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必生”愿 !

◎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
——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五、“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魏译·第十八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夏会本·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四十八愿中唯此五愿推为真实,在此五愿中又以此第十八愿最为真实。可见此愿实为真实当中的真实,核心里面的核心,实是两土导师的心髓,乃无上大悲心的具体显现,无上智慧所流出的究竟方便。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至心”。在《观经》第十六观,教令众生称念弥陀圣号,经文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两经都是指出“至心”,可见重要。“至心”就是至诚的心。

《金光明经》注解:“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心。”彻到了心的本源,究竟了心的实际,这叫作至心,至诚的心。到底怎么叫至诚之心?罗什大师的譬喻最好,所以就是大德呀!

大师指示什么叫至心。有人在野地里,忽然间碰到强盗了,冤家债主,仇人相遇,他们就拿着弓箭刀枪追赶索命。这个人赶紧逃跑,若被追上就没命了。一想不好,前面有一条河,我到河边上,我是脱衣服过河,我还是就这么过呀?我要是穿着衣裳游泳不便,我不好过呀!要是脱了衣裳,费时间呀!他们抓住怎么办?这个时候心中所想只是怎么过河!这时还会想:我银行存款怎么办?家里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全没有了。就是怎么过河!心里没想任何其他的念头,这就叫“至心”。

这我们容易体会。你听到佛的名字,你就这样一条心地信受欢喜,就是“至心信乐”。你念佛就是这样一条心、一个心眼地这样念,就是“至心”念佛。

愿文中“至心信乐”,信是信心,乐是欢喜,表示愿意。所以这两字显示了信愿很重要。有的人光重视持名,不重视信愿,这是非常不够的。截流大师讲正信;《弥陀要解》讲六信;《无量寿经》讲发菩提心,那就更深入一步了。所以肯用功是很不错了,但可惜还不圆满。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三件事情像一个香炉三条腿。有人说,我信,我也愿意去,就是不念。那是两条腿的香炉——站不住的。

另一种,我就知道念,我也愿意去,真正什么叫六信,什么叫事、什么叫理,还有自佛与他佛,什么因果,都不能信,信这条腿就短了。截流大师《劝发真信》文中发挥得十分深刻,若无正信,虽然努力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富贵,就造业,这生造业,下一世便入地狱,这叫作结三世冤。所以我们不但信事上的报佛与化佛,还应信理体的法身佛;不但信极乐的他佛,还应信自心是佛的自佛;相信以信愿持名之因,决定得往生之果。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做的善事,它可以又生长枝叶,结出果实,而且牢固不能拔,所以称为善根。所有我这一切的六度万行种种善根,我都是一念一念地、一心一心地用纯正相继的心念来回向,就是“心心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趋向。例如阿罗汉的回小向大,就是回转只求自觉的功德,发起趋求大乘的心,这就是回向。也就是回转自己的一切功德都使之趋向于自己的誓愿。

《往生论注》说得很好:“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给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大家常念:“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话要是至心念去,就有无量功德。因为把你的功德,施给无量众生,同生极乐国,不是只为自己,这个心是可以往生的。

“愿生我国”。“愿生我国”明白指出了三资粮中的“愿”字,在“至心信乐”已暗指,这句是明指。“信乐”明指了“信”,现再明指“愿”字。所以说第十八愿是大愿核心,因它明指了净土法门信愿持名的纲宗——具足信愿,但有十念就可往生。这是两土导师剖露心肝的精髓。

《弥陀要解》代佛传语:“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说明了,能不能往生,只决定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有深信切愿,决定往生,往生后的品位才是念佛水平所决定的。

《要解》接着说:若无信愿,纵然念得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无往生之理。盼学净之士,深留意焉。

“乃至十念”。你这念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念。“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续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其余是竖出三界。

例如,一个虫子长在竹子里头了,要从竹子里头出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在竹子里一节一节地咬,咬来咬去,出去了。这是竖出三界,咬很多节。

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横着咬,当然费点劲,竹子皮硬一点,但就在一个地方盯住,咬一个窟窿,出来了。这是易行道。“至心信乐,十念必生”就是体现这易行道。

为什么要易行?弥陀的大愿嘛!你说我要救众生、叫你解脱,而是一个很难的方法,谁都办不到的,有这个方法和没这个方法有什么分别!谁都办不到。修唯识观、修法界观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众生办不到哇!观一切都是自己识心所现,如真知道一切都是识,还有什么分别?吃也吃的识,看也看的识,说也说的识:什么就都是识。这方法很好,但是说来容易,要真到了谁骂你一句,你马上火就来了。高明容易解脱难,讲的高明很容易,你真正跳得出来才算呢!不大做得到。

念佛就是三资粮中的“行”,有人会问:为什么临终十念甚至一念,这样微小的“行”,就能取得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的殊胜妙果呢?这就是持名法门无上殊胜不可思议之处,也就是弥陀为什么尊称为大愿王之处,也就是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之处,也就是第十八愿成为五真实愿、四十八愿为一代圣教的核心之处。

这愿之名为“十念必生”,“必”是决定之义。这就因为这句名号是弥陀历劫以来无量无边万德所形成。名由德成,所以名具万德,名即万德。众生持名,弥陀万德全入众生介尔心中,由于弥陀万德,庄严了念佛人的自心,于是自心顿具弥陀的万德。

拙著《大经解》云“名号即实德”,正是此义。故云:“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极圆极顿不容疑议。《弥陀要解》:“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足证持名妙法,是方便中的方便,究竟中的究竟,但当老实念去。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经》是五逆可以往生,但五逆再加上诽谤正法就不能往生了,这里多了一个罪名。有人又设问:另外有一个人,他不是五逆,单是谤法,能不能生啊?古德回答:“这个人生不了。”

五逆十恶他不谤正法能生;这人谤正法,不五逆十恶不能生。为什么?谤法的罪重于五逆十恶。很多人不知道,有的人就喜欢随便说说,他以为他很高兴,很满意,随便说,他不知道他是造了一个极大的业呀!随便批评,随便说呀!这都是做了于法不利的事情,原因就在这。

为什么他五逆十恶,他敢于做这样的坏事?就是他不明佛法。他要真信了佛法,知道有因果,有报应,天天念《地藏经》,真相信了,他敢杀父杀母啊?就因为不明白佛法,所以不相信因果,不杀白不杀,不贪污白不贪污。他就这个思想。他做坏事,就因为他不明正法。可见正法重要。你诽谤了正法,那就有很多人会变成五逆十恶了,所以罪很重。

以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想解脱,求觉悟,寻求正法才能出烦恼生死的苦海,登清净解脱的觉岸,这须正法来做舟船。可是有人把船破坏了,或者无船可渡,或者中途漏水沉没,断人慧命,没有罪比这个更重了。

对于如来传给大家的妙法,如果有人加以诽谤,必须痛自忏悔。也有的是无意的,由于自己理解得不够,任意发挥,于是“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善导大师选出上述五愿为弥陀愿海的核心,真是顶门具金刚正眼,剖露了两土导师的心髓。定成正觉愿,这是弥陀愿海之本。导师唯一的心愿,就是愿一切众生,顿歇狂心,朗然觉醒,恢复本有的觉位,也就是成佛。一切法不离因缘,所度众生从有缘往生极乐国土的开始,所以本愿指出“生我国者,……证大涅槃”。

于是引出无量光寿两愿。普度众生,唯靠佛陀;生极乐者,赖佛教化;芸芸众生,赖佛摄受;生死流中,赖佛慈航。但未来不可穷尽,赖佛救度的众生也不可穷尽,所以弥陀的寿命不能穷尽。未来时间无量,众生无量,所以佛寿无量。佛放妙光摄受众生,加持众生,十方虚空不可限量,其中众生无有限量,大悲不舍众生故,所以弥陀光明无量。

无量光、无量寿只因真纯一念利生之心,自然流现了。古德说:弥陀无量光寿,只为一切众生同臻无量光寿。确是如此。

愿文中“生我国者”,这就指出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国土(简称极乐净土)。要依止弥陀成佛的人,须先往生净土。于是四十八愿所庄严成就的国土,种种清净光明,种种美妙安乐,种种赏心快意,种种演唱法音,受用种种大乘法乐,没有退缘,一切增上,所有国中人民也都寿命无量,决定成佛。极乐国土这样殊胜,怎么才能去呢?这就成为全部大愿的关键。关键是什么呢?

这就是“十念必生”愿。但当深具信愿,只要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决定往生。这是人人能做到的易行道,所以全部大愿一齐都活了。这是大愿之心,圣教的眼。如果没有这条易行之愿,其余之愿,再广大,再殊胜,也都是虚愿,甚至是狂愿。众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徒增惆怅。

所以《大毗卢遮那成佛经》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所以果觉的究竟处只在彻底救度众生的“方便”。如能给予众生以究竟(彻底)方便的办法,使他们得度,这才是究竟的成就。现在持名念佛往生极乐的法门,横出三界,成为一切法门中的易行道,这就是究竟的方便。

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为了普作饶益,所以再加一条“诸佛称叹”愿。十方如来各放广长舌相,宣说弥陀世尊极乐国土种种功德,劝令众生求生净土。于是十方众生才能闻名得度,同生西方净土。我们身在娑婆,与极乐相距十万亿佛土,我们能闻弥陀名号,能求生净土,正是由此“诸佛称叹”愿之力,所以释迦导师“唯说弥陀本愿海”。

善导大师选以上五愿为真实愿。“真实”二字恰与《大乘无量寿经》“三真实”(真实之际、住真实慧、真实之利)不谋而合。“定成正觉”愿,正由众生个个本来是佛,歇即菩提,定成本觉,此愿所开示者,“真实之际”也。

以无量光寿摄取教化众生,以种种殊胜方便,增益极乐国人善根,永离退转,唯是增上,皆由于弥陀真实之慧。

“十念必生”愿正显“真实之利”。具缚凡夫,但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乃至仅有十念,就可往生极乐国土,永离恶趣,证三不退,位齐一生补处菩萨,决定成佛。所得利益,超胜一切,故为无上殊胜究竟真实之利。乃真实究竟的方便,故此愿为真实中的真实。

文末敬申一偈,普祝

愿解如来真实意 愿得弥陀真实利

普愿早生真实慧 速证究竟真实际

一九九一年春于妙云禅室
(《心声录》,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真正的大孝: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自号“八不道人”,因读莲池大师所著《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后,乃焚毁过去所作,依憨山弟子雪岭出家。大师为防母不允,私自出家。出家之后,刺舌血写下了《寄母书》,以表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和坚决出家之志。

《寄母书》共有四段,开篇云:“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亲大人膝下。”大师为表对母亲之孝心和出家信念,燃香刺血写信,希望母亲不要过于牵挂,同时也希望母亲能够允许其出家之行为。

为了说服母亲,蕅益大师首先以父亲、母舅和虞表侄的英年早逝为例,来说明人生无常,并以此为缘由劝说母亲出家之了生脱死的意义。大师说:“男幼蒙庭训,少长便道学自任,宁不知父宜葬,母宜养?但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静夜深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浓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壮而早亡,身命无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谁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觉鼻酸,更念亡父老母,倍觉伤神。亲身既然,众生宁异?倘不早图出世,正恐追悔无及。”

正是有感于人世生死无常,蕅益大师才萌生了出尘之志,希望藉自己的出家,使亡父得以超生,永脱生死轮回,也希望以己出家修道功德,令母亲福寿康宁。

接着,蕅益大师又从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出发,讲述了出家修道的孝行。蕅益大师曾在21岁时于星相家占卜母寿,星相家告诉他说,其母最多能活到六十二三岁。大师于是暗在佛前许愿立誓——愿减少自己的寿命和功名,以求母亲的长寿。有感于眼前活生生的无常事例发生,大师认为单纯依靠一己之力,难遂母亲长寿的愿望,更何况人生无常,自己也难免朝不保夕。唯有出家,依仗佛之慈力和自己修道的至诚恳切之心,方可使母亲得以延年益寿。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就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家中的男丁,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已经成了大师出家前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旦出家,便有违传统人伦,也为母亲所不许,还将落下不孝的罪名。为了说服母亲,大师又在信中说:“生育一事,世间苦本,况与功名,皆有定数。且青云得志,难敌生死,大母舅即是殷鉴。何如地藏大士、目连尊者,累劫亲恩,皆蒙度脱之为孝也!”

大师认为,世间功名富贵、生死寿夭皆有定数,即便是青云得志之人,也难逃生死劫难,一旦大限来临,也只得两手空空离开人世。而娶妻生子,又是在生死中流转,不仅使自己长劫沉沦,又使得后代不得超脱生死之苦。与其如此,倒不如出家,学地藏菩萨和目连尊者,发宏誓愿,救拔累劫冤亲债主,使其永劫免遭沉沦之苦,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其后,大师又从世间人情的角度,劝母亲在其出家之后要宽心勿念,并尽可能念佛修行。因出家前,大师曾经谤佛,后得到母亲的教化,又兼读诵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和《竹窗随笔》,才改信佛教,所以大师很感恩于母亲的及时教导。但又念及母亲难以割舍母子之情,以至日夜思念,恐于身心不利,因此,大师宽慰母亲不要为此劳心伤神,并尽可能自己也努力念佛,并度化亲属人等。如其《寄母书》云:“……(儿)志在出世,恐母爱情难割,不得不硬却心肠,潜行方便。又恐母日夜悬念,故于三宝前然香刺血,寄书远达。伏祈勿事劳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轮回。亲属可化者,皆以此意示之。”

蕅益大师的《寄母书》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俗世生活之痛苦和出家修道的利益,并由此劝告母亲能舍世间之亲情,听其出家,希望藉自己出家之功德,救拔历代宗亲离苦得乐,永超轮回。数百年之后再读大师的这封言恳意切的书信,仍觉其志可钦,其情可感。

附:蕅益大师寄母书

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亲大人膝下:

男幼蒙庭训,少长便道学自任,宁不知父宜葬,母宜养?但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静夜深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浓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壮而早亡,身命无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谁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觉酸鼻,更念亡父老母,倍觉伤神。亲身既然,众生宁异?傥不早图出世,正恐追悔无及。男忆二十一,至星家问母寿,言六十二三,必有节限。遂於佛前立深誓,唯愿减我算,薄我功名,必冀母臻上寿。今既切思离俗,傥萌一待心,岂是求益母寿之念,男又安能保无中夭邪?生育一事,世间苦本,况与功名,皆有定数。且青云得志,难敌生死,大母舅即是殷鉴。何如地藏大士、目连尊者,累劫亲恩,皆蒙度脱之为孝也!男少年诟大士,赖母痛下钳锤,今得改过从善。志在出世,恐母爱情难割,不得不硬却心肠,潜行方便。又恐母日夜悬念,故于三宝前然香刺血,寄书远达,伏祈勿事劳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轮回。亲属可化者,皆以此意示之。

或许,生而为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活过多少岁,而是被多少人记住。或许,总有一天,我们终究可以学会不再为零落的秋叶忧伤,因为他已经像蝴蝶一样,完成了既定的使命。
暗夜里,我总在思索,一个人的内心该有多强大,才能够真正做到痛而不言;一个人的灵魂该有多高贵,才能够把悲伤只留给自己;一个人的精神该有多殷实,才能够屹立不倒。
或许,我们只有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东西,才能变得足够坚强和豁达;或许,我们只有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候,才能更加读懂生命的价值,才能更加无私无欲。
早安,星期三[可爱][鲜花][鲜花] https://t.cn/RJApe3X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期待,你召唤——我却被束缚;我心灵的挣扎也是枉然;为那强烈的激情所迷惑,我只得停留在你的岸边……——普希金/致大海(节选从那天起,我以为我将如那浩瀚星空中的行
  • !)保一配V4花前试试自抱盒2(已成年)图上是预调价,出配比2调V4花前花后,V5花后(均6.5)走线下抱盒(人在国外直播拆盒)两个月以内亲友人肉带回国,成都发
  • 而在baby做任务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郑恺一直在她的身后保护着她,在看到baby差点出事的时候,他更是不顾镜头赶快的跑向了她的身边,这还是让很多网友都非常惊讶的
  • 是我Sakuma哟〜!!
  • 越辣越想吃,嗦一口停不下来!相信我为了拌面你也要点一盘!
  • ​从习近平五指山之行,看“两山理论”生动实践
  • @ 伊见钟情nini:这个超好用我要回购啦@ 氤氲少女心001:前段时间我就问啊白有没有多芬的这个磨砂膏的券!@ 伊见钟情nini:这个超好用我要回购啦@ 氤氲
  • 哎,希望今年快快过去 尽早的离我妈远点 远远的果然距离产生美是有道理的!#齐思钧0413生日快乐# 此刻 一只小狐狸的愿望会全部实现 所有的不快乐都停留在许下
  • 狮子女虽然性格强势霸道,为人非常傲娇,但是她们生气的时候脾气很大,容易炸毛,不过她们其实是属于耳根子极软的人,很容易被取悦,只是因为她们十分爱面子,所以生气时不
  • ”迪亚洛和很多的亚特兰大球员都保持着联系,他还对主帅加斯佩里尼表达了感谢:“加斯佩里尼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对阵乌迪内斯的时候我上演了我的意甲处子秀,那是一场
  • 往事如烟,忘昨日的是非,不自忧,不自悲,不沉沦;面对现实中的不幸或打击,视有若无,豁达宽容。混混沌沌的执念、那个小我并不如以为的那样消散。
  • 真的很喜欢你们啊 总是能给我带来很多的力量虽然空白期好像真的有点长 但是BBC最擅长等待啦 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7lockb的完整体回归的 在还没能回归的日子里
  • #萍随笔#198 水 山 绿独自站在东岸默默向西遥望目力如箭飞越赣水 湘水还有资水和沅水怀想如奔马跨越苍苍九岭山再跃巍巍连云山水波在眼里浩淼青山在心中延绵疯长的
  • #罗伊斯[超话]# 恭喜罗伊斯入选了德甲官网评的半程最佳阵容(顺便吐槽一下官网把好几个人的队徽都配错了)也恭喜维特塞尔,桑乔,阿什拉夫入选最佳首发,帕科入选最佳
  • 油腻怼脸拍,肖战真的敢顾魏和林之校在感情互动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林之校自己幻想出来的顾魏的一些样子。但肖战却是一个真正了解顾魏的人,这个细节肖战本人不可能没注
  • 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犯罪嫌疑人木某某在桂林市象山辖区某门面,未经“益禾堂”注册商标所有人武汉熠汇饮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冒用该商标品牌经营奶茶。2
  • 23.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24.真羡慕你,这么年轻时就认识了我。23.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24.真羡慕你,这么年轻时就认识了我。
  • 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么美的嗓音啊!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并说:“多么
  • 至今,我没有跟他讨论过感受,总觉得太残忍。出了门,花园里树枝上两只小鸟在阳光下一刻不停的蹦跳,那种活跃劲让人幻想着若是能摸摸它们的羽毛多好…你们喜欢的假面骑士r
  • p2最近是个妈沫 一直带我小弟吃早餐送他上学p3奈雪的霸气脆芒芭乐 呜呜呜我还是喜欢喜茶p4在ai上制图 在纸上画了一下午的图 我妈回来说 以为是我吃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