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恶僧害人终害己,隐士行善得善报。

唐文宗太和年间,有一个名叫姚坤的隐士,不追求荣华富贵,常会以渔钓自娱自乐,居住在洛阳东面的万安山南麓,抚琴饮酒,自得其乐。他家旁边住着一户猎人,以用网捕捉狐狸、兔子为业,姚坤为人仁慈,总会用钱买下那些狐兔而后放生,日积月累,多亏他而活命的小动物已有数百之多。

姚坤原先有一处田庄,抵押给了嵩山的菩提寺,后来姚坤攒够了钱,来到田庄上想要把它赎回来,管理田庄的僧人却是一个凶恶之徒,常在隐秘处挖出一口几丈深的枯井,在里面扔进几百斤黄精,再找来人关进井里,只让他以黄精为食,看看黄精是否像传说的那样可以让人成仙。他见到姚坤后,便又起了歹心,于是故意把姚坤灌醉,而后丢进了井里,又用磨盘盖住了井口。姚坤醒来后,根本逃不出去,饿了也只能吃黄精充饥。

被困在井中几天后,夜里,忽然有一人在井上呼唤姚坤的名字,并说:“我是狐狸,感念您救下我不少的子孙,所以前来教给您脱困的方法。我乃是天狐,最初我住在墓穴里,通过墓上的破洞仰望着天汉星辰,心中歆慕不已,恨自己不能振翅奋飞,于是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星空,忽然间便不觉从墓中飞了出来,一路乘风驾云,登上天宫,拜会了仙官。您只要摒除杂念,一心注视苍穹,始终坚定不移,不过一个月,便也能自己飞身而出,即使孔洞狭小至极,也阻碍不了您。”姚坤问:“你有什么根据?”狐狸道:“您没听《西升经》上说吗?‘神能飞形,亦能移山。’您要努力呀!”说完便离开了。

姚坤相信了它的话,照其所说行事,过了快一个月,便忽然从磨盘正中的孔洞间跳到了井外。他又找到了僧人,僧人见他还活着,不禁大吃一惊,再去看那井时,却仍完好如初,便对姚坤礼遇有加,问他是怎么出来的?姚坤道:“我只是在井里吃了一个月黄精,便感到身体轻盈如神,想飞就能飞出来,即使孔洞再小也不碍事。”僧人信以为真,于是让弟子用绳索把自己放到了井下,又约定过一个月再来找他。弟子遵照他的话,过了一个月才又来到井前,见僧人已经死了。

姚坤回到家,过了十几天,忽然有一个女子,自称名叫夭桃,前来登门拜访,她说自己本是一个富家女,误信了一个少年,被他引诱出来,如今迷了路回不去家,愿意留下来做姚坤的妻子。姚坤见她容色妖冶,作诗和书法都很精通,对她也很是喜欢。后来姚坤响应皇帝征召,带着夭桃前往京城,走到位于盘豆的馆驿时,夭桃忽然闷闷不乐,在竹简上写下一首诗道:

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
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写完后又吟诵良久,姚坤见了也很伤感。忽然,有一人牵着一条烈犬走进馆驿,本是某太守要送给当朝宰相裴度的礼物,而这烈犬一见到夭桃,便怒气冲冲地挣断锁链,朝着堂上跑来,夭桃见状顿时化为了一只狐狸,跳到烈犬背上,用爪子抠它的眼睛,烈犬受到惊吓,号叫着跑出馆驿,朝着荆山一路狂奔而去。姚坤大惊失色,跟着狗跑出几里远,见烈犬已经死了,而狐狸不知所踪。姚坤惆怅悲痛,一整天都不能继续向前。

夜里,有一个老人带着美酒来见姚坤,自称是他的旧相识,但已经倒上酒喝了几杯,姚坤依然没认出这老人是谁。酒喝完后,老人便起身长长作了个揖,向他告辞,并说:“这已经足够报答您了,我的孙儿也安然无恙。”说完便消失不见,姚坤这才明白老人就是当初救自己的那只狐狸。后来狐狸再也没有来找过他。——《传奇》

原文:

太和中,有处士姚坤不求荣达,常以钓渔自适。居于东洛万安山南,以琴尊自怡。其侧有猎人,常以网取狐兔为业。坤性仁,恒收赎而放之,如此活者数百。坤旧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坤持其价而赎之。其知庄僧惠沼行凶,率常于閴处凿井深数丈,投以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观其变化。乃饮坤大醉,投于井中。以磑石咽其井。坤及醒,无计跃出,但饥茹黄精而已。如此数日夜,忽有人于井口召坤姓名,谓坤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不少,故来教君。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塚,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盼注神。忽然不觉飞出,蹑虚驾云,登天汉,见仙官而礼之。君但能澄神泯虑,注盼玄虚,如此精确,不三旬而自飞出。虽窍之至微,无所碍矣。”坤曰:“汝何据耶?”狐曰:“君不闻《西升经》云:‘神能飞形,亦能移山。’君其努力。”言讫而去。坤信其说,依而行之。约一月,忽能跳出于磑孔中。遂见僧,大骇,视其井依然。僧礼坤诘其事,坤告曰:“但于中饵黄精一月,身轻如神,自能飞出,窍所不碍。”僧然之,遣弟子,以索坠下,约弟子一月后来窥。弟子如其言,月余来窥,僧已毙于井耳。坤归旬日,有女子自称夭桃,诣坤。云是富家女,误为年少诱出,失踪不可复返,愿持箕帚。坤见其(“其”原作“之”,据明抄本改。)妖丽冶容,至于篇什书札(“书札”原作“等礼”,据明抄本改。)俱能精至,坤亦念之。后坤应制,挈夭桃入京。至盘豆馆,夭桃不乐,取笔题竹简,为诗一首曰:“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吟讽久之,坤亦矍然。忽有曹牧遣人执良犬,将献裴度。入馆,犬见夭桃,怒目掣锁,蹲步上阶,夭桃亦化为狐,跳上犬背抉其目。大惊,腾号出馆,望荆山而窜。坤大骇,逐之行数里,犬已毙,狐即不知所之。坤惆怅悲惜,尽日不能前进。及夜,有老人挈美酝诣坤,云是旧相识。既饮,坤终莫能达相识之由。老人饮罢,长揖而去,云:“报君亦足矣,吾孙亦无恙。”遂不见,坤方悟狐也,后寂无闻矣。(出《传记》)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

一支是外界射向你的,另一支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但真正伤害你最深的,是后者。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但那些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都是自找的。

就像卢梭说的:“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我们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以下让人痛苦的5大根源,看完你就悟了。

欲望太多,不懂知足

苏格拉底曾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人一旦陷入欲望的深渊当中,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巴尔扎克在《驴皮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家道中落的拉斐尔在贫困中自暴自弃,有一次,输光了钱财的他,想要投河自尽。

在投河路上,他意外地得到了一张神奇的驴皮。

它可以满足主人的任何愿望,代价是主人寿命的减损。

起初,抱着怀疑态度的拉斐尔许了一个关于晚宴的愿望。

愿望满足之后,沉浸在惊喜之中的他,根本没在意驴皮的变化。

他随即又许愿想要600万法郎。

这次,拉斐尔成了有钱人,有了豪华的府邸和成群的仆人。

但看着驴皮缩小了一大截的他,这才恐慌起来,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当中。

他拥有财富,却无法享乐;不敢接触女人,怕消耗折损自己。

当真爱来临的时候,驴皮却只剩下一片树叶的大小。

他不得不抛弃爱人,放弃幸福,躲进了乡村。

当爱人溜进他的房间,无法拒绝情欲诱惑的他,生命也跟着驴皮一起终结。

其实,在作家巴尔扎克看来,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张这样的“驴皮”。

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被欲望淹没,终究,痛苦会随着欲望一同喷涌而出。

爱迪生说:

“知足是人在世间最大的幸福。”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如果你总是学不会满足,那么即便拥有全世界,也依然得不到幸福。

高估关系,低估人性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99%的烦恼,来源于你高估了他人对你的在乎。”

成年人的关系总是聚散无常,可能昨天还在推杯换盏的朋友,今天一个转身就形同陌路。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与龙洋一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千。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旅行中,旅馆丢失了12500日元。

学生龙洋一成了大家眼中的头号嫌疑犯。

松子在与他单独谈话后,也在心底悄悄知道了他的罪行。

但身为老师的松子决定帮助学生脱困,便好心掏出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私自挪用了同事的钱,还给了店家。

但对方仍不依不饶,非要逼学生出来道歉。

于是松子索性跪下来说钱是自己拿的。

然而这一幕被教导主任看到了,他不仅大骂松子糊涂,还把事情告诉了校长。

蒙受不白之冤的松子,求助从始至终被她保护的龙洋一。

然而口口声声答应要帮松子洗刷冤情的龙洋一,却当场反咬一口说是松子威胁他来顶罪的。

最终,松子丢了工作,被学校开除,人生也一落千丈。

有读者在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越多,越容易受到伤害?”

有个读者评论一针见血: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是有回报的,尤其是在感情中。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写道:

“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不要太过高估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理所应当的回应。

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意我们的善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满足我们的期待。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毕竟风雨来临时,自己才是最好的港湾。

凡事比较,迷失自我

卡耐基曾经说过:

“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喜欢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然后来证明自己的不幸。

几十年前,康奈尔大学教授弗兰克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在美国,一个家庭所需要多大的住房面积呢?

当他的学生还在推测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是否需要车库的时候。

他给出的调查结果竟然是:

这主要取决于他们邻居拥有多大面积的住房。

如果他们邻居的住房比较大,那他们就需要盖一个更大的房子来超过自己的邻居。

在当时的美国,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总是体会不到幸福。

因为,他们总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这让我想起了歌德的一句话: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当我们执着于赢过别人,又怎么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就像两个同时散步看风景的人。

由于步伐不一致,落后的人总想要拼命加速追赶。

前面的人又担心被后面的人超过,也加快了脚步。

于是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身上,再也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

人一旦陷入盲目的攀比,就难免错失人生的风景,忘记自己的初心。

攀比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竞赛,一旦沉迷进去就很难走出为此奔命的怪圈。

然而生活不是竞赛场,我们也没必要冲入别人的赛道。

找好自己的节奏,走在自己的途中,才能追寻那属于自己的幸福。

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人的一大痛苦不是来自于我们遇到的困难,而是我们想象中的困难。

作家洪晃,曾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

有一次,她要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一个PPT。

她在脑海中拟出了PPT的大纲,却又害怕别人听不懂,就开始重新构思。

可她看着电脑屏幕,觉得自己不擅长做这个,迟迟不肯摸键盘。

她越想越焦虑,始终没法输入第一个字。

最终,她的计划只是沦为了一纸空谈。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总会像她这样,用过度的思虑折磨自己,却迟迟不肯付出实践。

月初的时候想着月中,月中的时候想着月末,月末开始焦虑和后悔,并发誓下个月一定重新做人。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许多时候,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度思索事情所带来的焦虑。

这不仅会消耗掉我们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我们做事的决心和意志。

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烦恼,不过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而绝大多数的失败,也都发生在脑海里。

想太多,其实是我们在不断地给计划设限,让思想戴上枷锁。

只有放下心中的顾虑,才能丢掉思想上的包袱,轻装前行。

求而不得,不忍放下

在书中看过一个有关马嘉鱼的故事。

这种鱼平时生活在深海,在春夏之际会到浅海产卵。

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渔民捕捉的最佳时机。

渔民要捕捉它们的办法也非常简单:

只需要用一张孔眼粗疏的渔网,下端系上铁块,放入水中,由两只小艇拖着,便可拦截鱼群。

外来的游客都很疑惑,渔网的孔眼那么大,并且三面都敞开着,这就想让鱼自投罗网,无异于天方夜谭。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渔民们还是一船接着一船地将马嘉鱼带回港口。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鱼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一往无前,即使遇到阻碍也不会拐弯或者掉头。

结果一条条马嘉鱼前赴后继,被渔网牢牢卡死。

我们何尝不是深海里的马嘉鱼呢,为了某一个目的,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一根筋往前冲,结果求而不得,反而让自己变得更痛苦。

每个人生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烦恼和遗憾。

小时候,是别人手里的棒棒糖,自己得不到的小玩具。

长大了,是拿不到高薪的工作,是买不起的车子和房子。

生活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既然很多东西没法拥有,又何必苦苦追求。

爱因斯坦说: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不快乐,无非是心中的执念太深。

就像是伸进糖果罐子里的拳头,你越是不忍松开,就越难拔出来。

与其盲目地执着,倒不如清醒地放弃。

伏尔泰曾经说过: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

有时候,能打败我们的不是外在的困境,而是痛苦的内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活虽如逆水行舟,但掌舵的一直是我们自己,人的悲喜都由自己决定。

把执念放下,把心态放宽,把日子过好,幸福自然就来了。

直面痛苦的根源,觉醒成更好的自己。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希望你:生活作息规律上班族,不养宠物,不留人住宿,保持个人及公共区域卫生,安静不打扰他人,能够保持房间家具完好电话18841411900,可以加微信联系,谢谢熬
  •   刘倍贝介绍,根据同位素测年法,陨石的形成时间横跨整个原行星盘存在的阶段(约为太阳系诞生之初的500万年间)它们吸积的固体物质通常而言是流通的,因此它们在组分
  • ” 后来,朱锡珍实在难以忍受曾志伟的秉性,便直接带着两个儿子飞到了加拿大。看着很少回家的曾志伟,面对外面的流言蜚语,王美华觉得曾志伟一定是变心或者看上了别人,她
  • 《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另外,颍东区闸东农贸市场(按计划迁至胡桥新华城)前期已建成700余平方的钢架结构,但由于涉及周边的拆迁问题而暂时停工。安阳龙凤街:甜水井街住有两家大户,
  • 【当朝天门遇见少林寺】从重庆小面到河南烩面,从朝天门到少林寺,在郑渝高铁开通之际,郑州与重庆跨越千里,以全英文的形式开启了一场连通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奇妙之旅。
  • 我对你的爱,情深似海,PV|ONE系列轻声告白,每一句的柔情,都似这被璀璨环抱的高贵珍珠。用思念为线,小心翼翼地穿起,轻柔挂于你秀美的颈间,点缀对你的无限爱恋。
  • #ONEUS[超话]# #ONEUS的环月之旅# 220622 [官方咖啡#李抒澔[超话]# ][FROM ONEUS][[抒澔]] 抒澔即便被乌云遮盖即便太
  •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分享到露营红利的,主要是露营装备企业,这与之前的户外运动装备企业的兴起十分相似。2022年,则是露营市场继续爆发性增长的一年。
  • 毫不夸张地说我现在的命都是林彦俊的了 球球没看过偶练firewalking舞台的姐妹 俊真的绝美 内娱颜值天花板 之前我从不追星也总是墙头草 当年没怎么太搞秀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首先,让我们点开易班app;进入首页,然后点击主页上的“怀院签到”应用。想要签到成功只需输入ppt上最后的动态码即可 【中国数字文博创意吸引全球】“跨越重洋万里
  • 此前跟孙子视频连线时,张兰还特别开心地晒了孙子的帅照,虽然被吐槽的不行,但也从另一方面看出来,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她是真的心心念念了。此前跟孙子视频连线时,张兰还特
  • 苏格拉底在《美诺篇》中提醒我们注意一个悖论:一个人既不能试图去发现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去发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我哥酱,出厂设定明明是仅靠一张脸便可普度众生,程
  • 贵阳一女生本科毕业举行毕业典礼时,抱着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上台,她刚出现台下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贵阳一女生本科毕业举行毕业典礼时,抱着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上
  • 大汉说自己女儿上大学了,一直想有个带抽屉的大笨床,所以他一有时间就上market place看看,还说在纽约生活都好贵,要买个原装床太花钱了,但是又想满足女儿的
  • 【3】全国有资质可以生产中药丸剂类的厂家只有两家,我们就是其中一家!【3】全国有资质可以生产中药丸剂类的厂家只有两家,我们就是其中一家!
  • 集福盘由:牌位1个(祈福或超荐)花、香、灯、水四供1套,以及时令果蔬若干组成。涉及重点品种包括蛋类、水产类、时令水果...为切实保障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餐饮服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经典电影补完计划# 无限循环模式的一种,结局怎么说了,在剧作层面,结局的设置让故事的结构从无限循环的衍生中
  • 考古发现[憧憬]大约十年前在校内网晒的潜水出行前整理装备的照片我的第一块电脑表,松拓的,巨保守诺基亚N73Nauticam 第一款防水壳,也是我的第一个单反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