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拆迁获200万,女儿患病要30万治疗,弟弟:一分都不会出!

姐姐病重回娘家求助,弟弟却说一分钱都不会出。这个满面愁容的女人叫何琳,就在不久前,她被查出脖子上有个肿瘤,虽然还没有确定恶性还是良性,但手术肯定需要一大笔费用。

得知这个消息,何琳万念俱灰。虽然她和丈夫相伴20年,但两人没有多少积蓄。据丈夫冯庆云说,眼下能救妻子的只有岳父和岳母。

原来,不久前何琳的娘家拆迁了,总共获得200万的赔偿款,而何琳的户口一直在娘家,所以按照拆迁政策,她也应该分得30多万。

可何琳的父母却重男轻女,把钱全给了何琳的弟弟。如今何琳病重,希望父母把那30万拿出来给自己看病,可多次上门讨要,均遭到娘家人的拒绝。

对于这样的结果,何琳十分心痛,甚至一时想不开,还划伤手臂想寻短见,幸好被丈夫发现,及时阻止。

而对于岳母一家的做法,丈夫冯静云也是愤愤不平。所以特意找来记者,希望能帮妻子讨回公道。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记者陪同何琳来到了她的娘家。可此时家中只有弟妹王莎在家,见到姐姐到来,王莎态度十分冷淡。

对于拆迁款一事,王莎并未否认,毕竟姐姐的户口是在家里,拆迁款肯定也有一份儿。可对于姐姐说自己得病急需手术,王莎却提出质疑,为什么早不病,晚不病,正好一打官司就病了呢?

原来,何琳因为迟迟拿不到拆迁款,已经把娘家所有人都告上了法庭,而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告诉娘家自己得病了,所以弟妹怀疑姐姐是为了争夺赔偿款而故意装病。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连一旁的调解员都心生疑惑,不管何琳有没有病,既然娘家都承认有这份拆迁款,那为什么理直气壮的不肯给她呢?

就在这时,弟弟何冰回来了。姐姐病重,急需治疗,弟弟手握百万拆迁款,却一分都不给。据何琳说,老房子拆迁一共赔了将近200万,按人头平均下来,自己该得30多万。

如今自己病重急需手术,娘家就算不能把钱全都拿出来,起码也应该给个几万,让自己先去治疗。按理说都是血脉至亲,就算没有这笔拆迁款,娘家人也会尽力帮忙。

可没想到的是,对于姐姐的要求,弟弟何冰却一口回绝,还说姐姐的钱不在自己这里。

据何冰说,自己一共有两个姐姐,拆迁款下来后,父亲确实把大部分钱都给了自己,那两个姐姐的那份依然还在父亲手里,所以何琳应该去找父亲要钱。

事情了解到这一步,仿佛一切矛头都指向了何家父母。难道真如女婿冯庆云所说,岳父和岳母就是重男轻女?想用这种耍赖的方式吞掉属于女儿的赔偿款给儿子吗?

面对质疑,弟弟何冰解释说,父母从来没有重男轻女,其实主要原因跟姐夫冯庆云有关。

原来格林17岁就认识了冯庆云,当时冯庆云已经30岁,刚离异,还带着一个女儿,这份感情遭到全家人的反对。

可不论如何劝说,何琳始终坚持要跟冯庆云在一起。在弟弟何冰眼中,姐夫冯庆云爱打牌,终日债务缠身,姐姐跟他过日子就是在倒贴,而且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却一直不领证。

如果拆迁款给了姐姐,用不了多久,这些钱就会被冯庆云全部败光。其实说到底,何家并不是对何琳绝情,而是想为她保住这笔钱。

弟弟何冰也放出话,如果姐姐愿意和冯庆云断绝关系,那随时欢迎回家,有自己一口饭,也有姐姐一口,属于姐姐的钱肯定也会一分不少的全给她。

可对于弟弟的提议,何琳却一脸不屑,说自己现在过得很幸福。至于为什么一直不领证,对于这个问题,女婿冯庆云解释说,刚开始在一起时,只觉得感情好就行了,有没有那张纸都无所谓。

后来何琳想领证,恰好又赶上拆迁,本打算拆迁过后再去领,可没想到何琳又查出肿瘤。

事到如今,何琳的病已经不能再拖下去,法院判决也一时下不来。无奈之下,冯庆云只能先自己筹钱给何琳做了手术。

可令人心寒的是,住院期间,何琳的娘家没有一个人前来看望,甚至连个问候都没有。毕竟是亲生女儿,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没领证,就连她的死活都不管了吗?

为了解开疑惑,记者再次前往何家,第一次终于见到了何琳的父母。一提起女儿的事,何家两老就唉声叹气。

据父亲说,冯庆云好吃懒做,爱打牌,他们领不领证跟拆迁款压根儿就没一点儿关系,就算领了证,只要户口不迁出去,一样可以获得赔偿。

在何家父母看来,不领证就不受法律保护,如果以后女儿没了价值,冯庆云就可以将她一脚踢开。

之所以迟迟不肯给女儿那笔拆迁款,完全是为了女儿着想。何父还表示,如果没有这场官司,拆迁款的问题原本是可以协商的。可万万没想到,何琳竟然毫无征兆地将娘家给告了。

不管是何琳自己的意思,还是受了冯庆云的挑唆,这一行为都让老两口深深失望。所以他们打算跟何琳断绝关系。

至于该给何琳多少钱,父亲说要等法院的判决结果。何琳的恋爱观独树一帜,令人惊讶,也许通过法律途径,她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钱,也可以继续跟男友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代价却是血脉至亲,渐行渐远。仔细想想,这样真的值得吗?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社会#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之所以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因为十三四岁我被校园霸凌的时候是她一直陪我,我十六七岁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是她一直给我写信,我被封寝隔离精神将近崩溃的时候,是她就算十个月
  • 同时无论是在巡回演出中还是节目中,因选手均未对歌曲进行改编,也表明了原创者的姓名,因此没有侵犯作者的人身权,所以法院难以支持公开赔礼道歉的诉求。上述两案中,巡回
  • NO.4 寅虎比肩主事属虎人今天会有朋友求你办事,不要推辞,保持你积极的心态,会有很大的收获,也为自己正义形象加分不少。处女座的人很希望得到被人的肯定和关心,巨
  • #sky光遇[超话]# 想约图的宝子看看不当人工作室哇✨想约图的宝子看看不当人工作室哇✨✨例图都在下方链接啦,有喜欢的可以加我️咨询,问问不要钱滴!️:WBY3
  • 阳性人员5、6,现住密云区檀营地区首创悦欣汇小区,29日作为风险人员居家隔离,30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人员3、4,现住密云区鼓楼街道行宫南区,为密云区
  • 不过,10月20日开始,深圳市,又要开始升温啦,初夏还是要回来了!总体来说,10月18日和19日的深圳降温,力度不是很暴力,绝对不是霸王级的寒潮!
  • 香山寺全名“香山大永安禅寺”始建于唐代,具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北京城最早的人文景观之一和香山的文脉源头。这座堪称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上乘之作的古老建筑,在经过5年的修
  • 17、错过‮秋了‬枫和冬雪,会‮来迎‬春天的​樱花吧,今年‮遗的‬憾,‮年来‬一定会实现​的18、新年愿你有盔甲,‮有也‬软肋;心中​有‮骨傲‬,也有慈悲;‮披
  • 大生传人  芳秀壶艺【龙吟至尊】泥料:原矿红皮龙容量:480cc作者:范秀芳 研究员级高级工美艺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术艺名人范家壶庄设计师,宜
  • 终于想起来这张报纸啦16年里第一次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登上读物什么的上头[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大部分功劳都在 和90团委[憧憬]就是有点遗憾党在我心中那篇没有交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玩了半天该回家了,花斑猪说,要去下一个公园,我都要晕了,他怎么迷上逛公园了!)好幸福啊 又跟宝宝见面啦 ~ 因为见面那天很冷 又在下雨 宝宝没有拿伞我就想着去接
  • #生活的模样##好运#浪漫就是浪费時间慢慢喝茶,当你浪费時间慢慢散步,浪费時间慢慢吃饭,就会自然生长出浪漫;越长大越不敢依赖别人,因为人心易变,自己给的,才叫安
  • 水瓶只在信任的人面前才会表现出孤独、脆弱、敏感和多疑的一面,那是水瓶对你的信任,如果你懂。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成为更好的人,不意味着牺牲掉所有的快乐和自
  • 这里的“低”或可向主板股靠拢,因为昨日涨停的三丰智能、越博动力、开元教育、贝斯特、新诺威全线低开,中集车辆、九强生物也仅小幅高开,可见创业板涨停股的溢价已经大幅
  • 每天40评 欢迎鸟鸟们来一起搞工程~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TFBOYS-易烊千
  • 除皱手术不是只能单独操作,还可以同时联合面部吸脂、自体脂肪填充和异物取出,异物取出包括线雕遗留的吸收不了的线、不明注射物、填充的自体脂肪等等而像双眼皮、隆鼻等手
  • 但客观事实是:这种普反是有机会参与的,没参与,说明自己还是菜了,超跌反弹没做好。【汤杰立志做黑马】来自汤杰,近日他在个人社媒中晒出了最新的训练视频,可以看到汤杰
  • @蜀祈是七七呀#王菲妍[超话]##眸若星辰王菲妍#【20201102 口袋48房间动态】 排练辛苦啦 今晚3号就要浪彩首秀了喔,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心怡好物感谢为
  • 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真理之体与真智之用是没有区别的,出世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