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风许愿,在山海相见

披山岛,面积仅2.38平方公里。摊开地图,纵横交织的经纬之间,这个东海深处的小岛毫不起眼。
岛上驻守着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英雄雷达站,曾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奖旗。60多年来,守在这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兵初心依旧,眼睛清澈依然。
人在心在坚守在,远方的岛并不遥远。

离开?离不开那座岛

二级军士长杜从志心里,守了几十年的披山岛,是他离不开、离开了也放不下的地方。
他是旅里最老的兵。今年已经43岁的杜从志,1997年入伍来到岛上,是旅里的技术大拿。
25年间,旅领导多次征求意见将他调到旅机关工作,这样他可以把家搬来部队驻地,定期与家人团聚。但两次调离小岛都不到半年,杜从志就主动找到领导要求把他调回岛上。领导不解,他却只有这么一句话:“离不开那座岛。”
“离不开”的潜台词,是“不想离开”。素来沉默寡言的杜从志,每次面对人生进退选择时却从不含糊。也许是孤寂的守岛生活雕琢了老兵坚韧的性格,他紧接着又说出另一句简短有力的话:“留下来是我的心愿。”
心愿是要被珍藏的,杜从志始终这么认为。
那天,看到“向海风许愿,在山海相见”这句话,他就把这句话设置成了自己的微信签名。“从离不开,到留下来”,时光如水逝去,老兵的心愿沉淀在岁月的河床,逐渐被冲刷打磨出宝石般晶莹的光泽。
披山岛位于东海深处,杜从志说这里令他印象最深的季节有两个——春季和冬季。
新兵来队时,看到一个个稚嫩的面孔,杜从志就像沐浴着春天的阳光;老兵离队也是岛上最冷的时节,那接连半个月的雾气,一如他心头的阴霾。
守岛几十年,杜从志的许多战友陆续离开了海岛。他说自己就像这座披山岛,反复经历着潮起与潮落——年轻时候每年老兵离队,他都要站在山头,看着接老兵的船消失在山海相接的地方。他的眼泪滚烫,又被风吹干。后来,自己也成了老兵。每次送别战友,他更是难舍难分,抱住战友的肩膀,一任自己泪涕横流。
再后来,老兵离队的日子,成了杜从志主动申请值班的日子。他开始懂得,最伤心的时候,眼泪都是流淌在心里的。他告诉自己,面对离别,要把悲伤留给自己……
也正是从那时起,杜从志做出决定——留下来。“岛要有人守,我也离不开岛。”这也成为他和青春的约定。如今,这个约定属于更多守岛官兵。
去年,中士赵鑫带的“徒弟”、下士陈楷洋即将退伍。临行前,赵鑫笑着跟他开玩笑:“你啊,离岛时可不许哭鼻子。”
“怎么可能!我肯定不哭,我要笑着挥手。”
“吹牛,我不信。不过,我是真的不会哭。”
老兵退伍前一天的傍晚,两人坐在山顶的礁石上,微笑着四目望向山海相接的地方。这是战友离别前的“贴心一刻”,也是兄弟间的“默契约定”。
在披山岛,老兵退伍时,航船会搭载老兵绕岛三圈并鸣汽笛。这个特殊的送别仪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翌日清早,赵鑫悄悄换班、跟着老班长杜从志到山上值班,他害怕自己看到战友离去的背影会“失约”。
锣鼓声响,陈楷洋的目光在人群中“转”了一圈又一圈,眼神难掩失落。他笑着和战友拥抱告别,心里反复想着“师傅”赵鑫的话,提醒自己“要笑着离开”。
汽笛声鸣,在踏上航船的一刻,陈楷洋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披山岛,这个承载他青春的地方,有着太多回忆。
山顶,赵鑫抻着脖子看着远处的海面,期待能看一眼绕岛的船。这一刻,他们彼此都落泪了。

苦吗?其实有点甜

在披山岛,战士守岛时间最长纪录是24个月。
中士赵鑫说,过去上岛之前,教导员会特意叮嘱带队的排长,带几个准备上岛的新战士在镇上好好转一转——“上岛容易出岛难”。
如今出岛便捷多了,赵鑫特别知足。用他的话就是:“日子有点甜。”相对于过去的“苦”,官兵口中的一个“甜”字见证着时代发展给守岛带来的巨大变化。
披山岛孤悬远海,每周只有两班船补给。2018年,岛上探出一口深水井、建起了蓄水窖,但官兵吃水用水仍然紧张。
那年春节前夕,旅队领导让守岁的雷达站官兵每人录制一段“心语”给远方的家人。当时还是列兵的赵鑫腼腆地说,“就想喝一口家乡的汽水……”这个打小在西安长大的战士,说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坐在城墙下乘凉喝过的橘子汽水,连笑容都是甜的。
官兵朴素的心愿,击中了旅领导的心房。从那以后每次补给船上岛,运输物资中除了一箱箱的纯净水,还会额外增加几箱橘子汽水。去年,岛上安装了海水淡化系统,海岛的吃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但定期补给汽水上岛,成了旅队沿袭至今的传统。
“在这个小岛上,橘子汽水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让人甜到心里的是来自远方的牵挂。”雷达站站长吕光阳一语道破兵心。
那年国庆节前夕,老兵石文恒的妻子打算上岛探亲。乘坐飞机、高铁、汽车辗转到了码头,即将乘船进岛的前一天,台风不期而至。船停航了,原本计划的温暖相拥,无奈变成了隔海相望。
一天、二天、三天,狂风漫卷,海潮汹涌。眼看假期即将结束,这位军嫂也要返回了。就这样,石文恒在岛上精心布置的家属房,最终没能派上用场。
妻子离开那天,她把一箱糖果留给经常往来披山岛送物资的渔民老邓。放下电话,得知妻子要离开,石文恒站在阵地附近岩石旁百感交集。海风呼啸,他默默凝望着海的那一边……
一周后,老邓开着渔船上岛送物资,他把那箱糖果交到石文恒手上。打开箱子的塑封,一颗颗巧克力糖果就像星星,闪耀着他的眼眸。战友们聚拢上来,每个人都从班长手里分到了糖果,他们笑得特别开心。
从橘子汽水到“迟到的糖果”,“甜”成了雷达站官兵对幸福生活的定义。
去年,下士赵勇登记结婚了。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两人原本计划好的婚期推迟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上级批准官兵可以休假,大家你让我、我让你,好像商量好似的把休假机会让给了赵勇。
半个月后,老邓开着渔船上岛,战士们从船上卸下几大箱子喜糖。赵勇的视频电话打得也很是时候:“不要争不要抢,今天的喜糖管够……”
一起吃过苦的战友,更懂得分享人生的甜。去年冬天,雷达技师李付山即将离队。他让老邓从镇上订了一个大蛋糕,要和战友们一起庆祝在岛上的最后一个生日。
得知消息,吕光阳瞒着李付山,让他带过的每一名雷达操作员给“师傅”录了一段祝福视频。生日会上,伴着优美的旋律,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大屏幕上——左一句“班长,祝你生日快乐”,右一句“班长,祝你永远健康”,老兵红了眼眶。
和战友们相伴度过军营最后一个生日,李付山由衷说道:“这是我一生吃过最甜的蛋糕!”

跨越?路始于脚下

137个台阶,数百米的山路,是官兵们奔赴战位的距离。
上等兵赵强在心里将这个数字数了一遍又一遍,这是他新兵下连后最急迫的心愿——早点背上挎包,踏着这137个台阶到阵地值班。
独立值班,是每一名雷达官兵攀登的第一个“山头”。为了背着挎包、奔向战位的时刻,每个人都会拼尽全力。
独立值班考核很快来了。赵强信心满怀地参加,结果铩羽而归。由于紧张,他在标图时漏掉一组数据,操作动作出现差错。
心愿落空,换了是谁心里都不好受。赵强像是霜打了的茄子,没了精神。这137个台阶,仿佛成了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
赵强的班长、老兵田经山在岛上守了十几年,他熟悉这座岛,也熟悉每名年轻战士的“心路历程”。
一个周末,田经山叫着赵强到岛的另一边去看看。“这地方慢慢积水变成了一片湿地,白鹭都在这儿饮水;这棵树是桑树,初冬会结果,可甜了;这是野香葱,可以吃;那边还有一片格桑花,是一位老班长栽下的……”老兵一路走,一路讲解;新兵跟在后面,一路听,一路记。
山顶的悬崖边,一棵树被经年不息的风吹成“莫西干发型”。田经山对这棵树情有独钟,常常自诩是“岛上最懂这棵树的人”。
刚上岛,田经山就听岛上的渔民说,这棵树挺立在悬崖的风口处好多年。岛上经历了几次超强台风,很多树几乎被连根拔起,它却始终没有倒下。在田经山心里,这棵树成了名副其实的“坚强树”。
田经山告诉赵强,山下大路旁还有一棵“唯一柳”。直到赵强看到了那棵树,他才懂了“唯一”的含义——这是一棵被大风刮倒的大树,树干已经干枯,但向阳一侧的枝干又重新长出绿芽。生命之顽强,让它成为官兵心中的“唯一”。
下山时,路过“虎林”长廊,看着刻有“训练标兵”名字的一排排鹅卵石,赵强开始期盼着: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鹅卵石。
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在战士心中扎根。“再大的梦想,也是从小火苗燃起。”在海岛上守了多年,田经山对梦想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么多年,他带过的兵,有的成为兄弟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被选调到了辽宁舰上。而他,依旧坚守在岛上。
老兵有老兵的梦想。大到雷达信号调试,小到馈线接口除尘,田经山都事无巨细地记录在日积月累达几十万字的技术笔记中。“我是技师,雷达需要我。”老兵说,一个人如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就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一个人如果把追逐梦想当成一种生活,那么每完成一次任务就是实现一个梦想。
“不漏掉任何一批空情。”谈及工作,一级上士王雪根的言语中透着淳朴。这位老兵眼中,雷达技师值班都是24小时连轴转,有时候上了阵地就是十天半个月,情况不解除,他们不下阵地。
在坚守的战位上,工作,总是与责任形影不离。
新装备列装后不久,王雪根突然接到上级电话通知,兄弟部队率先发现某空情目标。用上了新装备,他们却“落后了”,他不甘心。
“搜索目标!”王雪根面色凝重。从那以后,王雪根丝毫不敢懈怠,每次值班都要额外“加码”,给自己增加参与处置训练的机会。
终于,王雪根带领战友又一次在全旅考核中夺冠。体会着胜利的喜悦,老兵脸上写满自信,“超越自我,快乐在于过程。”
跨越,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再远的路,也要从脚下迈出的第一步开始。

从这件事发生了为止,他连一句对不起都没有说过,反而还认为我在无理取闹。
昨天很感谢我的姐妹勇敢了一次,我也趁着这个机会得到了一句对不起
这才发现一直以来困住我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我的执着 无法释怀没办法放下,只不过是在等一个道歉等一句对不起,我等到了
老天爷冥冥之中应该也在看着吧,他说完对不起,我的健康码也绿了。
最后“原谅 释怀”这四个字送给我自己,往后余生,祝我们都能跟所爱之人相守

民间故事 :
老农进城赶集,
买下鲤鱼后放生,
鲤鱼说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话说在明朝年间,
蓟州有一位老农,
姓李名三正,
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田舍农夫。

他在大山脚下开了几块农田,
平时种植一些瓜果蔬菜,
等到丰收时就挑到镇上的集市里贩卖。

妻子王氏是个手巧的妇人,
懂得刺绣,
平日里经常给大户人家做一些针线活,
一年下来也能赚些银子。

夫妻俩虽说没有大的收入,
但吃穿倒也不成问题。

有一年夏末,
李老汉挑着担子去农田里收菜。

这年风调雨顺,
庄稼长势甚好,
李老汉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
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 今年的收成不错,
这些菜准能卖不少银子,
希望来年也是个丰收年啊!”

李老汉一边收菜一边小声嘀咕着。

不到一个时辰,
李老汉收满了两担子菜。

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挑起担子径直朝着镇里走去。

走了半个时辰,
李老汉终于进城了。

因为来得有些晚了,
好的摊位已经被其他商贩占了。

李老汉在集市里转悠半圈,
没有看到空位置,
无奈之下,
他只得在集市边上落了脚,
开始吆喝起来。

“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刚采摘下来的,
乡亲们过来看看呀,
价钱便宜!”

李老汉经常来集市里卖货,
因为他的蔬菜和水果新鲜,
价钱实惠,
镇上的人都愿意买他家的货。

久而久之,
彼此也都熟络起来。

“ 李伯,
您给我称一些,
要新鲜的!”

一位乡民说道。

“ 稍等,
我给你挑挑!”

李老汉一边说一边弯下腰挑选水果。

“ 这些新鲜的,
个大味甜,
我再给你便宜一些,

如何?”

李老汉笑着说道。

“ 您做买卖真实在,
那我就多买一些!”

那人说完后,
也弯下身子开始挑选水果。

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
不到午时,
李老汉的两担子菜就卖了个精光。

他掂了掂手里的银子,
满意地笑了。

随后他挑起担子开始往城外走,
路过一家酒馆时,
飘来一股酒香。

“ 这酒真香啊!
家里好像没有酒了,
进去买一些吧!”

李老汉没有别的嗜好,
忙碌一天就喜好喝上一口酒,
所以他家的酒一直没断过。

付过酒钱后,
李老汉心满意足地往城外走去。

走到城门附近时,
他看见前面有个摊位前围了很多人。

李老汉好奇心起来,
于是也走了过去。

他挤进去一看,
原来是个鱼贩在那里卖鱼,
鱼贩一边吆喝一边与买家商谈着价钱。

“ 娘,
你瞧那条鲤鱼,
它似乎想要从筐里跳出来。”

一个稚童指着一条鲤鱼朝着身旁的年轻妇人说道。

稚童话音刚落,
几个围观买家都顺着手指看了过去。

此时一条满身金黄的鲤鱼正在筐里不停地打挺,
似乎要跃出来。

“ 娘,
你看那条鱼,
它似乎在流泪!”

稚童继续说道。

年轻妇人看了看那条鱼,

笑着说道 :
“ 小孩子别多嘴,
那条鱼没有哭,
只是水而已。

走,
咱们回家!”

妇人言罢,
领着稚童离开了。

李老汉心思细腻,
稚童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弯下腰仔细一看,
果然发现那条鲤鱼的眼圈周围有水花。

“ 这个筐里没有一点水,
天气又十分炎热,
那不应该是水,

难道真的是泪花?”

李老汉暗暗思忖道。

再看那条鲤鱼,
满身金黄色,
而且在鱼头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的斑点。

那个斑点十分鲜艳,
乍眼一看如同眼睛一般。

“ 哎呦!
这条鲤鱼和寻常的鱼不一样,

难道这是鱼仙?”

李老汉的妻子整日烧香祈福,
十分相信因果,

夫妻俩闲聊时王氏总说一些神和仙的事,
李老汉耳濡目染,
见到此景首先想到了鱼仙。

“ 老哥,
你要买鲤鱼吗?

这可是罕见的鱼,
你瞧瞧皮毛,
你绝对没见到过。

您若是要,
我可以便宜一些卖给你!”

鱼贩见李老汉不眨眼睛地看着那条鲤鱼,
伸过头询问道。

“ 不瞒小哥,
我长这么大,
还确实头一次见到这样的鲤鱼。

你看它全身金灿灿,
泛着金光,
还有头上的那个红斑,
真是罕见啊!”

李老汉说道。

“ 既然老哥如此喜欢,
那就卖给你了!”

鱼贩拿起那条鱼朝着李老汉说道。

“ 多少银子?”

李老汉询问道。

鱼贩思忖一下,

回答道 :
“ 2两银子,
如何?”

“ 啥?
这也太贵了吧?

我不买了,
你还是卖给别人吧!”

李老汉说完起身就要走。

其他乡民听见后也议论起来,

一个乡民说道 :

“ 就是一条鲤鱼而已,
你居然卖2两银子,
你这明显是在坑人,
你做生意不实诚,
我还是去别家买吧!”

此言一出,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
他们丢下手里的鱼后纷纷离开了。

“ 喂!
你们别走啊!
我都给你们称完了呀!”

鱼贩着急了,
慌忙喊道。

没有人理会他,
乡民们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老汉挑起担子准备走,
鱼贩一把拉住了他,

说道 :
“ 老哥,
您留步!

这条鲤鱼您若是真想要,
我就低价卖给你了!”

“ 多少银子?”

“ 30个铜板,
如何?”

“ 忒贵,
算了!”

“ 您出多少?”

“ 10个铜板,
不能再多!

它再怎么好看,
也终究是一条鱼,
它又不是什么宝贝,

你若不卖,
那就自己留着吧!”

说着,
李老汉抬腿就走。

“ 得,
算我倒霉!

就因为这条鱼,
把我的买卖都搅黄了,
那就10个铜板,
您赶紧拿走!”

鱼贩装好鱼,
递了过来。

李老汉一边掏钱一边嘀咕道 :

“ 跟你说,
10个铜板都是多给的。

年轻人,
以后做买卖要实诚一些才好呀!”

接过鲤鱼,
李老汉赶忙往回走。

他找了一家店铺,
要了一些水,
将鲤鱼重新养了起来,
随后他快步朝着家里走去。

虽说是夏末,
但午时的温度依旧很热。

李老汉怕鲤鱼被晒干,
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上面遮阳。

因为担心鲤鱼,
归家时走得快了很多,
不到半个时辰,
他就到了家。

进了门,
李老汉大喊道 :

“ 老婆子,
快弄一盆水来,
你看看我买到啥了!”

王氏正在屋子里做刺绣,
听闻老伴儿如此一喊,
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匆匆忙忙地跑了出来。

李老汉已经将鲤鱼拿了出去,
拎在手里朝着屋子里走着。

“ 你从哪弄来的鲤鱼呀?”
王氏问道。

“ 镇上买的,
你看看这条鱼的样子奇怪不?”

王氏仔细看了又看,
眉头紧锁,

轻声说道 :
“ 老头子,
这可不是一般的鱼啊!

咱不能吃,
赶紧将它放生!”

“ 我买它回来可不是为了吃,
这条鱼非同寻常,
我担心被别人买走,
这才买了回来。”

“ 老头子,
你别耽搁,
快去放生!”

王氏有些惊慌地说道。

“ 嗯!
我这就去放生!”

说完,
李老汉拎着鲤鱼就朝着村北面的大河跑去。

到了河边,
李老汉将鲤鱼放进水里,

轻声说道 :
“ 我不管你是鱼还是仙,
反正你的样子不同寻常,
我和老婆子都不忍心你被别人伤害,
快走吧,
下次可别被人捉住了!”

鲤鱼入了水,
不停地吞吐,
随后一个打挺,
钻入了水中。

游出去很远,
鲤鱼头从水里冒了出来。

它看了看岸边的李老汉,
随后一头扎进了水里,
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李老汉擦了擦手,
轻轻一笑,

说道 :
“ 这里才是你的家呀!”

说完,
他就回家去了。

“ 今天的菜卖了多少钱?”
王氏询问道。

“ 15个铜板,
不过买鱼用去了10个铜板,
这一坛酒花了5个铜板。”

李老汉回答道。

“ 那今日你岂不是白忙活了?

也好!
买鱼放生终究是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老天都给咱们记着呢,
以后会回报我们的,
这钱不白花!”

王氏果然是个信奉因果的妇人,
她并没有责怪老头子乱花钱。

而事实证明,
“ 善有善报 ”的道理
并非是虚谈,

就在当天夜里,
被李老汉放生的那条鲤鱼居然找他来了。

朦朦胧胧中,
李老汉听见有人在呼唤他。

他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看,
发现床边上趴着一条鲤鱼,
他再仔细一看,
发现鲤鱼头上还有一个鲜艳的大红斑。

没错,
正是白天里他放生的那一条鲤鱼!

“ 你咋又回来了?

你离开水还能活吗?”

李老汉询问道。

鲤鱼点了点头,
居然开口说话了 :

“ 恩公,
多谢你将我买下后放生,
要不然我早就成了别人家的盘中餐了。

为了报答你的恩情,
我送你一箱银子。”

李老汉一听鲤鱼说话了,
不由得吃了一惊,
身子下意识地往床里边挪了挪。

“ 恩公你别怕!
在你们村子外面的那座破庙院子里,
有一棵柳树。

你往柳树下面挖地三尺,
下面有前人留下的宝箱,
里面是白银。

你快去挖,
记住,
此事千万别和他人讲!”

鲤鱼说完后,
身影越来越模糊,
随后消失不见了。

李老汉摸着脑袋,
心里是一阵诧异 :

“ 鲤鱼开口说话,
这可真是天大的怪事。

还有它怎么知道破庙里有柳树?

还说树底下三尺深的地方有宝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李老汉坐在床上琢磨片刻,
随即他推醒了老婆子,
将此事说给了她。

“ 老头子,
鲤鱼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觉得你可以挖一挖试试,

万一是真的呢?”
王氏说道。

“ 好!
明日一早我就去破庙那里看看!”

说完,
李老汉躺下休息了。

可是他一直寻思这件事,
没有再入眠。

天一亮,
李老汉扛着铁镐就去了破庙那里。

这座庙什么时候修建的,
没有人知晓。

自打李老汉记事以来,
这座庙就荒废着,
没有人来此烧香祈福。

只是偶尔有路人在此处避雨、
歇脚,

一直也没有祸事发生过。

李老汉走进破庙,
来到院子里,
一眼就看见了那棵柳树。

李老汉没有迟疑,
开始往柳树下面挖。

挖了大约三尺,
忽然挖到了硬物。

他吃了一惊,
心里嘀咕道 :

“ 莫非真有宝箱不成?”

他赶忙蹲下身子用手刨了起来。

片刻后,
一个铁箱子完全露了出来。

李老汉大喜,
将铁箱子抬了出来。

费了半天劲儿终于将铁箱子打开,
而里面的东西着实让他大吃一惊。

正如昨夜里那条鲤鱼所说,
箱子里面装着的正是白银!

李老汉睁大了眼睛,
又用手揉了揉,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
发现箱子里还是白银!

“ 哈哈!
这下子我发财了!”

李老汉抑制住心里的喜悦,
没敢声张,
偷偷将铁箱子带回了家。

“ 老婆子,
你快过来看看!”

李老汉兴奋地说道。

王氏走近后一看,
惊慌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老头子,
这真的是从那棵柳树下面挖出来的吗?”

王氏询问道。

“ 正是!”

“ 哎呀老头子,
咱们的善心没有白费,
你那10个铜板的确没有白花啊!

咱们得到回报了!”

王氏开心地说道。

有了这箱子白银,
夫妻俩的日子好过了很多,
他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不过,
他们能有这样的好报,
全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善心善行,
这是鲤鱼对他们夫妻俩善心的回报了!

故事完!

总结 :

李老汉进城赶集,
花了10个铜板买下鲤鱼,
后与妻子商议,
将鲤鱼放生。

那条鲤鱼为了报恩,
说出柳树下面埋有宝箱的秘密。

李老汉因为善行得到了一箱子白银,
应了那句 “ 善有善报” 的道理了!

各位看官,
人活在天地之间,

善心善行是最为美好、
实在的修行。

在此多说一句 :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常行善事,
我们总会有回报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抄底,不是跌了就可以抄的,抄底是有必备条件的,下坡路上是不可以随便抄的,会越抄越套,直至弹尽粮绝,最后没办法只能老实装死,还自我安慰说,这是“价值投资”在熊市市
  • 机缘巧合,在一个博主的评论里看到这个姐妹说她杂志都是买两份,我抱着试试的心态问她能否转让我一份,她很爽快的说大家都是喜欢他的人就直接送给我啦!就像红楼梦,有人奉
  • 很多全新装修入住的新家,我们在整理时会发现很多定制的痛点,比如客户定制的鞋柜,本打算放身高1米9男主的鞋子,事实上只可以正常放入31码童鞋,为了更好的使用鞋柜,
  • 感觉他就是行走的少年漫画哇,如果说爷爷的人生是一步都不愿输,所以到爸爸空难出事的时候,将祁弈阁关闭让其停在鼎盛的时期,而麒麟则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能够逆风翻盘的
  • ”【 江歌案 11月2日案发前下午 】这也是我觉得蹊跷的地方,日本检方绝对有胡扯:江歌被杀前如果能看见陈世峰的脸,会用日语喊“要叫警察了!”“今天布丁趁我不注意
  • 心脏对于每个人都是最为珍贵的事物,于是,这位艺术家就在人工智能绘图程序中输入了心脏、钻石和黄金等关键词,通过这些昂贵材料相关的关键词,生成的心脏插图果然没有让人
  • 目前,廊坊市广阳区司法局已对王某辉反映的问题展开调查。2021年4月2日,廊坊爱德堡司法医学鉴定中心出具鉴定意见,王某辉伤情为重伤二级(一处)、轻伤一级(二处)
  • 曾经有11位演过“小龙女”的美丽演员,不多评价别人了,但是对于李若彤和刘亦菲版的小龙女,争论较多,这是好事,说明她们的演出“击中”了你的心,对比这两个“小龙女”
  • 盼之编号:GY18381 安卓OPPO 3600 毕业半毕业未填可看图:毕业图{晨岛,云野,雨林,暮土,禁阁,霞谷} 毕业季{预言,风行,魔法,圣岛,破晓,潜海
  • 猪肉滋阴,显然不是今年的主角,能吃,但不能多吃。五菜为充许多人都说吃蔬菜有益健康,但人类的历史可不是这样的,有谁家孩子天生爱吃蔬菜吗?
  • ​善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没有一点造作,没有一点企求,像水一样一往无前地流动,没有一点分别心,取舍心,无私地奉献一切,这样才是善,才是真正的上善若水。☀️善是一种
  • 「呜哇,其实如果是咖喱的话,不管什么都喜欢…至今为止觉得「这个意外很好吃!”这句话时,你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了,所以你才问的。
  • 心中有了耻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恶在行间,做人才会守底线,做事才会知进退。心中有了耻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恶在行间,做人才会守底线,做事才会知进退。
  • 1、大家好我是闪电小编,为你介绍剧本杀简介+人物等信息,更多信息可查看“闪电剧本杀”工粽号。女孩子的真心感动的只有自己,他不会为你的真心买单,但是一定会为你制造
  • 有人揣着私心教你要大度;有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指责你为何不退让;有人一脸慈悲、满嘴仁义,背后却谎话连篇;不要对任何人抱有精神上的洁癖,这个世界上每个灵魂都是半人半
  • 但整体来看,全球的人口下降是共同的趋势,看来是时候不能大量的买房了,免得以后找不到接盘侠,降价也卖不掉。大家可以看一下各个国家的人口变化,到了2065年的时候,
  •  李峋之所以能把一副烂牌打好,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三观,并一以贯之: 他对付一卓说:胜负的路很长,我们都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当你明白这一点后,投资股票,其实不难!
  • 九、成熟是一种光而不耀的境界“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相对于我们,当某一天,当你走过蔓草荒烟,回眸之时,迢迢千里走来,风一更雨一程,或
  • 那我岂不是拥有了一支新口红[嘻嘻]最后经确认:同事送了一支,我有且不常用的口红[允悲][允悲]正好聊到了生日礼物这个话题HWQ说她还没选好送我什么礼物呢,问我想
  • “相阅·海豚书屋”项目是海豚出版社“海豚书屋”品牌在长三角地区与政府共建的首个友好阅读空间。作为全龄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建设的重要支持内容,朱巷社区“相阅·海豚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