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人!今年,社保将有大变化……]#鄂尔多斯##鄂尔多斯身边事#
退休职工养老金将迎来“十八连涨”,异地他乡看病报销将更便捷,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社会保障关系到千家万户。今年,你我的社保将迎来多种新变化。
1

变化一:退休人员养老金涨多少?

6月底前有答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意味着,退休职工养老金将迎来“十八连涨”,城乡居民养老金也将有所提高。
职工养老保险方面,2021年养老金待遇上调,让1.27亿退休人员得到了实惠。2022年具体怎么涨?涨多少?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要求,由人社部和财政部牵头,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2022年,我国还将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将更有保障。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过去一年,全国有1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惠及7800多万老人,绝大部分是农村居民。
今年除上调中央确定的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外,截至目前,已有福建、江苏、海南、西藏、宁夏、贵州、山西等7省份公布了城乡居保省级基础养老金上调方案。四川等省份也明确年内将上调。

2

变化二: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如何推进?

6月底前公布

根据要求,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让百姓在异地他乡看病报销手续更便捷,无疑将是政策发力方向。
目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各类参保人员和主要外出人员。
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已有63个统筹地区的826家定点医疗机构,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4.9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8.98万家。
据国家医保局医保事业管理中心负责人隆学文介绍,接下来还将指导各试点地区加快信息系统改造,扩大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分类推进住院、门诊费用结算线上线下“跨省通办”。
此前国务院要求,确保2022年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3

变化三:个人养老金怎么投资?

4月底前明确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但第三支柱发展不够规范,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使得居民缺乏获得更稳定和更大收益的养老金投资渠道。

根据部署,“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项工作,由人社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牵头,4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  
据记者了解,目前顶层设计已经明确,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两部分,皆由个人自愿参加。其中,税收政策的设计和优惠力度是关键因素。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已于2021年12月经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文件印发后,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制度落地实施,为人民群众养老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业内人士表示,接下来主要有两方面任务。一是建立有税收等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拟采取个人账户制,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提供更多个人积累养老金的制度选择。二是规范发展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和监管。两者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第三支柱的发展。

4

变化四:全国医保用药范围何时统一?

12月底前完成

由国家医保局牵头,将在12月底前完成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的相关工作。这预示着全国基本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即将到来,各地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化药和中成药将基本一致。
按照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目录调整职责和权限,各地区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调整医保用药限定支付范围”。
此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印发《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持续推进省级增补药品消化,为统一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规范医保支付政策打下良好基础。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在统一的基础上,国家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规则及指标体系,及时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性评价优良的药品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新药、好药。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国内上市的罕见病用药中,有40余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5

变化五:职业伤害保障如何保?

年内持续推进

职业伤害保障,就是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提出,加强灵活就业服务,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年内持续推进。

由于缺乏稳定的劳动关系,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往往难以获得工伤保险保障。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今年试点城市和相关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将补齐职业伤害保障的短板。
美团CEO王兴近日表示,美团将在政策指导下积极参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确保试点项目按计划时间表进行,并将支付参与试点骑手的所有费用。
“目前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已着手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行业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筹备工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随着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建成,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正式落地,并为之后在全国推广探索经验、积累数据。
职业伤害保障能保哪些情形?赔偿待遇如何?据业内人士介绍,职业伤害保障由平台企业缴费,就业人员个人不缴费。其保障的范围和情形、待遇的标准和水平,与工伤保险总体保持一致。

来源:新华社

【市民感觉物资配送不畅,堵在哪里?上海市商务委回应】
4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介绍情况。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994例、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

4月1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其中27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39例确诊病例和2184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3月1日以来,上海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昨天,全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了6000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我们也统计了一下,3月1日以来,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确需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昨天,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了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考虑到当前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大家还是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切实做到“三件套”“五还要”。

另外,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老年感染者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风险较高,容易演变为重症,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筑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上海:防范区不是“放飞区”,管控区、封控区更不是

有媒体问:现在分区分类管控,人员少量流动,对于防范区人员会有什么具体的管理措施?

吴乾渝表示,昨天开始,上海根据核酸筛查结果,划定了第一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经历了长时间封控后,大家都想出门透透气,还需要去买菜、买药、就医等。但如果出现大量人员无序集聚,也会对当前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隐患。我在这里提醒大家,防范区不是“放飞区”,管控区、封控区更不是。

在防范区,我们还是要坚持“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的策略,非必要不外出,在居住小区内活动为主;确需外出的,可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视情况强化管控措施。

防范区内人员落实一周2次抗原检测,提倡居民朋友核酸检测愿检尽检。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倡导线上就诊、线下配药。

如出现阳性感染者,该居住小区或自然村(单位、场所)动态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近期,上海严格落实封控管理,持续开展筛查,市民普遍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忍受了种种困难和不便,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回归如常生活。我们每个人,再坚持一下,更自觉一些,真正“放飞”的一天就不会太遥远。谢谢大家。

封控区、管控区居民无法出门,如何做好物资保障?

有媒体问: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居民还是无法出门,如何做好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一些快递员已经在路上,但是市民感觉配送还是不畅,到底堵在哪里?

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对于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主要是以集采集配,保供套餐等方式为主。通过超市卖场、电商平台与社区对接,集中汇总居民消费需求,组织主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套餐供应。发布了封控区最后百米物资配送工作提示,做好生活物资配送。针对封控时间较长的小区,由百联集团、光明集团等市属国企兜底保障。

同时,鼓励超市卖场等和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合作,增强运力,将生活物资送到社区门口。针对老年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应急特殊需求协调组,依托美团、饿了么等“应急特殊”专用频道,收集紧急求助信息,协调各区、各街镇予以即使解决。

目前,我们在加紧推动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复工,不断加大运力,但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还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末端配送不畅。为此,我们推动电商平台增加外援力量:一是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加强与主产区联系,加大备货量,将更多生活物资快速运达上海。有的电商平台采用“铁路+汽运”的模式,用火车将食品运输到上海。二是推出保供套餐。推出不同价位、不同配品的套餐包。例如推出多个高频刚需民生品,加大了米面粮油、常温牛奶、方便速食品与自热锅以及奶粉、母婴用品等品类供应,以集采集配的方式送达社区。谢谢。

对于出现“阳性楼”,如何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

有媒体问: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如何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疾控部门有没有专业指导和支持?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社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后,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国家和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发现阳性感染者后,需要及时对居家环境和活动轨迹采取消毒措施。通过消毒,杀灭物品和环境中的病毒,消除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

一是阳性感染者居家的消毒。应尽快对家庭环境尤其是阳性感染者曾经接触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等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湿巾擦拭消毒。如果市民担心消毒液对家具等有腐蚀性,建议可以在消毒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二是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的消毒。物业在接到小区阳性感染者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经过和接触过的地方,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禁呼叫按钮等。

三是阳性感染者所在小区公共区域的消毒。物业对小区公共区域消毒前,应重点聚焦阳性感染者曾经到访和经过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在这里也想提醒市民朋友,无需对小区绿化、道路、墙面进行大规模消毒,避免对小区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谢谢。

最近超市餐饮店会恢复营业吗?如何做好防疫管理?

有媒体问:最近超市餐饮店会恢复营业吗?有没有具体安排?如何做好这些场所的防疫管理?

刘敏表示,结合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实际需要,本市超市卖场相关网点解封工作将分区分类稳妥推进,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生活物资供应节点、网点解封出来。

对封控区和管控区:建立保供“白名单”,必备的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中的非涉疫网点,凭保供企业证明向所在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由各区商务主管部门将网点“白名单”抄告各街镇予以解封。对防范区:除商场、超市、药店等基本生活必须物资供应场所外,其他非必要商业场所的运营活动暂不恢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逐步恢复营业,暂停堂食,实行线上订餐、线下配送。

处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恢复营业的商业场所,落实每日为工作人员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按规定强化个人防护。员工应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固定服务区域,加强健康监测。按照重点场所消毒要求,对重点部位、通风设备做好环境消杀工作。处于防范区恢复营业的商场、超市卖场、药店等场所,严格落实错峰、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市民必须扫“场所码”入场。谢谢。

精神类药品比较难配,有什么办法解决?

澎湃新闻提问:近期有市民反映,精神类的药品比较难配,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吴乾渝表示,我们也关注到近期有患者反映,精神类药品比较难配。在上海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分为在册和非在册,在册的,通过既有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和送药机制解决;非在册的,通过各区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衔接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将封控区域居民所需精神卫生药品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专科医生下沉或远程指导等方式,按照患者既往就诊情况和服务需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抄方配药。同时各区的精神卫生中心明确了专人和联系电话。

封控区、管控区所属街道、居村委要及时收集封控区域内居民有关精神卫生用药需求,统筹安排志愿者等至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代配药服务。谢谢。

【市民感觉物资配送不畅,堵在哪里?上海市商务委回应】
4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介绍情况。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994例、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

4月11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其中27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439例确诊病例和21844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3月1日以来,上海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昨天,全市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的人数超过了6000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我们也统计了一下,3月1日以来,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全市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确需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昨天,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全市实施了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考虑到当前本市阳性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大家还是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松懈,不聚集,减少流动,倡导居家办公,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切实做到“三件套”“五还要”。

另外,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多,老年感染者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风险较高,容易演变为重症,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筑牢织密疫情防护网。

上海:防范区不是“放飞区”,管控区、封控区更不是

有媒体问:现在分区分类管控,人员少量流动,对于防范区人员会有什么具体的管理措施?

吴乾渝表示,昨天开始,上海根据核酸筛查结果,划定了第一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名单,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经历了长时间封控后,大家都想出门透透气,还需要去买菜、买药、就医等。但如果出现大量人员无序集聚,也会对当前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隐患。我在这里提醒大家,防范区不是“放飞区”,管控区、封控区更不是。

在防范区,我们还是要坚持“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的策略,非必要不外出,在居住小区内活动为主;确需外出的,可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视情况强化管控措施。

防范区内人员落实一周2次抗原检测,提倡居民朋友核酸检测愿检尽检。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倡导线上就诊、线下配药。

如出现阳性感染者,该居住小区或自然村(单位、场所)动态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近期,上海严格落实封控管理,持续开展筛查,市民普遍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忍受了种种困难和不便,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回归如常生活。我们每个人,再坚持一下,更自觉一些,真正“放飞”的一天就不会太遥远。谢谢大家。

封控区、管控区居民无法出门,如何做好物资保障?

有媒体问:封控区、管控区内的居民还是无法出门,如何做好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一些快递员已经在路上,但是市民感觉配送还是不畅,到底堵在哪里?

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对于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主要是以集采集配,保供套餐等方式为主。通过超市卖场、电商平台与社区对接,集中汇总居民消费需求,组织主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套餐供应。发布了封控区最后百米物资配送工作提示,做好生活物资配送。针对封控时间较长的小区,由百联集团、光明集团等市属国企兜底保障。

同时,鼓励超市卖场等和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合作,增强运力,将生活物资送到社区门口。针对老年人、妇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应急特殊需求协调组,依托美团、饿了么等“应急特殊”专用频道,收集紧急求助信息,协调各区、各街镇予以即使解决。

目前,我们在加紧推动外卖等电商平台骑手复工,不断加大运力,但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还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末端配送不畅。为此,我们推动电商平台增加外援力量:一是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加强与主产区联系,加大备货量,将更多生活物资快速运达上海。有的电商平台采用“铁路+汽运”的模式,用火车将食品运输到上海。二是推出保供套餐。推出不同价位、不同配品的套餐包。例如推出多个高频刚需民生品,加大了米面粮油、常温牛奶、方便速食品与自热锅以及奶粉、母婴用品等品类供应,以集采集配的方式送达社区。谢谢。

对于出现“阳性楼”,如何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

有媒体问: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如何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疾控部门有没有专业指导和支持?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表示,社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后,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根据国家和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发现阳性感染者后,需要及时对居家环境和活动轨迹采取消毒措施。通过消毒,杀灭物品和环境中的病毒,消除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对于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规范的环境消毒。

一是阳性感染者居家的消毒。应尽快对家庭环境尤其是阳性感染者曾经接触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等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湿巾擦拭消毒。如果市民担心消毒液对家具等有腐蚀性,建议可以在消毒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二是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的消毒。物业在接到小区阳性感染者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对阳性感染者所在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经过和接触过的地方,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禁呼叫按钮等。

三是阳性感染者所在小区公共区域的消毒。物业对小区公共区域消毒前,应重点聚焦阳性感染者曾经到访和经过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在这里也想提醒市民朋友,无需对小区绿化、道路、墙面进行大规模消毒,避免对小区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谢谢。

最近超市餐饮店会恢复营业吗?如何做好防疫管理?

有媒体问:最近超市餐饮店会恢复营业吗?有没有具体安排?如何做好这些场所的防疫管理?

刘敏表示,结合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障实际需要,本市超市卖场相关网点解封工作将分区分类稳妥推进,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生活物资供应节点、网点解封出来。

对封控区和管控区:建立保供“白名单”,必备的超市卖场、便利店、药店等网点中的非涉疫网点,凭保供企业证明向所在区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由各区商务主管部门将网点“白名单”抄告各街镇予以解封。对防范区:除商场、超市、药店等基本生活必须物资供应场所外,其他非必要商业场所的运营活动暂不恢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逐步恢复营业,暂停堂食,实行线上订餐、线下配送。

处于封控区和管控区的恢复营业的商业场所,落实每日为工作人员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按规定强化个人防护。员工应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固定服务区域,加强健康监测。按照重点场所消毒要求,对重点部位、通风设备做好环境消杀工作。处于防范区恢复营业的商场、超市卖场、药店等场所,严格落实错峰、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市民必须扫“场所码”入场。谢谢。

精神类药品比较难配,有什么办法解决?

澎湃新闻提问:近期有市民反映,精神类的药品比较难配,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吴乾渝表示,我们也关注到近期有患者反映,精神类药品比较难配。在上海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分为在册和非在册,在册的,通过既有精神障碍患者服药和送药机制解决;非在册的,通过各区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衔接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将封控区域居民所需精神卫生药品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专科医生下沉或远程指导等方式,按照患者既往就诊情况和服务需求,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抄方配药。同时各区的精神卫生中心明确了专人和联系电话。

封控区、管控区所属街道、居村委要及时收集封控区域内居民有关精神卫生用药需求,统筹安排志愿者等至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代配药服务。谢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林更新微博撩凤姐 凤姐:最爱的还是林更新
  • 中国单身达2亿,或损害经济?
  • 南柱赫李圣经分手?没关系,还好正焕和德善在一起了!
  • 游客不听劝阻遇难 这举动真是太任性可后果却是很致命的
  • 你们最爱的“黄焖鸡米饭”进军美国了,餐饮巨头还有谁!
  • 又一家互联网公司老板栽了:走秀网CEO被抓,曾找杨幂代言
  • 恐怖!广东一酒店电视里竟藏针孔摄像头!女住客称曾对着换衣服、裸体走动
  • 刚刚,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揭牌了!
  • 女玩家241分钟杀电脑515次 集齐所有荣誉
  • 中国即将消失的34种老物件
  • 超高清纪录片《耶路撒冷》,非常震撼!
  • 没买房的赚了!共有产权房太"豪华":全装修、健身房、车位1:1...
  • 原来根本不夸张!利比亚撤侨亲历者告诉你,现实比《战狼2》更燃!
  • 龙永图:暂且不要讨论中国崛起,先问问三个关键问题(深思)
  • 立秋,秋天来了!
  • 立秋,秋天来了!
  • 看了这个视频你就明白:外表对一个人来说有多关键
  • 过去30年,中国是怎样一点点把印度甩在身后的?(30年前不相上下,为什么现在已不在同一个重量级)
  • 2020年之前唯一正确战略:做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深度!)
  • 当年王室震怒禁播,戴安娜自曝王室最私密内幕的录像终于公布...这次尺度太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