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荣斋讲堂》“士大夫的诞生与担当”(上篇

著名文化学者 收藏家 画家 诗人 作家 荣斋主人。著《钟鼎茗香》《荣斋随笔》系著作,各博物 图书馆 大学入藏。师沈从文 汪增祺。多次赴欧讲展。

【北大讲座】刘锡荣:走进士大夫与他们的
荣 斋 导 读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强盛了,国民富裕了,人们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渐追求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这种趋势持续扩张,将一贯滞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向社会前沿,推向我们的生活与经济,仿佛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般兴起,如汉唐时期时繁荣强盛 ,蓬勃向上。经济基础支持了国民们的求知欲望,满足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

《中国古代士大夫及文人生活探微》
大众也都在努力,谁人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强盛呢?这种极为渴求的回归状态,彰显了民族与国家自豪意识的回归。“言必上三代”,“行必思汉唐”的强国意识与传统,已经成为国民们的风貌与时尚。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文化也就随之兴盛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当为自己适逢盛世与安定庆幸。 

 “士大夫”产生的背景
自西周以来,周王实行分封制,将国家分为诸多侯国,将王室与有功的贵族们派驻其封地,除了每年岁贡之外,所有资源、税赋都由其拥有并管理,史称“采邑”。候位与采邑,都是世代继承 ,在稳定发展了三百年之后,周王室逐渐腐败导致了衰弱,最终走到了东周。

衰微的东周王族根本无法驾驭逐渐强大的各地诸侯们。诸侯们早已纷纷“招贤纳士”,“礼贤下 士”。他们将“贤”者请来,以礼相待,尊如上宾。对平民百姓,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不论 出身,便开门纳入。这些人大都出身寒微,也就是所谓“士”。从“招贤纳士”,“礼贤下士” ,这两个成语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大夫”与“士”的天壤之别。

战国中期,由于各国奋起图强,以齐、秦、楚等成为强国。而地处中原的韩、魏由于身处中枢之地,又极尽诸多战略、谋略,施展诸多手段,如“尔虑我诈”、“围魏救赵”等不一而足,借以富国强兵,扩大地盘,巩固政权。通过“举贤任能”变法成功的强国们开始逐步吞并 周遭的弱小国家,形成“弱肉强食”、“此消彼长”、“由胜而衰”的战国局面,这种“大浪淘 沙”,“物竞天择”局面,与后世乃至于现代的市场竞争一般优胜劣汰。

那些守着周天子分封得来“采邑”的王的子孙侯爵们,如郑、陈、蔡、虢、卫、黄等弱小国家形势“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在大浪淘沙的连年残酷征战之中,最终形成了“齐、楚 、燕、韩、赵、魏、秦” 等强国,史称 “战国七雄”,当然还有“春秋五霸”。 

“士”、 “大夫”、 “士大夫” 
孔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士” 实际上分为两个群体,一部分是“武士”,一部分是“文士”; “士” 与 “大夫”是 两个阶层; “士大夫”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一个新兴阶层,“大夫士”的称谓早于“士大夫”。

“文士”相关的历史事件与故事很多,尤其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与教育的不断普及,文化人 越来越多了,文字作为工具,除了国家有计划地记载和出版物, 民间的文士们大量的出书了,以 至于文士们的浪漫故事就多起来了。

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壮士”。那时候的游侠们应该是最早的武士。在许多古代经典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故事。“士为知己者死”,“敢死之士”,“烈士徇名”、“壮士断腕”、“士可杀不可辱”,“身先士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周初,“士” 为分封制时奴隶制下的底级身份,在卿大夫之下,庶民之间。“士”的构成非常复 杂,他们各自有不同的的思想、观点,使得儒、道、墨、法、“诸子百家”、“粉墨登场”,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

“士”与“大夫”是两个范畴。“士”的群体远远低于“大夫”群体,是排在大夫之后的。《荀 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 士皆有功业” 。

“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夫 士”强调的是等级,即王侯亲族出身的贵族,而“士大夫”指的是一个政府管理阶层,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

“士大夫”的兴起与鼎盛
鬼谷子、苏秦、张仪
《汉书·艺文志》将“纵横家”列为“九流”之一。汉代有个叫应邵的人,著有《风俗通》一 书,有一段对纵横家的精辟的描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 变,全智勇, 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苏秦与张仪的一切作为,应当说非常全面的贯彻了这些要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间段。天下由大乱到统一,历时四百年左右,这一期间最为活跃的是“纵横家”,“四君子” 们,以他们为主线,可以串联或看清楚整个这四百年的纷繁世界 。

(下篇分享)

#书画#王伟,字紫墨,号形影斋主、水墨山房主人。先后恩承启功、黄正襄、苏友中、刘牧、王子江等师亲灸指教。在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工作期间又得张仃、丁聪、凌子风、胡一川等鲁艺前辈提携指点,终有所成。现为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院士、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师协会秘书长。王伟的焦墨山水充分发挥了黑与白,大笔触与小笔触、笔法线条与凹凸块面的对比,气势恢宏,雄秀壮阔,烟波浩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浸透着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韵和大自然的奇幻灵动,而这一切又都化入一气呵成的笔势之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赵露思的微博 (⚠️除偏远包邮,但是不支持折现哈,本来就是想分享香水的,香香的能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好心情哦)⚠️现金的奖项没设置好,小关回头又取关就算了,毕竟
  • 其实古代文献中提及的僬侥国引身为现代,是为侏儒症人,可能是因为天生的基因又或许是由于环境的影响,他们从5六岁开始便长不高了。在《天中记》中还描述了一个叫鹄国的国
  • #朱一龙代言农夫山泉苏打水#✨#朱一龙2021朱事皆宜# ✨#朱一龙2021爱你如一# 朝阳区的孩子想买农夫山泉太难了[苦涩][苦涩][苦涩][苦涩]看到终于可
  • #新开湖畔酱油社的片语精华# 精华:风雪夜 总是盼着归人 归人盼着饱暖我有幸做了风雪过客 归时未归 暖时未暖 风雪扑面 如同拥抱 风雪浩浩 飞舞天空 覆盖大
  • ‭‮商微‬‬是个让羡人慕又讨厌的‭‮特殊‬‬行业你讨她厌每天发圈但羡又慕她一玩边一边赚钱‭‮以所‬‬很多人边‭‮败听‬‬失者的风风言语边好奇‭‮动欲蠢蠢‬‬很人
  • 陈家琳:世诚投资过去五六年在投资方法上面的变化,就是现在更多的是从行业策略出发,把行业策略做一个出发点,而不完全是自下而上的进行各个层面研究。”#股票##价值
  • 租赁业务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吧。婚庆。 粉丝的单子,老铁微博找到我,时间紧,任务重。结婚。这个可不能耽误了。[思考][思考][思考] 应该是到目前以来
  •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有人从海外写信给颐和园告知,颐和园“宝云阁”丢失的10扇铜窗他不仅知道下落,而且能让它们安全如数的回归
  • 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体系和大好局面怎么容这些跳梁小丑破坏,今天竟然看到有人说炒作元宇宙是好事,这样可以提高投资者情绪,活跃盘面。好不容易形成的价值体系和大好局面怎
  • 嗨 这里是一三的微博 也是我编辑的2020年的最后一份photo月报明年还是会以这样的方式继续记录工作和生活 说不定还会有Vlog喔 (搓手手)反正会越来越勤奋
  • #CRI日语新闻#【第1回「中国・中央アジア5カ国」シンクタンクフォーラムが北京で開催 アフガニスタン情勢を討議】第1回「中国・中央アジア5カ国」シンクタンクフ
  • 此外,南关区还加快全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知信、守信、重信”的市场环境,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信用服务专区,投放信用报告自助打印机,为企业查询信用信息、免费打印信
  • 【原价】119.00元!游戏控,美食控,手工控想展现自己,那么小哥哥小姐姐请看这里拍视频能赚钱了,最简单最开心的钱就在这里现在给我报名,用腾讯微视拍一条视频根
  • 把钱退给人家就还是好节目,以后少请些脑子不够用的设计师,那些小布尔乔亚永远都不会知道老百姓要啥的。#梦想改造家#给人把钱退了吧,农村搞一百多万很难的。
  • 传播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豁达、愉悦、进取;使别人感到暖和、温馨、亲切、友善。传播正能量是一份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自信、豁达、愉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即二0一七年农历四月十七日午时进砖。此为催丁催财之课唉,这样的日课我常用之,催丁催财神速。
  • !然后我没理 他第二天又发了一次 我差点就要lh了然后他给我发微信问我有没有收到他的短讯,那个是不是我的号码 ....真无语他说我没有回他短讯他以为给我爸发了两
  • 在南宁市各道路那一朵朵鲜艳的木棉花朵就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燃烧,煞是可爱热闹[挤眼][兔子]#气象♥生活# #电视剧因为遇见你##刘诗诗醉玲珑##大唐荣耀2
  • 晚年的时候,有人想给钱钟书作传,这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钱钟书直接给拒绝了,他说:“作传都是不靠谱的,相识回忆也不可信,古来正史野史什么的也都不靠谱。钱