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二十六。杀业有多种。皆能招罪。障生净土。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也。】
  这个一段,善导大师很慈悲,特别提醒我们不要造杀业。造杀业会招罪的,有果报的,最严重的果报就是障碍我们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最严重的。杀业有多种,杀生这个业很多种,我们一般讲身口意三业,身口意都可以造杀业。身业主要就是说我们自己亲自去杀,自己拿刀杀生,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杀生。除了刀,杀生还有很多种,在《五戒相经》里面讲杀业,举出很多例子。杀生,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得故杀,不可以故意去把牠杀害,连蚊虫、蚂蚁你也不能故意去把牠杀死。杀业这个罪报有轻有重,这个也是很多方面。譬如说杀生,在《五戒相经》讲,杀人、杀动物统统叫杀生。杀人也是杀生,杀动物也是杀生,还有杀鬼神的,那个也是杀生。
    讲到起心动念,我们就要谨慎了。过去我常提到,《太上感应篇汇编》有一个元自实,一元二元的元,自己的自,实在的实。他要去杀一个姓缪的,拿着刀,一大早气冲冲的,要到那个姓缪的家里去把他杀死。他经过一间轩辕庙,轩辕庙就是供黄帝的,三皇五帝那个黄帝,黄色那个黄,不是做皇帝那个皇,黄帝,就是我们汉族的祖先,黄帝,供轩辕庙。现在轩辕庙,我在宜兰有看过一间,在宜兰有一间轩辕庙,那间我看过,其他地方我还没有去过,宜兰那间我去过,轩辕庙,供黄帝的。元自实他气冲冲拿个刀要去杀那个姓缪的,那个姓缪的对不起他。一大早那个庙祝,管理轩辕庙这个庙祝,这个管理员,他一大早要起来诵经,因为轩辕庙诵黄帝那个经典,他一大早起来要诵经。看到庙门口一个人这样走过去,一大早天还没亮,他看到那个人后面跟着好几百个凶神恶煞、青面獠牙,形状很可怕,走过去了,跟着一大堆,跟着他过去。过了没多久,看到那个人又转回来,又从他那个庙门口经过,这次回来看到后面也是跟着好几百个,那个面貌都很善良,好像天上的天使一样,那个善神跟着很多,跟在后面走过去。看到很奇怪,这个庙祝就把元自实先生叫过来,叫到他庙里面去,就问他,你刚才到底是去哪里?你去做什么?从我们庙门口经过又绕回来,没多久又绕回来,你到底去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事情?
  元自实就跟这个庙祝讲,他说一个姓缪的对不起我,我刚才准备去把他给杀了,带着刀去准备把他给杀了。但是走到他家门口,他忽然想到,这个姓缪的他上面还有八十几岁的老母亲,下面还有妻子儿女,儿女还小。他就想一想,对不起我的只有姓缪的一个人,我把他给杀了,他老母亲谁来奉养?他的妻子儿女谁来抚养?我杀了他一个人,不是等于杀了他们一家吗?对不起我的只有他一个人,我不能连累到他们家人,他这一念善念,善心生起来,他说算了算了,不报仇了,放弃了,不报仇了。他生了一个善念起来,他又绕回来了。那个庙祝听到他这么讲,他说我明白了,就把刚才看到的情形告诉他。他说你知道吗?你刚才要去杀那个姓缪的,你怒气冲冲,心怀恶念,要去杀人,你后面跟着好几百个都是凶神恶煞。你那个念头一直恨那个人,那个怨恨之心起来,那个凶神恶煞就跟着了。你到那边,你那个念头转过来了,你那个善心起来了,为他的家人着想,你这个善念起来了,你这个恶念放下,你刚才回来你后面很多很多善神跟着你。所以他说,你以后好好断恶修善,你将来前途无量。
  元自实先生听到这个庙祝这么一讲,全身冒冷汗,怎么我动个念头,那个事情都还没做,要去杀人这个念头才起来,人还没有杀,凶神恶煞就跟一大堆;如果杀了,那就更不得了!动一个善念,他只是动这个善念,他也没有帮助什么,但是善神就跟来了。所以《太上感应篇》讲,「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你起一个善念,好的念头,这个善事还没做,那个善神就跟着你了,做了当然那个善神就更多了。「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你起一个恶的念头要去害人,要去伤害人、去恨一个人,怨恨那个念头一起来,瞋恨心那个念头一起来,凶神恶煞就跟着了。所以起心动念,我们就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有一点神通的人,心比较清净的人,他都看得到,看得到那些鬼神,有善、有恶。
  现在的人心都很凶恶,都是怨恨心、瞋恨心,瞋恨心是特别重,所以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每天都有不好的事情。我每一天这边,平常我也没有天天看报纸,偶尔看一下,来这里我请同修给我买一份报纸,每天都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昨天是看到枪击案,今天看到十几岁的小孩,他妈妈给他收手机,就从二十七楼跳下来摔死,死给他妈妈看。你说这个是什么心?实在太惨了,太恶劣了。这些都是教育问题。现在社会报章杂志、电视台教什么?教人贪瞋痴的。真的,老和尚讲得没错,教贪瞋痴的。你本来就有贪瞋痴,唯恐你那个贪瞋痴不够强烈。它没有教你存善心善念的,没有,都教你怎么增长贪瞋痴的,教你这些的。你看,看久了,你自然一定受影响,你不受影响你肯定是佛菩萨,你如果不是佛菩萨你肯定受它影响,看久了你一定会受污染。

  所以杀业很多方面的,皆能招罪。所以我们老和尚讲《十善业道经》,你只要有一念怨恨众生、伤害众生,这个念头就是杀心,你有杀的心,皆能招罪,这个会障碍往生净土。如果临命终的时候突然起一个念头,怨恨某一个人,怨恨某一桩事情,那个瞋恨心一起来,这个佛号就忘记了,你就不能去西方了,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平常要常常存善心,不要有伤害众生这种心念。《弟子规》也教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弟子规》是讲到人,我们佛法,凡是众生皆须爱,那个就更广大无边了。所以我们现在放生,不杀生,也要把我们自己内心伤害众生、伤害别人、怨恨别人那个念头要放下,不然你放生这个功德就不圆满。外面放生,但是你那个心还有仇恨,你有仇恨,你这一念就是杀心,会伤害众生的。所以昨天那个枪击案,我看到报纸都是年轻人,我看双方面都有问题,彼此都是互相要伤害。如果被轩辕庙那个庙祝看到了,一定看到他们也是很多凶神恶煞跟在后面。
  所以,下面这句很重要,『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这个是一个关键,「一切生命」,你要真正从内心生起那个慈悲心、怜悯心。像这个元自实他就是很具体的一个例子,他就是刚开始是杀心,后来变成慈心。你看前后没多久,他那个念头一转变,他果报就不一样。这个「起于慈心」,就是要把瞋恨心放下。我们早年,大概二十几年前,我们净老和尚讲经教我们一个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参考。他就教我们,你这一辈子最恨哪一个人,哪一个人是你的冤家对头,一提到他的名字你就会发抖的那一个,不要看到人,提到那个名字就全身发抖,他说你就是供那个人的牌位,每天跟他顶礼,像拜佛这样跟他拜,他说拜个三个月,你瞋恨心会没有了。有一个老居士真的他就是这样拜,拜了三个月,又去给老和尚报告,说我还是恨他。师父说再拜,拜的时间不够,再拜。
  人的念头转变,也会改变别人,也会影响别人。如果一直不改变,他也不改变,两个人都差不多,半斤八两,就是一样。有一个改变了,就会影响另外一个,这个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净老和尚也都是这样教我们,海贤老和尚也是这样示现给我们看。电工收电费,他说这个月怎么比上个月多那么多?问这么一句,两个耳光就上去了,而且他还不敢跟他理论,钱赶快拿出来给他,不敢再查账,不敢再对了。这个就是他一点瞋恨心都没有,都没有瞋恨心,海贤老和尚他是断烦恼,我们老和尚讲他断烦恼。你没有这个瞋恨心,起码你伏烦恼,烦恼没断,但是你伏住,不发作了。像新加坡那个老菩萨还没有伏住,想到她先生就要生气,最好不要再跟他碰面,冤亲债主。
  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这个关键在这个慈心,你放生也要有慈悲心。所以现在很多人放生,我们都会劝他,你要生起慈悲心。如果你还有瞋恨心,你这个放生,外面放生,但是内心还有杀心,那个不圆满。你要放生放到自己慈悲心生起来了,真正布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你心中还有不满的人,还有怨恨的人,这个还要再修。你要去想一想,多想一想,他对我们的好处。老和尚教我们,念人家的恩,不要念人家的怨。怨,《弟子规》讲「怨欲忘,恩欲报」,不要有怨恨心,人家对不起我们,不要放在心上;人家对我们有好处,即使是一点点,我们都要放在心上,要去报答。对不起我们的地方,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学海贤老和尚,这样我们这个慈心才能生得起来。如果念怨不念恩,这个对我们往生都是障碍。所以我们今天开了放生会,明年三月预备做一次大放生。放生是一个表法,主要劝大家生起慈悲心,这个是主要的目标。外面放生这个是形式,最重要,你要有慈悲心。
  『亦是最上胜妙戒也』。这个「最上胜妙」,最上就是最高的,最殊胜的,最妙的戒。所以佛在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十善业道,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五戒配儒家的五常,儒家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仁放在第一个,仁就是仁慈,仁慈之心。如果你有杀业,你没有慈悲心,瞋恨心很重,常常要想伤害众生,怨恨众生,这个就没有仁慈之心,你只有怨恨之心,没有仁慈之心。所以儒家也是这么教我们的,仁义礼智信,配佛家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这正是:恶僧害人终害己,隐士行善得善报。

唐文宗太和年间,有一个名叫姚坤的隐士,不追求荣华富贵,常会以渔钓自娱自乐,居住在洛阳东面的万安山南麓,抚琴饮酒,自得其乐。他家旁边住着一户猎人,以用网捕捉狐狸、兔子为业,姚坤为人仁慈,总会用钱买下那些狐兔而后放生,日积月累,多亏他而活命的小动物已有数百之多。

姚坤原先有一处田庄,抵押给了嵩山的菩提寺,后来姚坤攒够了钱,来到田庄上想要把它赎回来,管理田庄的僧人却是一个凶恶之徒,常在隐秘处挖出一口几丈深的枯井,在里面扔进几百斤黄精,再找来人关进井里,只让他以黄精为食,看看黄精是否像传说的那样可以让人成仙。他见到姚坤后,便又起了歹心,于是故意把姚坤灌醉,而后丢进了井里,又用磨盘盖住了井口。姚坤醒来后,根本逃不出去,饿了也只能吃黄精充饥。

被困在井中几天后,夜里,忽然有一人在井上呼唤姚坤的名字,并说:“我是狐狸,感念您救下我不少的子孙,所以前来教给您脱困的方法。我乃是天狐,最初我住在墓穴里,通过墓上的破洞仰望着天汉星辰,心中歆慕不已,恨自己不能振翅奋飞,于是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星空,忽然间便不觉从墓中飞了出来,一路乘风驾云,登上天宫,拜会了仙官。您只要摒除杂念,一心注视苍穹,始终坚定不移,不过一个月,便也能自己飞身而出,即使孔洞狭小至极,也阻碍不了您。”姚坤问:“你有什么根据?”狐狸道:“您没听《西升经》上说吗?‘神能飞形,亦能移山。’您要努力呀!”说完便离开了。

姚坤相信了它的话,照其所说行事,过了快一个月,便忽然从磨盘正中的孔洞间跳到了井外。他又找到了僧人,僧人见他还活着,不禁大吃一惊,再去看那井时,却仍完好如初,便对姚坤礼遇有加,问他是怎么出来的?姚坤道:“我只是在井里吃了一个月黄精,便感到身体轻盈如神,想飞就能飞出来,即使孔洞再小也不碍事。”僧人信以为真,于是让弟子用绳索把自己放到了井下,又约定过一个月再来找他。弟子遵照他的话,过了一个月才又来到井前,见僧人已经死了。

姚坤回到家,过了十几天,忽然有一个女子,自称名叫夭桃,前来登门拜访,她说自己本是一个富家女,误信了一个少年,被他引诱出来,如今迷了路回不去家,愿意留下来做姚坤的妻子。姚坤见她容色妖冶,作诗和书法都很精通,对她也很是喜欢。后来姚坤响应皇帝征召,带着夭桃前往京城,走到位于盘豆的馆驿时,夭桃忽然闷闷不乐,在竹简上写下一首诗道:

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
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写完后又吟诵良久,姚坤见了也很伤感。忽然,有一人牵着一条烈犬走进馆驿,本是某太守要送给当朝宰相裴度的礼物,而这烈犬一见到夭桃,便怒气冲冲地挣断锁链,朝着堂上跑来,夭桃见状顿时化为了一只狐狸,跳到烈犬背上,用爪子抠它的眼睛,烈犬受到惊吓,号叫着跑出馆驿,朝着荆山一路狂奔而去。姚坤大惊失色,跟着狗跑出几里远,见烈犬已经死了,而狐狸不知所踪。姚坤惆怅悲痛,一整天都不能继续向前。

夜里,有一个老人带着美酒来见姚坤,自称是他的旧相识,但已经倒上酒喝了几杯,姚坤依然没认出这老人是谁。酒喝完后,老人便起身长长作了个揖,向他告辞,并说:“这已经足够报答您了,我的孙儿也安然无恙。”说完便消失不见,姚坤这才明白老人就是当初救自己的那只狐狸。后来狐狸再也没有来找过他。——《传奇》

原文:

太和中,有处士姚坤不求荣达,常以钓渔自适。居于东洛万安山南,以琴尊自怡。其侧有猎人,常以网取狐兔为业。坤性仁,恒收赎而放之,如此活者数百。坤旧有庄,质于嵩岭菩提寺,坤持其价而赎之。其知庄僧惠沼行凶,率常于閴处凿井深数丈,投以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观其变化。乃饮坤大醉,投于井中。以磑石咽其井。坤及醒,无计跃出,但饥茹黄精而已。如此数日夜,忽有人于井口召坤姓名,谓坤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不少,故来教君。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塚,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盼注神。忽然不觉飞出,蹑虚驾云,登天汉,见仙官而礼之。君但能澄神泯虑,注盼玄虚,如此精确,不三旬而自飞出。虽窍之至微,无所碍矣。”坤曰:“汝何据耶?”狐曰:“君不闻《西升经》云:‘神能飞形,亦能移山。’君其努力。”言讫而去。坤信其说,依而行之。约一月,忽能跳出于磑孔中。遂见僧,大骇,视其井依然。僧礼坤诘其事,坤告曰:“但于中饵黄精一月,身轻如神,自能飞出,窍所不碍。”僧然之,遣弟子,以索坠下,约弟子一月后来窥。弟子如其言,月余来窥,僧已毙于井耳。坤归旬日,有女子自称夭桃,诣坤。云是富家女,误为年少诱出,失踪不可复返,愿持箕帚。坤见其(“其”原作“之”,据明抄本改。)妖丽冶容,至于篇什书札(“书札”原作“等礼”,据明抄本改。)俱能精至,坤亦念之。后坤应制,挈夭桃入京。至盘豆馆,夭桃不乐,取笔题竹简,为诗一首曰:“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吟讽久之,坤亦矍然。忽有曹牧遣人执良犬,将献裴度。入馆,犬见夭桃,怒目掣锁,蹲步上阶,夭桃亦化为狐,跳上犬背抉其目。大惊,腾号出馆,望荆山而窜。坤大骇,逐之行数里,犬已毙,狐即不知所之。坤惆怅悲惜,尽日不能前进。及夜,有老人挈美酝诣坤,云是旧相识。既饮,坤终莫能达相识之由。老人饮罢,长揖而去,云:“报君亦足矣,吾孙亦无恙。”遂不见,坤方悟狐也,后寂无闻矣。(出《传记》)

《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句句启悟人的觉性,悟透福报无量。。。。。。。

《阿弥陀经》又名《佛说阿弥陀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所奉持的一部重要经典。有人说,净土的其他三经,全部都指向《阿弥陀经》中的一句话,那就是“若善男子衫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

确实如此。

只要一个人,能真正持念佛的名号,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开悟。但是如何坚持,如何让人达到这一步,却并非表面上说一说,做一做就可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不懈的修行,最终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中,有许多启悟人的觉性的句子,很多人由于对念佛法门不了解,无法悟透这些句子中的佛意,导致自己,无法看懂,也就无法启悟自己的觉性了。即便如此,修持这部佛经,诵读这部佛经的人,却无计其数。

因为念佛法门,简便易行。同时,也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修持的人,也会因为诵读此经,而获得无量福报!

今天,就由本文与大家分享《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如能悟透,福报无量!

01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
有人很想了解极乐世界,很想去那里“旅游”一番,然后再回来。当然,佛果世界的殊胜,人人向往。但是能去者,毕竟非常人之力能达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佛经来了解,极乐世界的一些情况。

《阿弥陀经》中说,在极乐世界里,常有梵音四处响起。这些梵音,并不是那些天女所演奏,而是“自动”于空中响起。只有灵性极强的众生,才能随时听到,美妙无比。

据说在整个极乐世界,地上是由黄金铺就。那里的财富,无量无际。众所周知,佛陀当年讲法,当时最富有的一位长者,想请佛陀去他那里说法。佛陀说,如果你能将这个园子以黄金铺满,我就去讲法。于是那位长者,将自己所有的黄金布施出来,但是还是无法铺满一个园子。后来有一位王子,也布施自己的黄金,才将园子以黄金铺地。最后佛陀就来这里讲法。

这个故事,就是“祇树给孤独长者”的来历,这座园子,就叫“祇树给孤独园”。

用黄金一个园子铺满,需要一位最富有的长者,倾尽自己的一切,尚且无法铺满。而极乐世界,到处是金子,可见其国多么富丽堂皇,众生多么享福。

如果你想要去那样的地方,享那么大的福,你在修行中吃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02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为阿弥陀。
很多人念佛,只顾着念,念着念着,就执著起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来。真正念佛,是忆念佛的伟大,忆念佛的殊胜,忆念佛的慈悲。同时在修行中,也要遵照这种慈悲去做。当你修成了,你的功德,也就如他一般。

仅仅只是将这句佛号当做“念经”,效果不能达到极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得不到佛的加被。因为你不理解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意义。

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光明,本身就蕴含着无量福报。当你拥有无量福报,你做任何事,都没有障碍,所求皆应,所求皆得。这就是福报的力量。所以,当你念佛,你就要明白这一点。能明白这一点,也会得无量福报。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殊胜之处。

03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很多人懂得极乐世界的好处,但是由于五蕴的作用力,无法使自己得到解脱。佛说让人念佛,不仅是自心信佛,能得无量福报,当你念佛时,阿弥陀佛也会给你加被,让你增加无量福报。

这就是念佛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应到。娑婆世界,就是一个迷的世界,就是一个有情的世界。在有情的世界里,整日里思量的,是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

有几位比丘讨论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有一位说:“四季中,春秋两季最舒适,能让人快乐。”另一位则说:“只要让我得到我想要的,我就会快乐。”他们的话被佛陀听到了,佛陀就说了一个偈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虚无缥缈,容易失去。当你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才是最快乐的。

佛陀开示《阿弥陀经》,其目的也是让人如法修行,做到“此灭最为乐”。做到之前,先要发愿,你有了这个愿望,修行才会坚持下去。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4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每个时代中,每个人的想法,会因应时代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佛经中说,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人向善,人与人之间,都是你尊敬我,我尊敬你。互相之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甚至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

但是在众生浊、命浊、劫浊、见浊,烦恼浊的“五浊恶世”,人们寻思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当前,谁也不肯去做事情。

而佛陀在这样一个时代,普度众生,让人们修心向善,是多么的难。不光有魔王波旬阻挠,还有无数的外道,不断地破坏佛陀所说法,破坏佛陀所创的教法。每一步,都艰辛无比。

困难中见曙光。越是困难,越显出修行的与众不同。能在五浊恶世修行的人,佛说其功德无量,福报无量。即便无法修成,也会于他的心中,种下成道的种子,于未来,成就佛道。

《阿弥陀经》中,佛陀也提及了许多的佛土。这些佛土,都与极乐世界一般,殊胜难量。只要众生能如法修行,最终都能得无量福报,享受这些福报。

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你的心,不断地忆阿弥陀佛,终有一日,能花开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六时吉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定个小目标,春节前每天早起打卡王一博,我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你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工作我把善意传播传播传播播种祝福所有善良努力的大家没词了还想盖个塔来着对,还要
  • 史记 马云传逍遥子与吾同驾十一载矣,受命以来,屡有捷报,其人也智,为事尽己,不拘陈规,其命唯新,以授重任,上乘之选。阿里之初,吾辈许之百又二年之寿,人非金石,可
  • yyqx ins #yyqx ins# yyqx sndn #yyqx sndn# yyqx 帅 #yyqx 帅# yyqx 中戏#yyqx 中戏# 四字 帅
  • #阴阳师手游##阴阳师#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都是寮里的朋友,已经征求过本人意见发的微博。 故事人物:江月,千鹤,糖糖 背景:我朋友江月的号昨天被盗
  • #爱情恋爱秘籍#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妻子结婚后在丈夫的要求下回归家庭。可是慢慢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丈夫会渐渐对这个家庭漠不关心。
  • Voici un fruit typique de l'automne au Japon : le kaki S'il s'apprécie tel que
  • 在成年人的社交世界里,大家有自己的约定俗成,这些规则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能让别人舒服,也让你自己不觉得难受:1.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在成年人的社交世界里
  • #木村拓哉[超话]#明日直播安排, 直播室指路 不见不散 10:30直播FLOW Flow 的嘉宾整理 2018年 8月  明石家さんま 9月  二宮和
  • ”此外,陈丽华的丈夫也颇有名气,他就是曾在《西游记》中饰演唐僧一角的迟重瑞。有人曾这样概括陈丽华的资本版图,“北京,西起金鱼胡同,东至建国门的金宝街,被她承包,
  • 我觉得自己无比的幸运,虽然是老三,也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一席之地,伸出手张开双臂,都会有人无条件的接着你,这种感觉真的,我从来没有过!看到一个et姐妹微博截图的一句
  • 今日推送#保持低调 阅后即焚 | 那个男人说过的那些话#我自愿加入秃头社,坚决捍卫秃头社与秃头社头目的快乐与自由。我保证:我没有心,我是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答这
  • 我喜day59./今天等老杜通知等了一上午 害 不过还好不去画室可以睡懒觉了ya[哈欠] 下午和张畅一起看了小小的愿望 感觉一个人看的时候很尬但是两个人一起看怎
  • #天外小陈在天津的探店之旅# 阿拉伯餐厅奇妙历险记 16.2公里转两趟车的风尘仆仆✔奶油蘑菇汤(有小块的鸡胸肉 奶油味淡淡的 喝久了也不会觉得腻)✔小混烧烤(
  • 是一只野生分享博,摘录 / 壁纸 / 背景图 / 情头,分享依照自身喜好挑选,均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擅长人像拍摄,最近拍照意愿是婚礼 / 古风。
  • 骏马驰骋,路途遥遥,她的梦在远方,青青的草原,天地一线茫茫。大雁嘎嘎,一路飞行,她的梦在南方,盈盈的萋草,湖水一片泱泱。
  • 实在没意思,我爸写信给我说,你要再脱下去就别回家了,我想想也没前途,就解除合约回来啦!不想想谁会给你白忙办理出国?
  • 土豆脊骨锅我一个人加了一份年糕全吃完了,还啃了半锅的排骨‍♀️ 韩国的每餐我基本会在后面的vlog里都剪出来。】比如瞎子阿炳的“二泉音乐”你只要听,你就会慢慢体
  • #阴阳师手游[超话]#来说说我对以后阴阳师里可以增加内容的建议(最近在玩在准备考试没时间出cos最多摸下游戏,等我考完马上回来发片,别取关我[跪了])1、好感度
  • 我如何洞察我的全部,这个“我”由思想所建造,被思想所隔绝、所分裂,而思想本身就是分裂的,“我”以为自己独立于思想而存在,但是思想制造了“我”制造了“我”及其所有
  • 穿传统服饰出游真的是件极其开心的事,以及鼓浪屿的市民专线太方便了[doge]我好爱[doge]袄:@今天三弄居收到反馈了吗 裙:@褍正記 @说给大明服饰中午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