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过秦论
两汉 · 贾谊

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 拥 雍 州 之 地 ,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 有 席 卷 天 下 , 包 举 宇 内 ,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

当 是 时 也 , 商 君 佐 之 , 内 立 法 度 , 务 耕 织 , 修 守 战 之 具 , 外 连 衡 而 斗 诸 侯 。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

孝 公 既 没 , 惠 文 、 武 、 昭 襄 蒙 故 业 , 因 遗 策 , 南 取 汉 中 , 西 举 巴 、 蜀 , 东 割 膏 腴 之 地 , 北 收 要 害 之 郡 。

诸 侯 恐 惧 , 会 盟 而 谋 弱 秦 , 不 爱 珍 器 重 宝 肥 饶 之 地 , 以 致 天 下 之 士 , 合 从 缔 交 , 相 与 为 一 。

当 此 之 时 , 齐 有 孟 尝 , 赵 有 平 原 , 楚 有 春 申 , 魏 有 信 陵 。

此 四 君 者 , 皆 明 智 而 忠 信 , 宽 厚 而 爱 人 , 尊 贤 而 重 士 , 约 从 离 衡 , 兼 韩 、 魏 、 燕 、 楚 、 齐 、 赵 、 宋 、 卫 、 中 山 之 众 。

于 是 六 国 之 士 , 有 宁 越 、 徐 尚 、 苏 秦 、 杜 赫 之 属 为 之 谋 , 齐 明 、 周 最 、 陈 轸 、 召 滑 、 楼 缓 、 翟 景 、 苏 厉 、 乐 毅 之 徒 通 其 意 , 吴 起 、 孙 膑 、 带 佗 、 倪 良 、 王 廖 、 田 忌 、 廉 颇 、 赵 奢 之 伦 制 其 兵 。

尝 以 十 倍 之 地 , 百 万 之 众 , 叩 关 而 攻 秦 。

秦 人 开 关 延 敌 , 九 国 之 师 , 逡 巡 而 不 敢 进 。

秦 无 亡 矢 遗 镞 之 费 , 而 天 下 诸 侯 已 困 矣 。

于 是 从 散 约 败 , 争 割 地 而 赂 秦 。

秦 有 余 力 而 制 其 弊 , 追 亡 逐 北 , 伏 尸 百 万 , 流 血 漂 橹 ; 因 利 乘 便 , 宰 割 天 下 , 分 裂 山 河 。

强 国 请 服 , 弱 国 入 朝 。

延 及 孝 文 王 、 庄 襄 王 , 享 国 之 日 浅 , 国 家 无 事 。

及 至 始 皇 , 奋 六 世 之 余 烈 , 振 长 策 而 御 宇 内 , 吞 二 周 而 亡 诸 侯 , 履 至 尊 而 制 六 合 , 执 敲 扑 而 鞭 笞 天 下 , 威 振 四 海 。

南 取 百 越 之 地 , 以 为 桂 林 、 象 郡 ; 百 越 之 君 , 俯 首 系 颈 , 委 命 下 吏 。

乃 使 蒙 恬 北 筑 长 城 而 守 藩 篱 , 却 匈 奴 七 百 余 里 ; 胡 人 不 敢 南 下 而 牧 马 , 士 不 敢 弯 弓 而 报 怨 。

于 是 废 先 王 之 道 , 焚 百 家 之 言 , 以 愚 黔 首 ; 隳 名 城 , 杀 豪 杰 ; 收 天 下 之 兵 , 聚 之 咸 阳 , 销 锋 镝 , 铸 以 为 金 人 十 二 , 以 弱 天 下 之 民 。

然 后 践 华 为 城 , 因 河 为 池 , 据 亿 丈 之 城 , 临 不 测 之 渊 , 以 为 固 。

良 将 劲 弩 守 要 害 之 处 , 信 臣 精 卒 陈 利 兵 而 谁 何 。

天 下 已 定 , 始 皇 之 心 , 自 以 为 关 中 之 固 , 金 城 千 里 , 子 孙 帝 王 万 世 之 业 也 。

始 皇 既 没 , 余 威 震 于 殊 俗 。

然 陈 涉 瓮 牖 绳 枢 之 子 , 氓 隶 之 人 , 而 迁 徙 之 徒 也 ; 才 能 不 及 中 人 , 非 有 仲 尼 , 墨 翟 之 贤 , 陶 朱 、 猗 顿 之 富 ; 蹑 足 行 伍 之 间 , 而 倔 起 阡 陌 之 中 , 率 疲 弊 之 卒 , 将 数 百 之 众 , 转 而 攻 秦 ; 斩 木 为 兵 , 揭 竿 为 旗 , 天 下 云 集 响 应 , 赢 粮 而 景 从 。

山 东 豪 俊 遂 并 起 而 亡 秦 族 矣 。

且 夫 天 下 非 小 弱 也 , 雍 州 之 地 , 崤 函 之 固 , 自 若 也 。

陈 涉 之 位 , 非 尊 于 齐 、 楚 、 燕 、 赵 、 韩 、 魏 、 宋 、 卫 、 中 山 之 君 也 ; 锄 櫌 棘 矜 , 非 铦 于 钩 戟 长 铩 也 ; 谪 戍 之 众 , 非 抗 于 九 国 之 师 也 ; 深 谋 远 虑 , 行 军 用 兵 之 道 , 非 及 向 时 之 士 也 。

然 而 成 败 异 变 , 功 业 相 反 , 何 也 ?

试 使 山 东 之 国 与 陈 涉 度 长 絜 大 , 比 权 量 力 , 则 不 可 同 年 而 语 矣 。

然 秦 以 区 区 之 地 , 致 万 乘 之 势 , 序 八 州 而 朝 同 列 , 百 有 余 年 矣 ; 然 后 以 六 合 为 家 , 崤 函 为 宫 ; 一 夫 作 难 而 七 庙 隳 , 身 死 人 手 , 为 天 下 笑 者 , 何 也 ?

仁 义 不 施 而 攻 守 之 势 异 也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像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副本,游戏中的建模当然和现实中的我们不一,但又确确实实是我们‍♀️。萌新们只是晚来了光遇这个世界,但他们或许也同样怀揣着对这个游戏的热爱[打
  • 谢超武同志指出,指挥中心系统是公安机关的中枢部门,承担着“三服务”的职能,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服务公安工作发展、服务局党委决策部署
  • 需要说明的是,理念升级不代表越新的产品就一定比经典的产品“好用”一代目、二代目的产品依旧有它们独特的优势,下面会一一介绍: 【一代目】提供肌肤安心修复环境——一
  •   宝马X5作为一款经典车型,把舒适、操控与SUV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说到宝马X5肯定会想到同级别的奔驰GLE和奥迪Q7,在平行车市场,虽说奔驰GLE销量也是不
  • #王者荣耀[超话]# 我拿什么d女野王 拿我的菜狗战绩还是拿我一个星期的三个小时还要上课的小学作息 我就是在做梦 请让我做个美梦[单身狗]来个不嫌弃我的美女挂关
  • 学会宽容,因为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人无完人。人活着,别去较真争高低。
  • 吸脂超话 #深圳吸脂# #全身吸脂#威塑抽脂专家徐鹤然网红也会选择吸脂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会? 手术案例:大腿吸脂+腰腹吸脂+妈妈臀吸脂 术前的身材有点梨
  •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吐槽,楼市调控为什么要提高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呢?毕竟首套房购房者都是刚需,利息上涨这不是在增加刚需购房者的难度吗?
  • “我们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她一来就直接在村里住下了,说‘我就是来驻村的,不怕苦’。在村里建一所幼儿园是黄文秀未竟的心愿之一,今年9月份,百坭村和
  • 一定不能过于频繁地找对方,表现出非常想念他或者渴望重新踏入他的生活,那样都可能让你的挽回前功尽弃。一定不能过于频繁地找对方,表现出非常想念他或者渴望重新踏入他的
  • [色]李幼斌:东北人其实更怕冷,你在东北啊,如果你说你出去走一个小时,没事,但十多个小时,你一直都在山里头,那肯定是不行的。李幼斌:东北人其实更怕冷,你在东北啊
  • (但现在为止万里都是☁️,请让我人品大爆发吧!在这个时代,想让人闭嘴就拿出让人闭嘴的理由,依靠身份地位来让人闭嘴,此为以势压人,这是最为不喜的。
  • [太陽] ☆愿我能够成为让你充满笑容和力量的人☆#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挚友# [憧憬]#刘宇宁故乡的云# [赞]#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我希望自己能够有足
  • 此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你的陪伴,不仅仅是你需要我,我也同样需要你。愿你和爷爷在天堂安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方向,不必非要求一个结果、一个所谓资格,不强求,不挽
  • [晕]电视剧的最后,顾佳和王漫妮都找到了各自想要做的事业,也都开始了新的生活,我觉得所有人都该从她们的经历中明白,有野心不是坏事,可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
  • 和长长度的条款是相合◎!怎么样?能享受各种穿法的连衣裙请一定要看看哦!2020.11.24【町田店】staff人気No.1!一双高跟鞋推荐提高身材!✔︎styl
  • 你得表现出更自然的精神面貌,让他感觉你不会因为分手了,两人在一起会产生尴尬,你能够坦然接受,并且没有过多怨言,他会更快的放下他的戒心,挽回因此容易不少。在分手以
  • 5月27日,金隅程远公司在金隅凤栖家园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根据汇总的购房人的反馈意见,此前购房人提出并广泛关注的诸多条款比如违约金使用费过高、车位使用管理、利息支
  • 我希望,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有相怨,无相恨,人间太平。我希望,一生都有朋友相伴,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
  • ”我说“是的,我们都是薅羊毛的[喵喵]”同事说“下班也去买[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