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大儒王阳明在给弟子讲解心学。忽然一老农闯进来要和他做一笔买卖,王阳明拒绝了,可过了几天,王阳明却后悔不已,为此竟悟出了四句警世名言,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嘉靖六年,王阳明在家乡绍兴传授心学,一天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位老农带着牛忽然闯进了来,大声嚷嚷要找王阳明,
 
王阳明很奇怪问,老人家我不认识你啊,你找我干啥?老农一听是王阳明,就哭着说,王大人,最近家里老母卧床不起,导致有点手头紧,听说大人是个善人,我有块田地打算让给你。换点钱粮好渡此难关。
 
王阳明一听就立刻拒绝了。他说:“君子应成人之美,老人家,你是个农夫,田地可是你的命根子,我若要下了你的地,你近忧是解了,可往后你们一家怎么办?”
 
王阳明立刻让徒弟,凑出一个数,给老农,并且还跟老农说,凑够了你再还书院。老农可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地就回家了。
 
但是过了几天,此事却峰回路转,一天,王阳明和弟子们,在绍兴天泉桥游览。无意间走到了一处风景如画地方,王阳明看到山中一块田地,不禁大为赞叹:“好地方,好地方,你们看这里面山背水,就像是菩萨莲花宝座,这是难得的宝地啊。”
 
有位弟子就有点疑惑地问:“老师很喜欢这块地方吗?”
 
王阳明回答:“怎么会不喜欢呢?,但很快,王阳明一脸遗憾地说,“可惜,可惜。” 弟子奇怪地问,可惜啥,王阳明说,可惜不是我的!
 
那个弟子忽然笑着说:“它本来应该是您的,但是你舍弃了。” 王阳明一听,反而疑惑地看着弟子。 弟子说:“难得老师,忘记了几日前那位老农吗?,这就是他当初要让给你的地方”
 
王阳明“哎哟”一声,弟子们都听到了,他的懊悔。 但话音刚落,王阳明忽然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会有这种念头呢?”
 
众弟子也不懂, 王阳明这是干嘛?,见王阳明紧闭双眼在静思,又不敢打扰,只好站在身旁静候,过了不知道多久,有几个弟子都饿得咕咕叫了,王阳明才睁开眼睛,对着弟子缓缓说:“我刚才的那念头太自私啊,幸运的是,它被我忘掉了。”
 
随即王阳明说出了一首诗: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终于成了阳明心学的精髓,更是阳明心学的要领。
 
本来王阳明徒弟们,游山玩水的时候,他的心是无牵无挂的,也可以说是无善无恶,符合了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可当听到自己错过了田地时,他的心动了,所以有了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
 
但是这个“意”有无对错?其后他幡然悔悟,就说明这个“意”不对,王阳明发现自己不该有懊悔的念头,那么,他是怎么发现自己的念头不对呢。是本心的良知告诉他!所以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
 
到了最后他知道念头不对,马上静下来,克服自己的私心,保持良善。最终他如释重负,也对应了最后一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此阳明心学从起点“龙场悟道”,到构建起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心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完成。留下了这四句心学的要领后,王阳明便启程赶赴广西,两年后,嘉靖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回想曾经绝望时候,龙场的淳朴善良的乡亲给予他无私的援助,
 
想起了龙场那个能看到月牙的山洞里,沉思“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悲哀转为喜悦,豁然顿悟时,留下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笑着离开了人间。
 
王阳明虽然离开,但是他的心学却开枝散叶,随着心学的渐渐传播,王阳明也成了圣贤之一,而他留下的墨宝则成了较为珍贵的文物。
 
特别是王阳明作为心学开山祖师,却甚少人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书法家,其书法的成就堪比他的创建的心学,王阳明的书法被明朝的三大才子徐渭,点评为: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
 
从徐渭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他的书法不亚于书圣王羲之,但他比王羲之更胜一筹的是人品。清朝诗人朱彝尊评价他的字,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

可惜历史的变迁,王阳明留下的墨宝不断散失,现在留下的墨宝极为珍贵,而他被世人公认,尚佳之作《龙江留别诗》,
 
《龙江留别诗》 是王阳明在正德十一年所写,当时王阳明才四十五岁。是王阳明极为珍贵的真迹墨宝,《龙江留别诗》为纸本草书。
 
凡十一行,共八十七字。诗词大概的意思,是王阳明表达远离友人的复杂心情。并且当时的王阳明,在人生和仕途上,的确是遇上了困境,但这幅字,却书写端庄自然,笔触流畅,丝毫没有凝滞,笔画的线条也是浓淡得怡,每个字间隔疏朗有致,根本看不出一丝感伤之气。
 
领略此《龙江留别诗》,你会感觉其中透出一股清逸气息,笔墨遒丽洒脱,笔意妙趣天然,又不失拙厚,迎面扑来一股高迈清劲的感觉。
 
它作为王阳明传世代表作之一,被乾隆收入《三希堂法帖》。并且还被乾隆、嘉庆盖上了好几枚内府鉴藏印。”
 
后来它幸运地被后人完整保存,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了凡四训】过有千端,惟心所造。改过之法,治心最上!

改造命运以因果律为依据,方法是:认识一条苦因就改一条,认识一条乐因就修一条,由此自然趋吉避凶。反之,不见自己过,或者知而不改,都不可能改变命运,因为:因上意乐、行为不转变,果上绝无命运可转。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以前的种种好象昨日死,今后的种种犹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

  “义理”就是真理、就是法。“义理再生之身”,是和真理相应而再造的生命,也就是慧命。

  有些人不认识真理和生命的关系,不了知新生命要通过法来塑造的。他们认为:义理只是书本上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没有关系。

  其实大有关系。就流转生死来观察:从根源上看,凡夫人正是因为不了知因果和空性的真理,才受无明的支配,造作罪业、耽著生死、自私自利,结果变成恶趣之身、轮回之身和小乘之身。这些具有痛苦和缺憾的生命状态都是因为没有和真理相应而造成的。反之,明白了真理,身、口、意的行为与真理相应,由此出现的新相续,就是再造的新生命。

  分别言之,与因果的至理相应,内心趋入十善业道,努力断恶行善,这是义理再生的下士之身;认识四圣谛,发心出离生死,趣入解脱道,勤修戒定慧,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中士之身;缘众生苦兴大悲悯,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由此趣入智慧方便双运的大乘道,这种新相续是义理再生的上士之身。

  所以,对圣法有了胜解,安住于胜解的生命,才是义理再生之身,也就是法身慧命。如果对圣法没有胜解,充其量只是一种染污之身。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7。

  血肉之身尚且有它的定数,意思是这个有漏身由业和烦恼而来,受前业的支配,有它决定的命运安排。而义理之身是安住于胜解如理修行的身,更是修一分正因,召一分善果,步步有切实的感应,怎么不能格天呢?

  与业果的义理相应,能转恶趣为善趣,显现人天的吉祥;与四谛的义理相应,能转生死为涅槃,显现寂灭的安乐;与大乘义理相应,能让客尘消归法界,现前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所以,与真理相应,能闭恶趣、出生死,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到达究竟时,灭一切障碍,转依为纯一真如,则是彻底的格天。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的皇帝,早年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天作孽,犹可违”:就是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自作孽,不可活”:就是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不可救度。

  为什么说“天作孽,犹可违”呢?如果业不可转,果是不动,确实也改变不了。但业果毕竟只是以因缘造成的有为法,只要在成熟果报之前,积聚相违的因素,就可以让业报转变、减弱,甚至彻底遮止果报现前。如果已经成熟而感受果报,只要随缘顺受、不造新恶,并努力行善积德,也能让果报提前受完,苦尽甘来。

  譬如说,过去造了杀生的罪业,自己能猛利追悔,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杀生,同时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法门,发愿生生世世爱护众生,平时也尽量放生,这样决定能使重业转轻、轻业消尽。

  过去杀生,在识田里种下了杀业种子,现在能截断杀业的相续,好比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会成熟一样,杀业不会增长,再依靠金刚萨埵的大愿、心咒等多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对治杀业。

  如果杀业已经成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随缘消业,观想代一切众生受苦,另一方面努力忏悔、修善,杀业也终究会消尽的。

  但是如果不改过自新,还继续杀生,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中毒之后,不去排毒还继续服毒,那纵然药师佛到来,也无法救护。

  诗8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永”是永远,“配”是符合,“命”是讲天心,也就是因果律。

  这一句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永远要符合因果律。平常自己看念头,是善,就让它圆满,是恶,就马上遮止,这叫“永言配命”。只要还有分别心,任何行为都会对自己造成利益和损害,是善会带来安乐,是恶会现前痛苦,小到起一念,都是在种祸福的因。所以,我们应当行为谨慎,每天防护自心,身不作恶行、口不说恶语、心不起恶念,就是自求远祸;身口意处处行善,利益他人,这样摄集福德,是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孔先生当时算你无功名,命里无子,只是根据你的宿业预测的结果,这种“天作之孽”还是可以由对治来转变的。你现在扩充德性,努力行善,多积阴德,这是自己作的福德,怎么会不受用呢?决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德性就是善心,逐渐把善心加深拓广,使贤善的意乐日益清净广大,就是扩充德性。“阴德”,“阴”是行善不显露、不求人知的意思。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易经》为君子谋划,目的是让人“趋吉避凶”。如果命运是常法,那就无法改变,无吉祥成了永远无吉祥,趋吉也是枉然;有凶祸成了永远有凶祸,想避也无可避。事实却非如此,所以《易经》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此你信得过吗?

  这个趋吉避凶的道理,我们按照因果规律来解释:

  如果不加对治,恶业丝毫不会空耗,当然要在自己身上成熟果报,但是以四力忏悔积聚对治,灾祸也就消于无形之中。另一方面,不积善也无法召来吉祥,以三殊胜9修善,必能迅速趋向吉祥,不但现世的吉祥,连后世的吉祥、解脱成佛的吉祥,也都可以趋向。

  积善是因,余庆是果。“余庆”,是指在后代身上显现的吉庆。祖宗积德深厚,家族必然兴盛。

  经过这一番教化,了凡深信可以造命。由于相信,就有他日后的实行。总之,反复思惟业果,信心就会生起,有信心就有欲,有欲就有精进,从意乐到行为到结果,有这样一条缘起规律。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了凡信受禅师的教言,恭敬地拜而受教。如此尊重教言,使他日后能再造义理之身。如果只是随便听过,不铭刻在心,再好的教言也会失去功用。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因为明理了,就把往日的罪过在佛前尽情发露,这是具有破恶力,没有这一步,也不可能开出一条自新之路。了凡生存在世间,难免有世间的追求,他先求登科,发誓行三千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人们对命运的看法有三种:一是宿命论,认为命运是注定的,无法改变,因此人生唯一听凭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追求;二是邪命论,认为由非法的途径可以求得人生的圆满,这一类人背道而驰,想寻求安乐,种下的却是未来的苦因;三是正命论,深信安乐唯一来自善业,因此为了创造未来的幸福,努力修集相应的善法。

  了凡经云谷禅师启发,觉悟到以改过行善为因,可以安身立命。现在他很决定,就是以修积善行,来求取功名。这是真正认识了创造人生圆满的方法,从正因上下手,种什么得什么,决定不空耗

《安士全书》⊙岁饥赈济邻朋
  [发明]救荒之策,有施于已然者,有施于未然者。请蠲国赋、截留漕米、劝募设粥、严禁籴客,此施于已然者也。开泛河渠、高筑圩岸、务本节用、储粟裕农、募民开垦、严禁张簖〖簖(duàn),插在河中拦捕鱼类的竹栅栏〗宰牛,此施于未然者也。救之于未饥,则用物少而所济广,民得营生,官无阙赋。若至饥馑已成,流殍(piǎo)满道,而后议蠲议赈,则所济有限,而死亡者多矣。独言"邻朋",举小见大也。

  水旱灾荒,原从悭贪鄙吝所致,盖众业所感也。若用其心于赈济,则未来之饥荒亦免矣。

  经云:"人寿三十岁时,有饥馑灾至。凡七年七月七日夜无雨,大地寸草不生,白骨遍野。尽阎浮提,所存不过万人,留之以为当来人种。"《婆沙论》云:"人若能以一抟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于当来世,决不遇饥馑之灾。"此种救荒,尤属泯然无迹。

  下附征事(五则)

  因荒酿祸(《隋书》)

  隋末,马邑大饥。太守王仁恭,坚闭仓廒〖仓廒(áo),贮藏粮食的仓库〗,不务赈济。刘武周宣言曰:"今百姓饥荒,僵尸载道,王君如此坐视,岂是民之父母?"因椎牛誓众曰:"吾辈不能甘心待死,官仓之粟,皆百姓脂膏,公等可随吾取之,以延旦夕。"众许诺,乃谋杀仁恭,开仓赈济。由是远近邻邑,无不响应。

  [按]武周之意,不过欲号召饥民,借以倡乱耳。然酿成之者,皆仁恭也。昔赵清献,知越州,适吴越大旱,公不待民饥,早为规画,抚循倍至,而后民情为之帖然。彼全躯保妻子之臣,乌足语此。

  增价免饥(《荒政备览》)

  宋范文正公,知杭州,适岁荒,斗粟至百二十文,民甚患之。公反增至一百八十,且多出榜文,备述本州粟少,不惜重价收籴,遍处传播,同列不知所为。越数日,四方之商贾争至,米遂不贱而自贱,民甚赖之。

  [按]此亦凶岁大兴工役,修造佛宇、桥梁之意也。人第知年谷不登,息工罢役耳,岂知小民一无所事,适所以速之死乎。惟工役一兴,则富室之钱谷,隐然散布小民之家。无损于富户,有益于贫民矣。

  种豆代谷(《文献通考》)

  宋程珦(xiàng),知徐州,久雨谷坏。珦度水涸时,耕种无及,乃募富家,得豆数千石,贷民使布水田中。水未尽涸,而甲已坼矣〖甲坼(chè),草木种子外皮开裂而萌芽〗。是年谷虽未登,而民不至饥者,皆豆之惠也。

  [按]尝阅《四友斋丛说》,载一备荒之策。谓当取各府、州、县赃罚银两,尽数籴谷;其犯军流以下者,许其以谷赎罪。若一处遇水旱之灾,听其于无灾处,通融借贷,候来年丰熟补还。则百姓可免流亡,朝廷可无顾虑。此种善政,正当急急举行,唯愿好善者告之当事耳。

  抗疏救辽(《琐闱管见》)

  嘉靖末,辽阳大饥,军民相食。兵部侍郎王某,疏请赈饥。议将二万石粟,陆运至山海关。解费之银,每万计八千两,地方深以为苦。时昆山许伯云为给事,谓辽人命在旦夕,若用陆运,则旷日而骚扰,不如暂弛海禁,用漕艘沿海以往,则可扬帆速至。于是抗疏极言,且谓海运倘有疏虞,请以一家为质,而后朝廷始从其请。于是将原议漕石,并天津仓粮,共添至十余万石,星夜航海赴辽,辽人欢呼动地,全活甚多。至今其地,犹庙祠焉。

  [按]以痛哭流涕之诚,而救蹈汤赴火之急,宜其片牍甫陈,而恩膏随播也。卓哉许君!其泽溥已。

  自讳其德(见《周子愉笔记》)

  明崇祯时,常熟进士蒋畹仙,偶寓昆山同年周明远家。是年大荒,夫妻父子不能相顾。时有郭姓者,将卖其妻,而碍手中所抱之子,既而曰:"各自逃生矣。"遂置其子于道旁。蒋公恻然曰:"奈何以口腹故,顷刻离散一家。"问需钱几何?曰:"一十五千。"蒋立凑囊资,止可十千,复向明远贷五千以足其数。明远曰:"世间善事,当与人同,君不耻独为君子耶。"亦捐五千赠之。妻得不卖,子亦保全。后其人薄有家业,率子叩谢。蒋公不令至前,且讳言其事。

  [按]明远公,即子愉弟之祖也,与蒋先生最称莫逆。余见子愉弟,书蒋氏三代之懿行甚悉,因摘录数条,列于篇末"百福骈臻"三语下,兹不多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棵树它到底有没有结果,我根本不在意,也不会觉得很心动,但拍着拍着,就下意识地寻找生活里的美好,路上遇到的花,小巷里看到的楼,工作是老板买的草莓,一切不起眼的东
  • #vanpyi[超话]#今晚vv直播跟粉丝一起看生日祝福视剧的录屏已经放到b站了[羞嗒嗒]有兴趣的友友们可以去看看!特别感谢七七 优奈 JJ 三月 和小路的帮忙
  • 确需出市的,出行前,建议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和工作单位咨询出行防疫措施和各地最新防疫政策,或在微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上查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做好有关准备。所有外
  • 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
  • #刘诗雯[超话]#《如果这都不叫爱》一直觉得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我承认自己总是贪新忘旧,三心两意直到遇见你,我才第一次体会到相见恨晚的痛古人云“恨不相逢未嫁时”而
  • 看着营销号发的缺德文学还挺想笑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哈哈]爱栗丝招募小伙伴啦~ 还有卷 感谢(≧ω≦)/我们希望和更多商务、设计、策划、运营等各领域的有才
  • 作为一名新晋的小众艺术家,Jade Kim去年底香港Gallery Ascend参与了群展,近期也正在法国的Gallery Jo Yana和此前介绍过的So Y
  • 今天中午也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因此这里仅看下周行情,震荡上涨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拿前期跌幅与这次反弹相比,就会让人很痛苦。
  • 温州汽配展定档五月5、三头六臂举办2021年年度评优颁奖典礼6、天猫养车X小鹏汽车服务中心正式落地7、3M携手途虎养车联合发布卓睿系列全新汽车养护产品8、用心软
  • #文景新书# 朋友们,《居酒屋的诞生》又有福利!(问就是被伤到了,再也不想靠近内娱)主页组成:60%食物语相关,20%是我男神相关,10%日常,5%其他,5%转
  • 当然,我曾经说过,现在不是单纯看土地面积损益多少,而是要注意到乌克兰方面的大城市的包围圈是否在缩小,乌克兰的大片土地是无人居住的,可以不去占不去扩展,但拿下大城
  •   *   外强中干自以为自己是大姐头的女主x扮猪吃虎成天笑眯眯实际不好惹的男主刚刚在玉渊潭湖边看花的时候,细小的盐粒儿似的小小雪花轻飘飘落下来,脸上、手上,
  • [awsl][awsl][awsl]今年的最后半个小时2020年疫情开始,因小锦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使我在家里面也能够感受到许多快乐。毕业离校,没有我想象中那么
  • ” 尔后莲花生大士告言:“噢,善女子,‘嗡啊吽班则革日班玛斯德吽’并不是我独有的心咒,它是四续部本尊、九次第乘、八万四千法蕴的命根,此中俱全三世诸佛、上师本尊空
  • 可能小张平时不死不活的样子加上只更新自己公主号文章的朋友圈,让大家误解了我大概是喜欢博闻强识的文艺青年(...)导致大家就尤其爱跟我假装文艺青年(...)不,是
  • 周五了一周中最开心的晚上[心][心][心]这个躺在餐桌上无赖的小孩,最近不爱吃饭,刚开始愁死老母亲了,试过不给奶喝饿他,也试过换食(当然是爸爸做,麻麻不会[污]
  • 很多人问关于孩子起运的问题,并不是长大了才有自己的运势,而是根据年份来定那一年起运,有的几个月就有自己的运势了,最晚的有十岁起运的,不管是早起运还是晚起运,每年
  • 第37分钟,流浪者开出右路角球至禁区内,扎加杜中路争顶的过程中抬起手臂将球挡了下来,主裁判第一时间没有表示,随后VAR介入,主裁判到场边观看视频回放,确认扎加杜
  • 前几天回中心看望了谷老师,他宽慰我说:“已经没法改变的事情要看开,我们有时候称这种事为命定。突然想人要是有一天进化到不需要睡觉会怎么样,生理上的静止都做不到了的
  • 水烧开之后,把调好的肉馅慢慢团成团放进去,我这个就用筷子随便团的,不是很圆,家里人吃凑合吧。锅里加适量清水,能喝多少就放多少,不需要放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