句詩說:「寫留行道影,焚卻坐禪身」,這兩句詩其實只是說,僧人雖有行跡,但卻其實無我,可是一經營下來,便很不自然。
賈島最有禪意的兩句詩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後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比較好,因此坐在驢背上,作出「推」與「敲」的手勢,由此後人便將煉字稱為「推敲」,若以禪意而言,推與敲各有不同的意境,而且都自然。他寫得一首非常自然的詩,那便是《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一點「苦吟」都沒有,末二句,禪意盎然。
所以唐代禪師用詩句來說法義,亦必自然而非苦吟,例如說:「兩隻泥牛鬥入海,直至於今無消息」,兩隻泥牛便即是「二法」,亦即是「能所」,此二者其實只是泥牛,一入法海即便消融。你看,說得多麼自然,這樣就是禪意。
還可以舉一段公案為例──
釋迦世尊與眾行次,以手指地云:「此處宜建梵剎。」帝釋將一莖草插於地上云:「建梵剎已竟。」世尊微笑。
雪竇天童禪師頌云:「百草頭上無邊春,信手拈來用得親,丈六金身功德聚,等閒携手入紅塵。」
天童這首詩寫得非常自然,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便表達出一莖草即是梵剎的禪意。

我讀《昊堂禪詩》正是喜歡他那種「信手拈來」的自然,平仄不必太講究,例如天童這首詩,首句「百草頭上無邊春」,是仄起句,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現在寫成仄仄平仄平平平,分明是拗句,可是卻一字不能改,因為自然,因為是信手拈來,這正是禪詩的特色。
《昊堂》第一首詩「花開見佛」:「蓮開寶華育聖胎,雪嶺清音暢心懷,鐵笛交奏無生曲,天花滿空動地來。」多用拗句,可是自然。在網上建平台,名之為「寶華一脈」,用以弘傳正法,將此平台比喻為蓮花,將平台上的文字說為「清音」、「鐵笛」、「天花」,不但自然,而且生動,這就得到禪詩的意趣,一如天童的「百草頭上無邊春」那首诗。
我更喜歡「無礙頌」一首:「一處通兮處處通,如風過樹月行空,藕絲竅裡輕彈指,推出須彌第一峰。」這首詩毫無經營,只是平常口語,真可以說是用無礙之言來說無礙,若有經營,修飾文字,那便反而有礙,因此自然便「推出須彌第一峰」,這是真實的無礙境界。讀了這首詩,我寫了一幅湖景大畫送給崇化大和尚,並和詩云:「平湖四合望難通,得向鴻濛透碧空,須彌芥子禪心住,離卻三時入頂峰。」兩詩相比,大和尚的禪意更高。

禪詩也可以寫實,例如「赴妙光寺檢查工地」一首:「春後初登獅子峰,碧桃花落綠樹叢,瀟瀟孤影山寺寂,颯颯春風意煢煢,身小依然擔重負,樓高已貫白雲中,梵宮再造如師願,日出扶桑映山紅。」修建妙光寺是他先師的遺願,因此「身小依然擔重負」,便是非完成不可的現實,現在已能實現,得見「樓高已貫白雲中」,那便是歡欣的寫實。這一句,其實亦是禪意,禪在日用家常,去建造樓房,也就等於吃茶去。正由於不寫這樣的家常日用,所以才會「燒死活和尚」。
同樣的詩還有幾首,不再一一舉出,讀者可自行會意。例如「一路車程睡意濃」、「掘地山僧種桃樹」、「募緣猶如勺量水,籌艱正似蟻聚丘」、「和合僧三老,漫步喋不休」等句,無不從現實中來,亦即無不從由家常日用中來。

除了自然、寫實之外,集中還有說法的禪詩,例如《讀大般若經題次》:「讀通般若空,不空還復空,空至非空處,是空悟真空。」說空已是佛家常說的境界,此詩說「不空還復空」,再說「空至非空處」,兩個空的境界雙運(空、不空雙運),然後才是「真空」,這便是「深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不二法門」的境界、「如來藏」的境界。
集中還有幾首說祖師語錄的詩,如云:「若還開了通天眼,步步頭頭合祖機」、「定中不見龍虎嘯,腊梅春信雪中藏」;更有說禪觀的詩,如云:「坐禪無冬夏,釜內煮春天」、「莫道一枝獨秀,且看碧岩人家」,這些詩句,完全是家常日用的寫實,可是卻表達出禪法的意趣。
筆者還建議讀者需細讀「憶往昔」一首長詩,此詩有短序云:「與母夜坐,憶平生辛酸,因記之以自勉耳。」全詩可以說是崇化大和尚的自傳,一共二十三個「怎能不相憶」,那便是他生平的二十三段往事,此中甘苦難言,然而,事事無礙,事理無礙,一如鏡花水月之有相無相,所以這二十三個「怎能不相憶」不是抱怨,只是事理無礙的無相,說「怎能不相憶」,實在是憶而非憶,因此才有許多弘法的事業要擔負,是故筆者為此詩題一詩云:「辛霜酸露說生平,參入禪心只一聲,從來事理無相礙,鏡花水月住無明。」此正如他的「一念成佛」詩云:「佛魔寄心在一念,一念不生全體現」,已無「有相無相」的分別,當然亦沒有明與無明,此無分別的「全體現」,都在「一念不生」時。

最後談談他的長短句,寫得很瀟灑,我喜歡「蝴蝶兒」一闋,上片云:「一聲鐘,徹梵宮。煙蘿迷處有蒼松,僧行圖畫中。」真可以說是「詩中有畫」,下片云:「水清魚擁月,禪房映燈紅。等閒識取主人翁,掀翻象王峰。」水清、禪房都是世俗,瀟灑地由世俗悟入勝義,由是「等閒識取主人翁」,而「掀翻象王峰」,這便是崇化大和尚的禪境,不離世俗而得第一義諦。
還有「更漏子.寶泉禪頌」一闋,有句云:「清香木,菩提路,悠然象王行處」,此是寫景,實在是寫境。能由這種認識來讀集中的詩詞,讀者便可以進入禪境而走入菩提路上。
讀此集後,筆者很想往雲南一行,拜訪崇化大和尚,共嚐雲南雞㙡。

刘素云老师:一个是等觉菩萨,一个是地狱众生,他们两个怎么能在一生中平等成佛呢?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无尽大悲〗是无穷无尽的大慈悲心。

  〖矜哀三界〗就是怜愍三界的一切众生。

  〖出兴〗就是出现。

  〖光阐〗是光大阐扬。

  〖道教〗:这里这个“道”是指成佛之道。

  〖欲拯群萌〗:“拯”是拯济;“群萌”是一切众生。就是救度一切众生的意思。

  〖惠以真实之利〗:“惠”是恩赐;“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利益。

  〖优昙花〗是一种花,此花一开就有佛出世。

  〖饶益〗:丰饶的利益。

  这一段经文是回答第二个“善哉”。第二个“善哉”的意思是畅佛本怀。佛为什么先要说出,他是慈悲之极,目的是教我们起信。真正能信佛,信佛的智慧,信佛的慈悲,信佛的德能。只有信佛,佛讲的这些理论方法,我们才会接受。假如你不相信,佛虽然开出了平等成佛的法门,你也当面错过,不得受用,那就太可惜了!

  和我们现实情况对一下号。这几年社会上,佛门里刮风不断。有一些多年修学《无量寿经》的老同修被风刮跑了,改修别的法门去了。这就好比什么呢?好比他们手里本来拿的是一块金砖,别人拿一块砖头给他,他就把金砖扔掉了,就要这块砖头了。你说多么可惜!他扔掉的不是金砖,是扔掉了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成佛的机缘,可惜在这里。如果这些同修们,能够听到我今天讲的内容,听明白了能够回头,那还为时不晚。

  佛在这里首先表明自己出世的本怀。佛的恩德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的,佛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无止境的,一直到我们成佛。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就是给我们“真实之利”。这个“真实之利”是什么?就是平等成佛的方法。他要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们,故在此表明“无尽大悲,矜哀三界”。佛慈悲到了极处,才出现在世间弘法利生。

  〖光阐道教〗

  这是佛的教学。佛把成佛之道教给我们,目的是教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才是真正的〖惠以真实之利〗。这是给一切众生最最真实的利益。

  最真实的利益,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教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佛在教我们大道,什么样的大道?成佛的大道,而且是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

  〖难值难见〗

  这是说很难遇到,很难看见,这就是经上常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说的是真的吗?我们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打妄念,这些妄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善念多你去三善道,恶念多你去三恶道。五戒十善守好了,你生善道;贪瞋痴慢多,那你就生三恶道。贪作饿鬼,瞋堕地狱,痴作畜生,这个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

  现在的人什么样人多?愚痴的人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邪和正分不清楚。你说那不是愚痴是什么?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当作邪法,这是堕畜生道的业因。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到底是哪一道的业因多,我们就知道佛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们掂量掂量自己,你造的业因哪一道多,那你将来就一定去哪一道。

  就说得人身吧,我们地球上现在有七十亿人口。七十亿人口,信仰佛教的有七亿人左右。几个人能闻到佛法?闻到佛法的人中,有几个人能闻到大乘佛法?在闻到大乘佛法的人当中,有几个人能闻到净土法门?在闻到净土法门的人中,又有几个人真正相信净土法门?在相信净土法门的人中,又有几个人认真修行这个法门?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淘汰,淘汰到最后,剩下的没几个。你这才能体会到佛所说的“佛法难闻,难值难见”,你才能体会到佛说的是真话。

  听到这里,有的同修可能产生了疑惑,说七亿人信仰佛教的人中,这样一层一层地淘汰,剩下的没几个了,那我肯定没有什么希望了,没希望那我还修什么?错了,你这个认识错了。为什么?你不要忘了这个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这个知道吧?难信易行之法,是佛为末法众生开启的一个平等成佛的法门。我再说一遍这句话,是佛为末法众生开启的一个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不但是一生成佛,而且是平等成佛。只要你具足了信、愿、行三资粮,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

  关键是在“修”字上,你是不是修这个法门?你是不是真修这个法门?如果你是真修这个法门,你就真的这一生决定去作佛。

  〖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优昙花”,这种花开的时间很短,我们常说“昙花一现”,这种花世间也很少见。

  佛在这部经里告诉我们,法藏比丘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他就是用六字洪名,使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六字洪名就是“真实之利”,这实在是太希有了!

  这一段话很重要!阿弥陀佛凭什么能够使众生一生平等成佛?就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这太希有太希有了!所以才难信。

  〖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阿难这次这么一问,就问出了这一部《无量寿经》。这部经对九法界众生“惠以真实之利”。九法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就是你信愿持名,就能平等往生,平等成佛。这个法门多么希有!这个法门的利益之大,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上午我讲了,大家有的还可能不完全相信。一个是等觉菩萨,一个是地狱众生,他们两个怎么能在一生中平等成佛呢?恰恰这个法门殊胜就殊胜在这里,九法界众生都能一生平等成佛。

  佛唯恐我们对这个法门还有疑惑,唯恐我们遇到这部经、这个法门,信心还生不起来,那就太可惜了。在小本《阿弥陀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那我们今天见到了、遇到了,因缘具足了,但是善根、福德是不是具足呢?我们每个人都衡量一下自己。

  什么是“善根”?

  善根是真正相信、真正理解,这叫善根。你对这部经、这个法门,是不是真正相信?是不是真正理解?

  再说说什么是“福德”?

  福德就是对于娑婆世界真的放下了,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希求。

  这才是真正的善根、福德。我们今天遇到了,能生欢喜心,能依教奉行,应该感到庆幸。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可思议。就是说,你遇到了这部经,遇到了这个法门,你能欢喜,能够依教奉行,说明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

  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他们过去生中是住菩萨道的,无数劫以来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够。大家想想,阿阇王子和五百位大长者,他们过去无数劫来是住菩萨道,供养了四百亿佛,这个数字可是不小。就是这样,他们的善根还不够。表现在哪呢?听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介绍这个法门,他们还没有发心求生净土。只是发个什么心呢?说我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他们发的是这个心,不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由此可知,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都不够。

  我们今天接触到这部经,能信、发愿、受持,可见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如果我们没超过,我们不可能相信。所以能相信这个法门,真的是《阿弥陀经》所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过去生中的善根现行,现在十方诸佛如来冥冥中的加持,你才能信、能愿、能行,这绝不是偶然的。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这一段经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上面经文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以无尽的大慈悲心,怜愍三界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在世间,为了推广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目的是为了拯救六道众生,给予众生幸福、美满、健康、长寿、自在、快乐、真实的利益。佛教我们受持一句佛号,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实在是难值难见,像优昙花一样希有出现。你今天所问,是给众生带来最丰饶的利益。

刘素云老师复讲《无量寿经》第十二集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评论区大家说说,有多少人是发高烧,就直接去医院的#郑州疫情#【寿光台头镇:用情改善办学环境】近年来,寿光市台头镇教育学区致力于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实现
  • 因为,现在一般的放生,不是见到众生的生命垂危,心不忍而放生,让他平安的生活下去,而是为了功德,定期的、大量的买来放生。这是我所知道的,放生都放在受保护的特定地区
  • 但至少从前几季忘羡的表述来看,当时语境下的“回姑苏”是特指蓝家的)类似的情况在芍药梗上更明显,27集渲染了半天,结果叽为什么保留芍药、芍药对忘羡意味着什么这个问
  • 32、原文:我喜欢你,仅仅如此,喜欢而已古风文: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33、原文: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为何忙碌,我都会在此守候
  • 叫唤得最凶的几个不是我,吵着要曝光要如何,到头来我还被反咬一口,不后悔发我自己,后悔帮这种人呵呵。我自己的嘴巴是没有毁容但是也没有做好,反而让我变丑,我本来也没
  • 成了家、有了娃,就要有担当和责任心,不要总是无所事事,因为这样做,即便不会失去家庭,也会失去家人爱你的那颗心!#星座性格# #好运# #星座分析# 从不攀附巴结
  • 害 还是有点子怀念当时刺激的感觉的 就是临交试卷的紧张与交完的无所谓哈哈哈 … 不知道开学的时候为什么把当时每天记作业的小本子带来了 前天整理书桌的时候才发现
  • ”现在又有大侠的这些“我第一次见她就想跟她生活一辈子该多好啊”“我一想到她的模样和名字,我的身体就有反应,整个胸膛都是热的。大约是10月份的时候,各种乒乓球比赛
  • 生日小旅行之 柯南CONAN "見た目は子供、頭脳は大人,その名は名探偵コナン"我妥妥的青山刚昌的柯南迷妹,初中就开始追柯南了。 男性キャラ
  • 浅浅记录今天和昨天此时此刻我室友在我旁边呼呼大睡一罐强爽加一杯鸡尾酒直接摊我旁边睡了但我好像还行[喵喵]至少现在还能边继续喝边发这篇小作文[喵喵][喵喵]本来下
  • 马小诺打工记Day7好忙碌的一天啊啊啊啊啊啊 最晚走了今天 临下班突然要打一个财务的sxs 然后今天真的衰神啊 美食城那事开始就没好事发生过 但这次我内心如此平
  • !!
  • 两天没背新单词了,谴责我自己,明天应该没事了,必须背【2022年杭州“诚信建设万里行”暨武林商圈诚信消费周正式启动】杭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
  • 4:今天内耗的一件事是对外卖小哥和yj发火了,虽然沟通有问题,也不能是发火的理由,虽然道歉了,还是不能弥补愧疚,特别是昨天XLS看到为了找她,跑了20多个地铁站
  • 内心和自己天方夜谭,却又要装作云淡风轻都说梦境总是和现实相反,我却又在自相矛盾梦中少年郎,鼓瑟谈情长腕上一线,心似临剑就这样下去吧,这是我的执念。#不知所言#
  • 最要命的是霍尊瞪着自行车时一直在花女友的钱,上了春晚了有点名气,霍尊却想方设法甩掉陈露,这才让陈露忍无可忍选择曝光了这件事。​学会与自己和解,把烦心的事,抛之以
  •     看着他一路渐行渐远,怀想着他信手拈来的这首诗,她有些恍惚,红豆见证了此时相逢,也见证了此刻别离,或许此生,她心底的落红,终将在流光飞逝中亦斑驳成满树相思
  • 我的丈夫没有那么帅气的长相,也没有那么优越的家庭条件,我对他产生爱慕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我真诚和执着,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且不爱说话的人,所以就没有那些甜言蜜语和欺
  • 」羽生結弦について語ったオーサー氏の言葉に反響=「どうして中国では…」「ユヅは彼に感謝してる」关于Orser对羽生结弦的评价引起反响 = “为什么在中国……”、
  • 而超级巨星加盟球队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冠军,联赛欧冠最好保一争二,这点西甲二人转和德甲法甲一家独大的吸引力太大了,来英超可能两三年都两手空空。2004年亨利金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