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 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记者 郝一萍 张兆瑞 孙翼飞 宁广靖 袁诚 韩启 照片由本报视觉部提供 区域交通圈示意图由市交通运输委提供)https://t.cn/A667BN5B

【京津冀协同发展8周年 | 国之方略 厚泽津沽】PM2.5年均浓度 降至39微克/立方米 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占全市规上工业 比重达到72.7%

  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 铁路1.5小时通达 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

  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已注册用户4836家 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 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

  天津市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全部开通 异地就医结算

  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 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 实施帮扶项目415个

  环保协同 绘就生态最美画卷

  京津冀山水相连、自然相近,因此生态环保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8年来,京津冀三地不断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壁垒,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不久,环保部在2014年7月份就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同年8月,北京与天津、河北及时跟进,分别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了协同发展的日程。

  在此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动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环境执法联动,推进法规标准协同。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降至30—40微克/立方米范围内,其中,我市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7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39微克/立方米,协同治霾成效显著。断流26年的永定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为推动林地、湿地、海岸线系统保护,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大力实施“871”生态工程,包括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8.6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接近25%,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随着工程推进,在“津城”“滨城”之间成长出一片城市绿洲。

  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王会芝对记者表示:“‘871’重大生态工程让天津北部同北京通州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接,南部与雄安新区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相连,全面融入京津冀生态环境体系,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产业协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既是“当头炮”,也是“晴雨表”。

  8年来,天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除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纳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还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同时推进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天宫空间站,被国人称为天空中最亮的“星”,其核心舱就是京津两地产业协同创新的成果。北京为核心舱提供研发设计等技术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负责制造和总装,这样的协同成果“圈粉”无数。

  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链上也在深度合作。作为国内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中科曙光,是国内服务器、存储、大数据一体机等计算设备的重要生产者,其大多数产品均由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基地制造。曙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研发中心在北京,生产制造、物流在天津,在河北落地多个项目,我们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受益者。”

  近年来,天津立足自身优势,抓住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契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力。统计显示,天津在2021年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9.6%,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2.7%。其中,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创、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面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取得的累累硕果,未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京津冀产业协同规划(建议稿)》已经编制完成,天津将在探索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业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天津产业链,携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布局优化和上下游协同。

  引进来,落地生金;走出去,开花结果。随着产业协同不断深入,京津冀三地产业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交通协同 “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新速度

  初春,潮白河上的冰刚刚开化,北京通州和河北三河市燕郊隔河相望。多年来,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上班族,每天都要“跋山涉水”。一条因行政区划藩篱,曾被期盼多年而无法对接的“断头路”,伴随着2019年跨越潮白河的燕潮大桥通车,终于被打通。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是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8年来,一条又一条这样的路被打通,京津冀居民共同的感受是──路好走了、通道多了、出行效率提高了。

  “从天津到北京30分钟,从天津到保定1小时,从北京到天津滨海新区1小时以内,从前开着车在三地跑,现在我更喜欢在轨道上坐车飞驰的感觉。”常年因工作奔走在京津冀三地的王明哲,拿出手机展示着自己的购票记录。

  8年来,在京津冀版图上,轨道网、公路网建设如火如荼,从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区域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持续完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雄津保“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京津冀综合运输服务示范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通达能力和便捷程度显著增强,区域交通基本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一体化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京津冀作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实现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为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必须着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骨干路网,打通交通经络,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的统筹协调、通力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开路先锋”率先突破,三地“手牵手”驶上新的“快车道”,跑出新速度。

  创新协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科环保”)的展览大厅,一瓶不起眼的“小氯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说起这款自主研发生产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清科环保副总经理任立表示,这瓶小小“凝胶”背后串联起了京津冀三地一整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015年成立的清科环保几乎是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8年一路走来的。“我们按照‘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让市场需求和高校科研在这里‘握手’。”任立说,目前,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有30多家研究所、10多个产业化公司。“企业出题、研究所接单、高校支撑”,以市场驱动创新的“反向模式”形成了产学研链条的“双向促进闭环”,也促进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天津诞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资源的协同。8年来,天津不断加大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力度,创新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等创新平台陆续建成,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

  截至目前,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已注册用户4836家,其中京冀地区注册用户407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487项,会集京冀地区专家3836人。与此同时,三地创新创业资源也在进一步互通共享。天津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开通了“京津冀协同”专栏,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河北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建立链接,逐步实现三地网内资源同步。

  随着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高校院所联手创新、科技平台相继搭建,愈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也在加速成果转化。据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吕云飞介绍,“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已完成23个投资项目,投资额9.43亿元,撬动投融资7.2亿元。与此同时,注册资本11亿元的“京津冀(天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已完成设立。一个创新的京津冀,正加速成型。

  共建共享 打通公共服务壁垒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后是人与生活的“一体化”。无论是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人才还是养老,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步伐加快,也让三地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便利。

  在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4台看似普通却“内心”强大的机器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尽管去年5月才投入使用,但自助终端能办理的事项可不少。其中,临时身份证明开具、驾驶证查询、不动产登记查询、社保查询打印、智能报税成为群众查询办理的热门服务。

  “随着北京、河北在天津落户的企业逐渐增加,跨省办事的问题愈发凸显。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我们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便利化。”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说,首个“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投用后,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和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同时,在滨海新区各街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开设“跨省通办”专窗,300个政务事项实现京津冀“跨省通办”。

  京津冀协同发展8年来,教育、医疗、人才、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一批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项目陆续落地──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天津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训基地”近日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9.59万平方米,预计明年3月投入使用;三地合作成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北方联盟,天津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共建2个协同创新中心;天津9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与河北省40多家医院和北京市5家医院分别建立医学合作联盟;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全市有住院结算的382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异地就医结算。同时,在人才、养老领域,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8年来,三地公共服务合作像涟漪一样,在协同发展的洪流中泛开波纹,把成千上万的个体纳入同心圆,互融、互通、普惠民生。

  对口帮扶 探索职教扶贫多元模式

  2021年6月,井月终于回到天津,这时距离他援派承德已近两年。赴承德前,井月担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处宿管科科长。之后,他成为天津帮扶承德工作队的一员。结束对口帮扶工作时,井月已获得“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就在井月前往承德的2019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项目师资班也在继续开班。2017年至2019年,这所大学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216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培训。

  近些年,在支援建设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过程中,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出“理念输出、标准建设、分段培养、就业脱贫”的职教扶贫多元模式。这当中,以“1+1+9+N”为核心的“职教智志双扶”新理论则进一步丰富了脱贫攻坚的内涵。

  职教援建只是天津市对口帮扶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个缩影。自2016年以来,天津市全面落实“1+4”框架协议,不仅创造出“智志双扶”“鱼渔兼授”等具有天津特色的帮扶模式,还走出了一条“广泛发动、整合资源、内增动力、外输外联、产业牵引、多层覆盖”的特色帮扶之路,为助力承德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贡献。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天津市向承德市累计投入市、区、乡镇三级财政援助资金16.5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15个;选派帮扶干部人才382人次;引进产业合作企业41家,帮助17.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打造出“生态小滦河”“百万只肉羊基地”“水培蔬菜”“幽谷稻米”“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等一批品牌项目,助推天津市对口帮扶承德贫困县(市)全部提前摘帽。

#芜湖旅游那些事儿# 江岸路,你还记得吗?

万里长江,孕育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江边的滨江公园,每天游人如织,但仅仅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滨江公园诞生之前的江边,说说那条如今已经有点让人陌生的老街——江岸路。

江岸路昔日是芜湖主城区的最西端,也是芜湖对外交通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曾经的芜湖西站、芜湖客货运码头都坐落于此。在芜湖的众多老街老巷中,江岸路绝对是个“小弟弟”,若以年龄排座次,长街、花街、儒林街……恐怕要甩江岸路不止多少条街了。江岸路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绝不能因而轻看了它。因为它真的很有“东西”。

1995年版《芜湖市志》记载:“江岸路:1876年以后开辟,1965年从华圣街至健康二马路拓建为沥青路面,路幅宽9-16米。车行道7-12米,人行道2-4米。1967年从健康二马路至劳动路建成水泥路面,宽11米。南自华圣街至劳动路西外贸码头,全长2150米。”江岸路自诞生之日起,包括名称在内,其自身也是几经变化,据《芜湖市政建设志》(未刊稿)记载:“江岸路,原南段为江岸路,中段为招商码头,北段中江马路(北京西路)、陶沟路(车站路)、太古二马路(健康二马路)的延伸。”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来到芜湖,设立租界。在这带状形的租界区内,分十区二十四段。靠近江边有一条马路,称为“纤路”。

纤路的西边是浩浩长江,东边便是租界。其中包括怡和、费理伯、太古、瑞记、鸿安、和记等,共占地719.4亩。这条纤路,就是江岸路最初雏形。

芜湖作为中国的“四大米市”之首,同时又是安徽最早的开埠城市,米市和租界不仅吸引了国内资本的进驻,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西方列强的目光。以芜湖为出发点,外轮前往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下水航行时,装载的货物大都是廉价收购的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副产品,以及丝绸、瓷器、文物、金银硬通货,而在通往中国腹地的上水航行时,装载的则几乎全是“洋货”,如洋布、洋油、洋烟、洋火、洋皂、洋烛……当时,芜湖长江客货运输业几乎被外轮全部垄断。

1908年,江岸路江边已建有7座码头,其中6座码均为外商所设。江岸路迎江街一带江边,因为当时是外国几家航运机构所在地和外籍轮船停泊的专用区域,所以芜湖人称之为“洋码头”。

江岸路除了洋码头之外,还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周围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痕,比如吉祥寺、天主堂、老海关大楼、接官厅、寺码头、李漱兰堂、潮州人馆、中江塔等。芜湖古八景之一的雄观江声,也近在咫尺。

此外,江岸路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一面。这条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可是说是名符其实的美食一条街。仅《芜湖市酒菜面饭业推销一九五四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支会第二组同业名册》上记载,1954年江岸路上开设各种饮食业店铺就有20家之多。这其中,顺兴楼、程义兴、林福轩、五六七、祥记饭店等,当年在芜湖都是名噪一时的“金”字招牌,是不折不扣的“吃货”天堂。

曾经,守护市区的屏障

新中国成立后,芜湖市政府先后于1954年、1956年、1965年、1967年4次对江岸路进行扩建整修。江岸路紧邻长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它不仅具有城市道路功能,还兼具防洪防汛重任。特别是1954年洪水过后,有关方面对江岸路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造,不仅拓宽翻修了路面,添置了下水道设备,还陆续建成了从中江塔至一米厂长2.2公里直板式钢筋混凝土防洪墙。这也是芜湖市区第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洪墙。从此,万里长江再也没有浸入过市区。江岸路成了守护一方的“定海神针”。

说到江岸路,就不能不提及当年的那13座码头。当时,从青弋江口至一米厂岸线,分布着13座码头,依次称作1-13号码头,它们承载了芜湖水上客运货运的重要使命,直到上世纪80年代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建成以后,江岸路轮船码头的货运业务才逐渐转移出去,但客运和零散的货运依然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本世纪初才最终结束。但这些码头,依然是市民难以忘怀的记忆。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岸路在芜湖市道路中算是比较宽阔的马路,可以供两辆解放牌汽车并排驾驶,路旁水泥砖铺砌的人行道也非常整洁。防洪墙屹立在长江岸边,保护着整个市区不受洪水的侵犯。防水墙外,则是人们眺望江上景色和散步的好去处。拂晓以前或是黄昏以后,码头上灯火辉煌,候船室顶上的红色霓虹灯吸引着来往行人的视线。特别是每年的夏季,江岸路上更是游人如织,众多市民全家出动,来到江岸路边纳凉散步,许多人干脆带着凉席铺在防洪墙上,就着江面吹来的冷风,或席地而坐,或促膝谈心,构成一幅悠然自得的盛夏纳凉图。

如今,靓丽的滨江风景

2005年我市开始对长江岸边中江塔至一米厂防洪墙进行景观化改造,将青弋江口至一米厂长2.35公里长江防洪堤防建设成集防洪、观光、商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滨江水利风景区,即滨江公园。据《芜湖年鉴(2008年)》记载:“拆除该段原有的临江13座码头,将岸线还给市民,工程总投资1.2亿元,2005年下半年动工兴建,2007年汛前完工。该工程的全面竣工,不仅是芜湖市现代水利的一个标志,也是芜湖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确,芜湖滨江公园按照“把长江引入城市、把城市推向长江”的理念,秉承悠久的“青弋江文化”、“镜湖文化”,走向更加开放的“长江文化”。江景、园景、城景……在滨江公园都能尽收眼底。

2008年11月芜湖滨江公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获安徽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评为安徽省人居范例奖;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昔日的江岸路,如今的滨江公园,已经成为芜湖的“城市客厅”。这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你可以凭栏眺望滚滚长江,以及江上艘艘巨轮,还可以回眸看一看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栋栋高楼耸立江边,现代化都市气息扑面而来。漫步于滨江公园,这里有明代中江塔,近代的天主教堂、海关大楼等历史遗迹,它们又会将你拉进历史的最深处。滨江公园自建成之日起,就被市民誉为芜湖的“外滩”。曾经的江岸路,如今已经与秀美的滨江公园融为一体,但是,百年来江岸路所经历的那些过往,永远留在江城记忆里。

图一:1911年英国太古公司在江岸路建的码头

图二:停泊在江岸路长江码头边的货船

图三:老海关大楼边上江岸路旧貌

图四:宝塔根,是江岸路的南端起点

图五:江岸路上的八号码头旧址

图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岸路上的邮电所
【本条微博来自芜湖传媒集团·大江晚报,作者 张照军,图片由市档案局(馆)提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佛问:在外奔波的女人,你累吗?女人:不累。佛问:在外奔波的女人,你累吗?女人:不累。
  • 绒面的触感很好,有一种肥宅的快落[哈哈] ​​​​我梦见大黑子了,修成人形转送他人,看见我还叫我主人。我们也不要浅解错解“相随心转”这句话,认为脸白就是修的好,
  • 是想念如你温柔过境,才发现原来花开都有声音,只要你在我生命途经,再不怕時光匆匆如旅,是幸福在我耳边低语,才忘了寒风不曾停下足迹,直到我走遍半生四季,才懂你风景都
  • 乍一看前三柱,我可以这么讲,如果此人只有前三柱,那么这有可能是,你我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最贵的人了日主坐食伤,食伤寅木,直接做功,做了什么功?#精密的时辰推断#
  • “先做个心电图吧,我感觉病人并不是结石引起的疼痛,咱们先除外一下心脏的问题。“你真神了...”下班了,我去抢救室找到内科医生询问起那个病人的情况,患者开始到抢
  • ”9月2日晚绵绵细雨中,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信用信息处的党员干部柴海波尽力安慰着来做核酸却一时忘记手机密码的老人,这已经是近段时间来他第三次参与志愿服务,“就地转为
  • #打赢武汉保卫战#【生态环境部:武汉市19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生态环境部6日通报,各地累计对11474个饮用水源地开展监测,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
  • 本来开始重看了,越想越不对头,其实人间三人行那一段我基本都是当背景音放着过去的,因为真的太恶心了,唐周当了多少集背景板就不说了,不是讽刺挖苦就是吐槽他,动不动还
  • #肖战有趣的灵魂[超话]#蹲战日记之20200423没有蹲到战战,但是蹲到了工作室的律师声明 ,最高到了热一今天很忙 上午吃瓜 下班了就到处转赞评晚上喝到了妈妈
  • 如果在生時不先修福業,把業消掉,成佛解脫以後,還是一樣要還,不過那時不會痛苦、不會有煩惱,因為已經得解脫了。如果在生時不先修福業,把業消掉,成佛解脫以後,還是一
  • 其实我只是卖的便宜了而已…明年不会这么定价,今年是第一次认真卖羽绒服,虽然有微薄的利润,但经验不足,算上满减以及各种人工成本,相当于白忙活了…#早安励志小故事分
  • 平台:爱奇艺推荐:第一期开始看喜欢你我也是[影视]我最爱的女人们[影视]奔跑吧第三季[影视]密室大逃脱[影视]极限挑战第五季[影视]《杨幂八字有一捺演唱会 (卷
  • 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真正的中医是治疗人心,而不是像下医一样,去疗人之疾。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应该理解为真正的中医是治疗人心,而不是
  • (图5)虽然最终胜利,但我也不是很满意这个结果,因为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件事而打电话来向我道歉…其他首发日和发布会当天买了小米平板5Pro5G版平板的用户,因
  • [求关注]肖战平安喜乐 肖战顺顺利利 肖战星途璀璨 肖战正能量艺人 肖战红红火火 [爱你]我喜欢肖战 ⭐ ⭐⭐ 我喜欢肖战 [心] 我喜欢肖战[心]我喜欢李宁
  • 在区文化旅游委、区商务委等相关部门牵头下 “2020不夜涪陵生活节”的启动仪式 将在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举行 届时,涪陵区将开启一系列夜间惠民活动 夜涪陵、潮生活
  • 释:鸟将要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叫声是悲哀的;而人将要去世之时,他的话语是善意的。释: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富贵了也不和自己以前的亲朋好友疏远怠慢。
  • 然后看了标签,原来这是一头鹿,一。然后看了标签,原来这是一头鹿,一。
  • 常言“长痛不如短痛”那经过短期“阵痛”后,为何地产风险还在向居民端以及金融等诸多领域蔓延?常言“长痛不如短痛”那经过短期“阵痛”后,为何地产风险还在向居民端以及
  • 他平时在舞台上有时候也挺狂妄的呀,我觉得挺帅的:噢,好开心:不过说的是「大恶人系」哦!:是的,感觉如惠留狂起来也是很优雅的感觉,感觉会变成这样用(超狂妄的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