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曾说:对于大多数的人,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问题和无数个怎么办组成的。

我们不必为了纷杂的问题而苦恼抱怨,我们要做的,是认真解决能解决的,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建立的友好关系。原本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由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大,不论原本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友谊天长地久,是有前提的。

不是友情不够坚固,而是人心太过复杂。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那么关系自然会变得微妙起来。

跨越阶层的友谊存在,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友情并不多见。因为,能够成为朋友,要么是志同道合,可以相互帮助;要么是感同身受,你懂我的苦,我理解你的难。

更残酷的真相是,成年人的友情,往往只以利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交往的亲疏远近。

所以,势均力敌、共同进步才是维护友情的最佳方式。

至于面对友情的最好态度则是:
有些人,不必强留,有些圈子,不必强融。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

有人说,婚姻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这种所谓的门当户对,虽不是婚姻结合的必须前提,但从某种角度来说,门当户对的结合会省去一些适应差异的过程。

对于门当户对,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指家庭门第的高低,或是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而是指两个人之间,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程度。

路遥说: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寻找终身伴侣。就好像种庄稼一样,只能把豆角种在玉米一块,而不能和小麦种在一起。

无论是友情,还是婚姻爱情,差异过大,都不利于其稳定性。

亲情——草根阶层赖以抵抗生活和命运打击的最后盾牌,在艰难时代的风霜雨雪侵蚀之下变得锈迹斑斑,极易破损。
亲情是以血脉相连为基础的情感。

这种情感,并非是坚不可摧的。

亲情最好的状态,是无论你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它永远都跟空气和阳光一样,不求回报地呵护你,陪伴你。

但有些亲情,也会在命运的打击以及生活的磨砺之下,受到侵蚀,发生改变。误解、争吵、势利、指责、控制等等,同样会出现在亲人之间。

即便真爱,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坚韧,恰恰相反,往往也是非常脆弱的,甚至可能比雌雄鸟兽之间那种相依为命的关系还脆弱。
对于爱情,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付诸幻想与希望。

越是真爱,对爱情的幻想便会越多。

一旦一方不顾一切,或是付出极大的代价去追求爱情的时候,结果越容易失望。

稳固的爱情关系,是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爱情。将对爱情的想象和希望控制在极其现实的范围内。

爱情会变,是因为人心会变。

对待爱情最好的态度是,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先爱好自己。

自身的强大和优秀,会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你的智慧,都会成为对方离不开的原因。

美好的东西,要么属于自己;要么不属于任何人,仅供所有人观赏;要么足够多,起码一半人有机会公平获得——以上三种情况都不至于让心理正常的人生气。
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人都想拥有。

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时,人们便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这种心理属于嫉妒的范畴。

嫉妒会引发诽谤、羞辱、打击甚至迫害。总之,由嫉妒衍生而来的,大多是带有负面影响或结果的东西。

嫉妒是人性,不因嫉妒而失态乃至报复是修养。我们无法做到压抑人性,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有修养。

这是面对自己难以遏制的嫉妒心,最好的状态。

看清自己,总是比看清别人要难的。谁都希望看清别人,希望自己看清自己的人却不是太多。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自己内心里的丑恶,也许比自己一向以为的别人内心里的丑恶更甚。
人这一辈子,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

大多数人都不愿正视自己的本色缺陷。

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挑剔的目光,时时刻刻地放在别人的身上,从而获取完全没有意义的满足感。

对于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借口或理由,以掩饰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

而真正的成熟,是敢于正视不完美的自己,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丑恶与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省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升级自己,从而收获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看着别人如何活,而是让自己好好活一场。

#情感##人世间##人生#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什么人在职场上活得最轻松# ?】

1. 为什么你一看见办公室政治就头疼?

收到的咨询,最多的是关于“职场政治”的困惑。我发现,“职场政治”的大部分原则,比如“谨慎站队”、“小心慎言”、“禁忌话题”、“上司管理”等等,人人都能理解,但执行起来,有一些人很快就能上手,有一些人却总是“臣妾办不到啊”。办公室政治的本质是通过人际关系进行的“看不见的竞争”,这里既有利益竞争,也有性格冲突。过去我们讲“职场政治”,总是告诉你要怎么认清双方的利益关系,然后是一堆潜规则,搞得很庸俗。但性格层面的因素,却被我们忽视了。

2. “低自我监控者”真的是职场政治的loser吗?

小王和小李是同时进公司的员工,但两年后的绩效评估中,小王比小李高了很多,率先获得晋升资格。两人的能力都不错,工作也都很努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小王擅于察颜观色,根据领导和同事的态度灵活应变,形象管理也很好,让她始终以积极、高效、开放的职场形象示人。而小李完全相反,他的口头禅是:“我生活得很真实,从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改变自己。”“根据周围人的反应,改变自己行为”的“见风使舵”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监控”,前面的小王属于“高自我监控者”,很多调查表明,高自我监控者的晋升机会明显更高。“低自我监控者”有两类,一类属于内向、保守、敏感型性格,很容易对职场人际关系累觉不爱;另一类属于过于热情、粗心、直率的性格,更是“职场政治”的受害者。

你一定以为,本文会教大家如何成为一个“高自我监控者”,但我不打算这么做。《黑镜》第三季有一集,设想了一个人与人相互打分的社会,分数越高,你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最完美的形象去吸引别人,给自己打高分,整个社会充满了渴望以“混圈子”的方法来突破现有阶层的人。我们试想,如果职场中每一个人都是“高自我监控者”,为了控制大家的印象,释放出的信息都是非常正面、积极、美好的,那不就变成了“朋友圈”了吗?你在朋友圈里能得到真实的信息吗?

事实上,“低自我监控者”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性格很直接,对组织的忠诚度也更高。所以,保持一定比例的“低自我监控者”,是一个组织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人要说了,难道要这些“低自我监控者”牺牲自己的职场前途,去维持组织的稳定,去填平“高自我监控者”的晋升之路吗?

那些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低自我监控者”的比例真的少吗?那些冷酷无情的总经理、原则性极强的董事长、内向敏感的CEO,比比皆是。他们不都是从职场政治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的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职场政治”这个老话题,找到最适合“低自我监控者”的职场生存之道。

3. 广结同盟,还是坚持自我?

既然讲职场政治,我们还是先回到“政治”本身。政治,一直有“利益政治”和“原则政治”的说法。“利益政治”最常见,特朗普就是“极端利益政治”的代表,他在《交易的艺术》开头就说:“多数人都对我的行事方式感到惊讶,我经常会出尔反尔。”当总统后,他常常为自己的行事诡异进行辩解:“我怎么可能让你知道我的底牌?” 而特朗普早期的军师、极右翼分子班农则恰恰相反,是“原则政治”代表,反多元文化者,坚持“禁穆令”,反对拿原则作交易,所以才被“什么都能拿来交易”的特朗普打入冷宫。

职场政治也一样,以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利益至上,不讲原则”,其实不然。办公室政治中,既有讲利益的,也有讲原则的。举个例子:职场中有派系,派系有斗争,斗争有输赢,万一你站在输的那一方,职场政治有一个大忌,就是投靠对手——忠诚,就是一种“讲原则”的职场政治。再以工作配合为例,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和一个性格明确、利益透明的人合作,因为我们都是风险厌恶者,尤其讨厌的是别人带来的风险。

职场上的“利益政治”和“原则政治”,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合作策略。“利益政治”的合作策略是,用最少的代价,换最大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底牌永远不会摊出来。“原则政治”的合作策略是,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是怎样的人,一切都摆在台面上,如果你愿意,请放心与我合作。“利益政治”是主动出击,化敌为友,广结同盟;“低自我监察”是坚持自我,敌我分明,后发制人。“利益政治”需要洞察他人的需求,克制自己的情绪,适合前面说过的“高自我监控者”。

“原则政治”则相反,如果你是一个“低自我监控者”,常常屏蔽社交信息,还对猜测别人的心思感到很不耐烦,那你不如采用“原则政治”的人际关系策略,增加自己的透明度,增强行动的可预测性,把自己放在被选择的地位上,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让对方产生长期合作的高预期。一句话,“职场原则政治”的目标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我想一定有人要问:底牌都摊出来了,人家故意欺骗你怎么办?这是个好问题,答案就5个字:一报还一报。

4. 为什么“一报还一报”是最好的合作策略?

密歇根大学政治科学家艾克斯罗德在研究“合作与博弈理论”时,用电脑模拟过一个“生存游戏”,他公开征集了几十个不同的“合作策略”,放在一个程序里竞争,结果,他发现最后存活数量最多的是一种叫“一报还一报”的合作策略,几次实验结果都是如此。“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和前面说的“原则政治”很像:第一步,相信合作者,从不首先背叛;第二步,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惩罚;第三步,惩罚过一次,对方再想合作,还是选择相信。

实验发现,“一报还一报”策略在一开始并不占优势,总是要到后半场,才真正开始发力。而我们常常用的“欺软怕硬”策略、“欺骗性合作”策略等等,刚好相反,一开始占优势,最后无一例外遭到失败。此外,实验还发现,“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虽然总分最高,但在每一轮博弈中,从来拿不到最高分。这两点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原则政治”信奉者,为了长远的优势,往往要牺牲眼前的利益,承受暂时的打击:

在印象形成阶段,你需要承受一定的人际冲突。而且,你不能嫉妒人家,不能因为“能力不如你、但人际关系比你好”的人提升,而愤愤不平,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也不能玩小聪明,有利益时,变成“利益政治”,没利益时,变回“原则政治”,这就变成了“欺骗性合作”策略。顺便提一嘴,艾克斯罗德把这一系列实验写在了一本叫《合作的进化》的书里,用实验结果解释了很多政治与道德选择背后的原理,里面有一句话,令人震惊:“只要有5%的人持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就可以改造一个充满了欺骗的社会。”当然,想要玩转职场“原则政治”,还有三条原则。

5. “原则政治”的三条原则

“原则政治”最重要的第一原则是:金身不破。保持你性格的稳定性,内向你就一直内向下去,保守你就始终保守,敏感你就别怕别人说你敏感。记得以前有个巨蟹座的同事,口头禅就是“身为巨蟹座,赶紧做完回家是一件天大的事”,反复念叨了一两年,大家让他加班时,总有一种负疚感。形成稳定预期后,别人就知道怎么配合你,如果你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别人自然会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如果你是个直率的人,人家对你的某些言论也就见怪不怪了。

“原则政治”第二个原则:扬长,不避短。“不避短”前面说过了,扬长就是“长板理论”——把木桶倾斜,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最长的那块板。选择了“原则政治”,好处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业务能力的提升上。既然你不能主动出击,你总得有点真材实学,别人才愿意跟你合作啊。

“原则政治”第三个原则:不知彼,但知己。“原则政治”不要求你洞察他人,但相应就提高了“了解自己”的要求。问题在于,一部分“低自我监控者”恰恰是对自我缺乏了解的人。而且,对于一个20多岁的职场新人而言,你真的了解自己吗?你的性格真的不会变吗?坚持个性原则,永远不应该成为你逃避成长的借口。

6. 半途而废者,最累

职场政治未必都是潜规则的世界,讲原则也是可以得到利益的,只是这个过程是如此漫长,长到很多人都半途而废。职场上有两种人活着最轻松,一种是讲原则的人,另一种是完全不讲原则的人。而那些半途而废的人,最累。https://t.cn/A662TTsL(作者:人神共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穿过斯洛文尼亚阿尔卑斯山脉的一条新的徒步路线,就会欣赏到湖泊和山谷的美景,这给徒步增添了许多乐趣。 阿尔卑斯山脉的地理结构是由石灰岩紧凑排成的椭圆形地形,它的
  • 啊 果然 男人的嘴就是骗人的鬼,师傅也不例外[苦涩] 进项目前:跟着我做住宅,我给你一栋楼,不用害怕,我们一起把这栋楼搞好!有没有信心! (我一脸茫然[困])
  • ❤p1-2 颜色超级好的苹果脸AY12色蓝金渐层女孩,结构优秀,长毛基因,未来可期的女孩 ❤p3-4 大大眼睛甜甜脸的AY12色蓝金渐层女孩,长毛基因,调皮
  • #扬州疫情#【#吸取“棋牌室教训”#:85%感染来自重点场所】“江苏新闻”微信公号最新消息,经江苏省委批准,江苏省纪委监委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疫情防控不力问题进行
  • DOYA日抛 万圣节特刊 彩瞳日抛 异の色 特价活动 购买1盒 零售价 :88元 购买2盒 零售价 :158元 活动结束时间: 2021-11-01 23:00
  • #南艺研究生[超话]# 【广播电视考研||《艺术与科技概论》干货分享】 ✨现代质疑美学的代表人物 1.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他发现了隐藏在人们心底的无意识冲动
  • #高卿尘[超话]#[doge]#高卿尘杂志首封# [doge]#高卿尘治愈甜心# 【指路不吞hui】 这个世界,演绎了多少聚散离合,见证了多少挥手告别。我的世
  • 摄影: 发掘每一个平凡人的美好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SEEBEAR&见熊摄影 为了寻你,我错过了许许许多多的良辰美景,错过了闲看花开花落的心境,
  • #给电影人的情书舞台好感人# 我哭的好大声555555…“以身外身,做梦中梦” 对张智霖的印象是从小学六年级看陆小凤传奇,当时被主角光环和他本身的颜值所吸引,后
  • 下午去东莞把人事经理辞退了,我要求她一个月内招30人,她就只招了几个人,而且做任何事情都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对老板态度特别差,我就在试用期内跟她说分手了!现在高
  • 限电了!#广东启动新一轮限电# 这次广东有些地方限电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是普通企业这周停电四天,高耗能企业要停电一周。而这次限电的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四个。
  • 日本将在宫古岛设新锐导弹部队 部署“鱼鹰”助力“夺岛” 日媒称,日本陆上自卫队将在木更津首次部署“鱼鹰”运输机,用于运送“水陆机动团”部队,并在宫古岛新设新
  • 【长江天鹅洲浅层地下水氮磷特征】在汉斯出版社《农业科学》期刊中,有论文为了解生产生活对洲滩垸落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探索湿地农区水资源保护的技术途径,分别于2014
  • #青青学写词[超话]# (1)【烛影摇红·俗情】 回返深闺,满窗心思杯中久。 昨宵风景已生疏,云雨难怀旧。 一纸虚荣走秀。空袖囊、俗情左右。 风花雪月,狗苟蝇
  •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流筝和宁至谦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一个一往情深,一个超越生命,但无论哪种都让人动容、心动。婚姻最初流筝说的他对我感冒之前的冻着并不会
  • 一般女人不会迷上电脑,男人才迷这种挺复杂的东西。一般来说这有点道理,例如衣裳有女装,包有坤包、表有坤表,女人要开小房车,但电脑还没有女装的电脑。有些机器还有专门
  • 终于。。。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了……有纠结,有懊恼,也有遗憾,但是当尘埃落定的那一刻,自己也并没有多开心。可见,前期的纠结懊恼大可不必,脑海中浮现的是小学生都知道的
  • 女孩子在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颜色 P1-2小学阶段吧又憨又傻还很呆 中学阶段没太有好好拍照 P3-6读高中期间吧有些压抑却总是自己给自己放假让自己开心一点 P7高
  • 好喜欢有阳光的天气☀️ 可能今年的雨水太多的原因吧,遇到好天气总是会很开心[打call]出门看到太阳一路上都是嘴角带着笑扫个小电动就要去上班了 晒着太阳吹着微风
  • 1847年,一个美国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田地里有金矿,便把它卖给了别人,自己最后在寻找金矿的过程中饿死了。同样的道理,如果藏族人不知珍惜,随意丢弃藏文化中的佛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