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大连市进口非冷链货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的通知 大疫指综发〔2022〕56号】

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同意,现将《大连市进口非冷链货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
综合协调组
2022年4月18日



大连市进口非冷链货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引

为做好进口非冷链货品常态化疫情防控,防范因防控漏洞引发疫情风险,特制定本指引。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法人负疫情防控主要责任,要严格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设立专、兼职岗位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企业作业区、卫生间、食堂、休息室、淋浴室、库房、应急隔离、垃圾存放区等区域分区管控,最大限度把风险控制在最小单元。

二、建立人员台账。台账信息包括人员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详细现住址、家庭联系人、疫苗接种史、来返连情况、近期核酸检测情况、单位聚集性活动、人员离职情况等,确保发生疫情时,相关部门能迅速获取重点人员信息并采取管控措施。

三、加强人、物、环境核酸检测。对进口非冷链货品涉及的各环节从业人员及环境,要建立完善的核酸检测及健康监测制度。市防指根据境外重点关注地区、重点关注行业货品情况,对可能引发疫情传播的企业采取阶段性强化防控措施。各属地防指按照市防指安排负责落实,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定期免费核酸检测。人员按5:1混采,每日1次核酸检测;环境按5:1混采,每周两次对企业作业区、卫生间、食堂、休息室、淋浴室、库房、应急隔离、垃圾存放区等开展核酸检测,上述每个场所不得少于4管20点位;进口货品内外包装及货品要内外同检,按5:1混采,每批次必检且不少于4管20点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按照《关于印发大连市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品检出阳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的通知》(大疫经指办发〔2021〕21号)进行处置。

四、加强源头管控。进口货品运输、地面代理、仓储、进口企业等主体按照“谁的货品谁负责,谁作业谁组织消毒”原则,负责对每件进口货品实施预防性消毒,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督导检查。海关部门负责按规定实施进口非冷链货品新冠病毒抽样检测,对抽中货品开展预防性消毒指导工作。

五、做好溯源登记。企业应对来自境外重点关注地区的进口非冷链货品在运抵企业3日前向属地防指报备。货品运抵企业后要做好登记,建立详细的货品台账,包括进口货品名称及国别、进口国家(地区)、进口口岸、数量、静置时间、运输方式、货品流向等,做好核酸检测、消毒、转运、销售和使用流向记录,做到每批次货品流向可查询、可追溯。

六、完善货品转运流程。进口非冷链货品经口岸结关放行后,物流环节应严格执行相关部门制定的进口货品转运疫情防控指引,做到与其他货品无交叉,提倡自动化无接触式运行。加强相关物流人员个人防护措施和运输工具消毒工作。司机不与货品接触。

七、专区存放、专人负责。所有进口非冷链货品要根据来源国家或地区的疫情风险情况进行物理分离。要设置货品的专门存放区,单独进行存放。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品下料加工前的接收、拆包、处置、搬运要安排专人负责,在作业时应采取二级防护措施(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双层医用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实施闭环管理。

八、预防性消毒。应对进口非冷链货品包装进行规范消毒,确保外包装六面消毒、不留死角。消毒作业时,应当详细记录消毒工作情况,包括日期、地点、消毒对象、消毒剂名称、浓度及作用时间、消毒设备、消毒方式(喷洒或擦拭)、消毒作业者等内容。

九、设置静置存放期。进口非冷链货品应设置一定的静置存放期,原则上非特殊急用货品通关和首次入库存放累计时间不少于10天,然后再配送至下一环节;急用货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后再使用。进口面(辅)料等货品拆除外包装后,要在通风较好的环境静置存放7天,提倡在静置区安装紫外线照射设备进行照射消毒。拆除的外包装要及时销毁。要落实首站负责制,对于需要转包加工的货品,由发包企业执行7天静置存放后再行转运。

十、规范货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货物流通经营者落实“三专、三证、四不”要求,对进口非冷链货品实行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销售,不得与其他货品混放贮存和销售;对购进的进口非冷链货品认真查验进口非冷链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对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证明、无消毒证明、无追溯信息的进口非冷链货品,一律不予上市销售。

十一、强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立员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台账,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员工(有禁忌症者除外),要按照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方案要求尽快完成补种。

十二、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企业要号召员工尽量避免进入公共场所,减少聚集;做好规范戴口罩、勤洗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对于可能接触进口非冷链货品外包装废弃物的保洁人员等,在工作中也应加强个人防护。接触进口非冷链货品的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向医生告知相关流行病学史。

附件:进口非冷链货品消毒常用消毒剂及使用方法↓↓#辽宁好网民抗疫在行动#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打call][打call][打call]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将
  • #广播电视考研[超话]#[鲜花]#广播电视考研# [鲜花]#杭州师范大学考研# 你好考研不能永远在躲避,分数线高的不考,复试比例大的不考,不保护一志愿的不考……
  • 9天时间里,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不断超越自我,用行动证明“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正如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教授费利
  • 当天上午,栏目组在公司总部记录了武汉天空蓝环保的企业文化,并对我司周总进行了采访,了解武汉天空蓝环保核心技术-细颗粒物团聚强化除尘技术的技术亮点、发展现状、应用
  • 公司线下运营情况良好,考虑当今是信息时代,线上可发展潜力巨大,公司的多位挚友极力推荐我们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原因有:1.公司有3家实体批发店做后盾,并不像网上一些
  • [鲜花][鲜花] ​​​ ​​​​#深圳牙齿矫正##深圳牙齿矫正多少钱##爱优牙[超话]#内容来源于:(全国正畸系统讲师,隐适美特聘明星讲师,5项专利,参编5部
  • #皮肤清洁最重要##论清洁皮肤的重要性##居家好物# 打开多么生活关键词【杜邦】品质超好的限量款洗脸巾#朱一龙[超话]##朱一龙tamburins亲肤护理代言人
  • 」選擇原廠認證 拒絕來路不明山寨機雖然鳳凰電波備受討論,顧客普遍也對效果感到滿意,但醫師們仍提醒大家,選擇療程前一定要睜大眼睛「停、看、聽」。能量並非越高越好
  • 可以是可以的,这里和创业板指数前期相对低点的时候不同,风险系数是较大的,毕竟创业板指数还有一百多的点位需要去下跌完成,所以首先就不能去选择前期的抱团股去介入。简
  • ok交易所返佣40(相当于六折手续费)有需要的联系博主(评论区拿)#比特币超话##以太坊超话##狗狗币##币圈##shib##永续合约#在区块链中,btc,et
  • 人生如碗,过多则累,装满则溢,不需要的东西,不必抓在手里,及时“排空”也是一种得到。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只注重
  • 绝了 现在真的是啥都卷 有个小孩小学毕业 给优秀中学写了一份简历 我滴个亲娘 光是奖状和证书就有25张(三页) 然后获奖经历满满当当两页 自我推荐
  • 3.正常成年人、老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而且不要放弃蛋黄。2.运动量大的人,对蛋白质需求量比较高的人,每天吃 1~2 个鸡蛋甚至更多也没问题。
  • 再过个半天,凌晨付完尾款后,我就穷得只剩下冰箱里2个土豆了…作为美食po,好在我有手艺在身,不怕养不活自己!就算只有2个土豆,我也可以给你复刻出儿时的回忆!
  • 女主多年暗恋,终于成真,结局两人结婚、生娃,圆满撒花~全篇看完,故事设置真的有点狗血,但看的时候丝毫不觉得,反而会被勇敢的女主打动。三个月里,男主一步步走出伤痛
  • 新开大街工程为《长春市2021年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第二批)》中的重点项目。新开大街工程为《长春市2021年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第二批)》中的重点项
  • #疫情防控 溧水在行动# #全民正能量#28岁的年纪,在各种质疑声中还是决定奔赴新的岗位,现在看来之前的这个选择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和曾经害怕的业主沟通,变得越
  • !!
  • 我89买的送的是小瓶的防晒+补水而已~spf50+防晒黑,pa+++抗光老,之前第2代的时候+7就推荐过,现在新版比之前好了,虽然说还是会有一丢丢油,但不是黏糊
  • 例如吃西红柿意面必须去意大利,尽管西红柿原产墨西哥;吃各种做法的牛肉必须去阿根廷,尽管阿根廷的牛最早来自殖民统治者西班牙;吃狮子头必须去扬州,因为据说扬州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