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人以玉石譬喻君子的美好品质,不光是“正衣冠”,更要由内而外约束自身。今天为您带来《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疏离与回归》中提到,“人皆有理想,但不等于人人都自发地树立崇高理想,更不等于能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理想人格来塑造自己的灵魂。”

“可能”的世界充满了人对“如何做人和如何生活”的追问,是人可以达到的“可能”场域。它应该是人和其生活“可能”发展的实体性存在,即“可能生活世界”。“可能生活世界”为人独有,人在其中通过实践可以追求“可能”的实现,这种“可能”可以把人对理想人格的完善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变成现实。“可能生活世界”赋予了人实现“可能自我和可能生活”的实践场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场域。道德教育回归可能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人本同构使然,是合目的的回归。

“君子”最初是专指社会上居高位的人,后来才逐渐转化为道德中的名称。最早见于《白虎通·号篇》“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理想社会中,以儒家论证的君子人格最为完备,其深远的影响力至今犹存。儒家学人提出的君子人格,为世人所追求,给人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和目标,是化民成俗的主要任务。

君子人格在孔子看来,是拥有道德自觉和道德修养的人所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君子”与“小人”是相对的,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相对。同时“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可见,君子与小人之间关注的生活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君子懂得道义,小人只关注利害。君子怀揣仁义,小人只在乎财利。君子恪守“仁”的精神,以道德理想捍卫道德的独立性,追求道德的崇高性,堂堂正正地做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人格在孔子看来是人理想人格的基本形式,是人格的榜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提出“性善论”,丰富了孔子“仁”的理念,并将“礼”共同作为君子的特质。在孟子看来,接受道德教育是“求放心”,是人性之善使然。“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仁”和“礼”共同存在于君子人格之中,细微到待人接物。孟子主张“仁民爱物”,要宽以待人,因为“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荀子相对于孟子,更偏重于以“礼”来评价君子人格。他从性恶论出发,提出“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师法和礼义成为了荀子人格的两个重要路径,缺一不可。“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师法”简单来说就是接受学问,接受道德教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接受道德教育是“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是君子人格“师法”实现的有效形式。“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同时,礼义在荀子的君子人格思想中也至关重要,认为“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他将礼义的人格作用大大发展,将人的一切处世之道和生活细节都由其涵摄。提出:“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知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而后君子人格在《中庸》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并获得总结,文中以其中庸之道,倡导了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即仁、智、勇)等。针对君子人格,提出“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该提法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中君子人格目标观的基本完成,它以更加贴近生活世界现实性对君子人格提出了较高的、更加全面的要求。

……

人性是自然而生的,是客观的。“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

人的存在有着诸多的共性,也决定着人的欲望。“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可免也”。欲望成为了人性的实际内容,促使人自主地认知事物。“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人的能力逐渐提升,也渐渐区别于禽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人成为了社会的人,建构起了人的生活世界。人欲的合理性和正当性被荀子正视,强调“君子贵其全也”。但他也看到了欲物之间的矛盾,认为“欲虽不可去,可以求节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成人人格需要内修与外学相结合,明确了道德理想,并能坚定不移,融会贯通在生活实践之中,才是成人人格的体现。

摘自《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疏离与回归》
定价:75元
书号:978-7-5117-3524-9

#常诵经文咒章#,能获得这两种不可思议功德
在早期的经韵授度过程里,不管是经韵本身抑或是法术施行,有治病疗疾、治理国家和修炼成仙等根本目的。
一、治病疗疾
对经韵唱诵的治病疗疾的功效,《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有如下记载:
元始天尊悬坐空浮五色狮子之上。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三遍,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疴积逮,皆能起行。说经五遍,久病固疾,一时复行。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行。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可见,元始天尊之经韵唱诵功效涉及聋者耳聪、盲者目明、哑者能言、跛者能行、白发返黑、老壮少强等诸多方面。

下面,我们摘录一则法师启示的疾病医治章文,通过对章文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来看经韵唱诵在治病疗疾方面的神圣功效。《疾病医治章》:

具法位,上言云云:顷日已来,染疾恐没溺生路诣。臣求乞章奏。三天曹愿,为拔赎比,旬日已来,寒暑不节,腠理失所。或当风卧冷,致招此疾。或五刑三灾谪罚,但以愚塞不知,将何省理。上请五方生气,以济医治。特愿太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诸君丈人、天师君、三师君夫人、慈父圣母留恩省念,赐以道气,覆阴某身。

谨谒天曹上手、天医太医君吏十二人,下为某身随病所在,即为救疗。上请治病功曹十五人,为某上请天曹,削除某前世今生所犯罪源,五臓之中、四肢百脉,皆蒙愈差。次请东方青生气、南方赤生气、西方白生气、北方黑生气、中央黄生气,并下某身中。又上请解考君、度命君、益算君、防民君、诛殃祸君、游罗大将军、地境大将军各收邪精故气,疫毒之鬼,令病者痊复。云云所请,天官依三会言功,迁赏不负,效信恩惟。太上分别云云。

此处所引“疾病医治章”首先说明了疾病的来源在于“寒暑不节、腠理失所”;其次,奉请各路神尊,以生五气、赈济医治;最后,因病者痊愈,而三会行赏。
在此过程中,始终都贯穿着神的旨意,即法师以经韵唱诵的方式奏请神尊;进而在神尊的护卫下,法师以咒章唱念的方式驱魔除邪;最后,法师念诵谢辞,以示对神尊治病除疾之谢忱。可见,咒章唱诵是法师治病疗疾的一项重要道法。

在道教看来,经文咒章的唱诵过程本属身心修炼之门径。
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言:“凡诵经者,须先行定法,后着耳彻听,天尊诵经之声,琅琅然如钟声”。

依其声之大小,有心、微、密诵之别。心诵者,内心存神而诵之;微诵者,仅自己可闻其声也;密诵者,诵之出声而外人莫听其声也。道教诵经除用声讲究外,亦重气之运用,即上丹之气谓神诵;中丹之气谓心诵;下丹之气谓气诵。这种气、声的结合,再加之叩齿、咽液等法术的综合作用,便能导人于一种专注无欲、气神畅通的玄虚境界。

二、修炼成仙
修炼成仙成为师徒经韵授度的又一目的。在道教典籍中,相关经韵唱诵之修炼成仙功效的记载颇为多见。下面我们摘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中,关于唱诵道德五千文之炼养功能的相关记载,来看念诵经韵与得道成仙的关系。

太极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之大也,是道也。故通乎天地人,万物从之,以终始也。上士受诵为太上仙王,中士受诵为飞仙,下士受诵生转轮圣王家,不经地狱,常生福国。命过之时,天帝云车迎其魂神,安处福堂也。此度人无数,量不可具言也。昔有妇人受诵是经,夫恒恒怒之,终亦不退,妇遂白日升天。夫死入地狱,受考历岁,妇飞行看之,令读道德经。今当见救时,天人飞下,太山府君即呼问之,其具答:常为妇人所礼教。于是,经妇人飞升,我故缘昔恩求救耳。

府君曰:子本虽不学,要是常礼大道,敬信经法,今可送着福堂,给其厨食千年,汝当生人中,受诵是经。男人曰:我若得生人道,必宗受是经,以求度世。却千年生人中,十三岁始好五千文,从师受诵口诀。高才聪明,国王礼聘,不就乃白日飞仙,其先敬经,贤妻相度,缘此宿恩也。昔有贤明道士,斋于静室,不能得中食。时,俗姓男女敬乐大法,感此道士忍饥而诵经,日日为设中食,时往德经。道士哀其敬信,以传男子女人,教以口诀。各诵之万遍,太上龙舆下迎,白日升天。此例甚多,非可悉记也。

道德五千文可谓道教至经,引文中太极真人讲述了唱诵此经的飞仙之道。

其具体事例有:
妇人受诵,白日飞升;
妇人之夫,受妇礼教,而送入福堂;
俗姓男女,诵诀万遍,而太上下迎。
无论是庶民百姓,或者信道诸士,只要勤诵道德五千文,皆可飞升入福堂,而免受地狱之苦。只不过,不同层级的修炼者所达仙界等级不同而已,即“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居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达摩祖师破相论(上)
○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著
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答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合,互相因待。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沉沦三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体故。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知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

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

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一切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沉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诸苦。

问:六趣三界广大无边,若唯观心,何由免无穷之苦?
答: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业轻重,受报不同,分归六处,故名六趣。

问:云何轻重分之为六?
答曰:众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轻趣。云何三轻趣?所谓迷修十善,妄求快乐,未免贪界,生于天趣。迷持五戒,妄起爱憎,未免嗔界,生于人趣。迷执有为,信邪求福,未免痴界,生阿修罗趣。如是三类,名三轻趣。云何三重?所谓纵三毒心,唯造恶业,堕三重趣。若贪业重者,堕恶鬼趣;嗔业重者,堕地狱趣;痴业重者,堕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轻,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问曰:如佛所说,我于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勤苦,方成佛道。云何今说,唯只观心,制三毒,即名解脱?

答:佛所说言,无虚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汉名不可数。此三毒心,于中有恒沙恶念,于一一念中,皆为一劫;如是恒沙不可数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盖,若不超彼三大恒沙毒恶之心,云何名为解脱?今若能转贪嗔痴等三毒心,为三解脱,是则名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众生愚痴钝根,不解如来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说,遂言成佛尘劫未期,岂不疑误行人退菩提道。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答: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胡名波罗蜜,汉名达彼岸,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也?答: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发三誓愿,持一切净戒。对于贪毒,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诸恶消灭,名为断。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欲得佛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铸写形像,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应虚空也。
答: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无为;若复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言伽蓝者:西国梵语,此土翻为清净地也;若永除三毒,常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修伽蓝。

铸写形像者:即是一切众生求佛道也;所为修诸觉行,彷像如来真容妙相,岂遣铸写金铜之所作也?是故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以为模样;镕炼身中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微妙色身,非是有为败坏之法。
若人求道,不解如是铸写真容,凭何辄言功德?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是无为正法之香也;薰诸臭秽无明恶业,悉令消灭。其正法香者,有其五种:一者戒香,所谓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者定香,所谓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者慧香,所谓常于身心,内自观察。
四者解脱香,所谓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者解脱知见香,所谓观照常明,通达无碍。如是五种香,名为最上之香,世间无比。佛在世日,令诸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时众生不解如来真实之义,唯将外火烧世间沉檀薰陆质碍之香,希望福报,云何得?散花者,义亦如是;所谓常说正法,诸功德花,饶益有情,散沾一切;于真如性,普施庄严。此功德花,佛所赞叹,究竟常住,无雕落期。若复有人散如是花,获福无量。若言如来令众生,剪截缯彩,伤损草木,以为散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

持净戒者,于诸天地森罗万像,不令触犯;误犯者,犹获大罪,况复今者故毁净戒,伤万物求于福报,欲益返损,岂有是乎?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

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昨个晚上真的心情不太好,做一个有操守有责任心的老大,某种程度说,真的很累。每次你们升级的时候,我的压力远比开心多的多,因为我牵挂你们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货出到终
  • 【楼市变局下的生存思辨:红线、杠杆与新赛道】 在体验了近20年的“速度与激情”后,房地产这趟列车走到了十字路口。 今年以来,在“房住不炒”的指导思想下,地产
  • 户外作业的一天 早七点二十,交通引导员小王准时到岗,羽绒服搭红马甲,手拿小牌牌,这是我看红绿灯最多的一天,想到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有一天,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
  • 这个问题是Amazon在面试中提出来的。 给定一个字符串,找到最长的回文连续子字符串。如果不止一个,则返回一个即可。 例如,“aabcdcb”的最长回文子串
  • #国画[超话]#“画家卢小根作品欣赏”(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卢小根,男,1961年生于广东澄海。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院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东美术家协会理
  • #早安[超话]# #设计[超话]# 早安!园景人~ 深圳壹方中心,你怎么这么好看! 繁华似深,锦尘如圳。 深圳壹方中心位于深圳市前海核心位置,整个项目包含壹方城
  • 如果说“尊道”的要旨在于悟道明理、参透天机、提升灵性的话,那么悟道修真、参透天机、提升灵性之目的则在体行大道以培植德根,进而不断修养自我品性,净化身口心,做到处
  • 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 神龙负图出洛水,彩凤衔书碧云
  • 【白城交巡警通告栏第一百二十期】客货运车辆逾期未检验通告 以下车辆均为客货运车辆,均已到检验日期。请以下车辆的所属单位或所有人立即到车辆检测中心进行机动车安全技
  • 文化和旅游部再发通知:坚决防范疫情通过文化和旅游途径传播! 旅行社该怎么办?来旅行平台面向全国旅游业者推出免费代理活动,全国、全网、全品网络平台,帮助业者渡过难
  •  TWG Tea的艺术灵感不止于茗茶,不仅以茶花女的经典故事为灵感调配出同名的茗茶,还以其故事形象,对原仅有储存功能的茶罐进行艺术创新,以手工绘制茶花女茗茶茶罐
  • 在高铁发展初期,部分设备和技术依赖进口。“这台24轴车是中国电力机车的一次自我突破,投入使用之后,它的运力将会达到大部分主流货车的三倍水平,有力提升运输效率。
  •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步履不停地专注在自己的岗位、角色、责任、使命中,始终怀揣炙热的初心与热爱,默默奉献在成就自己和这个时代的奋斗之路上,这些专注的点滴拼凑起来就
  • 两个弟弟结婚后都有了自己的家,前妻不让我再管他们,但我是长子,什么时候都要帮他们的。我心里很得意,天下还是有好女人的,我觉得刘大姐能成为我的老伴,让她跟我去农村
  • 阴差阳错的生与死,逆转命运的筹码从江南小乡的悲惨命运,扶摇直上成为京都千金身份亦真亦假,爱情又亦真亦假?互相引诱,相互博弈我们势均力敌,我们亦敌亦友我不曾认输,
  • 他居然说 我们班为什么总是均分落后呢 因为当时报名的时候 有两个同学的成绩 根本达不到进这个班的分数 是家长说 如果不能去楚老师班 我们就不报了 然后进来成绩不
  • 客人希望设计在兼顾出现蜜蜂和蝎子元素的同时,风格比较简洁又比较酷。这样的场景在很多科幻作品里经常出现,而这,也成为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创作灵感。
  • #好物给你看#《巫师3:狂猎年度版》次世代版在北美也完成评级近日,《巫师3:狂猎年度版》次世代版本在欧洲完成PEGI评级,最终评级为18+。而据之前VGC的报道
  • 除了煲仔,店里还地道的粤式茶点,这次我们点了鲍汁蒸凤爪、广式炸鱼皮、尖沙咀咖喱鱼蛋、仔强秘制叉烧肉、香烤墨鱼丸、燕麦炸鲜奶……还有丰富的广式糖水和饮品,实在是赶
  • 不过,跟大家分享三步必杀技,一看,花花绿绿的包装能让视觉满足一下;二读,读背面的配料表,猜会是什么味道;三摸,像是告诉它,虽不能吃它,可是心里很爱它[嘻嘻][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