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树的不解之缘!

佛教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教化,佛陀的生平与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降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涅盘于娑罗树下、弟子首次结集于七叶树下……并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和树有着不解之缘。

降生无忧树下
释迦摩尼佛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原因是古印度的风俗,妇女怀孕必须回娘家分娩。摩诃摩耶王后临产前夕,乘坐大象载的轿子回娘家分娩,途径兰毗尼花园时,感到有些旅途疲乏,下轿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诃摩耶王后走到一株葱茏茂盛开满金黄色花的无忧花树下,伸手扶在树干上时,在无忧花树下生下了一代圣人——释迦牟尼。因此无忧树又被尊为圣树。

据《佛本行集经》记载:“彼园树木,翁郁扶疏,世间无比,其中多有种种华树,种种果树以为庄严。复有种种渠流池沼,种种杂树无量无边……然其园中别有一树,名波罗叉。其树安住,上下正等,枝叶垂布,半绿半青,翠紫相翚,如孔雀项,又甚柔软,如迦隣提衣,其花香妙,闻者欢喜。摩耶夫人安详渐次至彼树下。是时彼树以于菩萨威德力故,枝自然曲,柔软低垂。摩耶夫人,即举右手,犹如空中出妙色虹,安详频申,执波罗叉垂曲树枝……”
timg.jpg

成道菩提树下
释迦牟尼通过五年参访六年苦修之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佛本行集经》中说“尔时菩萨在于菩提树下坐已,时菩提树所守护神生大欢喜,心意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悉命诸亲及其眷属守护菩萨,恭敬俨然。尔时彼处四面林木无问大小,所有树神各从其树出身来到护菩提树神边……”

这是释迦牟尼佛悟道的环境,《十住毗婆沙论》卷三曾列出被视为菩提树的十六种大树的名称。其实每尊佛都是在树下成佛的。《十住毗婆沙论》卷五中说: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邠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尼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将来成道的弥勒是那伽树(龙华树)。

涅槃娑罗双树下
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三十岁得道,弘法利生四十就年,讲经三百余会,丗寿八十。《佛遗教经》中说:“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说释伽牟尼完成自己的使命,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其树四方各生二株,故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佛的生命转换,叫“涅槃”。涅槃是一种境界,是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佛教经典结集在七叶窟
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的落叶乔木,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印度王舍城有一岩窟,周围长满印度七叶树,所以这儿又叫七叶岩,七叶窟,七叶园。是佛祖涅槃后其弟子们第一次结集,统一经法的地方,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于其处会五百贤圣,以阿难陀、优婆离、迦叶等为上首,结集经律,安居三月,完成佛所说法的结集。其意义重大。

寺院建设离不开树
佛教传入中国,改变了早期佛教持钵行乞的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僧人们建寺而居,置地自种。寺院常建在这些山势奇特、林深木茂之处。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寺院建在幽静的山林之中,一方面利于僧人修行。又由于文人与僧人交游往来,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适意会少的生活,又可以超脱“红尘”,有利于文人“澄怀观道”,甚至还包括希冀延年益寿的生理需求在内。

唐以后的禅宗,更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禅师们常常沉浸在青山白云、流水清泉之中,领悟生命的真话。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对少室山,群山环峙,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林木茂盛,景致幽雅。因其位处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正如清景日眕《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以树接引众生
宋仁宗年间,禅宗青原系下福严来此住持,曾率寺里僧人种杉树十万株,福严寺也因他而得名。种树爱树,自古就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以树来舒服内心的境界,最著名的公案就是五祖弘忍门下神秀和慧能的偈颂。弘忍禅师准备传法给门人,验其功夫,于是就命大家写出体悟的境界。神秀大师写的是: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临济宗义玄祖师当年也在寺周围种了许多树,人问:“深山里种许多树干吗?”义玄答:“一为山门添景致,二为子孙树榜样。”

树代表智慧等功德
在佛教的经典中经常出现树,不仅因为佛的诞生、成道、涅槃都在树下,而且树代表的是智慧。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也离不开树。在《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的树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为什么称作极乐世界呢?《佛说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七重栏栒,七重椤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看来之所以称为极乐世界的原因,有一个重要的就是有‘七重行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处的树说的是智慧。极乐世界的树都长得很高,代表智慧很高。有智慧即高,没智慧即矮,非身高而是智慧之高。有智慧即为七重行树,无智慧只如‘七重行草'。草会将你的心阻塞住,变愚痴了,一次次重复讲仍不明白。

植树造林,不但能广种福田,同时也具足无量的功德。现世自身能受荫凉,亦能清凉后世之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发心植树者,自利利他,即菩萨之行。树与佛教有甚深的因缘,让我们大家都关爱树木,种树爱林。

为何念佛时日中一食不会产生饥饿感而且充满法喜?
原创: 大安法师

信众:我是一名中医,从弟子所接受的医学理念上来说,日中一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去实行。弟子抱着尝试的态度,在这次佛七中实行日中一食,感觉到获得利益,充满法喜。



因此弟子产生了困惑,日中一食到底是否有利于健康?为什么在念佛过程中,日中一食不会产生饥饿感,而且充满法喜。

大安法师:你既然是一名中医,就会知道中医是生长在东方文化土壤上的一枝灿烂花朵,是我们的国粹。遗憾的是,中医在当代中国受到了冷遇,被边缘化,西医一统天下。这种情况是很悲哀的。

其实不光是中医,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也都强调身体健康长寿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少食(吃得少),所以就有一食法——日中一食法。

《华严经》讲到的菩萨法里面,菩萨就奉行一食法,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现在社会上主流观点都是颠倒的,拼命地吃,就吃出了很多胖子,吃出了很多三高,吃出了很多疾病。

佛陀告诉我们的过午不食、日中一食,一定是有智慧、有生命的奥妙在里面的。

只是我们觉得不吃不行,人是铁饭是钢,怎么怎么回事,不吃没有营养,被这些观点所笼罩。所以你在这次佛七中能够尝试日中一食很好,只有实践之后,你才知道它的好处。

这次佛七,我不知道居士中有多少是日中一食的。在僧团那边,听客堂说日中一食的人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了。这得表扬了,去年没有这么高的比例。

念佛时日中一食,不会有饥饿感,是因为有佛的能量注入!

饮食多不是好现象,在菩萨的十念当中,就有个厌食想,要讨厌这个饮食。所以,日中一食一定是有利于健康的。

但是,我们又不能老说这个事。由于我们现在的烦恼、念头太多,消耗的能量太多,所以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也确实是做不到日中一食的。

虽然做不到,自己要生惭愧心,那就早上可以吃一点,晚上还有个药石。但是不要以为就一定要吃,要有惭愧心——自己烦恼重,念头多,消耗量大,没有办法,作药石想。

如果心地比较清净,处在修行状态,日中一食是可以的。不处在修行状态,那很难说,我们不敢说这句话。因为在持念佛号当中,妄念就会少,消耗的体能就会少。

再加上每句佛号都有佛的光明注入,身体比较轻盈的时候,我们心性的潜能就会发挥得更好,叫空灵(有点空了,那个灵光才能显现出来)。

所以念佛就不会有饥饿感,同时灵光能够慢慢地呈现,就会充满法喜。在这种情况下,再跟这句佛号去照面的时候,就会越来越有亲切感。

如果妄心很重,念这句佛号是会觉得味同嚼蜡的,越念越没味道,越念越想逃跑。这是由于我们的妄心跟佛号不能相应,完全就是一个绝缘体。

但念佛一定要经过这个过程,觉得很枯燥、乏味、木讷,慢慢地就会有点感觉、有点味道、有点想念,在佛号当中觉得蛮舒服。

念佛一定要经过这个枯燥的过程,希望这个过程时间不要太长。如果味同嚼蜡的时间太长了,这个法门就真的很难修下去了。要使这个枯燥的过程缩短,慢慢就能体会到,这佛号里面真的是义味无穷。

念“南无阿弥陀佛”,跟念世间任何的音声符号都不一样。如果你喜欢吃香蕉,你念“南无香蕉,南无香蕉”,就会越念越没有滋味。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无尽的宝藏,越念越有东西。

念念就会明白,哦,原来这句佛号是全体的法界。那当下能念的心也是法界,所念的佛号也是法界,法喜就在这里面慢慢地呈现出来了。

所以希望大家在佛七期间能够做到日中一食的,要坚持做下去。不用担心日中一食会营养不够,这位中医的实践已经提供了很好的信息,不仅没有饥饿感,而且还充满法喜,对身体很有好处,还能延年益寿。

日中一食,就是惜福,命中的定量就会吃得时间更长一些,那寿命不是就更长了一些吗?如果很快把命中的食禄吃光了,没得吃了,你就得离开这个世间了。所以惜福也是在延长我们的寿命。

当然,我们不是以追求寿命长为目的,念佛还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大家在这个佛七当中,接下来的二七、三七中,要有更大的信心、更大的恳切心,对出现的种种业障、烦恼、困乏、妄念要生大惭愧心。

如果这些不能对治下去,妄念不断,都是不好的念头,那最终到哪去呢?对未来要去三恶道的这个结局要生大悲痛心。

同时,当下思惟阿弥陀佛对我们是如母忆子,他的大慈悲,对我们这些乱想凡夫——业障深重的凡夫,还慈悲地摄受,我们只要信愿念佛、老实念佛,无论业障有多重,烦恼有多深,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拿着那朵标上我们名字的莲台前来迎接。

这里请大家注意,自己的名字不要太多了,有人法名取了七八个,不晓得标哪个,你就认准一个法名,坐上那朵莲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需要饮食了,也不需要睡眠了,欲界的众生才需要这些。到了极乐世界就是禅悦为食了,就是法喜了。

即便有饮食的念头,七宝钵器盛满百味佳肴在面前,你也马上思惟:我不需要这些。只是意念上领略一下,就感觉到气力充盈了,就能够行菩萨道了。

所以我们在这儿,应该思惟这个念佛堂是跟极乐世界打成一片的,整个法界就在当处,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贪世法堕饿鬼道,贪佛法也堕饿鬼道,为什么?

普贤菩萨的启请是依真实智慧,大慈大悲,要没有智慧,没有大慈悲心,这个问题提不出来。启请说法它的目的,是希望一切众生听了之后能够了达,地狱里面真实的状况全是自心变现的,跟诸佛如来一真法界依正庄严,同样是一念所生的。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一念’,一念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刹那际,你们同学所问的生相无明,生相无明就是一念、就是刹那际。现相在一念发生了,发生之后它念念相续,相续时间之长短总在业力。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才懂得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即使造作极重的罪业,忏悔的一念是把念头改过来。诸位要晓得,所有的念头都是妄念,把妄念改成正念。什么叫正念?与性德相应的是正念,与性德不相应的是妄念、邪念。念是非人我、念贪嗔痴慢,这邪念;念诸佛菩萨那是正念,正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最高明的了。如果常念布施、常念持戒、常念忍辱,这成菩萨了。作佛、作菩萨、作众生都在一念之间,一念贪而无厌就饿鬼道去了。

  诸位要晓得,贪世法堕饿鬼道,贪佛法也堕饿鬼道,为什么?贪心堕饿鬼,不是说你贪的对象。但是到饿鬼道也有褔报大小不一样,贪世法的就变成饿鬼没褔德,贪佛法的堕到鬼道里也享褔;经上讲多财鬼、少财鬼,贪佛法的是多财鬼,贪世间名闻利养是少财鬼。佛叫我们断贪心,鬼道的缘就断掉了,我们纵然阿赖耶识里头有鬼道的业因,缘没有了;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你暂时不会堕饿鬼道。

  嗔恚堕地狱,嫉妒、嗔恚堕地狱,不论世法、佛法都很苦,所以地狱里面只有受苦,没有享褔的,饿鬼道还有享褔的,地狱道没有。所以我们在平常生活之中,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动嗔恚心,不要起嫉妒心,一定要晓得如果起这种心念,对自己决定没有好处。外面的境界常常令自己生烦恼,令自己不如意,总要想开这是我命中的业障,自己应当要承受,自作自受;过去造的不善因,现在遇到不善果报,心平静下来,不怨天、不尤人,我们把地狱缘断掉了。纵有地狱的因,没有地狱缘,也不受地狱的果报。这是讲到三途。

  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什么叫愚痴?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往往把这些事实真相颠倒了,这是没有智慧,这叫愚痴。在现在这个世间,愚痴的现象到处都见得到。最重要的我自己愚不愚痴?别人愚痴他的事情,与我关系不大。我自己愚痴,那个麻烦就大了,愚痴堕畜生。怎样能够避免愚痴?多读经、多听法。这里面的缘个人不同。佛在经上教导我们,《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展开经本第一句话,佛就交代我们,从明师学道,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你才有智慧。这一次《华严经》里面,这个意思要重复几十遍,提醒大家。

  谁是善知识?佛是善知识,我们要跟佛学。佛不在了,依靠什么?依靠经典,这是佛讲的‘依法不依人’。可是你要懂得原则,佛一生当中所说的经论很多,你只能学一种,你不能学很多。这个意思就像大夫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医生给你诊断,开几味药给你吃,吃了病就好了。绝对不是说,把药铺里头所有的药统统抓来吃,不管你害什么病全部抓来吃,必死无疑,哪有这种道理?三藏十二部这一部《大藏经》,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就像药铺里全部统统都有,你要整个都吃了,必死无疑,你还会有救吗?所以诸位要晓得,药物能害人,佛法能害人,害法身慧命,害死人。我往年在李老师会下,跟同学们谈到这个问题,我就这个说法,同学们听了不服气,去问老师,老师说:对!没错。

  法要契机,我们只能学一门。佛在经上,讲经说法都有当机的人、启请的人,那个人一听他就开悟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说一切经不是为我说的,是为当时许许多多不同根性人说的。我是什么根性?我在一切经当中,我应当选哪一种?就好比说,大夫他看过很多人病况,处方一大堆,堆在那个地方;现在大夫不在家,我们自己生病,怎么办?一定要从他那些处方里面去观察,哪一种比较适合于自己。吃错了,不但没有好处,有害处,哪能够随便吃药?

  到今天末法时期,谁是善知识?谁能够代替我们选择法门?做末法众生的择法眼?找不到这种人。我们接触善知识的时候,我们真的说都打了很多问号。所以亲近一个老师,过几天就变心了,还有比他更高明的,他不见得正确。一生当中都是犹豫疑惑,怎们能成就?世尊大慈大悲,知道我们末法时期众生的状况,所遭遇的困难,所以他在《大集经》里面,就明白给我们开示,指导我们一个方向原则,他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指出一个大方针、大方向。

  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我们遵守佛陀的指示,专修净土法门,这就不会错了。净宗的经论少,比起任何一个宗派,我们依据的典籍分量少,少容易受持。但是我们知道,净宗第一部经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世尊当年在世多次宣讲,这是很特别的一个法门。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从来没有重复讲过,唯独《无量寿经》是重复讲。根据现在留下来的资料,可以证明至少他讲过三次,可能更多;多次宣讲,这个法门就特别重要了。所以集结经藏也是多次集结,传到中国来十二次的翻译,非常可惜这些译本,十二种译本有七种失传,现在保留下来在《大藏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的五种。五种译本里面内容大同小异,可是不同的这些部分都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断疑生信。

  所以经典,佛说法这些经典,它目的之所在,我们要明了。净宗三经,三经的义趣不可以不知道。《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说明书,说明西方世界缘起,怎么来的?西方世界的历史,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的理论基础与事实真相,阿弥陀佛建立这个净土目的之所在,以及他的成就,是做一个全盘介绍说明。使听到的人生起向往之心,发愿求生,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这里面最重要的有三点、三个补充。第一个是理论上的补充,《观经》上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理论上的补充。第二个补充是品位的详细说明,《无量寿经》只讲三辈,说得简单,《观经》里面讲九品,就讲得详细。第三种是讲方法上的补充,《无量寿经》讲的方法,只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另外教给我们修褔,说得简单;《观经》里面讲十六观,是方法,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说得很详细。持名是第十六观,摆在最后,最后就是最重要的,这是佛说经的一个惯例,好戏摆在后头,这压轴戏,最契一切众生的机宜。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观,普度一切众生,真正达到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是补充说明。小本《佛说阿弥陀经》,完全是劝我们发愿求生。这经不长,世尊在里面四次的劝勉,真是苦口婆心。所以我们认识这三经的性质,三经是一贯作业的。

  现在有一些同修怀疑会集本,这是错误的。佛法要建立在清净信上,有疑就是大障碍。这经是介绍的,介绍目的是帮助你起信发愿,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没有会集本,必须要读五种原译本,很好,能读五种原译本不太好了吗?如果你觉得五种原译本太烦了、太复杂了,古大德给我们做出这个工作—会集。第一个会集是王龙舒居士,王龙舒居士的本子收在《大藏经》里头,能够收入《大藏经》就是古来祖师大德公认的,没有错误,才能够收入。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可以把经放在《藏》里,在从前不可以的。从前这个经入藏是帝王批准的,帝王根据什么来批准?根据当代的高僧大德推荐,他们大家认同,这才能入藏,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这就说明会集没有错误,会集是应当的,他会集圆满不圆满,那是另外一桩事情,这就是说明可以会集。正如同我们如果给人家介绍西方净土,我们没有会集本,我们可以把五种本子摊开,这个本子里择一段,那个本子里择一段,跟大家讲也行,不是不行。我只要把它讲成一贯,讲得很有体系,让人家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起信心、生起欢喜心,那不就成就了吗?

  至于净土的修行方法,那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对于这个会集本才能够生起信心,决定没有怀疑,怀疑是我们自己把这个利益失掉了。如果你真的有怀疑,也没有关系,你就不念会集本,甚至于不念《无量寿经》,你就专依《阿弥陀经》修学,决定往生。我们要不要否定会集本,排斥会集本?我们没有这个胆子。假如会集的人,这假设,夏莲居要是观音菩萨再来、阿弥陀佛再来,我们岂不是造了大罪过?所以做学问、读书的态度,可以存疑不能否定,不可以下断语,我们打个问号放在那里,暂时不去求证可以。我们舍弃这个法门,我们还有《阿弥陀经》、还有《观无量寿佛经》,不可以谤法。他到底是什么身分,示现在这个世间,我们不知道。依照这个会集本修学,从这个会集本里起信心的人很多,确实它比原译本方便好读,容易懂,从这个地方生起信心。由此可知,毁谤、否定,这个人不是愚痴,就是别有用心。

  由此可知,师承重要,我跟哪一个老师学,这个老师对于我要负完全责任。我修学有错,将来不成就,他堕阿鼻地狱,所以师承关系大。我老师指示我这个法门,别人说这个法门不对,我跟谁学?这是关键。你是不是否定你老师,换个老师去另外跟一个老师学,那也行。现在师承没有了,困难就来了,在从前,这种事情很少发生。我们一生跟定一个老师,我对于老师有信心,老师对我负责任,我只听他的,信心就不会动摇。在以往学生没有开悟,是决定不能听别人说话的,为什么?怕信心动摇,开悟之后,那就不要紧。开悟之后,你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到这种程度,老师就把你放出去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你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没有辨别的能力,老师一定管得很严,不让你接触,一接触就毁了你。所以什么人是一个好的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好学生。对于老师阳奉阴违,老师怎么能教?所以不许你多听、不许你多看,保护你的清净心,成就你的戒定慧,没有别的,这种苦心现在做学生的人体会不到。现在年轻人受这些邪知邪见的薰染,我常讲四弘誓愿前面两条不要了,从哪里学起?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前面两条不要,他怎么会成就?所学的邪知邪见,心地被污染,精神被污染,思想见解被污染了,佛菩萨来都没有办法把你洗刷干净。

  我们在大乘经里面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对于一切,特别是苦难众生,那一种关怀爱护真正是达到极处,有几个众生能体会、能懂得?众生虽然不能体会,有的时候还冤枉佛菩萨、毁谤佛菩萨,佛菩萨的慈悲心没有减一分,这是了不起,还一样的爱护,还是一样以种种善巧方便来帮助众生、来诱导众生。因为众生如此经所说,刚强难化,邪见邪行,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改过,诸佛菩萨应化在其中委曲婉转在诱导,我们凡夫眼睛里用尽心思,这种恩德无与伦比。无论是在道理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都是极其善巧方便,我们展开经卷读这些经文要能体会到。

  这部经上显示出地藏菩萨、文殊、普贤、观音皆是真善知识。特别是在这一会教导初学,给我们说这一些罪苦之事,果报的状况,目的是教我们相信因果,相信善因善果,恶因必定有恶报。我们经过这一个提醒,然后再冷静观察我们现实的社会,你就能看出来果报原来就在眼前。你看看你们自己的亲戚朋友,自己所熟悉的人,太明显了,而且非常快速,年年都在那里变化,都在那里转变;这个转变你细观察,原来就是因果。种善因的人心善行善,他年年还都不错,生活环境愈来愈好;心恶行恶,仔细观察一年不如一年。现在看比从前看速度快多了,以前报,报得没这么快,现在是一年跟一年不一样。甚至于你要有能力、有智慧观察,月月不一样,报得太快了。只有明白因果这个道理与事实,才可以进入佛法,你才会相信佛所讲的,才能够接受,才能够依教奉行,终极的目的在此地,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菩萨不接受任何报酬,决定没有名闻利养,我们对他恭敬是表我们自己一点感激之心,佛菩萨并不要求我们对他恭敬,没有这个念头。请看底下这段经文:

《地藏经讲义》第十五卷之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明白,这是你生命中最好的年纪,身体健康,亲人安在,现世安稳不要总因为一点小事心情就一团糟,只要还活着其他没什么大不了。不要让不好的事情毁了你的生活,乐观一点,
  • 公司采用进口高压清洗设备专业的施工队伍给您的厨房排油烟系统带来安全清洁的新一面,使您不为火隐患而烦恼。我公司拥有高压清洗机器、高温高压蒸汽机、自吸泵以及各种手工
  • 身处太空,食物会像人一样到处飘来飘去,为了方便用餐,最初美国和前苏联把航天员的所有食品都制成“糊糊”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挤到嘴里,吃起来毫无滋味可言。他说叫旖旎
  • 太遗憾了 太难受了救命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很拎得清的女人直到拥有肥只跟拉方唠嗑“以前还觉得那些杀人犯的妈妈很恶心包庇这种罪犯,现在代入肥只我理解了”拉方“所以
  • 小菜,水果沙拉,煎饼,南瓜汤什么的免费自取真的是太嗨皮了[哈哈][哈哈][哈哈]人均:90地址:黄河路96号建文新世界商厦北门西侧(建文商厦北门西侧)#郑在生活
  • #社区团购##社交电商##实体店##电商#This is Game发了一篇题目是《‘大家的Ruler’究竟会不会动摇市场》其中和尺转会相关的内容大概有⬇️问题是
  • 随后,去了峨眉山金顶和报国寺、伏虎寺,很多年没见过雪,但金顶的雪因为游人太多而不白,好在晚上下山,游客不多,黑夜又掩盖了,风雪夜归人的心情也是愉快的,也对得起往
  •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两个考场,6分率是高于25%的,当然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外国语大学考生质量比较高。但由于这个考场是深圳考试中心在北师大珠海专设的
  • 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帶表演,後面善財五十三參做出來給你看。再看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個頭一個尾,不就明白了!
  • 当春光烂漫时,出征的战士们归来,与守护家园的战友们一起走出门、一起比心、一起呐喊:“我们胜利了!”从六月末至今,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纠结,彷徨,不安,愤怒,无奈
  • 今天听到了让我最骄傲的夸奖我店里的老顾客来做头发因为聊得来所以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俩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电视剧的话题我就告诉她,我喜欢任嘉伦除了他的剧别的我一概不
  • #aoppella[超话]# \MITSUO老师的万圣节写真公开/今天公开️是沢舞斗(CV:#小野友树#)的万圣节写真✨小故事:好的,这里也有一个隐藏的中二病患
  • [心]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
  • 哪想到这一次来已经都生下来了,而且baby们毛色都很好看,母猫护理的也很好,不像另外一窝小猫,眼睛都没有母猫给他们舔,因此这两窝小猫年纪相仿,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 1-看类别日本漱口水大致分为三种:预防口臭,预防虫牙,预防牙周病/牙龈炎2-根据目的选择成分漱口水的效果根据成分不同也有所差异,如果是在意口臭问题的话可以选择含
  • #最终幻想14[超话]# 之前也有过自己队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散了,之后又回归了独狼时期,感觉崩不住了现在就想着如果可以的话有三五个亲友可以一玩玩挫生产,
  • 初心不改♡继续前行努力向前走 做最好的自己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想去឴做⁡的‎事឵ 你必须឵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你⁢知道这‍一‍路​可‪能 会 有 
  • ” pp看着billkin依然嘴硬的不说到底是怎么了真是气的牙痒痒,可是看着他嘴硬还一副受了委屈表情pp也气不起来,pp拉着面前人的手让他跟自己面对面“我还是我
  • ⭐⭐⭐⭐首先必须说明 我是被文案骗进来的 主角shou死了之后的那段完全不存在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幻想 以为是全员火葬场爽文进来的趁早退出吧 至少我眼睛哭肿了一天了
  • 引导孩子去做一个美丽的梦,就像露西那样……换一种视角看世界,一定有不同的收获。《长颈鹿怎么叫妈妈》:非洲大草原学校里 小长颈鹿分明有两只大大的耳朵 但就是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