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兰州新区样板”】“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厚植企业成长发展土壤,不断吸引产业、人才集聚,凝聚起了促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降低准入门槛增活力

公章虽小,却是新设企业的第一步。“我们计划申请创办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我新开办企业可以免费申请印章及电子印章。”到政务大厅咨询公司注册业务的甘肃睿鑫润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振鑫说,以前注册新公司要自己联系办理刻章,需等待好几天。现在,新区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企业首套5枚印章及其对公业务电子印章刻制政府买单,可为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

“新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孙振鑫道出了新区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亮丽名片,也是一个区域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兰州新区着眼优化市场环境,在全国率先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创新项目招投标模式,精简项目招标要件,取消招标文件备案。同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市场主体年均增速达到23%。在全省率先将9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近年来市场主体实现倍数增长。

项目审批惠企改革放大招

为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兰州新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意识,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环节、各要素,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打出了一套有利于吸引市场主体、快速配置市场资源要素、更好服务群众的改革“组合拳”,大力倡导和落实“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最大幅度提升行政效能、最大程度优化经营环境,持续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兰州新区样板。

项目建设审批难,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拿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区域评估、土地预审、施工许可到开工,每一项都要准备大量材料,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为此,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3.0项目审批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27项精简为8项,时限由127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这些评估事项,由新区各部门牵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11项区域评估事项,实现兰州新区范围内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将评估结果嵌入“一张蓝图”,为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依据,节约投资成本3%以上,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将不动产首次登记纳入建筑许可办理环节,将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9个工作日,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均实行自验收备案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主事项由18项压减至8项,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企业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推行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自验收备案制以及“容缺验收”“承诺验收”制度,对缺少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要件项目,企业作出承诺后即可凭建设部门“以函代证”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助推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跑出全程“加速度”。

“在一个地方投资,首先看的是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快速配置项目开工前的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并建立一体化、闭环式项目服务机制,指定代办专员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后快速开工建设。”宝武碳业兰州宝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伏明说,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兰州新区发展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优化要素配置合力破难题

对企业而言,评价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往往就是一项审批跑得趟数多不多,一个证照办得速度快不快。

4月12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秩序井然。每来一位办理业务者,都有服务人员上前问询,并引导至承办窗口。“效率挺高的。”前来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房屋信息查询的王先生在体验过“电子亮证”功能后说,以往要带身份证原件,现在只需调取电子证件,而且一两分钟“搞定”。

为进一步提升新区政务服务工作质效,让群众、企业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积极推进“一网通办”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推出“电子亮证”功能,企业群众即使在没有实体证件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顺利地进行事项的办理。

同时,新区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深化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整体提升服务效能。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政民通APP,实现全天候服务。全面推行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全省率先与山东、陕西等20个省市170多个市区县签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与21个省371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事项“套餐办”协议,分别实现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30项企业开办类事项跨省“套餐办”,实现异地办事“一次办好”。推行“告知承诺制+信用核验+失信惩戒”综合信用监管模式,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业自治评价标准,监管部门全程跟踪、适时介入的“行业自治+部门监管”模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环境。

在一系列硬举措、实招数的带动下,落地兰州新区的大企业好项目不断增多,宝武、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新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不断优化,助推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领跑国家级新区,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等20多项荣誉,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兰州新区排名全省第一,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引领的“新标杆”。(新甘肃客户端)

【唐河:科技创新春潮涌】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唐河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硏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1年,唐河县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在全市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成功申报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围绕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7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38亿元;培育瞪羚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成功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目前,唐河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1家。

科技创新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走进唐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真抓实干、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扑面而来,企业创新争优的活力竞相迸发。

位于开发区的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农科”)三期“数字智能化养猪装备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正稳步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围绕智能化产品生产车间和智能仓储领域展开。

南商农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自动化养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安装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自创立起便坚持科技兴企,自组研发团队,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国内养殖业的自动化养殖设备。

2019年该公司主导参与的“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慧饲喂装备创新及应用”项目捧回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去年4月,该公司在郑东新区设立子公司南商科技作为技术中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业研发技术人员60余人。2021年公司科研项目18项,年度研发结项9项,主要完成了南商云平台的研发、小智倌哺乳三代、小智倌保育四代等项目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南商农科生产产值逐年翻番,公司现已申请专利7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年产值也从最初的几百万元达到现在的10亿元。

创新为要、不断突破,是南商农科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快速稳步发展的基石和密钥。南商农科也是唐河县项目为王、创新驱动、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1年,唐河县涌现出了金海生物、奥凯盛、日之新、亚奥农机、南港物流等在全国产业单项领域中排名前十、河南省第一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竞相崛起,纷纷出彩,彰显了唐河县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

借智借势
汇聚力量共谋发展

变废为宝,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生物柴油!在唐河县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其产品还远销到了国外。

唐河县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利用地沟油加工生产工业油脂和生物柴油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已具有年加工各种废弃油脂12万吨的能力,其中工业油脂年生产能力6万吨,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6万吨,产品全部出口到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并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先后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德国ELR生物研究所及瑞士FADIN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在生物柴油生产技术方面先后研发了酸碱两步法、气态酯化法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技术、产品、市场在全国业界的突出优势。在创新成果方面,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销售额也从2017年度的4417万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5亿多元,实现了高速增长。

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引入企业,让科技注入,让合作深化,促进互利共赢,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唐河县众多企业的共识。

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能防爆电气产品科研与开发、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工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院等组织机构和高校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在智能防爆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研发出的智能防爆电气产品,开创了国内防爆电气产品的智能时代,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主动预警和主动防爆的功能。公司产品被认定为“国内行业领先”和“全国行业知名品牌”,已远销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唐河县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组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有30多家企业分别与中科院、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内燃机研究所、南阳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9项。为在全县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企业发展,县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4家企业在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亚澳农机、中通智能、耀皓电子3家企业荣获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厚植沃土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唐河县项目发展势头勇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这与唐河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厚植创新创业土壤的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唐河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坚持培育创新主体,开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局面,推动创新型唐河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完善领导体系。高规格建立县委、县政府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常委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加强指导和综合协调,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

政策支持有力。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景兰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引导、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财政投入给力。稳定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21年唐河县财政科技支出2.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3.44%,科技创新投入逐年稳步提升。连年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重奖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投入逐年提升,2021年颁发科技创新奖励资金510万元。

人才机制健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机制,制定了《唐河县人才引进激励培养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唐河县人才新政20条》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各路英才来唐河发展打开绿色通道。连年举办科技惠企政策培训会,培训企业厂长经理、技术负责人1000多人次,帮助本地企业了解国家科技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平台、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资助等,为促进唐河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唐河县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倡导,强化保障,在全县营造了科技创新的风潮,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全媒体记者 张苗苗 陈琼 特约记者 丰兴汉)#争先出彩看唐河#

【唐河:科技创新春潮涌】#南阳[超话]#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唐河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硏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1年,唐河县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3家,在全市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成功申报省绿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围绕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7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38亿元;培育瞪羚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成功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目前,唐河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3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1家。

科技创新
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走进唐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真抓实干、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扑面而来,企业创新争优的活力竞相迸发。

位于开发区的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农科”)三期“数字智能化养猪装备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正稳步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围绕智能化产品生产车间和智能仓储领域展开。

南商农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自动化养殖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安装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自创立起便坚持科技兴企,自组研发团队,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开发出一系列适合国内养殖业的自动化养殖设备。

2019年该公司主导参与的“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慧饲喂装备创新及应用”项目捧回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去年4月,该公司在郑东新区设立子公司南商科技作为技术中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业研发技术人员60余人。2021年公司科研项目18项,年度研发结项9项,主要完成了南商云平台的研发、小智倌哺乳三代、小智倌保育四代等项目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南商农科生产产值逐年翻番,公司现已申请专利7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年产值也从最初的几百万元达到现在的10亿元。

创新为要、不断突破,是南商农科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快速稳步发展的基石和密钥。南商农科也是唐河县项目为王、创新驱动、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1年,唐河县涌现出了金海生物、奥凯盛、日之新、亚奥农机、南港物流等在全国产业单项领域中排名前十、河南省第一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竞相崛起,纷纷出彩,彰显了唐河县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

借智借势
汇聚力量共谋发展

变废为宝,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生物柴油!在唐河县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其产品还远销到了国外。

唐河县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利用地沟油加工生产工业油脂和生物柴油的企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已具有年加工各种废弃油脂12万吨的能力,其中工业油脂年生产能力6万吨,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6万吨,产品全部出口到欧洲及东南亚等地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并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先后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德国ELR生物研究所及瑞士FADIN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在生物柴油生产技术方面先后研发了酸碱两步法、气态酯化法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技术、产品、市场在全国业界的突出优势。在创新成果方面,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销售额也从2017年度的4417万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5亿多元,实现了高速增长。

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引入企业,让科技注入,让合作深化,促进互利共赢,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已成为唐河县众多企业的共识。

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能防爆电气产品科研与开发、制造、销售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工院、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院等组织机构和高校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在智能防爆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研发出的智能防爆电气产品,开创了国内防爆电气产品的智能时代,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主动预警和主动防爆的功能。公司产品被认定为“国内行业领先”和“全国行业知名品牌”,已远销欧洲、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地。

唐河县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组织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有30多家企业分别与中科院、武汉理工大学、济南内燃机研究所、南阳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9项。为在全县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企业发展,县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4家企业在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亚澳农机、中通智能、耀皓电子3家企业荣获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厚植沃土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唐河县项目发展势头勇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实力不断增强,这与唐河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厚植创新创业土壤的努力密不可分。

作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唐河县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条主线,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坚持培育创新主体,开创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互促双赢的局面,推动创新型唐河建设迈出铿锵步伐。

完善领导体系。高规格建立县委、县政府科技创新工作领导体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常委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科技创新工作汇报,研究科技创新工作,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加强指导和综合协调,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机制保障。

政策支持有力。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景兰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引导、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财政投入给力。稳定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21年唐河县财政科技支出2.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3.44%,科技创新投入逐年稳步提升。连年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重奖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奖励资金投入逐年提升,2021年颁发科技创新奖励资金510万元。

人才机制健全。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机制,制定了《唐河县人才引进激励培养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唐河县人才新政20条》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各路英才来唐河发展打开绿色通道。连年举办科技惠企政策培训会,培训企业厂长经理、技术负责人1000多人次,帮助本地企业了解国家科技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平台、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资助等,为促进唐河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唐河县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倡导,强化保障,在全县营造了科技创新的风潮,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全媒体记者 张苗苗 陈琼 特约记者 丰兴汉)#争先出彩看唐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都是兄弟抱一下怎么了!”“你和好朋友睡觉?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在#翡翠[超话]# 翡翠这个行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宁愿去相信那种花钱买来证的“大师”都不相信人家从小玩到到那种专业钻研的人。骗子的脚本我在网上搜到一个一样的
  • 摄影项目假设将科学和研究相结合,并就我们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提出问题—————— #旅居生活##风景##梁精寅[超话]# #夜莺主唱梁精寅#【240512】Str
  • !!
  • 很可惜的是,故事跑完主线,书就顺势结束了,能多出点番外就好了,一方面是想多看点当年漓江学堂的事,主要是翟谡和谢景榕的感情线感觉铺垫不太够;另一方面非常非常想知道
  • 现在仿造品十分猖狂,特别是像劳力士这样一个大品牌,不良商家在香港似乎能够制造出高仿的劳力士产品,而仿造品的贩卖市场就是大陆。不要认为水货就有多大的优势,其实在香
  • ……都是周阴婷让我发说的,真的不关我的事,我……(姐姐,姐姐我真的不知道这件事,宝鹊也一定是无意的,如果我早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宁可是自己替眉姐姐受苦,姐姐,我
  • 再者,一个厂家是不是能让高仿爱彼15710蓝天白云有很好的质量,也在于其在生产中有什么样的厂家资历,如果是老牌厂家,他们在生产中就会有更好的手表优化,自然就能让
  • 技术特点·穿透力高,图像性能好·交替双能电子直线加速器,拥有中国发明专利ZL200610011944.4技术,可实现精准的物质识别·无土建,无轨道,占地小·自屏
  • 现场,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资深主持人合颂原创情景朗诵——《我们的盐罐子》生动再现了鲁盐人“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感人故事,每每遇到食盐应急保障,鲁盐人成立生产及
  • 妈妈从老家带的爸爸抓的虾子,口味清新无比,和买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泪]我的挑剔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吃的怎么样,坐在这就心情很好。
  • 在這個滿月期間,讓我們擁抱天蠍座的轉變力量,勇敢地面對我們的深層恐懼和慾望,並從中找到更新和再生的力量,也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深海中,也總有光明的存在。可以
  •   挂了电话之后,沈菀正好看到祁欣睁开了眼睛,“姐,你怎么样了?  沈菀把表姐的情况跟他简单说了一下,“我的意思是,你要是有时间的话,能不能请假来陪陪她?
  • 小松直接:xさん、お疲れ様です。毎日杯の勝ち馬が、徐々に一変への態勢を整えつつある。
  • 爱你,也爱哥哥,你们都是我手心里的宝[心]昨天晚上和队友互换了工作,我给娃洗澡,他给娃擦干吹头发,穿睡袋,然后娃跟我洗澡洗的汪,觉得我把水弄他眼睛了,洗完了还说
  • 妈妈经常说我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有个这么乖的天使宝宝,我嘴上应付着,实际上想着哪有那么完美的孩子,只有不断治愈的父母,很幸运另一半一直参与孩子的成长,没有做过甩手
  • (评破个1k,OK不OK?)#尚雯婕清唱# 话题热度正在持续上升原博带话题真情实感转发:带话题可发原博物料+清唱类物料~红稿来点点原 油 昨 晚 的 E I A
  • 首先就是厂家在生产中会有很好的生产实力优势,想要让手表有很好的质量,首先就要看厂家这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实力,老牌厂家会让其在生产中生产实力优势,才会让其在使用过程
  • 3月15日满勇辱骂、要挟职工,公开截访的谈话录音:2024年3月18日下午,常宁市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信访部门唐永生更是明目张胆要挟、恐吓我说:我只有放弃停访协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