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唐代〕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1年(唐代宗上元二年)。杜甫(诗圣)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

译文
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
人老了,诗写得不怎么经心了,对着春天的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怎么才能找到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文高手,让他们与我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注释
值:正逢。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
聊:姑且之意。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
耽(dān):爱好,沉迷。
惊人:打动读者。
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浑:完全,简直。
漫与:谓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
莫:没有。愁:属花鸟说。
新添:初做成的。水槛:水边木栏。故:因为。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
故着(zhuó):又设置了。
槎(chá):木筏。
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qú):让他们。述作,作诗述怀。语谦而有趣。

赏析

 此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则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抒写了他激愤的、自我解脱的、一时的人生感悟。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更为惊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

  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做人成功是做事成功的前提条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世界的本质就是经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怎么待人接物,处世克己?

正如古训有言“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华大基因尹烨将做人做事与角度的关系进行了类比,非常有新意,值得一看。

做人的时候要45度

尹烨说做人的时候,人要45度。就是说,平时多给人行个礼,谦逊礼貌好办事嘛。

《老子》有言:“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放低自己,并不是贬损自己,而是心怀谦卑,以低处立足,往高处行进。

世间万物源于一个“低”字,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底蕴,更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当一个人格局变大,自会生出更多敬畏谦卑之心,姿态也必然越放越低。

境界越高的人,姿态越低,你放低姿态就是抬高对方,以此也获得他人的敬重。

有一句话说:“逞强是弱者的伪装,示弱是强者的智慧。”静水流深,人贵谦逊,一个懂得放低姿态的人,是宽厚、涵养、格局的表现。

《道德经》也有谦逊做人的告诫:“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以为是,显摆自己的人最终得不到彰显;自我夸耀大言不惭的人也是得不到认同的。

做人能像饱满的稻谷弯腰才是成熟的标志。

人做事时要90度

尹烨所讲做事要90度是指:做事要正直,态度要端正。

90度是垂直的,意味着公正、无私,意味着光明磊落、正气凛然,所谓身正不怕影斜!

古人云: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做人做事,一定要刚直坦率,要做一个耿直不偏的君子。

就像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的生存依靠的是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他靠的是侥幸免于祸害而已。

钢铁大王洛克菲勒曾说过:世上只有一种人可以成为富人,那就是正直的人。

难怪巴菲特总结:和坏人打交道,做成一次好生意,这样的事我从来没见过。

我又想起滴滴CEO程维访谈时,提到过柳传志给他的建议:“要想赢,靠聪明,靠能力;要想赢三十年,靠正直。”

所谓正道直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对待他人时要180度

尹总说的180度是平角,也是一条直线,是指人们处世要有原则,守底线。

道德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180度处世,它既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又是个人的边界。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心中有尺,行事有度,守住底线就守住人品。

法律界有个普遍看法:法律,是道德的一个子集,是最低的道德。

遵守道德,社会可能会变好;违反法律,社会一定会变差。

所以,违反道德会有人骂你,但违反法律会有人抓你。

如易中天所说: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209:人性》有段描述:大多时候,人性谈不上好或坏,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在遵循价值观底线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即使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希望我们都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没错,评判一个人靠不靠谱,就看他能否坚守心中底线。

最终处事为人要360度

我初入职场就受教于一位师姐的忠告: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碰壁。

做人有方圆之道,以方为骨,正气世间;以圆为表,灵活处事。方圆合一实为人生智慧。

这些年职场经验告诉我,那些年年升职加薪的同事个个都是“外圆内方”的处事高手。

他们外表圆滑、八面玲珑,对任何人都是一副人畜无害、一团和气的样子。

但是心里有底线和原则,触碰到原则、底线的事情就会全力反击,绝不退让,坚持捍卫自己的底线。

这些精英都是深谙外圆内方,方圆兼济的通达之人!

他们似乎学过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所秉承的做人原则:做人要处世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

圆是通融,是弧线和润滑,它要求人能根据外界环境灵活变通。

方是规矩,是准则和框架。它规定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做更规范。

所谓“严以律己方,宽以待人圆。”

圆没有棱角,八面玲珑,顾人周全,宽厚妥协不会伤人。

方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有个性和自我,这也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立世之本”。

所谓“圆融变通于外而不泯然与众守心。”

写在最后

尹烨的“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为人,360度处事”做人处事观点告诉我们:

做人要谦逊有礼;

做事要正直方正;

为人真诚坦率,诚不欺人;

处事要圆润周全,有雷霆手段亦有菩萨心肠。

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人有度做事有尺!

厚德方能载物,内圣方能外王。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0、可爱的自己,2022年,你要快乐!11、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没关系,都要翻篇了。4、凛冬散尽,星河长明,新的一年,万事顺遂5、新的一年,三餐四季,温柔
  • #日本趣闻# 难道缴纳家乡税的金主爸爸~【朝日新闻】ふるさと納税寄付額トップの村に「訳あり」 担当職員はカツオが苦手高知県東部にある芸西村が、ふるさと納税の返礼
  • 像是p3一样www⚠️但是也希望福丝在弹幕应援小馥的同时也要遵守p2的弹幕守则哦⚠️#九尾XXZ[超话]#尾子很好,作为尾子的阿姨们,我们要理智一点,不要去搭理
  • 离开的人啊请帮我相爱到剧终忘忧草,开着花你在月光下不说话一件遗憾的事,就喝一杯茶庭院深深秋叶飘落她并不孤单,但她始终觉得自己一个人。最近和朋友们相处的时间比较长
  • 罗本的愧 疚可补 救,所以他无时无刻不在放大自己对妹妹的爱,以一种非常强 势的态度包 裹罗源的生活。 展青山对女儿的愧 疚,是无言又无 奈的,他再也没有挽 救
  •   李主任建议市民选数味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单味或几种中药,徐徐饮之,这样补水兼有治疗作用,以药物的寒热温凉纠正身体寒热之偏。这款药茶有生津利咽,缓解口鼻干燥
  • 然后我各种线上线下联系,其他客服都说我们专员会再联系你的!2.之前改地址的斐乐还在分拣站和营业部之间流浪,连续三天线上线下联系客服还有营业部,我的鞋子依旧不能寄
  • 大家好,听说大家又书荒了,但又找不到感兴趣的小说,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好看的小说,喜欢的别错过哦!书荒的赶紧收藏! 小说推荐今天给大家推荐《穿书后我被团宠了》她穿
  • 翻译资讯[good] #文件翻译多少钱# #保加利亚上午文化# #泰国商务文化# #各国商务文化# #跟法国人做生意# #俄罗斯商务文化# #日本商务文化#
  •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就已经偏离了“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这一承诺的轨道,实现这一目标面临重大挑战。全球在消除某些形式的营养不良方面取得了进展
  • 此系列的第一款作品—的Les Cabinotiers阁楼工匠三问报时陀飞轮Flying Dutchman 腕表以传说中的幽灵船「Flying Dutchman
  • 31、 当我们把一个人给惹怒了,就能最真切的看出他的气节与脾气了,是否能够控制情绪。10、工作中总是有那种喜欢随声附和的人,很少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人要么是没
  • 无症状感染者1男,支教老师,河津市赵家庄街道义唐村人,11月12日从新疆喀什莎车县出发;11月15日抵达河津;11月17日核酸检测阳性后被转运至运城市第二医院(
  • 如今在中国的土地上,居然要给日本人养老,这让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情何以堪?如今在中国的土地上,居然要给日本人养老,这让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情何以堪?
  • 2月的生产力严重受损,新歌产量很低,本周迎来3首新歌上榜,歌手、音乐人包括苏慧伦、三不像乐队、曾静玟。这也是2020年自潘越云的之后,获得全球华语金曲榜冠军的第
  • 同时严格控制对湖岸线的开发,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核心区的水系沟渠进行了生态改造,确保候鸟及其他生物多样性的延续。我区强化了各类违法行为的治理,并积极开
  • 所以这篇PR“出师表”里,点名什么剧、点到何程度、刻意不提什么剧,全都是深思熟虑的讲究啊[二哈]#我和力力的日常# 番2篇:他可以“借力打力”且直接是一种非常自
  •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年他太过专注家庭生活,业务能力所剩无几,不熟悉直播节奏,不懂带货规则,最后全靠身旁助理主播撑场,到了最后他的直播间观看人数就只有几千,还大半都
  • 追过且仅追过the9(是谁2022还在怀念婧妹我不说)会吹笛子,会画画(现在主要画板绘)喜欢唱歌(不算好听只能说是勉强不跑调,压力大啥的会一个人去ktv嗷一下午
  • 根据市委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的常态化、智慧化、精准化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在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芜湖传媒中心在前期中心各路热线获取信息与市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